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历史上荀彧一心向汉,却不投奔刘备,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周显助


这个问题的答案和两个因素有关:

  • 一是荀彧忠于的对象到底是什么,以及曹操在前期到底是何种形象。

  • 二是当时谁才能代表汉朝的正统,刘备还是曹操。

01

荀彧不是政客,而是政治家,曹操前期的表现确实是忠臣良将

政客和政治家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政治家是有政治理想的。荀彧与曹操阵营中很多人都不一样,他的政治理想是辅佐曹操完成中兴汉室的壮举,而不是像政客一样,以主公曹操的意愿马首是瞻。

荀彧有“王佐之才”,在曹操阵营当中是和诸葛亮在刘备势力中差不多的位置。每每曹操出兵作战,后方的支持、调度、镇守等等大事都交给荀彧,而荀彧也不负曹操所托,即使最为艰难的时刻,面临着敌军压境而守军不足的困境,同样能为在外作战的曹操稳固后方,这种能力足以让荀彧跻身于超一流谋士之中。

荀彧忠于曹操,其实是看到了曹操在乱世之初匡扶汉室的决心。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这是曹操在《述志令》中的自述,而当时的表现来看,曹操也确实是忠臣志士的形象,天下诸侯割据,纷争乱国的时候,也只有曹操有实力却真的想要为国建功,每每表露出对国家危难、人民倒悬的悲悯情怀。

就像曹操在《蒿里行》中所说的,对诸侯争私利表示愤慨,对百姓处于水深火热而感到忧思: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军队征伐不扰百姓,兵败迁徙之时同样也携带百姓,这类事情使得朝野上下都对曹操赞不绝口。

这时候的荀彧自然会认为曹操是忠臣良将,于是给曹操制定策略,平定北方。又谏言迎归汉献帝,尊奉天子。在其他势力眼中认为曹操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在荀彧等谋臣的眼里,曹操是:

奉天子以讨不臣。

至于曹操虽然没有给天子实权,但是身为臣子的恭敬却是从未减少。当看到汉献帝日常用品极度缺乏的时候,曹操考虑天子的颜面,将自己的赠与的物品说成是之前君主对自己家族的赏赐,请汉献帝使用。

能做到这一点的曹操,在早期是真的希望能做一个中兴之臣的,这与荀彧的政治理想是吻合的。所以荀彧一心辅佐曹操达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但是,当曹操因为权势而野心膨胀的时候,违背了荀彧的初心,这才有了对曹操的抵抗。

02

刘备和曹操谁才拥有正统地位

受到《三国演义》小说中“尊刘贬曹”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曹操是汉贼,刘备身为刘氏后裔,又有着“皇叔”的身份,自然是正统。

其实这种观感是错误的。当时能代表正统的只有曹操的势力。刘备的“皇叔”身份其实算不了什么,血缘关系也是极为淡薄的,说了一大堆的名头其实都是唬人的。

  • 第一、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后裔”,汉景帝十七代孙。

这个身份其实就表露了刘备的出身,追溯上去,做皇帝的先祖是汉景帝,而中山靖王刘胜只是第八子,并不是嫡系,而刘胜子嗣却120多人。从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度来说,刘备从其第一代先祖开始,就没有了继承权。

从世代传承来看,关系如下:

可以看到,刘备和汉献帝那几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了,这个“皇叔”的身份其实就是贴金而已,并没有什么真实性。

  • 第二、只要汉献帝存在,正统就只有一个

汉朝姓刘的宗亲多了,比如荆州的刘表、刘琦,益州的刘焉、刘璋等,都是既有强大势力又有皇室名分的的汉室宗亲,其血缘关系总不见得比刘备还差。那靠着织席贩履为生,连个正常爵位都没有的刘备,凭什么代表正统?

所以,只要汉献帝还没有被废掉,只要曹操手中还有名义上的天子,所有的诸侯都必须认同他的正统地位。否则就是篡汉自立,要背上一个乱臣贼子的恶名。

所以刘备在取得益州两川的时候,只能上书曹操,请求加封汉中王,而不是自立为帝。刘备称帝,也是在曹丕代汉自立之后才进行的。

  • 第三、曹魏通过禅让取代汉室,就是正统地位

有时候形式就是这么重要,别管汉献帝是主动禅让还是被迫让位,只要有了这么一个行为,曹魏势力取代汉家天下就是被承认的。

所以,曹操打下的魏国势力,才能是真正的正统。《三国志》当中,也是以“魏国”为正统。

以此来看,荀彧只有追随曹操,才是真正的效忠汉室,投奔刘备等人是没有名分上的支持的。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荀彧一心向汉,却跟着曹操这个“大奸贼”混,而不去投奔打着汉室旗号的刘备,这是为什么?

