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歷史上荀彧一心向漢,卻不投奔劉備,這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看?

周顯助


這個問題的答案和兩個因素有關:

  • 一是荀彧忠於的對象到底是什麼,以及曹操在前期到底是何種形象。

  • 二是當時誰才能代表漢朝的正統,劉備還是曹操。

01

荀彧不是政客,而是政治家,曹操前期的表現確實是忠臣良將

政客和政治家最根本的不同就在於,政治家是有政治理想的。荀彧與曹操陣營中很多人都不一樣,他的政治理想是輔佐曹操完成中興漢室的壯舉,而不是像政客一樣,以主公曹操的意願馬首是瞻。

荀彧有“王佐之才”,在曹操陣營當中是和諸葛亮在劉備勢力中差不多的位置。每每曹操出兵作戰,後方的支持、調度、鎮守等等大事都交給荀彧,而荀彧也不負曹操所託,即使最為艱難的時刻,面臨著敵軍壓境而守軍不足的困境,同樣能為在外作戰的曹操穩固後方,這種能力足以讓荀彧躋身於超一流謀士之中。

荀彧忠於曹操,其實是看到了曹操在亂世之初匡扶漢室的決心。

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這是曹操在《述志令》中的自述,而當時的表現來看,曹操也確實是忠臣志士的形象,天下諸侯割據,紛爭亂國的時候,也只有曹操有實力卻真的想要為國建功,每每表露出對國家危難、人民倒懸的悲憫情懷。

就像曹操在《蒿里行》中所說的,對諸侯爭私利表示憤慨,對百姓處於水深火熱而感到憂思: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軍隊征伐不擾百姓,兵敗遷徙之時同樣也攜帶百姓,這類事情使得朝野上下都對曹操讚不絕口。

這時候的荀彧自然會認為曹操是忠臣良將,於是給曹操制定策略,平定北方。又諫言迎歸漢獻帝,尊奉天子。在其他勢力眼中認為曹操是:

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是,在荀彧等謀臣的眼裡,曹操是:

奉天子以討不臣。

至於曹操雖然沒有給天子實權,但是身為臣子的恭敬卻是從未減少。當看到漢獻帝日常用品極度缺乏的時候,曹操考慮天子的顏面,將自己的贈與的物品說成是之前君主對自己家族的賞賜,請漢獻帝使用。

能做到這一點的曹操,在早期是真的希望能做一箇中興之臣的,這與荀彧的政治理想是吻合的。所以荀彧一心輔佐曹操達到了位極人臣的地步。但是,當曹操因為權勢而野心膨脹的時候,違背了荀彧的初心,這才有了對曹操的抵抗。

02

劉備和曹操誰才擁有正統地位

受到《三國演義》小說中“尊劉貶曹”的影響,很多人認為曹操是漢賊,劉備身為劉氏後裔,又有著“皇叔”的身份,自然是正統。

其實這種觀感是錯誤的。當時能代表正統的只有曹操的勢力。劉備的“皇叔”身份其實算不了什麼,血緣關係也是極為淡薄的,說了一大堆的名頭其實都是唬人的。

  • 第一、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后裔”,漢景帝十七代孫。

這個身份其實就表露了劉備的出身,追溯上去,做皇帝的先祖是漢景帝,而中山靖王劉勝只是第八子,並不是嫡系,而劉勝子嗣卻120多人。從嫡長子繼承的宗法制度來說,劉備從其第一代先祖開始,就沒有了繼承權。

從世代傳承來看,關係如下:

可以看到,劉備和漢獻帝那幾乎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方親戚了,這個“皇叔”的身份其實就是貼金而已,並沒有什麼真實性。

  • 第二、只要漢獻帝存在,正統就只有一個

漢朝姓劉的宗親多了,比如荊州的劉表、劉琦,益州的劉焉、劉璋等,都是既有強大勢力又有皇室名分的的漢室宗親,其血緣關係總不見得比劉備還差。那靠著織蓆販履為生,連個正常爵位都沒有的劉備,憑什麼代表正統?

