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臉”包拯是崑崙奴——黑人的後代嗎,包拯“黑臉”溯源

#歷史學深究#包拯是一位我們家喻戶曉,斷案如神的青天明月,一位大好官。他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清正廉潔,為百姓當家作主不遺餘力。還有他出了名的黑,和額頭上的一輪明月

“黑臉”包拯是崑崙奴——黑人的後代嗎,包拯“黑臉”溯源

黑人

而現代的我們將世界上的人種大致分為了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各種人種的文化交流是由來已久。最有名的便是大唐的國際化,各種人種那是齊聚長安,當然,也有黑人

黑人人種可以分為兩類,一個是非洲的尼格羅人種,另一個是尼格里託人種,即矮黑人種,居住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而和中國交流較多的,便是所謂的矮黑人種。《舊唐書 林邑國傳》:“自林邑已南,皆捲髮黑身,號為崑崙”。《真臘國傳》:“真臘在林邑西北。本扶南之屬國,崑崙之類。”可見這些是馬來人,但是都還算是黑人,在唐朝時期就有所交流,那時候各國世界來訪,便會帶上一些黑人作為奴隸,叫做崑崙奴

而唐朝的崑崙奴還極有可能是非洲的尼格羅人,因為大唐和當時的阿拉伯人也交往甚多,而阿拉伯人也常常在非洲擄掠,誘騙非洲的黑人當奴隸,然後販賣給各個國家

“黑臉”包拯是崑崙奴——黑人的後代嗎,包拯“黑臉”溯源

那麼有沒有可能這些黑人來到中國後再次安家,此後到了宋代的包拯,便是黑人的後代?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黑。由於年代已久,這些事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包拯還真有可能是黑人的後代,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弄清楚包拯的“黑臉”來由

史書實際上對包拯的確切形象是沒有確切的記載的,而我們所熟知的”黑臉“形象其實更多的來自戲劇,書籍以及影視作品中,而民間關於包拯的形象也有不同,在那些塑像中常常以白麵長鬚,清秀的面貌示人。那些戲曲中包拯的形象也並非一成不變,是一直變化的。首先明清期間的包拯只有黑臉的形象,並沒有額頭月牙胎記,而到了明末的時候,包拯才開始出現了黑臉,額頭一輪明月的”包青天“形象

“黑臉”包拯是崑崙奴——黑人的後代嗎,包拯“黑臉”溯源

而為什麼包拯的形象會這樣變化,其實也是有原因可循的

烏丙安在他的《中國民間信仰》一書中是如此論述歷史人物轉變為神性人物的:中國民間信仰對於人物的崇拜.除了對神化的人物及仙化了的人物崇拜外,最為直接的就是對於聖化了的人物的供奉與崇拜。包拯作為一位由人到神的典型形象,因其善斷良惡、鐵面無私被民間尊為可主人生死的閻羅王,早在北宋司馬光就曾在其《沫水紀聞》中記載: “京師為之語日: ‘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拯也被傳為第五殿閻羅王天子

“黑臉”包拯是崑崙奴——黑人的後代嗎,包拯“黑臉”溯源

相傳包母吃了梨後懷了包拯,這個孩子來歷不明,結果被家人逼死了,臨死前囑咐自己的兄長,在她死後七天,才能從兩邊開始挖,到時便能復活。可是到了第七天,等他來到墳前,便發現有小孩的哭聲,情急之下便從中間開始挖,打開棺材後嬰兒活著母親卻沒有醒來。而小包拯臉一半白,一半黑,所以民間皆傳包拯可以藉此自由出入陰陽,“晝斷陽,夜斷陰”,判案入神、公正嚴明,月亮的標誌代表的便是陰陽

“黑臉”包拯是崑崙奴——黑人的後代嗎,包拯“黑臉”溯源

而關於黑臉的說法,“黑”在中國文化中也具有獨特的象徵涵義。《說文解字》中解釋“黑”為:黑。火所燻之色也。五行理論中,黑色為為天玄,北方之色,代水。而北方屬冬,水又有寒涼、滋潤之性。所以,為中國古典文化中,黑色即為庇重、肅穆的象徵。隋唐以前的帝王多著玄衣,也是意在表現威嚴莊鶯的形象。由此看來,戲劇中將包拯飾之以黑麵實為情有可原,而“黑臉包公”能在民眾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鳴併成為包公的標準形象也實為情理之中。所以,他本人未必會是黑皮膚

“黑臉”包拯是崑崙奴——黑人的後代嗎,包拯“黑臉”溯源

總之,不論包公的形象發生怎樣的變化,他已經作為懲惡揚善、明察秋毫的神性英雄為百姓敬仰和崇拜。包公信仰之所以歷久彌新,正是因為社會牛缺少這種大公無私、秉持正義的官員。正如段宅林在其《關於包公的人類學思考》一文中所總結的那樣:從本質上看,對包公的崇拜,實際上是對社會公正的崇拜,是對人民正義的崇拜,是對清明政治的崇拜,是對廉潔奉公的崇拜,是對不畏權貴、不通關節、執法如山的崇拜,一句話,是對法治的崇拜。

“黑臉”包拯是崑崙奴——黑人的後代嗎,包拯“黑臉”溯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