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古人是如何參加科舉考試的?比現代高考難多了

古代考科舉先要參加縣試,每二月舉行,連考5場。通過者要參加府試,每年四月舉行,連考3場。以上兩試通過者稱為童生。童生可參加院試。院試每三年舉行兩次,頭名稱案首,院試通過這稱生員,也叫秀才,即有了功名。

古代,古人是如何參加科舉考試的?比現代高考難多了

有功名的人,名徭役,見縣官不跪,不可隨意用刑審訊,秀才有三等,成績最好的為廩(lin)生,國家出錢出糧養著,其次叫增生,國家不給糧,第三等叫附生。

古代,古人是如何參加科舉考試的?比現代高考難多了

秀才可到官辦學堂讀書,需要通過學政的選拔,方能參加鄉試。其中成績特佳者,稱為貢生,可到國子監讀書,是種榮譽。

古代,古人是如何參加科舉考試的?比現代高考難多了

鄉試是正式科考第一關,三年一科,還有時候開恩科,時間是在八月,考試地點在貢院,俗稱秋闈。鄉試要考九場,一天三場。每名考生會在單獨房間內考試,三天不許出來。

鄉試考中著稱為舉人,頭名為解(xie)元,二至十名為亞元。

古代,古人是如何參加科舉考試的?比現代高考難多了

舉人可於次年二月赴京參加會試,俗稱春闈,春闈還是九場,三天,考中著稱為貢士,貢士頭名稱為會員。

古代,古人是如何參加科舉考試的?比現代高考難多了

同年四月還有殿試,皇帝欽定前十人,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