无他,天下大势如此。

荀文若何许人也?颍川荀氏之人,“荀氏八龙”之后,被称为“王佐之才”,是和郭嘉、诸葛亮、张昭等人齐名的顶尖谋士。诸葛亮尚能不出茅庐而三分天下,荀彧难道就看不清楚天下的局势吗?汉室倾颓已成定局,他也只能尽自己最后一份大汉臣子的责任“尽人事听天命”。

但是曹操的出现给了他一线曙光。

弃袁投曹

汉室倾颓,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无疑成为国家的柱石。但荀彧却离开袁绍投奔曹操,这是为何?

荀彧自投奔袁绍以后,看到的只有广交权贵、蓄养私兵的袁氏,而不是为国家分忧解难的袁氏。这个时候荀彧就已经意识到袁氏的野心,所以一心向汉的他产生了另投新主的想法。

正好这个时候曹操出现了。

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严惩宦官蹇硕的叔叔蹇图。任议郎时,为前朝窦武、陈蕃鸣冤不平。如今又刺杀董卓,起兵维护汉室。这一切在荀彧看来无疑是大汉最为忠诚臣子的所作所为,于是他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曹操阵营。

事实证明荀彧很有眼光,四世三公的袁氏子弟袁术第一个称帝。

为何不投刘备?

刘备的事业可以说是“大器晚成”,前期都是打酱油的角色。当曹操大放异彩的时候,刘备还在跟着公孙瓒混吃混喝。

这等小势力还没有进入荀彧的眼中。

刘备真正出现在荀彧视野当中,应该是在得到徐州之后。但是徐州没守住,刘备还被曹操带回许昌。虽然在曹操眼里刘备是个人物,但荀彧不会看好一个连地盘都守不住的人。

汉室宗亲就能让荀彧来投吗?

别的不说,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那个不是汉室宗亲?那个不比刘备的势力雄厚?但这些所谓的“汉室宗亲”都干了什么,屁事没干反而借着汉室的名义积蓄实力搅动天下风云。所以说荀彧是个明白人,不会见到一个不值钱的皇叔就俯首称臣。

历史浪潮中的迷茫人

每当天翻地覆,世道革新的时候,就会有一大批知识分子陷入迷茫。


就是因为他们有礼仪、知荣辱,乱世降临让他们的理想无处安放。

荀彧就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

他一心匡扶汉室,但天下势力都与他的目的相左。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曹操,最后发现其实他们都是一丘之貉。

荀彧的内心是迷茫和痛苦的。

曹操要代替汉室授予他“三公”之职,他愤而拒绝。

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他又冒死阻止。

他知道兴复汉室是不可能的了,但又不愿意自己辅佐的曹操伤害汉室。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也许死亡是他最好的归宿。


日月当空历史文化传播


其实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荀彧既然一心向汉,那还不如直接投奔刘备得了。荀彧也是三国时期一位非常有才的谋臣,只不过很多人都将其忽略了,荀彧从小的时候就广受好评,大人们就给予他高度评价,等荀彧长大了,评价就更高了。大家总觉得郭嘉可能是曹操身边最有才的人,实际上从史书来看,荀彧应该要强于郭嘉。

众所周知,荀彧是一心向汉的,从曹操要自称魏公的时候,荀彧便公然站出来反对。荀彧当时是离开袁绍去主动投奔曹操的,当时在外人看来曹操是忠于汉室的,讨伐董卓名动天下,这一点令荀彧非常欣赏。所以荀彧选择了曹操,曹操在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名声,手下有不少人,那么这个时候的刘备呢?

