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為什麼說“換位思考”有可能是陷阱?

圖/網絡

“換位思考”,你就有理了嗎?

小區裡有個住戶劉富貴,對小區裡亂停車的現象十分不滿,於是他去找物業理論,討要說法。

物業工作人員便和他說:“小區裡有些住戶很難纏,勸說了多次也不聽,你站在我們的角度想一下,我們確實是有難處,不是不作為。”

劉富貴一聽,物業說的也有道理,竟不知道該如何去反駁了。

可這真的就不關物業什麼事了嗎?

可如果再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物業的回答的漏洞——作為住戶,是應該換位思考物業的處境,但是不能只思考你的難處,還應該思考物業的商業收益。

住戶給物業交了費用,就應該享受相應的服務,物業也應該履行你的職責、遵守契約。

住戶難纏不好溝通,那麼物業就需要重新評估你們的服務方法和定價,但絕不能把自己的失職不作為,歸咎於住戶難纏這一個理由上面。

批判性思維:為什麼說“換位思考”有可能是陷阱?

因此,對於這個問題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判,找到充分的證據,進行嚴謹的論證,這才是一套完整的思考流程。

因此也可以說,物業讓業主“換位思考”,對業主來說,就是一個陷阱,一不小心就陷進去了。

那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

批判性思維的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是美國學者查裡德·保羅定義的,它的含義就是對“思考的”的再思考。

就拿物業的例子來說,我們對“思考”的過程進行再思考,找出裡面的漏洞,形成一個相對客觀公正的結論,這就是進行了一個完整的批判性思考的過程。

批判性思考到底有多重要呢?

哈佛大學的前校長德雷克·博克在他的著作《迴歸大學之道》中提到了:大學生的思維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

  • 無知的確定性階段
  • 有知識的混亂性階段
  •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成熟階段

仔細審視這三個階段,其實不止適用於大學生,它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

批判性思維:對“思考”的再思考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教授文森特·魯吉羅教授,是國際公認的強調思維教學在教育中核心地位的運動先驅。他一直從事思維教學,並且把自己有關批判性思考的經驗方法集結成了一本書——《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

批判性思維:為什麼說“換位思考”有可能是陷阱?

著名天使投資人李笑來將這本書稱作是影響自己人生的三大書籍之一(另外兩本分別是《圍城》和《動物世界》)。

我們都知道,思考和感覺都是很主觀,我們傾向於認為感覺是摻雜了個人感情的東西,而思考則是相對理性的。所以,我們會認為,經過理性思考的東西,是經得起推敲和驗證的。

然而事實上,即使是理性的思考,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說:觀念、立場、權威、大眾文化、心理學因素等等,都會對我們的思考質量產生不同的影響。

文森特·魯吉羅教授認為:思考有兩大類:創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評性的思考關注的是對於我們的思考過程的評價。

比如上文提到的,劉富貴之所以被物業一句話反駁得啞口無言,是因為他自己本身的思考質量並不高,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而沒有自己的完整的思考路徑和方法,而批判性思維,就是我們需要鍛鍊的、能夠提高我們思考質量的一種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考者能夠坦誠地承認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認識自己的侷限性,把結論建立在充足的證據而不是個人喜好上面。但非批判性思考者卻喜歡把思考建立在自己的喜好和立場上面,只關注自身的觀點,並不關心其他人的觀點。

批判性思維:為什麼說“換位思考”有可能是陷阱?

哪些因素阻礙了人們進行批判性思考?

01 “我的更好”思維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定理,叫“自我中心”定理。人們普遍覺得自己是正確的,僅對自己的愛好、需要和觀點感興趣。

所以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叫做“人們不是願意相信自己看見的,而是願意看見自己相信的。”也就是說,人們總是站在“我的更好更正確的”視角去評判一個觀點,所以很難做到換位思考,也很難主動地吸收別人的觀點。

而且,人們也會傾向於蒐集那些對自己的觀點有利的證據。

02 立場不同的影響

立場是什麼?立場是你在下一個判斷的背後,你所代表的身份和所抱持的態度。

關於立場對於人的批判性思考的影響,蔡鈺曾經有一個非常好的總結:立場怎麼樣影響一個人的批判性思考,我們可以追問立場背後的三個問題:

一:你是在以什麼立場和態度討論問題?

二:調轉立場,你能接受現在的結論嗎?

三:在其他情況下,你能抱持態度一致嗎?

還是開篇那個例子,劉富貴是以業主的身份與物業工作人員進行理論。調轉立場之後,最後的結論依然能夠成立。

03 情緒和慾望的影響

批判性思維:為什麼說“換位思考”有可能是陷阱?