所以,只要漢獻帝還沒有被廢掉,只要曹操手中還有名義上的天子,所有的諸侯都必須認同他的正統地位。否則就是篡漢自立,要背上一個亂臣賊子的惡名。

所以劉備在取得益州兩川的時候,只能上書曹操,請求加封漢中王,而不是自立為帝。劉備稱帝,也是在曹丕代漢自立之後才進行的。

  • 第三、曹魏通過禪讓取代漢室,就是正統地位

有時候形式就是這麼重要,別管漢獻帝是主動禪讓還是被迫讓位,只要有了這麼一個行為,曹魏勢力取代漢家天下就是被承認的。

所以,曹操打下的魏國勢力,才能是真正的正統。《三國志》當中,也是以“魏國”為正統。

以此來看,荀彧只有追隨曹操,才是真正的效忠漢室,投奔劉備等人是沒有名分上的支持的。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荀彧一心向漢,卻跟著曹操這個“大奸賊”混,而不去投奔打著漢室旗號的劉備,這是為什麼?

無他,天下大勢如此。

荀文若何許人也?潁川荀氏之人,“荀氏八龍”之後,被稱為“王佐之才”,是和郭嘉、諸葛亮、張昭等人齊名的頂尖謀士。諸葛亮尚能不出茅廬而三分天下,荀彧難道就看不清楚天下的局勢嗎?漢室傾頹已成定局,他也只能儘自己最後一份大漢臣子的責任“盡人事聽天命”。

但是曹操的出現給了他一線曙光。

棄袁投曹

漢室傾頹,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無疑成為國家的柱石。但荀彧卻離開袁紹投奔曹操,這是為何?

荀彧自投奔袁紹以後,看到的只有廣交權貴、蓄養私兵的袁氏,而不是為國家分憂解難的袁氏。這個時候荀彧就已經意識到袁氏的野心,所以一心向漢的他產生了另投新主的想法。

正好這個時候曹操出現了。

曹操任洛陽北部尉時,嚴懲宦官蹇碩的叔叔蹇圖。任議郎時,為前朝竇武、陳蕃鳴冤不平。如今又刺殺董卓,起兵維護漢室。這一切在荀彧看來無疑是大漢最為忠誠臣子的所作所為,於是他義無反顧的投身於曹操陣營。

事實證明荀彧很有眼光,四世三公的袁氏子弟袁術第一個稱帝。

為何不投劉備?

劉備的事業可以說是“大器晚成”,前期都是打醬油的角色。當曹操大放異彩的時候,劉備還在跟著公孫瓚混吃混喝。

這等小勢力還沒有進入荀彧的眼中。

劉備真正出現在荀彧視野當中,應該是在得到徐州之後。但是徐州沒守住,劉備還被曹操帶回許昌。雖然在曹操眼裡劉備是個人物,但荀彧不會看好一個連地盤都守不住的人。

漢室宗親就能讓荀彧來投嗎?

別的不說,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那個不是漢室宗親?那個不比劉備的勢力雄厚?但這些所謂的“漢室宗親”都幹了什麼,屁事沒幹反而藉著漢室的名義積蓄實力攪動天下風雲。所以說荀彧是個明白人,不會見到一個不值錢的皇叔就俯首稱臣。

歷史浪潮中的迷茫人

每當天翻地覆,世道革新的時候,就會有一大批知識分子陷入迷茫。


就是因為他們有禮儀、知榮辱,亂世降臨讓他們的理想無處安放。

荀彧就是這樣一個知識分子。

他一心匡扶漢室,但天下勢力都與他的目的相左。好不容易等來了一個曹操,最後發現其實他們都是一丘之貉。

荀彧的內心是迷茫和痛苦的。

曹操要代替漢室授予他“三公”之職,他憤而拒絕。

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他又冒死阻止。

他知道興復漢室是不可能的了,但又不願意自己輔佐的曹操傷害漢室。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也許死亡是他最好的歸宿。