说难听点,荀彧在当时可能不知道刘备是谁,当然不会去投奔他了,刘备这个时候还一穷二白要啥没啥,曹操当时还以爱才出名,荀彧这样的人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去投奔刘备的。所以一开始荀彧压根就不可能去投奔刘备。那么有人要问了,后来荀彧知道曹操是个怎样的人之后,并不是真心要帮曹操,这个时候为何不去找刘备。

刘备后来也是名声大噪,手底下有兵有马,可是荀彧也不会去投奔他,前面说了荀彧投靠曹操之前是跟着袁绍的,在那段历史中,忠心是很重要的,如果荀彧后来又投靠刘备,那岂不是和吕布一样成了三姓家奴,这种骂名可不是谁都想背的。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刘备真的就能代表汉吗?当然不能,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三国时期的好汉们,都喜欢给自己找个很牛的背景,刘备也不例外,他给自己找了一个非常有利的背景,可以为自己找来人脉和一些便利,有不少人因为刘备这个汉室的旗号才来投靠,这一点荀彧很清楚,他是忠于汉室,可并不是忠于拿汉室当幌子的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东汉自从汉明帝之后,皇权就衰落了。支撑帝国统治的实际上是三类人:宦官、外戚和大士族。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兴起,皇权彻底沦为军阀的傀儡,需要依附皇权才能生存的宦官和外戚全完蛋,就只剩下士族还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政治地位。那么这些士族是怎么看待汉皇室的呢?现实很残酷,士族也普遍不看好皇室,纷纷依附于军阀,甚至有些士族还鼓动军阀代汉自立。只有极少数的士族,比如诸葛亮和荀彧之类的,还对复兴汉室心存幻想。

然而荀彧对复兴汉室的态度,我觉得是很吊诡的。因为从他后来反对曹操称魏公一事来看,他貌似是一个“扶汉”派,但如果从他一贯的政治立场来看,他又像是个“保汉”派。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就要疑惑了。难道“扶汉”和“保汉”有区别么?

是的,区别很大!

所谓的扶汉,就是扶持皇室重新掌权。但这种想法太过于理想化,不符合士族利益;而保汉则指的是国号仍然是汉,皇帝仍然是姓刘,但皇帝与士族共治天下。这种想法明显就靠谱很多了,也符合士族的利益。

从史料记载来看,我觉得荀彧应该是保汉派的代表,而非扶汉派。

比如说董卓乱政时,荀彧就弃官跑了,哪管汉献帝的死活。并且他跑路还不算,让自己的侄子荀攸继续留在洛阳,这明显就是两面都在押宝,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还比如荀彧投奔曹操前,他让自己的弟弟荀谌留在袁绍阵营,他自己去投曹操,这明显也是两面押宝。这样一派势力覆亡,不至于荀氏一族都完蛋。俗称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因此《后汉书》中过分拔高荀彧,把他反对曹操称魏公的行为与匡扶汉室挂钩,我觉得这明显就是太小看荀彧了。毕竟荀彧好歹也是个政治家,一肚子的计谋,哪有那么天真无邪?让曹操牵着鼻子走。



所以我更相信,荀彧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确实有向汉之心,但是如果把汉室利益和家族利益摆在他面前,让他做二选一,他肯定还是会优先选择家族利益。只有当家族利益得到保障后,他才会考虑汉室的利益。

事实上像持荀彧这样政治立场的人,历史上也不是个例,东晋时期王导就跟他很像。王导也是大族子弟,出身于琅琊王氏。他早年与后来在建业复国的晋元帝司马睿就是老相识。北方八王之乱,司马氏家族的统治岌岌可危。王导建议司马睿移镇建邺,并亲自联络南方的大士族,协助司马睿登基。因此东晋的建立,王导是立有大功的。

然而当司马睿与王导的堂兄王敦爆发利益冲突后,王导在国家和家族之间,选择了以家族利益为重,最终导致晋元帝战败。不过当晋元帝战败后,王敦打算废掉晋元帝时,王导又表示坚决反对!始终如一的维护了司马氏的皇族地位。

从王导的政治态度可以看出,他明显就是一个保晋派,而非扶晋派。当司马家族的统治岌岌可危时,王导积极的支持皇权;当皇权与士族的利益不一致时,王导会以家族利益为重。天下可以姓司马,但是司马氏不能搞一言堂。司马必须与王氏各司其职,也就是共治天下。

我认为,这既是王导的政治理念,也是荀彧追求的统治模式。


至于荀彧为什么早年支持曹操,晚年又反对曹操,一辈子不支持刘备。下面我详细的讲一下这三个问题。

首先,荀彧为何早年要支持曹操?这一点很好理解。荀彧在汉廷不得志,恰巧又碰上了董卓乱政于是荀彧弃官跑路。他原本打算投奔冀州韩馥,但韩馥被袁绍挤走,荀彧便阴差阳错的投到了袁绍门下。然而袁绍本身也是汝南大族出身,四世三公,十分牛气。荀彧在袁绍帐下过得很憋屈,难伸大志。因此荀彧投奔了当时还很弱小的曹操。

