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獨門渠道神話破滅 造車一波三折:格力「中年危機」來了?

文/財經雜壇

深度|獨門渠道神話破滅 造車一波三折:格力“中年危機”來了?

對於習慣看到格力新聞的人來說,7月初的這條新聞多少令人失望——格力渠道神話或已破滅。

近日,據錢江晚報報道,格力空調經銷商捲款跑路,上百戶家庭被坑數百萬元,且相關情況警方正在調查核實中,相關政府部門也已介入。

一石激起千層浪。要知道,“捆綁經銷商”式渠道營銷一度被外界認為是格力從4000萬元到1200億元暴增神話的獨門秘籍。難道格力真的出了什麼問題?

如果將觀察格力的時間軸拉長,不難發現,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一直在給格力選擇一個多元化發展的藥方。比如2015年6月格力推出第一款格力手機。但事實證明,格力手機並沒有得到用戶的追捧。第一代格力手機雖未公開銷售,但要說這款手機最大的亮點或是與客廳裡的冰箱、空調、電飯煲等格力品牌電器的互通互聯。這就不難還原格力做手機的邏輯,力拼“客廳爭奪戰”。

深度|獨門渠道神話破滅 造車一波三折:格力“中年危機”來了?

再比如,2016年年底,在部分股東反對的情況下,董明珠為何突然宣佈以個人身份,攜大連萬達集團、中集集團、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公司、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珠海銀隆簽署增資協議,共同增資30億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其中,董明珠個人投資約10億元,獲珠海銀隆約7.46%的股權。

簡言之,董明珠或許不會承認空調的天花板已經離得不遠了,但她在行動上已經充分證明了,格力光靠一個空調很難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找到更能拓展未來發展空間的項目是格力當務之急。

明白這一點就不難理解董明珠為何在遭遇部分股東抵制的情況下,仍然要堅持造車到底。

可以參照的一個案例是美的集團。2011年,美的大規模裁員。彼時,簡單粗暴的裁員方法遭到了很多媒體的批評。不過,對於美的敢於“自宮”,並從追求規模到追求利潤的轉變,外界還是給予了高度認可。

這裡面必須要提的一件事是,2017年1月6日,美的集團正式以37億歐元(約合292億人民幣)的價格完成了對於庫卡機器人(KUKA)94.55%股份的收購。緊接著3月,美的又重金拿下了日本東芝的白電業務。

事實也證明了美的當年的舉措。2018年首季,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97.38億元,同比增長16.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2.56億元,同比增長20.76%。

深度|獨門渠道神話破滅 造車一波三折:格力“中年危機”來了?

問題來了,格力的多元化為何頻頻受挫呢?

飽受市場吐槽的格力手機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從格力手機1推出後,就一直不被市場待見。董明珠也試圖用摔手機、談理想的方法來說服消費者為格力手機埋單,遺憾的是效果甚微。

小插曲是,去年6月格力推出的色界手機一度傳聞有網上刷單行為。

不僅手機發展遇阻,董明珠花大力氣做的新能源汽車也流年不順。從今年初開始,有關珠海銀隆的壞消息就接踵而至。據《中國經營報》6月2日的報道,珠海銀隆在邯鄲的產業園已經大部分停產,成都園區的運營狀況起伏不定。除天津工廠存在庫存積壓現狀外,珠海銀隆的珠海總部還存在業績疲軟問題。和部分格力系員工類似,被欠款的銀隆系供應商同樣期盼“董姐姐”連任,在他們眼中,這是銀隆最後的生機。

慢著,這裡容易忽視的是新能源汽車項目是一個燒錢的大坑,倒在裡面的大咖大有人在。比如,樂視的賈躍亭如果不是投入重金且提前發現造新能源汽車是個無底洞的話,樂視危機至少要延後一段時間,或者說樂視的出來的坑也不會那麼嚇人。

深度|獨門渠道神話破滅 造車一波三折:格力“中年危機”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4月25日,格力電器發佈年度公告,一改11年分紅慣例,宣佈2017年盈利不分紅。格力電器對不分紅的解釋為:公司留存資金將用於生產基地建設、智慧工廠升級及智能裝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新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

在隨後的5月15日,格力集團宣佈以每股19.80元要約價格(較停牌前股價溢價約14%)向長園集團(600525.SH)全體股東要約收購2.65億股股票,所需資金約為52.46億元,佔到長園集團總股份的20%。格力電器稱,該收購是集團操作,與格力電器無關。

儘管如此外界難免會有所聯想,假如銀隆那個大坑由格力來填,結果會怎麼樣呢?

答案肯定現在還不好說,但燒錢是肯定的。

請注意,這並非說董明珠做錯了。恰恰相反,董明珠為格力多元化之路在努力是值得人敬佩的。手機、新能源汽車、芯片、新能源,準確地講董明珠找的項目首先符合國家發展的大方向,是朝陽產業且利潤較高。只是項目雖好但不一定就適合格力。在這點上,董明珠需要有個清醒的認識。

淺顯的道理是,轉型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但錯了就一定要調轉方向,否則結果就不好說了。

近期,很多人都注意到聯想控股117億元收購盧森堡國際銀行的事,也有部分人沒看清是哪家聯想就想當然地批評“不務正業”。聯想控股與聯想集團走的是兩條路線,也是老柳為聯想加的一道保險。

深度|獨門渠道神話破滅 造車一波三折:格力“中年危機”來了?

只是這道保險可能也是最近幾年才真正找到感覺。在很多報道當中,讀者常常會看到,2008年之後,聯想控股陸續涉足金融、現代服務、農業、酒業、物流、化工、能源礦產等行業,其多元化結構逐漸成型。

但聯想控股在農業、酒業等方面難言成功,最後轉了一大圈,聯想控股或許這才發現他們還擅長做金融。

這是一個清晰的路線圖。那麼格力呢?希望董明珠能儘快找到答案。

(為方便讀者交流和提供新聞線索,財經雜壇將成立讀者微信群,不定期大咖群內分享觀點,不定期紅包砸來。有意者請頭條私信。【財經雜壇】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