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敏感、自尊,抑鬱現象,源於情感成長中的缺陷

李玫瑾教授:敏感、自尊,抑鬱現象,源於情感成長中的缺陷

李玫瑾教授



(節選李玫瑾育兒講座)


在早年呢現在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教育的。這個教育呢,這個我在右面呢,有一個心理發展的內容,

這部分內容呢,就跟發展心理學略有點出入了,這部分是我給總結出來的,

因為我們發展心理學更多的是幾個月翻身、幾個月爬,抓和握、什麼時候說話,一個字兒,

什麼時候一句話,他講這個發展,但是我站在這裡呢,羅列了情感依戀、言語聽說、社會性,

認知方式、觀念性格,大家可以看到,我把這些內容都畫在了12歲之內,依戀期,

其實這幾個問題呢,應該是在6歲之前,因為6~12歲是個潛伏期,他這個階段是既不太顯也不太那個容易,

但是呢,這個他應該剛剛走向社會,在學校老師和家庭雙向的這個過程,他還不太顯問題,

真正顯問題是在青春期了,所以我首先要講一講,依戀期內的他的心裡發展的內容,這個內容呢,

我在這羅列了6點,我個人認為,實際上是2+1,就是一個呢是情感,一個是性格,加上那一個呢是觀念,

等於是個三角,那麼情感和言語、社會性認知,這實際上是連續的一個問題。

那麼先說說什麼叫情感、依戀。情感這種現象,我們知道人都是有情感的,

感,這個字就是和人相關的,如果跟人沒關係的,我們叫情緒啊,情感呢它有很多種,

比如說我們的親情啊,母愛,然後呢,我們稍微大一點的友情,

然後到我們青少年、青年時期的這種戀情、愛情啊,

到我們常年的這個鄉情,那麼這些呢,都屬於情感的範圍,

但是在情感當中有很多類型,其中有一種情感是“戀”字的,戀是什麼概念呢?

凡是跟戀字有關的,都是指1對1的情感,就是我們可以有愛情、還有戀情,愛情和戀情是兩碼事,

比如有些人吧,一談對象說這也不錯,那也挺好呀,這倆我都喜歡,我不知道要哪一個,

這基本不叫戀,這叫愛,或者叫喜歡,戀是什麼呢?戀,是我從一開始見到他,一直到後來我就認準他一個,

我甚至追他追的不行的話我自殺,大家都在追著劉德華,追到香江投江的哈,那真的是典型的戀了,

但是那戀的很苦,所以反正戀都是很苦的事兒啊,這個我們很著名的這個球星姚明,就是戀。

他從這個十幾歲就喜歡上,這個就好像叫葉莉吧,後來一直到了他,這個到美國去打球,

別人說我給你介紹一美國姑娘,人家不要哈,後來說給你介紹這個,不要,你要誰?就要她。

所以到最後果然就和葉莉結婚了,所以這個你可看出他是真正的戀,那麼這個戀字呢和依戀是什麼概念?

依戀和戀愛是兩個概念,戀愛是指青年了,那麼依戀呢,就是嬰幼兒,依靠、眷戀。

這個依靠、眷戀呢在心理當中呢,我看過一篇文章,他就研究這種現象,

什麼時候心理學家開始關注的,發現他是在二次大戰,二次大戰呢,有很多的孤兒,

就跟我們汶川地震一樣,這些孩子後來都被送到養育院長大,結果這個群體到成年之後心理問題特別多。

於是心理學家在研究他們的心理問題的時候,

發現了他們之所以在常年出現那麼多的焦慮、

敏感、自尊,抑鬱這些現象,源於他們的情感成長過程當中有缺陷,

也就是說他們缺少1對1的撫養關係,他從小就沒有這樣穩定的撫養關係,

而這個穩定的撫養關係呢,是很容易形成孩子的好的情感,

不穩定就很容易形成孩子的焦慮,

於是,他們開始關注依戀對心理問題的影響,那麼我們一聽到這個詞大家都知道了,

依戀一定是指出生的初期,這個初期依戀這個現象,是心理發展的起點,為什麼這樣?

我個人認為這是老天造人的一個智慧,我們會發現啊,人是自然界當中最聰明的、最高級的動物,

可是你要打擊人的自尊的話,就用這點來告訴你,最聰明、最高級的動物,

在生命的初期和各種動物相比是最笨的,我們知道低等動物在生命的初期他有自立性,

比如說小雞孵出殼他就能站立,能站立他就能行走,能行走就能吃米,他自己就能生存,

蛇,什麼的都是這樣的,那麼比它高級一點的,比人低一點的哺乳動物,4條腿的,

貓和狗,我們發現貓和狗有情感,也挺聰明的,他們呢就不能像雞那樣自立了,

但是它們比人強的多,為什麼?因為他,只要母貓母狗躺在旁邊,他就能靠著嗅覺,

然後搖晃著自己的身體,去尋找奶頭,當他吃了這奶頭沒奶了,他能知道換一個奶頭,

他有這個本事,人呢?人生出來什麼本事?人的本身就一個,啊啊啊一叫,對吧?