日月當空歷史文化傳播


其實很多人都問過這個問題,荀彧既然一心向漢,那還不如直接投奔劉備得了。荀彧也是三國時期一位非常有才的謀臣,只不過很多人都將其忽略了,荀彧從小的時候就廣受好評,大人們就給予他高度評價,等荀彧長大了,評價就更高了。大家總覺得郭嘉可能是曹操身邊最有才的人,實際上從史書來看,荀彧應該要強於郭嘉。

眾所周知,荀彧是一心向漢的,從曹操要自稱魏公的時候,荀彧便公然站出來反對。荀彧當時是離開袁紹去主動投奔曹操的,當時在外人看來曹操是忠於漢室的,討伐董卓名動天下,這一點令荀彧非常欣賞。所以荀彧選擇了曹操,曹操在這一時期有了很大的名聲,手下有不少人,那麼這個時候的劉備呢?

說難聽點,荀彧在當時可能不知道劉備是誰,當然不會去投奔他了,劉備這個時候還一窮二白要啥沒啥,曹操當時還以愛才出名,荀彧這樣的人於情於理都不可能去投奔劉備的。所以一開始荀彧壓根就不可能去投奔劉備。那麼有人要問了,後來荀彧知道曹操是個怎樣的人之後,並不是真心要幫曹操,這個時候為何不去找劉備。

劉備後來也是名聲大噪,手底下有兵有馬,可是荀彧也不會去投奔他,前面說了荀彧投靠曹操之前是跟著袁紹的,在那段歷史中,忠心是很重要的,如果荀彧後來又投靠劉備,那豈不是和呂布一樣成了三姓家奴,這種罵名可不是誰都想背的。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劉備真的就能代表漢嗎?當然不能,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三國時期的好漢們,都喜歡給自己找個很牛的背景,劉備也不例外,他給自己找了一個非常有利的背景,可以為自己找來人脈和一些便利,有不少人因為劉備這個漢室的旗號才來投靠,這一點荀彧很清楚,他是忠於漢室,可並不是忠於拿漢室當幌子的人。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東漢自從漢明帝之後,皇權就衰落了。支撐帝國統治的實際上是三類人:宦官、外戚和大士族。到了東漢末年,由於軍閥興起,皇權徹底淪為軍閥的傀儡,需要依附皇權才能生存的宦官和外戚全完蛋,就只剩下士族還在社會上有一定的政治地位。那麼這些士族是怎麼看待漢皇室的呢?現實很殘酷,士族也普遍不看好皇室,紛紛依附於軍閥,甚至有些士族還鼓動軍閥代漢自立。只有極少數的士族,比如諸葛亮和荀彧之類的,還對復興漢室心存幻想。

然而荀彧對復興漢室的態度,我覺得是很弔詭的。因為從他後來反對曹操稱魏公一事來看,他貌似是一個“扶漢”派,但如果從他一貫的政治立場來看,他又像是個“保漢”派。



說到這裡,有朋友可能就要疑惑了。難道“扶漢”和“保漢”有區別麼?

是的,區別很大!

所謂的扶漢,就是扶持皇室重新掌權。但這種想法太過於理想化,不符合士族利益;而保漢則指的是國號仍然是漢,皇帝仍然是姓劉,但皇帝與士族共治天下。這種想法明顯就靠譜很多了,也符合士族的利益。

從史料記載來看,我覺得荀彧應該是保漢派的代表,而非扶漢派。

比如說董卓亂政時,荀彧就棄官跑了,哪管漢獻帝的死活。並且他跑路還不算,讓自己的侄子荀攸繼續留在洛陽,這明顯就是兩面都在押寶,維護自己家族的利益;還比如荀彧投奔曹操前,他讓自己的弟弟荀諶留在袁紹陣營,他自己去投曹操,這明顯也是兩面押寶。這樣一派勢力覆亡,不至於荀氏一族都完蛋。俗稱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因此《後漢書》中過分拔高荀彧,把他反對曹操稱魏公的行為與匡扶漢室掛鉤,我覺得這明顯就是太小看荀彧了。畢竟荀彧好歹也是個政治家,一肚子的計謀,哪有那麼天真無邪?讓曹操牽著鼻子走。



