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祖——子貢

說起子貢,可能比較陌生。但是舊時做生意的常掛一個牌匾“端木遺風”,其中的“端木”就是指的子貢,“端木遺風”就是指子貢流傳下來誠信經商的風氣。子貢擅長經商,富致千金,是儒商的始祖。子貢也因此成為古代的尊奉的“財神”之一。

本名端木賜,子貢是他的字。子貢是春秋時衛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比孔子小三十一歲。子貢聰明好學,但有時驕傲自得,所以常常受到孔子的批評。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

大概是有一天,子貢又自我感覺良好了。因為子貢出生在富商家庭,絕對不差錢,而且受到孔子的教育,平時樂善好施。於是跑來向孔子顯擺,“老師啊,如果有人能廣施恩惠給老百姓,幫助大家過上好日子,怎麼樣?可以說是做到仁了嗎?”雖然沒有明著是說自己,但差不多就是那個意思,來求表揚了。孔子一看,喲,驕傲了哈,看我怎麼收拾你。孔子說:“豈止做到了仁,那簡直就是聖了!就是堯舜恐怕都還沒有完全做到呢!”這是正話反說,意思是:小子,連堯舜都沒有做到呢!你差得遠了。

孔子講學

古代商祖——子貢

接著給他解釋,“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仁,就是自己想有所作為,也讓別人有所作為;自己想飛黃騰達,也讓別人飛黃騰達。”通俗一點講,就是你自己是千萬富翁,樂善好施一點,扶危濟困一點,那不叫“仁”,真正的“仁”應該是你帶領大家一起致富,一起奔小康,建設和諧社會。估計子貢聽了孔子的話,肯定“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了,要不怎麼成為“孔門十哲”之一了呢!

他口齒伶俐,擅長辭令,是傑出的外交家。子貢因信奉儒家“仁”的理念,除了為祖國魯國的利益出謀劃策外,一般不參與諸侯之間的爭鬥,所以聲名不顯。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對子貢的外交才能大加讚賞。

子貢問道

《史記》載,齊國的權臣田常想要在齊國發動叛亂,卻害怕其他幾個勢力掣肘,所以想轉移他們的軍隊去攻打魯國。孔子聽說後這件事,對門下弟子們說:“魯國,是祖宗墳墓所在的地方,是我們出生的國家,我們的祖國危險到這種地步,諸位為什麼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請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張、子石請求前去救魯,孔子也不答應。子貢請求前去救魯,孔子答應他。孔子知人善任,認為只有子貢才有解救魯國危難的能力。

子貢受命,先到齊國,說服了田常,讓他放棄攻打魯國。但是田常說,我可以不攻打魯國,可是我的軍隊已經開赴魯國了,現在從魯國撤軍轉而進兵吳國,大臣們會懷疑我,怎麼辦?於是子貢又前往吳國,說服吳王救魯伐齊。但吳王怕伐齊時越國在背後攻吳。於是子貢又到越國,說服越王率領軍隊跟隨吳國前去伐齊。之後,子貢又到晉國,說吳國戰勝齊國後必然攻打晉國,讓晉國作好戰爭準備。後來,吳國出兵伐齊,大敗齊軍,果然想要攻打晉國。晉國因為有充分準備,大敗吳軍。而越王趁吳軍在北方大敗,從背後伐吳,終於把吳國滅掉一雪前恥。“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子貢憑藉三寸之舌保全了魯國,只見其外交才能

孔子對子貢的評價是“瑚璉之器”,意指子貢特別有才能,可以擔當大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