相比于袁绍,曹操只是小士族出身,家族中最有权有势的是他的养祖父曹腾,一个伺候了四代皇帝的宦官而已。荀彧入曹营,仿佛是博士生到小学当老师,曹操对荀彧必然重用。而荀彧之于曹操肯定也不是平常的下属关系,而是半平行关系。这对于荀氏一族的发展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创业平台了。

并且事实也证明,荀氏一族在曹操阵营中的发展,非常的好。荀彧身居高位,由他所提拔的荀攸、郭嘉、程昱、钟繇等人也是深受曹操的信任。这也就是说,荀彧跟着曹操创业,直接把颍川荀氏从汉末的一个普通士族直接拔高到了一等一大士族的地位。

这种至高的地位,曹操能给荀彧。汉献帝能给么?从汉明帝之后的七任皇帝来看,皇帝实际上更信任太监和外戚,对大臣和士族一万个不放心。如果让汉献帝掌权,他肯定是优先重用自己的妻族。士族就得靠边站。所以说,荀彧帮助曹操建立霸业,甚至还不反对曹操成为权相,这都是因为帮助曹操符合他的利益,符合荀家的利益。

家族利益高于皇权利益,荀彧当然要支持曹操了。


再说荀彧后来为什么又要反对曹操。其实这点也很好理解。

荀彧在曹操阵营效力了二十年,曹操虽然把他称为『吾之子房』,但是实际上曹操是把他当做萧何在使用的。萧何是什么人?刘邦的丞相啊!这就相当于,曹操给汉献帝当丞相,荀彧给曹操当丞相。

曹操对荀彧,既要倚重,又不能太倚重。北定北方之前,曹操对荀彧十分重用。但是北方平定之后,曹操就不太想用荀彧了。甚至到了后期,曹操还发布求贤令,要求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这也是想摆脱他对荀彧的依赖。因为在这之前,曹操手上没人,都是荀彧替他引荐的人才。曹操也想有自己的人,不能把权力让给荀氏一族。

并且还有很关键地位一点,曹操是典型的法家思想,他的政治理想是恢复秦皇汉武式的皇权制度。这与当时士族幻想的,士族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立场有矛盾。终曹操之一生,他都在打压豪强。早年这种打压还不明显,或者说曹操还没有打到荀彧头上。但是后来曹操对荀氏下手,还打算篡汉自立,这一下荀彧就不能忍受了。

把皇帝给士族一锅端,然后你曹操当秦皇汉武式的千古一帝,那咱们士族算什么?



最后再说荀彧为什么不投刘备,不投奔所有的刘姓宗室。

早在初平二年(公元191 年),荀彧就投靠曹操了。那时候刘备是哪根葱?

到了初平四年(公元193 年),刘备听到孔融点名希望他去徐州帮场子时,他都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因为名扬天下的孔融竟然知道世上有我刘备这一号人物啦!

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三国志·孔融传》

试想一下,刘备崛起的如此之晚,并且还是个不知名的小角色。当时的荀彧怎么可能带着一大家子去投靠刘备?说句难听的,当时的荀彧或许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江湖上还有刘备这号人物的存在。

说句更难听的,就算荀彧听说过有刘备这号人物存在,也绝不会投奔他。因为刘备当时的实力实在太弱了,弱到连太史慈、赵云都不想投他。太史慈不用多说,当年救徐州之时,太史慈与刘备并肩战斗过,但后来就没影了。而赵云早在初平二年(191 年)就认识了刘备,结果直到建安五年(200 年)才正式追随刘备创业。这与他最早与刘备相结识,已经过去了九年时间。(这或许也是赵云在刘备阵营中不受重视的原因,因为他不是刘备最早的创业合伙人)

从这层意义上,不要说荀彧了,当时但凡有点本事的人,肯定都不会跟刘备。哪怕是诸葛亮也不会!后来赵云、诸葛亮等追随刘备时,虽然刘备也很落魄,是个没有地盘的小军阀。但此时的刘备却已是名动天下的大英雄了(抗曹的标志人物)。



所以说,荀彧不可能追随刘备。毕竟荀彧投奔曹操时,刘备还不知道是哪根葱。而等到刘备名满天下时,荀彧已经是曹操阵营中的二号人物了。他没有动力,也没有必要去追随刘备创业。

也许有人会说,刘备再差也是汉室宗亲。荀彧不是号称汉臣么?他为什么不追随刘备这个汉室宗亲?

