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說」格力的未來充滿變數

記者 張藝

在大股東交替之時,格力電器(000651.SZ)披露了三季報。這家明星公司的高增長已成為過去,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5.39億元,同比增長4.2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1.17億元,同比增長4.73%。

從今年的表現來看,格力幾乎單一的空調業務已難成為驅動公司成長的動力。尤其在第三季度的空調傳統旺季之時,格力電器反而表現欠佳,營收淨利幾無增長。這一季度,格力營收577.42億元,同比增長0.0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3.67億元,同比增長0.66%;扣非後淨利潤甚至下滑6.21%。

「财说」格力的未来充满变数

如果不是這次混改引入了資本的力量,格力電器的未來或許將不再那麼樂觀。

如今混改塵埃落定,新鮮的資本血液注入後,格力能否突破多元化瓶頸?全球化趨勢中能否彌補國際市場的短板?在面對奧克斯等品牌線上銷售的來勢洶洶,還會否選擇那種殺敵一萬自損三千的打法?最關鍵的是,董明珠的“一言堂”時代是否已經過去?

格力的未來充滿變數。

格力的多元化能否有新突破?

多元化是格力電器過去八年的戰略之殤。

“空調霸主”格力電器幾乎是A股市場上最純粹的空調企業,這一業務佔比長期佔據八成之上。

格力電器早已有意撕去身上的單一“空調”標籤,逐漸向多元化工業集團轉型。然而,從手機、到造車、再到智能製造等,每一項大類的涉足,格力電器均或遭遇滑鐵盧或仍未成氣候。

董明珠已意識到單一產品成為制約格力電器進一步壯大的關鍵所在。早在自2012年擔任董事長以來,她便開始推進格力電器的多元化進程。

  • 2011年年報中,格力電器還以“長期專注於製冷產業,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為傲。2012年年報中,第一次提到“多元化”三個字,但依然表示“堅持走專業化發展道路,逐步實現專業化中的多元化。”
  • 2013年年報中,這一描述變為“逐步實現專業化中的產品多元化”,增加了“產品”二字。
  • 2014年年報中,格力電器明確提出,“將格力電器從一個專業生產空調的企業發展成一個多元化的集團性企業。”

格力電器的打法也跟著戰略在進行調整,2012年格力電器推出了冰箱產品;2013年,格力電器又成立大松生活電器,主推小家電產品。

但這一系列努力收效甚微。讓人印象深刻的卻是,董明珠親自走到一線,為自家產品代言,廣告詞從“好空調,格力造”變為“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在白電市場飽和度如此之高的前提下,格力電器若希望通過其他小家電進行產業鏈佈局,似乎有突圍“紅海”的難度。此路不通,董明珠似乎開始思考“新的增長點繼續落在家電領域是否正確”這個問題。更何況,小家電並不是有著冒險精神的董明珠的夢想所在。

2015年,格力不在家電領域戀戰,轉而加入智能手機大戰。但是種種跡象表示,格力手機在消費者心中並未樹立口碑,撇開巨頭蘋果、華為不說,亦未乾過來自東莞的“藍綠兄弟”。

董明珠的“造車夢”也曾掀起軒然大波,與珠海銀隆的合作也經歷了數次起落。

其中最為人所知之事,便是董明珠因格力收購珠海銀隆方案在股東大會上被否,而當場發飆。隨後,董明珠自掏腰包聯合其他企業入股珠海銀隆。

事後,證明真理有時還是掌握在多數人手中。眾股東們讓上市公司免於捲入一場持久紛雜的糾紛之中。

然而,近十年的努力後,求變的格力電器其多元化的程度仍遠遠落後於另外兩家白電巨頭——海爾及美的。到了2019年,格力電器的多元化反而有收縮之勢。

2018年格力電器的多元化本有所成效,空調業務的營收佔比首次低於80%至77.83%。不過,到了2019年上半年,這一業務的營收佔比卻又反彈至80%之上。三季報未披露具體各板塊業務營收佔比。

上半年是空調的傳統淡季,在出貨量少的淡季營收佔比仍能反彈,說明其他業務在收縮。

尤其是近年讓董明珠引以為豪的智能裝備業務,從2018年的營收佔比1.55%減少至2019年上半年的0.42%,意味著縮水至三分之一。

「财说」格力的未来充满变数

這與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的差距比較明顯。

美的集團三大塊業務中,暖通空調業務佔比在46%,消費電器佔比也有38%左右。儘管美的收購德國庫卡後新增的機器人公司在整合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但美的集團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仍對營收貢獻了近8%的營收。

海爾智家的空調業務佔比僅不到20%,另冰洗業務合計佔比營收的近一半,廚衛和熱水器業務也各有所長。

企業在做到一定規模後,再適度進行多元化業務開展,一方面,可平滑空調業務週期波動的風險;另一方面,空調業務再難進行營收擴張,格力若想直奔6000億元的營收目標,必須扶持新的業務。