所以我更相信,荀彧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他確實有向漢之心,但是如果把漢室利益和家族利益擺在他面前,讓他做二選一,他肯定還是會優先選擇家族利益。只有當家族利益得到保障後,他才會考慮漢室的利益。

事實上像持荀彧這樣政治立場的人,歷史上也不是個例,東晉時期王導就跟他很像。王導也是大族子弟,出身於琅琊王氏。他早年與後來在建業復國的晉元帝司馬睿就是老相識。北方八王之亂,司馬氏家族的統治岌岌可危。王導建議司馬睿移鎮建鄴,並親自聯絡南方的大士族,協助司馬睿登基。因此東晉的建立,王導是立有大功的。

然而當司馬睿與王導的堂兄王敦爆發利益衝突後,王導在國家和家族之間,選擇了以家族利益為重,最終導致晉元帝戰敗。不過當晉元帝戰敗後,王敦打算廢掉晉元帝時,王導又表示堅決反對!始終如一的維護了司馬氏的皇族地位。

從王導的政治態度可以看出,他明顯就是一個保晉派,而非扶晉派。當司馬家族的統治岌岌可危時,王導積極的支持皇權;當皇權與士族的利益不一致時,王導會以家族利益為重。天下可以姓司馬,但是司馬氏不能搞一言堂。司馬必須與王氏各司其職,也就是共治天下。

我認為,這既是王導的政治理念,也是荀彧追求的統治模式。


至於荀彧為什麼早年支持曹操,晚年又反對曹操,一輩子不支持劉備。下面我詳細的講一下這三個問題。

首先,荀彧為何早年要支持曹操?這一點很好理解。荀彧在漢廷不得志,恰巧又碰上了董卓亂政於是荀彧棄官跑路。他原本打算投奔冀州韓馥,但韓馥被袁紹擠走,荀彧便陰差陽錯的投到了袁紹門下。然而袁紹本身也是汝南大族出身,四世三公,十分牛氣。荀彧在袁紹帳下過得很憋屈,難伸大志。因此荀彧投奔了當時還很弱小的曹操。

相比於袁紹,曹操只是小士族出身,家族中最有權有勢的是他的養祖父曹騰,一個伺候了四代皇帝的宦官而已。荀彧入曹營,彷彿是博士生到小學當老師,曹操對荀彧必然重用。而荀彧之於曹操肯定也不是平常的下屬關係,而是半平行關係。這對於荀氏一族的發展來說,是再好不過的創業平臺了。

並且事實也證明,荀氏一族在曹操陣營中的發展,非常的好。荀彧身居高位,由他所提拔的荀攸、郭嘉、程昱、鍾繇等人也是深受曹操的信任。這也就是說,荀彧跟著曹操創業,直接把潁川荀氏從漢末的一個普通士族直接拔高到了一等一大士族的地位。

這種至高的地位,曹操能給荀彧。漢獻帝能給麼?從漢明帝之後的七任皇帝來看,皇帝實際上更信任太監和外戚,對大臣和士族一萬個不放心。如果讓漢獻帝掌權,他肯定是優先重用自己的妻族。士族就得靠邊站。所以說,荀彧幫助曹操建立霸業,甚至還不反對曹操成為權相,這都是因為幫助曹操符合他的利益,符合荀家的利益。

家族利益高於皇權利益,荀彧當然要支持曹操了。


再說荀彧後來為什麼又要反對曹操。其實這點也很好理解。

荀彧在曹操陣營效力了二十年,曹操雖然把他稱為『吾之子房』,但是實際上曹操是把他當做蕭何在使用的。蕭何是什麼人?劉邦的丞相啊!這就相當於,曹操給漢獻帝當丞相,荀彧給曹操當丞相。

曹操對荀彧,既要倚重,又不能太倚重。北定北方之前,曹操對荀彧十分重用。但是北方平定之後,曹操就不太想用荀彧了。甚至到了後期,曹操還發布求賢令,要求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實這也是想擺脫他對荀彧的依賴。因為在這之前,曹操手上沒人,都是荀彧替他引薦的人才。曹操也想有自己的人,不能把權力讓給荀氏一族。

並且還有很關鍵地位一點,曹操是典型的法家思想,他的政治理想是恢復秦皇漢武式的皇權制度。這與當時士族幻想的,士族與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立場有矛盾。終曹操之一生,他都在打壓豪強。早年這種打壓還不明顯,或者說曹操還沒有打到荀彧頭上。但是後來曹操對荀氏下手,還打算篡漢自立,這一下荀彧就不能忍受了。

把皇帝給士族一鍋端,然後你曹操當秦皇漢武式的千古一帝,那咱們士族算什麼?