其实,所谓的汉室宗亲,那就是姓刘的专门用来扯淡的。因为在当时,根本就没人,真把所谓的汉室宗亲当回事。

不要说刘备这种八杆子才能和皇帝打着关系的远房亲戚,就是三杆子两杆子就能与皇帝打着关系的汉室宗亲,如果没有实力和影响力,荀彧这种大士族出身的人,也不可能跟他们去混日子。

比如说幽州刺史刘虞、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这些人的江湖地位,与当朝皇帝的亲疏关系,哪一个不比刘备强?如果荀彧真想投靠一个汉室宗亲,也应该优先投靠这些人嘛。也只有等这些人都死绝了,荀彧才有可能可能投靠刘备。


总的来说,荀彧是个政治家,他确实有保汉之心。但目的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单纯,他有他自己的政治追求。而他的政治追求因为与曹操的相冲突,最后两人闹掰。因此,不能把荀彧之死,简单的理解为荀彧为了汉室皇权而殉国身亡。毕竟那是东汉末年,而东汉又是一个皇权极其脆弱的朝代。皇帝不掌权,在东汉是很正常的现象。

至于说荀彧不投刘备,这个很好理解。荀彧是颍川荀氏一族的代表,刘备算哪根葱?荀彧跟了刘备,能保证荀氏一族在刘备阵营也能获得至高的政治地位么?并且刘备也并非当时唯一的汉室宗亲,他建功立业之时,荀彧早就自尽了。


Mer86


为什么很多人会这么说,其实是有原因的,那么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话说荀彧年纪大了以后,发现曹操这个人居然要称王了,而一直追随他的荀彧,居然提出了反对意见。这倒是让曹操有些吃惊,后来曹操就把荀彧赐死了。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说荀彧是因为心向大汉,所以才会阻止曹操称王,甚至新三国都这么改变,把荀彧改成了一个仁义道德满满之人。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觉得好笑。有以下这么几件事我们必须清楚。

第一件事,当年荀彧可是跟过袁绍的人,后来他为什么背叛了袁绍投靠了曹操呢?

难道说他看出了袁绍是不支持大汉朝的吗?当然不是,那个时候大汉朝已经分崩离析,荀彧作为当时非常聪明的人,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他之所以离开了袁绍,是因为一件事,袁绍没有拥护天子的想法。这件事大家不太理解,荀彧反对袁绍不拥护天子,那是不是代表着荀彧是支持大汉朝的呢?我们往下看。



第二件事,荀彧为什么去曹操那边呢?袁绍不听取荀彧的建议,但是曹操愿意听。

所以荀彧就来了,就是这么简单,而且荀彧还给曹操出了一个惊天的建议,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一定惊呼,这不是曹操原创的吗?没错这是曹操做出来的,但是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就是荀彧无疑。荀彧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建议,你还会觉得他是拥护大汉的吗?

第三件事,荀彧为什么会反对曹操称王呢?

难道真的是像大家所传的那样,他是为了维护汉献帝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皇后被杀的时候,汉献帝被辱的时候,为什么荀彧没有站出来呢?所以很显然,荀彧反对曹操称王并不是为了支持大汉朝。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牵扯出第四件事了,当时的荀彧之所以反对曹操称王,是看出了曹操已经没有雄心大志了。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年荀彧跟曹操坐在一起攀谈的时候,荀彧曾经就告诉过曹操这么一个道理,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才是夺取天下的策略,可是此刻的曹操心态变了,已经对自己的成就满足了,所以荀彧心痛地阻止他称王,还做出了一系列反常的事情,其实这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而已。那么你现在还会觉得他会投靠刘备吗?