高瓴資本入主後,能為格力電器的多元化帶來什麼?充滿了想象空間。

高瓴資本是亞洲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投資公司。

縱觀高瓴資本過往的投資經歷,涉及眾多行業,包括科技行業巨頭騰訊、京東、美團、滴滴出行、Airbnb等,在傳統實體行業也有涉獵,且多為行業龍頭企業,如百麗、藍月亮、公牛電器、藥明康德等。

高瓴資本也是位“懂行”的股東,其對格力電器的研究和關注由來已久,持股已有十餘年,對格力的歷史沿革和業務模式理解深刻。

天風證券蔡雯娟認為,這樣的長期夥伴更能為格力相關的改革經營提出有價值的建議。“高瓴資本擁有豐富的產業資本,特別是在互聯網和消費零售領域佈局廣泛,有望為格力帶來可期待的協同和互補效應,可以幫助公司在新零售時代更好的擴展渠道,完善公司多元化佈局。”

在高瓴資本的投資版圖中,地平線機器人這涉及人工智能及芯片領域,普洛斯、京東物流、滿幫、貨拉拉等涉及智能倉儲物流領域。這些均與格力電器的現有業務息息相關,以高瓴資本為紐,這些資源或許有望嫁接。

華泰證券認為,高瓴在中國投資已經投資上百家企業,在智慧生活和智能製造的生態圈中有較廣泛佈局,引入高瓴有望助力格力構建智能家居生態,並有望為公司的智能製造、多元化轉型提供更多戰略資源。

在格力電器最新的公司章程修訂方案中,其經營範圍增加多項:一是廚房用具、不鏽鋼製品、日用五金;炊具及配件、餐具及配件技術研發、製造、銷售;二是新能源發電產品、儲能系統及充電樁、電源、變流器、逆變器電力產品,直流電器及設備;三是節能產品、照明燈具製造、節能工程;四是電工儀表,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五是能源信息集成管理系統。這都是未來的可能性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電器刪除的兩項,一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規劃和實施,提供電商平臺網絡開發和維護;二是經營電信業務及增值電信業務,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

前者是今年7月修改章程剛新增的業務,才開展3個月便刪去;後者或許意味著手機業務將劃上句號。

格力的全球化如何佈局?

與美的和海爾相比,格力明顯的短板之一便是國際業務。

格力電器的業務重心明顯在國內,其海外營收佔比不足兩成。與此同時,美的集團和海爾二者的海外業務佔比均超過40%。

今年國內空調市場表現悲觀,格力電器三季報走勢也與行業整體景氣度直接相關。據奧維雲網(AVC)的數據,今年1月-9月,國內空調市場零售額1596億元,同比下跌4%。產業在線數據顯示,1月-9月,格力空調出貨量為3677萬臺,同比下降5.8%。

因格力電器並未大規模投入價格促銷,產品均價依然維持行業高位,故而營收淨利潤尚能維持正增長,但這種現狀不可持續。國內行業低迷時日拉長,格力也或將陷入負增長境地。

與此同時,海爾智家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7.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6.16%,遠優於格力數據。從其中報主營地區構成來看,海外市場成了業績增定增長不可或缺的動力。海外地區營收佔比由2018年的41.83%上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46.78%,提升了近5個百分點。

若格力電器能補齊短板,以新增的海外市場彌補國內市場下滑的出貨量,則業績或會有所改觀。

作為一個國際化的資本,高瓴資本在幫助企業國際化的道路上駕輕就熟。

高瓴資本不僅自身有大規模的海外投資,其所投國內企業業務並不侷限於國內市場,在海外市場也均有建樹。

騰訊海外業務發展背後也有高瓴的身影。2013年,高瓴與騰訊及印尼媒體集團公司Global Mediacom宣佈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在印尼發展微信業務。目前,印尼版微信已成為印尼國內最受歡迎的移動社交網絡平臺之一。2018年,高瓴、騰訊控股聯合設立的基金公司高騰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進軍海外資管行業。

2017年,高瓴資本把韓國知名的O2O平臺Woowa Bros公司介紹給美團,兩家企業很快通過參觀交流等方式建立了良好的相互學習機制。

華泰證券認為,通過引入新大股東,有望為公司長遠發展引入更多戰略性資源,有利於上市公司持續發展,或加速公司成為全球化空調產業龍頭。

如何應對奧克斯等品牌的線上競爭?

