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最長一日”不到6小時?艾森豪威爾說了不算

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最長一日”不到6小時?艾森豪威爾說了不算

諾曼底登陸是近代軍事史上一次偉大的戰役。不僅僅預示著反法西斯戰爭戰略反攻的開始,而且也開創了軍事史上陸海空相互配合,協同作戰的嶄新模式。同時,也確立了美國以新興大國的姿態站在世界舞臺上,並主導著未來的格局。

為爭取更多的話語權,美國可謂是傾其所有。盟軍參與登陸的288萬部隊中,美軍就佔了153萬多人,各類武器裝備不計其數。這是自美軍參戰以來,第一次由自己主導的戰役,能否打好?是擺在美軍上下的頭等大事。

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最長一日”不到6小時?艾森豪威爾說了不算

制空權是登陸的關鍵。

首先,打擊軍事工業。按照英美蘇三國卡薩布蘭卡會議的決定,自1943年3月起,英美兩國開始對德國以及德佔區實施全天候的戰略轟炸。首要目標就是飛機制造廠、煉油廠、製造潛艇的船塢和其他的軍事工業,以此削弱他們的軍工生產。

其次,戰略轟炸自然少不了給對手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盟軍將德國的61座大城市列為重點目標,共計摧毀360萬幢房屋,造成100多萬死傷,750萬人無家可歸。雖然轟炸的效果有限,但卻嚴重影響了對手的士氣和兵力部署。

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最長一日”不到6小時?艾森豪威爾說了不算

前線的官兵聽到家鄉被炸,因為關心家人的生命和財產而惶惶不安,而更多的工廠被毀,導致很多工人失業,家庭生活困難。更讓德軍難受的是,因為轟炸,有近200萬有生力量部署在防空上,不能到前線作戰。這些,都有利的支援了盟軍登陸。

重要的是,1944年4月,盟軍將戰略轟炸的目的轉向為登陸做準備。於是,對法國境內的鐵路、公路和機場的轟炸更為猛烈。導致登陸前夕,德軍在法國基地的飛機不到500架,其中一半由於缺乏零件、汽油而不能上天,盟軍完全取得了制空權。

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最長一日”不到6小時?艾森豪威爾說了不算

制海權是登陸的保障。

德國海軍雖然是其軍事力量中最薄弱的一個軍種,比不上英國海軍,但是他們另闢蹊徑發展潛艇,一度在大西洋、地中海等地給盟軍的運輸船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於是,雙方海軍圍繞大西洋的制海權進行長期的角逐、比拼。

隨著英美兩國對潛艇戰的研究,聲納、深水炸彈、獵潛艦等先進裝備列裝盟軍,德國潛艇的日子大不如前了,損失也越來越大。例如,在1939~1942年間,德國潛艇總共只損失了158艘;而從1943年至登陸前,這個數字上升了3倍多,達到500多艘。

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最長一日”不到6小時?艾森豪威爾說了不算

更何況,一些戰列艦、巡洋艦等大型戰艦被逐漸擊沉,德國海軍在大西洋的優勢也已拼耗殆盡。至登陸前,德國海軍在英吉利海峽附近只有500艘艦艇,其中138艘潛艇因海峽水深不夠,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反觀盟軍,各類艦船達到了6000多艘,各類飛機13000多架。這樣的優勢,德國海軍根本不是盟國的對手,只能“望洋興嘆”了。此時,盟軍已經做好登陸的各項準備,但盟軍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威爾卻遲遲不下進攻的命令。

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最長一日”不到6小時?艾森豪威爾說了不算

天氣決定了登陸的成敗。

盟軍憑藉強大的軍工生產和戰爭潛力,逐步取得了戰略主動權,在開闢“第二戰場”時,更是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但是,德國陸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一直是盟軍上下心中的“梗”。為了減少傷亡,登陸必須依靠空軍和海軍的支持。

然而,再強大的武器裝備要想發揮出威力,還要看天氣。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海軍要求在低潮時進攻,登陸艇可以減少障礙物的破壞;陸軍要求在高潮時登陸,可以減少攻擊的距離。

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最長一日”不到6小時?艾森豪威爾說了不算

盟軍司令部經過綜合考量,擬定在滿月的日子,在海水高潮與低潮間登陸。能夠滿足這些條件的只有6月的5日至7日和18日至20日,大戰在即,趕早不趕晚,最終進攻的日子定在6月5日,這就是所謂的“D日”(軍事術語,行動日)。

此時,所有盟軍士兵和車輛都從營地移到戰艦上。大批坦克和卡車隆隆的駛向南部沿海港口。這些士兵根本不知道要去哪裡,但他們每個人都清醒的意識到這將是一個歷史性的重要時刻。

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最長一日”不到6小時?艾森豪威爾說了不算

現在,所有行動的指揮棒,都握在氣象總部手裡。

軍事行動不僅要“地利、人和”,更要看“天時”,盟軍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天晴”了。然而,一連串的三個低壓帶正慢慢地從蘇格蘭穿過大西洋,天空在下著雨,一片陰暗,大風仍在猛烈地吹著,這個變化,給“霸王行動”籠罩了一層陰影。

直到6月4日,天氣依舊狂風暴雨,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盟軍司令部裡每個人都是憂心忡忡,所有人都將目光轉向氣象總部,對他們寄予厚望。氣象總部的工作人員承受著巨大壓力,因為這畢竟是幾百萬人的大行動。

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最長一日”不到6小時?艾森豪威爾說了不算

一是,第一批搶灘的17萬官兵已登船完畢,人員要求吃喝拉撒睡全在船上,人員擁擠,空氣汙濁,官兵們的焦慮情緒越來越大,一旦推遲進攻,對士氣是嚴重的挫傷;

二是,這麼多的部隊從各個方向向聚集點集合,時間久了,自然躲不過德國間諜們的關注,一旦對岸的德軍加強諾曼底方向的防務,這對搶灘登陸的官兵,會造成重大損失,戰役的突然性就不能完全發揮;

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最長一日”不到6小時?艾森豪威爾說了不算

更為重要的是,蘇聯盼望英美兩國開闢“第二戰場”,分擔蘇德戰場上蘇軍的壓力,可以說是一拖再拖。2年過去了,眼看著蘇軍在東線開展戰略反攻,有一舉攻打中歐和西歐的趨勢,一旦得逞,西方國家的利益將遭受損失。

令人欣慰的是,經過氣象總部的分析和研判,確定在6月6日上午12點前會有幾個小時的晴好天氣,午後,天氣又將轉陰或雨。盟軍可以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實施搶灘作業,這個消息讓盟軍將領們臉上的烏雲一掃而光。

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最長一日”不到6小時?艾森豪威爾說了不算

隨著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一聲令下,“翠鳥加五最後確認無疑”這個代號迅速傳達到各部隊,盟軍上下一片歡呼。因為他們知道這是進攻的命令,從這一刻起,他們的任務就是打敗納粹德國,解放歐洲。

如果盟軍登陸的時間拖到6月底,諾曼底登陸還能成功嗎?歡迎大家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