最後再說荀彧為什麼不投劉備,不投奔所有的劉姓宗室。

早在初平二年(公元191 年),荀彧就投靠曹操了。那時候劉備是哪根蔥?

到了初平四年(公元193 年),劉備聽到孔融點名希望他去徐州幫場子時,他都覺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因為名揚天下的孔融竟然知道世上有我劉備這一號人物啦!

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隨慈。——《三國志·孔融傳》

試想一下,劉備崛起的如此之晚,並且還是個不知名的小角色。當時的荀彧怎麼可能帶著一大家子去投靠劉備?說句難聽的,當時的荀彧或許根本就沒有聽說過江湖上還有劉備這號人物的存在。

說句更難聽的,就算荀彧聽說過有劉備這號人物存在,也絕不會投奔他。因為劉備當時的實力實在太弱了,弱到連太史慈、趙雲都不想投他。太史慈不用多說,當年救徐州之時,太史慈與劉備並肩戰鬥過,但後來就沒影了。而趙雲早在初平二年(191 年)就認識了劉備,結果直到建安五年(200 年)才正式追隨劉備創業。這與他最早與劉備相結識,已經過去了九年時間。(這或許也是趙雲在劉備陣營中不受重視的原因,因為他不是劉備最早的創業合夥人)

從這層意義上,不要說荀彧了,當時但凡有點本事的人,肯定都不會跟劉備。哪怕是諸葛亮也不會!後來趙雲、諸葛亮等追隨劉備時,雖然劉備也很落魄,是個沒有地盤的小軍閥。但此時的劉備卻已是名動天下的大英雄了(抗曹的標誌人物)。



所以說,荀彧不可能追隨劉備。畢竟荀彧投奔曹操時,劉備還不知道是哪根蔥。而等到劉備名滿天下時,荀彧已經是曹操陣營中的二號人物了。他沒有動力,也沒有必要去追隨劉備創業。

也許有人會說,劉備再差也是漢室宗親。荀彧不是號稱漢臣麼?他為什麼不追隨劉備這個漢室宗親?

其實,所謂的漢室宗親,那就是姓劉的專門用來扯淡的。因為在當時,根本就沒人,真把所謂的漢室宗親當回事。

不要說劉備這種八杆子才能和皇帝打著關係的遠房親戚,就是三杆子兩杆子就能與皇帝打著關係的漢室宗親,如果沒有實力和影響力,荀彧這種大士族出身的人,也不可能跟他們去混日子。

比如說幽州刺史劉虞、益州牧劉焉、荊州牧劉表。這些人的江湖地位,與當朝皇帝的親疏關係,哪一個不比劉備強?如果荀彧真想投靠一個漢室宗親,也應該優先投靠這些人嘛。也只有等這些人都死絕了,荀彧才有可能可能投靠劉備。


總的來說,荀彧是個政治家,他確實有保漢之心。但目的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單純,他有他自己的政治追求。而他的政治追求因為與曹操的相沖突,最後兩人鬧掰。因此,不能把荀彧之死,簡單的理解為荀彧為了漢室皇權而殉國身亡。畢竟那是東漢末年,而東漢又是一個皇權極其脆弱的朝代。皇帝不掌權,在東漢是很正常的現象。

至於說荀彧不投劉備,這個很好理解。荀彧是潁川荀氏一族的代表,劉備算哪根蔥?荀彧跟了劉備,能保證荀氏一族在劉備陣營也能獲得至高的政治地位麼?並且劉備也並非當時唯一的漢室宗親,他建功立業之時,荀彧早就自盡了。


