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客家人的一日三餐与点心

客家人在边、荒、寒的丘陵山地定居。因为他们劳动量大多出汗多,因此吃咸以补充身体流失,消耗热量多须补充脂肪决定了肥,烧即趁热吃,吃后身体温暖得快,这是寒之使然,这就是客家人饮食咸、烧、肥的三大特点。

客家人三餐饮食 :食得咸鱼,就抵得渴

旧时客家人的一日三餐与点心

客家人由于受条件的限制,餐餐食粥,几乎餐餐咸菜送粥,或者直接盐捞粥,客观地说三餐是塞饱肚子,求量不求质。

旧时客家人的一日三餐与点心

到我们那个年纪生活好点了, 有时还有油渣青菜可以吃, 蒸木薯(这个当时还不能吃多,没泡好会有毒),开荒好时还有大红薯吃到撑。平时无鱼无肉,只有到逢年过节时才会有些肉食及干饭。

旧时客家人的一日三餐与点心

客观地说旧时客家人的三餐就是塞饱肚子,求量不求质。过去一个人一餐能吃一斤米饭,现在可供五人吃一餐,当时体力能量消耗太多,只好从粥和少油水的青菜、咸菜中补充,这些东西不耐饱,一些人在半饥半饱中生活,三餐要吃得好不易。

旧时客家人的点心

旧时客家人的一日三餐与点心

上面图片是想多了, 那是我们7,8岁时的福利了,旧时客家人的点心是心理需要,也是被饥饿所逼,点心时间也不在早餐前,一般在下午或晚上,上午一般人较不吃点心,因为早餐离午餐只有四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午餐离晚餐有时超过六个小时,晚餐离第二天的早餐时间更长,超过十个小时。当然有时上午干重活,类似割禾、莳田或做屋,请其他人帮忙,主人为表热情,也会煮点心。平时有远道而来的客人,主人会拿出现成的小食给客人当点心。其实那时没有什么好东西吃,煮粥、焖饭是最好的点心,甚至吃几口咸菜再喝开水也是点心。

我儿时吃得最难忘的点心:爸爸吃剩的蛋炒饭

旧时客家人的一日三餐与点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