然後頭不能抬,腦袋不能歪,就是把手和奶嘴,輕輕觸到他臉上的時候,他會把嘴挪過來啊,

但是你把手放這兒去試試,過不去了,所以人出生的時候這本事就這麼點兒,

就是臉這麼大一範圍,而且還得貼上他,你比如做媽媽都知道,喂孩子的時候,

你得拿腦袋頂住,拿手去把它往回頂,你不頂的話,你別看他哭,他只能往後,他不會往前,

所以你要不頂住他,他都吃不到你的奶,要不就把奶嘴直接弄到他臉上去,他才會這樣找過來。

所以人的這種笨的這種程度,決定了什麼呢?他自己活不了,他要想活下來,

就是生命的任何一點點需要,叫吃、喝、拉、撒、睡、翻身、溫暖、打嗝,打嗝都需要別人,

你有的孩子吃完放下他哭,為什麼哭啊?他肚子脹的難受,他躺在那兒上不來,必須得拍,

而且我們知道小孩漾奶的話,如果你把他正著放,會把他嗆死的,

所以你看醫院放小孩都怎麼放?全斜著放對吧。這幹嘛,他吐奶以後能流下去啊。

所以人的這種無能、無助就決定了什麼呢,他每一個生命的需要都需要乞求,祈求誰呢?

乞求外界幫忙,這個幫忙的人第1次來,第2次來,第3次來。。。

每一次來的時候都,給他帶來的是解除痛苦的感受,然後帶來溫暖、帶來舒適,

比如他抱起來的時候,他身上的血液就流開了,他老躺著多難受啊,對吧?

然後一拍嗝出來了,肚子不那麼脹了哈,然後這個底下的尿布給換掉也很舒服了,

所以這個撫養人來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他愉快的感受,所以這個感受和誰有關呢?

和這撫養人有關,他怎麼記住他呢?我告訴大家,小孩最開始記住都不是睜開眼睛記住的,

他是在你的懷裡,只要你哺乳他,你或者你餵養他,你都是鼻子朝下,正好你出來的氣息打在他的臉上,

因此,孩子最開始記住這個人是靠氣味的啊,大家記住,如果您家有個小孩一歲以內的,

她媽媽不在,她要哭鬧起來,我告訴你一辦法:

把他媽睡衣拿過來,包上它擱他臉邊上,

或者拿他媽的枕巾拿過來給他臉邊上,

他聞到那個味兒,她馬上就能安靜下來,這是他熟悉的味道

然後第2個是你說話的聲音,你只要餵養他,你的聲音他就記住了,

然後媽媽一出現,你看那孩子那眼神兒,馬上就奔那聲音去了,

然後第3個才是你換尿布跟她面對面,他逐漸睜眼多了以後記住你的相貌,

那麼就這種撫養多長時間呢?用不了180天,他就可以記住這個撫養人,

也就是說我們都不記住一歲以下的事情,但是我告訴大家,

孩子在半歲前他就開始認人了,認人什麼概念呢,只要他要的這個人來他馬上就安靜下來,

如果要的這個人不出現,換一個人抱他,他會出現什麼現象,你把奶頭往他嘴裡去吧,

他跟你外公拱,甩著腦袋就是不吃,你明明知道他餓了,他就是不吃,然後他困了你抖吧,

哎呀你抖上一鐘頭,他能給你玩命的叫,扯著鼻子跟那叫,為什麼呢?

他一聞這味兒,不對~再一看這聲音不對,哈~我不要你呀,啊你是讓我不信任的人,對吧~

所以,依戀是什麼呢?

是你在日復一日辛苦撫養過程中,讓他記住你的氣味、

記住你的聲音,記住你的相貌,

從而對你放心、眷戀的現象,而這個現象是幹嘛用的呢?

這就是我們日後教育的心理資本。

所以我講心理撫養是什麼,是需要孩子生下來,通過日復一日親自照顧,

讓他記住你的氣息,記住你的聲音,記住你的相貌,可是我們很多母親不覺得。

我們很多母親吧,懷完以後吧,找月嫂,現在都有錢了啊,自己睡個好覺吧,

找月嫂來看哎,月嫂陪著睡覺,月嫂餵奶,然後月嫂把尿,所有事都月嫂幹了,

結果孩子第1次叫媽叫月嫂媽,對吧?而且月嫂一旦走了,這個孩子會有一段時間失落的,

他雖然嘴上不說,這就是依戀情感的一個斷裂的問題,那麼我講這個話呢,

也就是讓我們知道,女性要有一個思想準備,如果你打算做母親,

我的建議是,一定要自己帶孩子,尤其是一歲之內,因為什麼?

因為如果這孩子生下來你給他送走,你等他三歲、6歲之後,尤其是12歲之後再接回來,

那基本這孩子就不是你的了,你看我們有很多被拐賣的孩子,當找回來的時候,

媽媽哭的像淚人一樣兒,而這孩子什麼表情?

陌生地往後退,他寧可回到那撫養人的懷中,他不往前走一步,因為什麼?

別看你是懷的我,但是我對你沒有記憶,沒有氣味,沒有聲音,沒有任何其他的記憶,

那麼這個背景讓我們知道,親自撫養他這事,我們叫什麼呢:

懷孩子10個月,不如養他10個月,所以這是我講的第1個我們心理撫養的理念,

這個撫養讓他記住你的用處在哪,是你回過頭來教育他的心理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