江湖小晓生


荀彧(注意念xunyu,不念狗或),字文若。纵观荀彧一生,虽然一直在跟随曹操,但是他却一心向汉,那他为什么不投奔刘备呢?我来分析一二。

刘备能否代表汉

刘备虽然是皇族后代(刘胜之后),但并不能说明刘备就能代表汉。在我看来,刘备不过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招兵买马,建立一番霸业罢了。有了皇族后代这个身份,无论是招募人才,还是后期称王称帝都要方便一些。如果刘备真的是为了匡扶汉室,那刘备就不会攻打刘璋了,要知道,虽然刘备和刘璋都是旁枝,但刘备似乎更远一些(刘备应该算是旁枝的旁枝的旁枝的,,,,)。如果真的匡扶汉室,为什么还要攻打刘璋,攻打川蜀呢。

曹操的迷惑

荀彧始终以为曹操成立义军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不是曹操带兵平叛各处,不知天下会有几人称孤,几人称王了。曹操很好的迷惑了荀彧。但曹操的本意并非如此,因为当荀彧反对曹操晋升爵位为国公时,曹操的内心很不平静。后来荀彧忧郁而死。(魏氏春秋中记载,曹操给了荀彧一个空的盒子,荀彧喝药而死。总之,荀彧之死与曹操相关)

没有时机

即使荀彧真的有心想投奔刘备,可是也并没有机会。刘备投奔曹操的时候地位并不高,后来也是打着讨伐袁术的旗号慌乱之中开溜的,这个时候一来荀彧接触并不多,二来慌乱之中也不可能把荀彧给带走。

荀彧一心向汉,忠心耿耿,如果深处和平年代定能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只是可惜在乱世之中,哪有多少忠于汉室之人呀!


遨游文史世界


荀彧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久负贤明的良臣谋士,一心向汉忠心无二,起初曹孟德站在道德规范礼法的高地上,众多天下良臣猛将追龙扶凤亦是为匡扶汉室,剿灭天下巨贼乱臣贼子,凭心而言东汉龙脉气数已尽,曹操也从一个忠心待主的大将军丞相惊天魔盗团似的巨变成为一代枭雄权臣,令荀彧💕龙意冷左右为难,是莫正的身在曹营心归汉。曹操终其一生未敢改朝换代也是看见仍🈶不少忠诚汉室的文臣武将,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伟大报负,实践了自己的老陈谋国和运筹帷幄,荀彧压曹丕称斋后自缢而亡,真是知行合一的的一代巨儒贤明之臣。










94310417小云


荀彧他也是一心的想要匡扶汉室,但是刘备也不能真正的代表汉室,并且曹操在当时表面上也是汉臣。刘备是不能代表汉朝的,真正能代表大汉的是曹操,曹操一直自称汉臣自称为魏公,刘备仅仅是因为他和汉室王朝几百年前有渊源,说是匡扶汉室也非常牵强,而且刘备基本上没有标明自己就是大汉的身份至少在占据益州之前是并没有如此的。荀彧文人都较腐儒,当时天下战乱,各地纷争不断,诸侯分歧也严重,不支持曹操也没有办法平各方诸侯,一统天下,加上曹操这个人非常有谋略,知人善用,对荀彧也是一直礼遇有加,一颇为倚重,荀彧再怎么说也是个政治家,他虽然有保汉之心。但是目的也并没有那么单纯,政治家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报复。结合以上几个原因,他跟随当时已经早已成气候的曹操并没有错的。后期他的政治抱负与曹操的相违背了,与曹操分道扬镳,东汉末年,皇权是非常脆弱的,就算后期荀彧有心想要投奔刘备,也不可能,在荀彧早期为曹操效力的时候,刘备并没有什么地位,后期刘备身边能人辈出,荀彧就算投靠了刘备也未必就能得到重用

。在当时时代,外人眼里,看到的是曹操一心想要匡扶汉室,一心忠于汉室,而且当时讨伐董卓征募天下英雄也是以此名义,所以当时一心想匡扶汉室的荀彧选择了跟随曹操,曹操在当时起步已经很高了,手上兵马众多。在当时非常得有优势。当然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志稍有差别。


夜游神1991


荀彧一心向汉,可他不是一心向刘备,他为什么要投奔刘备呢?或者说,刘备,就能代表大汉吗?

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刘备是什么身份。他自己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都不去说这个到底是真是假,要知道,从汉景帝到汉末,已经差了三百年,大汉的皇帝都换了快二十任了。像刘备这样的宗室,几乎是遍地都是,他又算的了什么?更遑论东汉的皇室早就和西汉差得远了,他刘备又能和东汉的皇室扯得上多少关系?