四個多月前,格力電器手撕奧克斯,引起軒然大波。在矛頭對準奧克斯的同時,市場對格力電器自身的爭議也不在少數。

線上市場被日漸蠶食,面對正崛起的互聯網空調龍頭,格力走出這一步也有其無奈之處。

格力電器成為空調霸主離不開其獨特線下經銷商代理渠道。從1994年至今,格力在不斷變化的廠、商關係中通過股權綁定的方式建立了一套獨特的渠道體系。格力依靠這一模式做大做強。

但隨著銷售渠道的逐漸線上化,在電商這一戰場,格力的表現卻差強人意。

空調行業低迷期,線上線下表現不盡相同。線下行業負增長,但線上卻保持增長態勢。

格力電器也意識到這一點,不斷優化線上佈局,提出了“品質電商”策略。然而,低價促銷向來不是格力電器願意去做的事,線上“一哥”寶座被一家低價品牌奪得。

來自奧維雲網的數據,2018年中國線上空調市場,單價最低的奧克斯佔有率高達28.57%,美的22.49%,格力只有17%,海爾只有6.51%。

這也導致格力直接下場抨擊同行,舉報奧克斯質量問題。

在未來的競爭中,線上市場依然舉足輕重。高瓴資本成為大股東後,格力電器在線上銷售會否有質的飛躍。這個預期較為樂觀。

高瓴資本在幫助所投傳統企業電商化方面有著成熟的經典案例。

2016年,受互聯網電商的衝擊,傳統“鞋王”百麗業績大跌。2017年,高瓴資本介入,百麗國際私有化退市。隨後,高瓴資本的幫助下,百麗國際通過數字化改造重構了人貨場。

百麗國際整合線下的零售系統和電商系統,創建了全渠道派單平臺,形成了整個集團的庫存中心以及訂單中心,做到了電商和門店一體化,打通線上線下貨品、服務和價格的三通。百麗線上銷售開始騰飛,2017年雙11同比增長30%,2018年618同比增長41%、雙11同比增長71%。

高瓴資本也通過這筆投資獲得鉅額回報。2019年10月10日,百麗國際旗下滔搏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不過兩年時間,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稱,對百麗的這筆投資獲得了“3倍回報”。

在投資藍月亮時,高瓴資本也曾幫助藍月亮高管與京東牽線,利用京東的平臺效應,幫助藍月亮實現品牌宣傳和銷售提升。

有高瓴加持,騰訊系、京東系與格力電器均可能擦出火花。

格力的銷售渠道變革指日可待。光大證券表示,高瓴投了很多互聯網企業,數字零售改造百麗,和騰訊系、京東系關係密切,這些都是未來家電零售變革的主導力量和參與者,高瓴有能力引入這些力量來幫助格力電器改革,賦能格力“新零售”。

倘若多元化、國際化及電商化均有所提升,董明珠提出的格力電器到2023年實現6000億元的營業收入的目標也將看到曙光。

董明珠的“一言堂”還在嗎?

管理層變數,也是各方所關注的格力最大變量。

在穩定管理層方面,公告顯示,股權受讓方珠海明駿已向管理層發出書面合作邀請,最終結果尚待管理層答覆。

若管理層接受邀請,則大股東與管理層將進一步合作,二者之間的利益有望趨同。

機構人士均看好高瓴後續和管理層的合作空間,且格力公司治理層面將發生鉅變。

“資本市場更大的期望是,通過混改這把鑰匙,打開格力後續治理升級的想象空間。”光大證券認為,通過各種激勵手段把管理層利益和股東利益統一起來,最後實現公司業務發展的再次升級。

在光大證券看來,格力電器原公司管理模式存在可提升之處。

一方面,公司存在委託代理問題。混改前,格力電器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珠海市國資委,國資委在公司經營和人事任命方面擁有決定權。所以管理層在和國資委就公司實際經營決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精力牽扯。

另一方面,管理層利益與上市公司綁定較弱。管理層的少量持股主要來源於股權分置改革時期(集團轉讓格力總股本的1.3%給予管理層),後續也沒有對管理層實施常態化的股權激勵,兩者利益綁定程度較低。

反觀美的集團,在2012年整體上市後,實現了大股東、核心管理層、機構投資等多層次多元化的股東結構,職業經理人與股東利益通過較大比重持股(方洪波持股近2%)和持續性股權激勵高度綁定。

光大證券認為,本次混改落地後,格力將有望形成戰略投資者+渠道+國資委+二級市場投資者多元化的股權結構,戰略投資者+管理層更容易形成一致的利益訴求。

天風證券蔡雯娟也認為,混改落地只是第一步,聯手高瓴資本後,格力電器有望朝著更加市場化的方向發展,混改將上市公司、股東和管理層利益深度綁定,公司治理結構將更趨合理。

這一切,還要看兩大勢力是否能磨合好。

高瓴資本在投資業界口碑良好,對所投企業的企業家及高管團隊,都給出足夠的尊重。

就在數日前,高瓴資本操盤手張磊還在公開場合強調,“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高瓴一直強調和堅持,讓企業家坐在C位上。”

在這敏感時期,張磊有意無意地喊話,也意在打消格力管理層的顧慮。

董明珠為首的管理層方面,還未有所表態,不過以其強勢的性格,在與人合作常作為主導一方。

市場普遍認為,格力電器仍然由董明珠帶領的原管理層操盤,而高瓴資本會扮演好關鍵的輔助角色。但畢竟有著經驗、資源豐富的資本在側,董明珠的“一言堂”或許有所收斂。

合則多方受益,貌合神離則亂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