Mer86


為什麼很多人會這麼說,其實是有原因的,那麼那個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話說荀彧年紀大了以後,發現曹操這個人居然要稱王了,而一直追隨他的荀彧,居然提出了反對意見。這倒是讓曹操有些吃驚,後來曹操就把荀彧賜死了。所以現在很多人都說荀彧是因為心向大漢,所以才會阻止曹操稱王,甚至新三國都這麼改變,把荀彧改成了一個仁義道德滿滿之人。

每次看到這裡我都覺得好笑。有以下這麼幾件事我們必須清楚。

第一件事,當年荀彧可是跟過袁紹的人,後來他為什麼背叛了袁紹投靠了曹操呢?

難道說他看出了袁紹是不支持大漢朝的嗎?當然不是,那個時候大漢朝已經分崩離析,荀彧作為當時非常聰明的人,不可能看不出這一點。他之所以離開了袁紹,是因為一件事,袁紹沒有擁護天子的想法。這件事大家不太理解,荀彧反對袁紹不擁護天子,那是不是代表著荀彧是支持大漢朝的呢?我們往下看。



第二件事,荀彧為什麼去曹操那邊呢?袁紹不聽取荀彧的建議,但是曹操願意聽。

所以荀彧就來了,就是這麼簡單,而且荀彧還給曹操出了一個驚天的建議,那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家一定驚呼,這不是曹操原創的嗎?沒錯這是曹操做出來的,但是提出這個建議的人,就是荀彧無疑。荀彧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建議,你還會覺得他是擁護大漢的嗎?

第三件事,荀彧為什麼會反對曹操稱王呢?

難道真的是像大家所傳的那樣,他是為了維護漢獻帝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皇后被殺的時候,漢獻帝被辱的時候,為什麼荀彧沒有站出來呢?所以很顯然,荀彧反對曹操稱王並不是為了支持大漢朝。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這就牽扯出第四件事了,當時的荀彧之所以反對曹操稱王,是看出了曹操已經沒有雄心大志了。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當年荀彧跟曹操坐在一起攀談的時候,荀彧曾經就告訴過曹操這麼一個道理,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這才是奪取天下的策略,可是此刻的曹操心態變了,已經對自己的成就滿足了,所以荀彧心痛地阻止他稱王,還做出了一系列反常的事情,其實這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表現而已。那麼你現在還會覺得他會投靠劉備嗎?


江湖小曉生


荀彧(注意念xunyu,不念狗或),字文若。縱觀荀彧一生,雖然一直在跟隨曹操,但是他卻一心向漢,那他為什麼不投奔劉備呢?我來分析一二。

劉備能否代表漢

劉備雖然是皇族後代(劉勝之後),但並不能說明劉備就能代表漢。在我看來,劉備不過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招兵買馬,建立一番霸業罷了。有了皇族後代這個身份,無論是招募人才,還是後期稱王稱帝都要方便一些。如果劉備真的是為了匡扶漢室,那劉備就不會攻打劉璋了,要知道,雖然劉備和劉璋都是旁枝,但劉備似乎更遠一些(劉備應該算是旁枝的旁枝的旁枝的,,,,)。如果真的匡扶漢室,為什麼還要攻打劉璋,攻打川蜀呢。

曹操的迷惑

荀彧始終以為曹操成立義軍是為了匡扶朝廷,安定國家。在當時的環境下,如果不是曹操帶兵平叛各處,不知天下會有幾人稱孤,幾人稱王了。曹操很好的迷惑了荀彧。但曹操的本意並非如此,因為當荀彧反對曹操晉升爵位為國公時,曹操的內心很不平靜。後來荀彧憂鬱而死。(魏氏春秋中記載,曹操給了荀彧一個空的盒子,荀彧喝藥而死。總之,荀彧之死與曹操相關)

沒有時機

即使荀彧真的有心想投奔劉備,可是也並沒有機會。劉備投奔曹操的時候地位並不高,後來也是打著討伐袁術的旗號慌亂之中開溜的,這個時候一來荀彧接觸並不多,二來慌亂之中也不可能把荀彧給帶走。

荀彧一心向漢,忠心耿耿,如果深處和平年代定能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只是可惜在亂世之中,哪有多少忠於漢室之人呀!


