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那麼我們該怎麼補?

今日立冬丨俗話說“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那麼我們該怎麼補?

俗話說“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那麼我們該怎麼補?

節氣諺語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古代人民以農業為主,所以流傳至今的節氣諺語更是總結了每個節氣的自然現象、農業知識和生活規律,也蘊含了以人為本、因時制宜的思想。

為什麼冬天要進行食補呢?原來是隨著冬季的開始,天氣開始轉冷,空氣開始變得乾燥,人就會出現很多小毛病,會有手腳冰涼、嗓子發乾等症狀,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發現了其實這些小毛病可以通過飲食調節就能消除,所以便有了“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這一說法。

知道了為什麼要食補之後,該怎樣進行食補呢?我國由於領域較大,南北氣候有所差異,所以古代形成了南北兩種不同的食補文化。

南方吃雲吞、薑母鴨、羊肉,南方人相對而言更加註重養生,從養生角度上來講,立冬之後是最好的進補時段,南方人喜歡在立冬這天包雲吞,雲吞也稱為餛飩,大多以蝦肉餡為主。薑母鴨也是必備的,還有助於補氣血的羊肉也是很受歡迎。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涼,人們也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去應對寒冷,而食物中肉類是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等。

俗話說“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那麼我們該怎麼補?

北方人愛在這一天吃餃子。餃子有“交子之時”的意思,“交”就是交替、交換的意思,立冬是秋天和冬天交接的時節,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是不能不吃的。立冬吃餃子的傳統,在北方已經流傳了上百年。

俗話說“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那麼我們該怎麼補?

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在冬季我們該怎樣通過飲食進行養生,以達到“春來勇如虎”的狀態呢?

冬季天寒,食物選擇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

俗話說“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那麼我們該怎麼補?

補充維生素,冬天是蔬菜的淡季,如果不多攝入維生素,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會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眼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要儘量增加蔬菜的攝入量,除了常見的大白菜以外,還應當選擇白蘿蔔,胡蘿蔔,豆芽,青蒜苗,芹菜,可多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在進補的同時也要有個度,因為很多補物都是伴隨著脂肪同時被我們所吸收的,進補的同時也是在養膘,所以自己要注意平衡,增加運動,別過一冬胖十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