情緒,是我們在遇到各類事情的時候,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比如喜怒哀樂、驚慌、嫉妒、羞愧、自豪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情緒反應。

慾望呢,是我們想要達成某種目的的本能要求。想買奢侈品,想換名牌汽車,想被愛,想佔有更多資源,想富賈一方,都是慾望。

情緒和慾望如何影響我們的思考呢?

舉幾個生活當中的例子:

我心情不好,你給我推薦了一部無聊的肥皂劇,我可能覺得,追劇睡覺喝奶茶,及時享樂才是人生要追求的目標啊!

我心情不好,你給我一個很難的工作任務,我可能就很牴觸,覺得領導處處與我作對,什麼活都往我身上壓,提拔的時候反而想不起我。

但我要是心情很好,鬥志昂揚,老闆給我一個很難的工作任務,我可能就會認為自己得到了巨大的認可和器重,全力以赴把這件事做好不說,還覺得前途一片光明,只待我輩奮力拼搏。

因此,情緒和慾望對我們的思考影響是很大的。

我們的思考質量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那麼,應當如何培養我們的批判性思維,提高我們的思考質量呢?文森特·魯吉羅在《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中,給我們提供了指南。

怎樣成為一個合格的批判性思考者?

01 敏銳地觀察

法國化學家路易·巴斯特曾經說過:“機會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其實,機遇也偏愛觀察力敏銳的眼睛。

我們的生活當中有許許多多顯而易見的事情等著被發現,可我們可能從未注意到過他們。比如,你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周圍有多少藍色的東西?如果想不起來,那睜開眼睛看一下,就會發現我們平時的洞察力和觀察力是有多麼弱。

只有平時注意培養了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在此基礎上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為培養批評性思維打好基礎。

02 選擇一個好的議題

在展開批判性思考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思考的是什麼?也就是要選好一個議題。那麼如何選擇好一個議題呢?首先要堅持的基本原則是“少即是多”,也就是說要避免選擇一個空泛的議題,因為批判性思考重在深度而不是廣度。

那如何來限定一個議題呢?

批判性思維:為什麼說“換位思考”有可能是陷阱?

文森特·魯吉羅教授給了3個方法:

  • 盡你所能列出議題的多個方面
  • 準確判定你將解決哪些問題
  • 用一個或更多清晰的、仔細聚焦的問題來探查你所關注的方面。

舉個例子,在寫碩士論文期間,我有一個同學選擇的議題是“論上海《申報》的發展歷程”。看起來是不是議題很明確?但我們的導師的評價卻是:“你瘋了嗎”?

為什麼?因為這個議題太大,前後跨度的年份太久,基於不同的年代,《申報》有其不同的風格特徵。所以最後這位同學將選題限定在了一個年代範圍之內。

03 嚴密地進行論證

嚴密地論證主要包含3個方面,

  • 第一是找到支持你觀點的證據,
  • 第二是評價你的證據,
  • 第三是得出你的結論。

我們看第一個,如何尋找證據支持呢?文森特·魯吉羅教授也給出了很多可供選擇的方面,比如說我們自己的經驗和觀察;議題發生的背景;事實和統計資料;報紙雜誌上的文章;網站和數據庫等等。

只要可能,我們就應該考慮更加全面的證據。

那接下來,如何來評價我們的證據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分清這些證據的種類,是屬於專家意見,還是道聽途說?是實驗統計資料,還是你的觀察和判斷?

2.看看這些信息的來源是不是可靠呢?可信度有多高呢?

3.把論據做出重要的區分——把人和思想分開,把所說的與如何說區分開來

4.把人們為什麼這樣認為與他們認為的事情是否正確區分開來

5.把個人與群體、階層區分開來

……

最後一步,就是根據證據得出結論,我們的結論,是要力求一個相對平衡和公正的觀點,這個觀點要考慮諸多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你的論據是否充足可信,你的論證過程是否嚴謹沒有漏洞,以及你的結論是不是客觀公正,掌握了某種平衡。

批判性思維:為什麼說“換位思考”有可能是陷阱?

結語:成為高質量的思考者

也許你會說,有沒有批判性思維,對我而言, 有那麼重要嗎?

事實是:有。

獨立思考太稀缺,人云亦云太普遍。

擁有批判性思維,意味著你的思考將不再被別人的觀點所擺佈,你能夠看到你的整個思考過程,並在這種訓練之下,進行更加獨立完整的邏輯判斷。

願你我都能在不斷地練習中,成為一個高質量的思考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