魯迅《故鄉》:100年後,故鄉已成他鄉,我們都是閏土

2020的春節假期,是我近10年來在老家呆的時間最長的日子。一個多月以來,聽家人講曾經熟悉的那些人那些事,以及發生的諸多變遷,讓我產生一種讀

魯迅先生《故鄉》的既視感。

魯迅《故鄉》:100年後,故鄉已成他鄉,我們都是閏土

《故鄉》裡的情節和人物不禁浮現在我的眼前:

一個在外地當差的“我”回鄉賣房。闊別20多年,故鄉已是“蕭索的荒村”;兒時親密的玩伴閏土怯生生地叫著自己“老爺”;曾經的“豆腐西施”成了刻薄且愛貪便宜的婦人;侄兒和水生延續著“我”和閏土的故事。

《故鄉》是1921年魯迅先生寫下的,迄今已經快100年了,但他筆下的閏土和楊二嫂仍不時被我們提及。只是到了今天,他們已帶有複雜的意味,意思也發生了變化。

人會變、人與人之間會產生隔閡,真情值得懷念,但生活的腳步從不會停下等你

魯迅《故鄉》:100年後,故鄉已成他鄉,我們都是閏土

01我們不得不背井離鄉,故鄉成了他鄉

“我們終於談到搬家的事。我說外間的寓所已經租定了。”

“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的生活……”

這是魯迅先生所寫到的離開故鄉、漂泊異地的生活。100多年後,我們的生活也並無二致。

莉莉分生活在一個不大的二線城市,但每到年關,公司80%的同事陸陸續續請假回家了,留守值班的是為數不多的“土著”。

為了生活,為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很多人選擇在異鄉打拼。如《奇葩說》,就多次論及“大城床和小城房”“大城市找到了好工作”這類關於人才流動、人口遷徙的話題。

人類遷徙變得越來越頻繁。據統計,每年我國春運的旅客發送量都高達數十億。2020年的數據減半,也累計有14.76億人次之高。

大部分人的一年,有300多天奉獻給了工作、給了客戶,留給了外面的世界;而在家的時間,長不過一月。

魯迅《故鄉》:100年後,故鄉已成他鄉,我們都是閏土

我記得有一季《歌手》的節目中,李健唱了一曲《異鄉人》。他說有一段時間,北京的風特別大,他看見下班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跑,大家都在尋找讓自己舒服的地方,這個地方是異鄉的家,人們不知不覺把異鄉當成了故鄉。

而李健早年在“水木年華”組合時,也曾創作了一首經典的《在他鄉》。“我多想回到家鄉”,這是所有在外遊子的心聲。

故鄉在我們的心中,是一個解不開的千千結,我們一次又一次遠離故鄉,卻又把故鄉掛在心尖常常思念。

魯迅《故鄉》:100年後,故鄉已成他鄉,我們都是閏土


02曾經的親密無間,已不知不覺披上奉承的外衣

小說中,當閏土對“我”的稱呼從“迅哥兒”變為“老爺”時,“我”就知道“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

少年閏土,給“我”打開了一片未知又其樂無窮的世界:月下西瓜地裡叉猹、雪地裡捕鳥、海邊拾貝。我們還交換過貝殼和羽毛之類的禮物,那是關於童年親密無間的美好回憶。

久別重逢,時間改變了你我,即使回憶還在,但已經不知道從何說起,只能用成年人的方式,彼此寒暄。

這是不是像極了某次你過年回家,在菜市場買菜時碰到的小學同學。他拿起一把菜給你說:“XX總,你在外面發了大財,別嫌棄我們鄉下的菜啊!”

又或者是,某個酒店大廳裡,你碰上多年不見的故知,才知道他做了家鄉的父母官,這次來省裡出差,你們還沒來得及交換新的聯繫方式,他就被秘書催促,臨走留下一句:“對不起,我還有個會,咱們常聯繫。”而你也不得不笑著回應說:“X長,日理萬機,辛苦了!”

魯迅《故鄉》:100年後,故鄉已成他鄉,我們都是閏土

這些家鄉遇發小或他鄉遇故知,不比與陌生人的萍水相逢來得親近,反而是把人們之間的距離顯露出來,有種淡淡的哀傷。

所有人都在生活的旋渦裡摸爬滾打,不似以前的單純。身份、地位、財富等等的差距,讓我們不能淡定地揮揮手說“好久不見”,而是披上了世俗的外衣,看似熨貼又無比打臉地安慰著你和我。

“母親和我都嘆息他的景況: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

多年後,我們也成了木偶似的閏土,被生活牢牢操縱。

魯迅《故鄉》:100年後,故鄉已成他鄉,我們都是閏土

03別說中年人可怕,可怕的是改造他們的現實

如果說閏土是時代的悲哀,那麼楊二嫂則代表了個人的發展曲線

曾經的打扮精緻、舉止端莊的“豆腐西施”,已經成了個尖酸刻薄的小婦人,“凸顴骨,薄嘴唇”,圓規似的姿態。

魯迅《故鄉》:100年後,故鄉已成他鄉,我們都是閏土

看到回鄉的年輕人,故裝親近

“不認識了麼?我還抱過你咧!”

“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但是,她眼中,更重要的是利益

她主動向“我”討要傢俱,本不富裕的我還沒說完拒絕的話,她就擺出道德綁架似的評價“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鬆”,憤憤離去。

但這決絕的背影並沒有那麼幹脆,因為她“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裡”了。

魯迅《故鄉》:100年後,故鄉已成他鄉,我們都是閏土

這是很多中年人的姿態。

記得有一年核桃上市的旺季,我在一個市場上買核桃,旁邊一個婦人正在打電話叫她的閨蜜過來買。她邊打電話,邊掰開核桃吃,一會兒地上就留下了一大堆果殼的殘骸。

我悄悄給她使了個眼色,低聲說“人家果農也不容易,拿一兩顆試試味道就好了”。她怒視了我一眼,好像在說:我買了這麼多,還給他介紹買家,吃幾個核桃算什麼?

還記得宜家或者連鎖超市開業時搶購的情景嗎?

這些人不是沒錢,他們具有很強的購買力,只是在小便宜面前,表現出人的劣根性罷了中年,似乎在一夜之間,陷入了一個錙銖必較、人人厭惡的魔咒。

魯迅《故鄉》:100年後,故鄉已成他鄉,我們都是閏土

細想下,中年人為什麼變成這樣?

他們也是從一個被人呵護的孩子成為一個家庭經濟支柱,他們時刻面臨著年輕人把拍死在沙灘上的危機,他們顧不了太多高尚的偽裝,變得赤裸裸的勢利。

是家庭責任和職場壓力等各種現實的夾擊下,讓中年人走進一個厚臉皮的世界。

魯迅《故鄉》:100年後,故鄉已成他鄉,我們都是閏土

結束語

小說末尾,“我”帶著母親和侄兒坐在回城的船上,侄兒提到閏土的孩子水生,還沒離開就開始想念了。這是“我”與閏土之間故事的重現,不免又在愁緒中帶上美好的祝願:“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是魯迅先生對當時世界善意的猜測。而今,現代通信和交通那麼發達,無論在故鄉還是他鄉,都該讓自己無愧於這個鮮活的世界,找回初心,更好地生活。

這是我復讀《故鄉》後的一點啟示,魯迅先生作品的魅力是永恆的,每一次研讀都有新的收穫,如想趁這個假期,好好研讀一番,點擊<strong>下方橫幅瞭解《魯迅文學全集》,近期還有滿200減100優惠,我是 ,邀您一起共讀經典好書!


不同見解歡或問題諮詢請留言,謝謝!(圖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