再者说,刘备就能代表大汉吗?恐怕不能。实际上,代表汉朝政府的一直是曹操,而在各地流窜的刘备,只好叫军阀而已。一个军阀,仅仅因为他和皇家三百年前是一家,就说自己代表大汉,这未免也太自嗨了。况且,刘备似乎也没怎么亮明自己是大汉的身份,至少在他占据益州之前没有过。

再者说,荀彧也没有投奔刘备的必要。毕竟,他正是因为忠于汉室,才走到曹操身边,和他一起匡扶汉室。而在这个过程中,曹操逐渐成了篡汉者,这是荀彧估计不到的。而在这个时候,荀令君已经和曹操之间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他不再是几十年前那个草创基业的年轻人,有家有业的,你叫他怎么割舍掉去投奔那个在成都的刘备?



青言论史


荀彧为曹操效力一生,更是曹操得已统一北方的重要功臣。然而在曹操晋升魏公时,两人却突然反目。

原来荀彧的内心一直是忠于汉室的。

忠于汉室为何不投靠刘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分析另一个问题,就是荀彧既然一心向汉,为何当初投奔曹操呢?


早期的曹操,忠心为国,荀彧并没有跟错人

中平二年,荀彧脱离四世三公的袁绍,毅然投身刚起步创业的曹操账下。这是因为当时的曹操正符合荀彧择主的条件。

一 曹操是明主

袁绍声望地盘远胜曹操,荀彧却弃之而去,那是因为袁绍刚愎自用,多谋无断,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主。而曹操不但有雄才伟略,更是一个知人善用的明主。

二 曹操有班底

什么是班底?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部队。想在乱世之中立足,如果连这两点都没有,又何谈救国兴汉。拿什么去救?用什么去兴?

三曹操的忠心

尽管日后的曹操飞扬跋扈,无视天子无视朝廷,却但不能否认从前的他的确是一个心向汉室的忠臣。



要知道第一个兴兵讨董的正是曹操,他也是关东联军中仅有的,真正肯去讨伐董卓的义士。当时的曹操确实是有一颗爱国忠心。

因而一心向汉的荀彧去投靠曹操并没有错,因为曹操是具备兴汉讨逆的条件,而当时的他也是忠于汉室。至于刘备,当时还在乱世中漂泊,势单力薄。荀彧如果投靠他,还不是跟着刘备一起寄人篱下。

曹操的转变,荀彧的无奈



荀彧为曹操提出几次重要的战略规划,也使曹操一步步扫清了强敌。荀彧为的是平定乱世,好还汉室江山一个太平,始终是初心不变。

但逐渐坐大的曹操,早已迷失了他的初衷,那颗忠义之心也不知何时丢却了。汉室朝廷在他眼中也形同虚设,他早已转变成了一个权臣。

对于曹操来说,这种转变是应当的。因为东汉王朝早已腐朽垂危,他靠自己的本事扫清了大半天下,又凭什么继续效忠无能的汉室。那个所谓的天子,又有什么地方能让曹操这种枭雄信服?



只是荀彧知道曹操改变之后,无法接受。他不能接受曹操变成了一个国贼权臣,更不能接受自己这些年的作为竟成了为虎作伥。只是如今的曹操,身居高位手握重兵,坐拥北方雄视天下,早已不是他能改变的了。这是荀彧无奈的地方。

荀彧有去处吗?刘备真的忠汉吗?

荀彧改变不了曹操,为什么不弃曹操而去,转投刘备呢?因为就算荀彧能脱离曹操,天下间也没有人值得他去投靠。

荀彧忠心汉室,可天底下还有几个诸侯跟他一样,也是忠于汉室的?曹操转变的同时,刘备难道没变吗?



刘备打出的旗号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可天子深陷许都之时,他在做什么?他自封汉中王时,又想过天子的处境吗?

在争名逐利的乱世之中,这些军阀豪强们谁不是在为自己而战。只是形式不同,有的是明目张胆的篡汉,有的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作掩饰罢了。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成就自己的霸业,所谓的忠汉扶汉,早已抛之脑后。

即便荀彧去投靠刘备又如何,难道在他进位汉中王时,再被上演一出空盒赐死的悲剧吗?

非是荀彧不肯转投刘备,而是刘备的心早已不在汉室。荀彧所托无人矣。



Ad说

东汉王朝风雨飘摇,诸侯各怀异心。荀彧欲作张良,帮他们扫清六合。可天下大定之后,这些诸侯谁能恪守臣节,忠于汉帝。

没有人!

这不但荀彧悲哀的地方,更是天下所有心向汉室的忠臣们共同的悲哀。

谈三国故事,看天下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