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二十四節氣 品五千年文明——立冬

賞二十四節氣 品五千年文明——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作為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太陽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2017年立冬時間為11月7日,農曆九月十九日。

氣候特徵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人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人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隨著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北方的降溫,人們習以為常。從10月下旬開始,先後供暖。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嶺、黃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會陸續出現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嶺以北也會出現初霜。

賞二十四節氣 品五千年文明——立冬

11月的北方,隨著冷空氣的前鋒移出,鋒後的冷空氣團開始向暖的方面變性,如果沒有後續的冷空氣補充,幾天之後,溫度雖回升了,空氣質量卻逐漸變壞。特別是大城市,大氣中積累的水汽和汙染微粒結合凝結後,形成煙霧或是濃霧,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交通運行。

節氣習俗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樣,立冬日天子也要舉行迎冬的儀式。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時序進入冬令,民間有“入冬日補冬”的食俗。古人認為天轉寒冷,要補充身體營養。食人參、鹿茸、狗肉、羊肉及雞鴨燉八珍等,是較流行的補冬方式,也有的中藥店推出十全大補湯,即用十種滋補的中藥燉雞或其它肉類做成的補品。

賞二十四節氣 品五千年文明——立冬

立冬諺語

立冬民諺內容豐富,語言生動而活潑,既蘊涵了先人們的智慧,也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對冬季到來的重視。

立冬打雷要反春。

立冬不使牛。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

立冬睛,一冬睛;立冬雨,一冬雨。

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

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

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

立冬南風雨,冬季無凋(幹)土。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

立冬種豌豆,一斗還一斗。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

立冬小雪緊相連,冬前整地最當先。

立冬一日,水冷三分。

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

立冬無見霜,春來凍死秧。

立冬雨,爛薯箍。

立冬無雨一冬晴。

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