遨遊文史世界


荀彧是三國時期曹操手下久負賢明的良臣謀士,一心向漢忠心無二,起初曹孟德站在道德規範禮法的高地上,眾多天下良臣猛將追龍扶鳳亦是為匡扶漢室,剿滅天下巨賊亂臣賊子,憑心而言東漢龍脈氣數已盡,曹操也從一個忠心待主的大將軍丞相驚天魔盜團似的鉅變成為一代梟雄權臣,令荀彧💕龍意冷左右為難,是莫正的身在曹營心歸漢。曹操終其一生未敢改朝換代也是看見仍🈶不少忠誠漢室的文臣武將,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偉大報負,實踐了自己的老陳謀國和運籌帷幄,荀彧壓曹丕稱齋後自縊而亡,真是知行合一的的一代巨儒賢明之臣。










94310417小云


荀彧他也是一心的想要匡扶漢室,但是劉備也不能真正的代表漢室,並且曹操在當時表面上也是漢臣。劉備是不能代表漢朝的,真正能代表大漢的是曹操,曹操一直自稱漢臣自稱為魏公,劉備僅僅是因為他和漢室王朝幾百年前有淵源,說是匡扶漢室也非常牽強,而且劉備基本上沒有標明自己就是大漢的身份至少在佔據益州之前是並沒有如此的。荀彧文人都較腐儒,當時天下戰亂,各地紛爭不斷,諸侯分歧也嚴重,不支持曹操也沒有辦法平各方諸侯,一統天下,加上曹操這個人非常有謀略,知人善用,對荀彧也是一直禮遇有加,一頗為倚重,荀彧再怎麼說也是個政治家,他雖然有保漢之心。但是目的也並沒有那麼單純,政治家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報復。結合以上幾個原因,他跟隨當時已經早已成氣候的曹操並沒有錯的。後期他的政治抱負與曹操的相違背了,與曹操分道揚鑣,東漢末年,皇權是非常脆弱的,就算後期荀彧有心想要投奔劉備,也不可能,在荀彧早期為曹操效力的時候,劉備並沒有什麼地位,後期劉備身邊能人輩出,荀彧就算投靠了劉備也未必就能得到重用

。在當時時代,外人眼裡,看到的是曹操一心想要匡扶漢室,一心忠於漢室,而且當時討伐董卓徵募天下英雄也是以此名義,所以當時一心想匡扶漢室的荀彧選擇了跟隨曹操,曹操在當時起步已經很高了,手上兵馬眾多。在當時非常得有優勢。當然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三國志稍有差別。


夜遊神1991


荀彧一心向漢,可他不是一心向劉備,他為什麼要投奔劉備呢?或者說,劉備,就能代表大漢嗎?

首先搞清楚一個問題,劉備是什麼身份。他自己說他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都不去說這個到底是真是假,要知道,從漢景帝到漢末,已經差了三百年,大漢的皇帝都換了快二十任了。像劉備這樣的宗室,幾乎是遍地都是,他又算的了什麼?更遑論東漢的皇室早就和西漢差得遠了,他劉備又能和東漢的皇室扯得上多少關係?

再者說,劉備就能代表大漢嗎?恐怕不能。實際上,代表漢朝政府的一直是曹操,而在各地流竄的劉備,只好叫軍閥而已。一個軍閥,僅僅因為他和皇家三百年前是一家,就說自己代表大漢,這未免也太自嗨了。況且,劉備似乎也沒怎麼亮明自己是大漢的身份,至少在他佔據益州之前沒有過。

再者說,荀彧也沒有投奔劉備的必要。畢竟,他正是因為忠於漢室,才走到曹操身邊,和他一起匡扶漢室。而在這個過程中,曹操逐漸成了篡漢者,這是荀彧估計不到的。而在這個時候,荀令君已經和曹操之間緊緊地捆綁在一起。他不再是幾十年前那個草創基業的年輕人,有家有業的,你叫他怎麼割捨掉去投奔那個在成都的劉備?



