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中的這些「陷阱」你一定要知道?

隨著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居住品質越(bing)來(mei)越好(you),人們也更加願意“選擇”(bei po de )帶裝修的成品房,除了省時、省事、省力以外,其環保性也被廣大購房者認可。然而,由於開發商水平參差不齊,交房、驗房時出現維權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裝修房中的“陷阱”。

買房中的這些“陷阱”你一定要知道?

陷阱1 裝修價格

在開發商的銷售廣告中,往往會打出“2000-3000元/平米精裝修”甚至更多,但是在實際施工中時,部分開發商使用的傢俱、建築材料遠遠低於廣告價格成本,以次充好,而這往往要在入住一段時間甚至數年後才會慢慢體現出來,此時,責任歸屬已經較難分辨。

陷阱2 品牌模糊

一些開發商在前期宣傳時,對一些設備、家電等的描述模糊,常用“高端、精品”等字眼一筆帶過,而最後使用的則是一些廉價甚至三無品牌。

陷阱3 保修縮水

一般來說,保修期的計算是從自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通常是2年起,一些開發商會利用消費者對於法律及行業規則的不瞭解,將保修期縮水,逃避責任。

陷阱4 現收房再驗房

部分業主在收房時發現,交付的房屋與之前所看到的樣板間出入極大,因此拒絕收房;一些黑心開發商則會用“收了房才能維修“等各類理由哄騙消費者收房。

“陷阱”雖然多,但是購房者只要足夠細心,其實這些都是可以規避掉的。

首先在看房時不要被精美的樣板間矇蔽,看房的時候多問幾個問什麼,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將“進口產品”、“高級產品”等與開發商協商清楚,寫明贈送的裝修使用的材料和電器名稱、型號等。購房者自身也要適當瞭解一些知名建材品牌的知識。

註明裝修的保修期與責任方。消費者在與開發商簽訂購房合同時,最好籤訂一份詳細的補充協議,對裝修材料的品牌材質、保質期以及內部施工等,都要具體落實到書面合同中。

要非常明確地看到開發商的有效保修說明。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更應該注意保修年限,以免服務被縮水。

業主在收房時,應該首先查看開發商是否具備交付的全部法律文件,即質量保證書,使用說明書,竣工驗收備案表等,必要時可以要求核對相應原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