青言論史


荀彧為曹操效力一生,更是曹操得已統一北方的重要功臣。然而在曹操晉升魏公時,兩人卻突然反目。

原來荀彧的內心一直是忠於漢室的。

忠於漢室為何不投靠劉備?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分析另一個問題,就是荀彧既然一心向漢,為何當初投奔曹操呢?


早期的曹操,忠心為國,荀彧並沒有跟錯人

中平二年,荀彧脫離四世三公的袁紹,毅然投身剛起步創業的曹操賬下。這是因為當時的曹操正符合荀彧擇主的條件。

一 曹操是明主

袁紹聲望地盤遠勝曹操,荀彧卻棄之而去,那是因為袁紹剛愎自用,多謀無斷,不是一個成大事的主。而曹操不但有雄才偉略,更是一個知人善用的明主。

二 曹操有班底

什麼是班底?有自己的地盤,有自己的部隊。想在亂世之中立足,如果連這兩點都沒有,又何談救國興漢。拿什麼去救?用什麼去興?

三曹操的忠心

儘管日後的曹操飛揚跋扈,無視天子無視朝廷,卻但不能否認從前的他的確是一個心向漢室的忠臣。



要知道第一個興兵討董的正是曹操,他也是關東聯軍中僅有的,真正肯去討伐董卓的義士。當時的曹操確實是有一顆愛國忠心。

因而一心向漢的荀彧去投靠曹操並沒有錯,因為曹操是具備興漢討逆的條件,而當時的他也是忠於漢室。至於劉備,當時還在亂世中漂泊,勢單力薄。荀彧如果投靠他,還不是跟著劉備一起寄人籬下。

曹操的轉變,荀彧的無奈



荀彧為曹操提出幾次重要的戰略規劃,也使曹操一步步掃清了強敵。荀彧為的是平定亂世,好還漢室江山一個太平,始終是初心不變。

但逐漸坐大的曹操,早已迷失了他的初衷,那顆忠義之心也不知何時丟卻了。漢室朝廷在他眼中也形同虛設,他早已轉變成了一個權臣。

對於曹操來說,這種轉變是應當的。因為東漢王朝早已腐朽垂危,他靠自己的本事掃清了大半天下,又憑什麼繼續效忠無能的漢室。那個所謂的天子,又有什麼地方能讓曹操這種梟雄信服?



只是荀彧知道曹操改變之後,無法接受。他不能接受曹操變成了一個國賊權臣,更不能接受自己這些年的作為竟成了為虎作倀。只是如今的曹操,身居高位手握重兵,坐擁北方雄視天下,早已不是他能改變的了。這是荀彧無奈的地方。

荀彧有去處嗎?劉備真的忠漢嗎?

荀彧改變不了曹操,為什麼不棄曹操而去,轉投劉備呢?因為就算荀彧能脫離曹操,天下間也沒有人值得他去投靠。

荀彧忠心漢室,可天底下還有幾個諸侯跟他一樣,也是忠於漢室的?曹操轉變的同時,劉備難道沒變嗎?



劉備打出的旗號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可天子深陷許都之時,他在做什麼?他自封漢中王時,又想過天子的處境嗎?

在爭名逐利的亂世之中,這些軍閥豪強們誰不是在為自己而戰。只是形式不同,有的是明目張膽的篡漢,有的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作掩飾罷了。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成就自己的霸業,所謂的忠漢扶漢,早已拋之腦後。

即便荀彧去投靠劉備又如何,難道在他進位漢中王時,再被上演一出空盒賜死的悲劇嗎?

非是荀彧不肯轉投劉備,而是劉備的心早已不在漢室。荀彧所託無人矣。



Ad說

東漢王朝風雨飄搖,諸侯各懷異心。荀彧欲作張良,幫他們掃清六合。可天下大定之後,這些諸侯誰能恪守臣節,忠於漢帝。

沒有人!

這不但荀彧悲哀的地方,更是天下所有心向漢室的忠臣們共同的悲哀。

談三國故事,看天下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