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佬烏鎮“論劍”三大關鍵字 數字化、人工智能、5G

互聯網大佬烏鎮“論劍”三大關鍵字 數字化、人工智能、5G

互聯網大佬烏鎮“論劍”三大關鍵字 數字化、人工智能、5G
互聯網大佬烏鎮“論劍”三大關鍵字 數字化、人工智能、5G互聯網大佬烏鎮“論劍”三大關鍵字 數字化、人工智能、5G

10月20日,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此次大會,主題是“智慧互聯 開放合作——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共設有20個分論壇,聚焦於“智慧社會”“金融科技”“人工智能”“5G”等重點板塊。和往年一樣,張勇、李彥宏、丁磊、王興、張朝陽等國內知名“互聯網大佬”再次雲集一堂,就AI、5G、大數據、IOT、數字化、下沉市場等前沿技術和產業熱點暢抒己見,甚至“唇槍舌劍”地爭論起來,圍觀者得以從中一窺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最新發展趨勢。

■新快報記者 鄭志輝 陳學東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

數字化時代的新商業文明不是輸出工具,而是分享能力

張勇在致辭中提出,數字化時代的新商業文明,本質是要回到人本身,從關注流量、關注交易量,到關注客戶、關注消費者,關注一個個具體的人,關注全社會的效益。“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就是讓商業體在成長的過程中關注人本身,履行好社會責任,尊重他人、利及他人、成就他人。

張勇說,數字化時代的新商業文明也是立足開放共享的商業文明。今年是互聯網誕生50週年,也是阿里巴巴成立20週年。阿里巴巴基於過去20週年自身的思考與沉澱打造了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希望面向各行各業合作探索、推動中國各個產業全面走向數字化、智能化。

“這不是一種工具的輸出,而是一種能力的分享、是一種理念的分享、是一種創造。”張勇強調,“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分享,能夠更好地助力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讓更多合作伙伴、更多消費者、更多社會組織能夠參與到數字經濟當中來,共同分享數字經濟成長的紅利。”

人工智能可以讓人們獲得“永生”

在互聯網世界大會上,李彥宏首次提到“智能經濟”新趨勢。他認為,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智能經濟將在三個層面帶來重大的變革和影響:首先是人機交互方式的變革;其次,智能經濟也會給IT基礎設施層帶來巨大的改變。最後,智能經濟會催生很多新的業態。交通、醫療、城市安全、教育等等各行各業新的消費需求,新的商業模式將層出不窮。

作為一個人工智能的樂觀主義者,李彥宏並不同意關於“人工智能會毀滅人類”的看法:“我的觀點恰恰相反,人工智能不僅不會毀滅人類,反而可以讓人們獲得‘永生’”。“每一個人說的每一句話,乾的每一件事兒,甚至你的記憶、情感、意識等都可以數字化存儲下來,放在網盤或者其他的雲端,你的思維方式可以被機器學習出來,遇到新問題,通過技術進行現實還原,就可以與後人進行超越時空的對話。”

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

供給側數字化:任重道遠,時間更長

王興表示,數字經濟最終發展起來,需要供給側全面數字化。他認為供給側數字化是一個比需求側數字化更任重道遠的事情,是巨大的機遇,同時也是很大的挑戰。在去年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王興提到,過去20年,需求側的數字化逐漸完成了,但是供給側的數字化才剛剛開始。

王興還談到產業互聯網。他認為,社會的需要就是企業的機會,美團就是聚焦於吃,通過供給側數字化,為商戶提供全方位服務,最終實現“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

王興最後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幫助餐戶數字化的同時,企業自身也要做好數字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助力外部。

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

幹掉友商不能解決任何安全問題

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還能相信友誼嗎?周鴻禕的答案是肯定的。10月21日,周鴻禕表示,也許在別的行業,同行是對手,但在網絡安全行業,幹掉友商並不能解決任何安全問題。相反,“大家只有合作起來,才能共同對付病毒木馬製作者、黑產、高級別攻擊力量這些真正的對手”。

周鴻禕能有這樣的“覺悟”,是因為他看清了網絡安全行業的真正“對手”。他在演講中提到,當前網絡安全面臨的最大威脅是APT,即高級持續威脅,能夠發起APT攻擊的都是國家背景的高級別黑客組織,通過持續的潛伏滲透,來竊取情報和破壞基礎設施。APT攻擊瞄準關鍵基礎設施長期謀劃,攻擊鏈條長,來無影去無蹤,傳統的單點防禦措施無濟於事。

周鴻禕說,網絡安全是一個分佈特別廣的產業鏈,每家公司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各自的方向。360主要聚焦於做好一件事,就是建設網絡空間的雷達系統,幫助黨政軍企單位“看見”高級攻擊。看見之後的阻斷、修復需要產業生態的合作。

京東數科CEO陳生強

金融科技下半場,關鍵靠“共建”

陳生強在題為“金融科技下半場,構建‘科技+開放’新格局”的主題演講中指出,金融科技進入下半場,金融機構要用金融科技的手段讓強金融屬性、強線下特徵的業務加快數字化進程,實現線上線下相融合。

他強調,在金融科技下半場,不管是銀行、保險、證券還是基金,“科技能力”和“開放能力”是金融機構的兩大核心能力,“科技”驅動金融價值鏈的風險管理和效率優化,“開放”借合作伙伴的力量打開服務邊界。

陳生強認為,在金融科技領域,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是命運共同體。對於科技公司來說,向前一步,去服務實體產業的數字化,又是一個新的篇章。其最終將助力金融機構和實體產業實現更好地連接,從而創造更大的數字經濟規模,實現更高質量的增長。

匯桔CEO謝旭輝

知識產權是AI產業基礎設施

在10月21日烏鎮舉行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論壇上,匯桔集團董事長兼CEO謝旭輝提到,“知識產權是人工智能產業的基礎設施。先進的技術、領先的算法,如果沒有獨有的、核心的專利,也會喪失其領先優勢。”

“知識產權不僅僅是一個法律概念,其實它是一個產權概念,也叫智慧財產權。知識產權是可以商業化的。”據謝旭輝介紹,旗下匯桔雲是一個基於知識產權大數據的雲平臺。所有企業和個人都可以在匯桔雲上,簡單、方便地檢索、查詢1971年以後全球所有國家的專利、商標。就像查工商數據一樣簡單。此外,針對智慧科創城市園區,匯桔推出了匯桔大腦聚焦在專利、技術上。匯桔大腦可以為每座城市、每個園區提供產業分析。匯桔還實現了用AI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式註冊商標、申請專利。

謝旭輝認為,中國正值人工智能發展的風口時期,AI創業公司非常多。浪潮過後,能夠活下來的、沉澱下來的AI公司,一定是在它所在領域,擁有領先技術,擁有核心的世界級專利。從這個角度上講,知識產權可以助推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

互聯網企業需要共生共贏,下沉市場不是“圈地運動”

達達在會議期間表示,今天的互聯網企業已變成了傳統企業,早期互聯網的圈地運動業已結束,在沒有那麼多流量和藍海的情況下,互聯網企業應該學會“共生共贏”。

“共生是要在做任何戰略前,先去研究社會生態的結構,企業的戰略是要成為生態體系裡有益的一環”,而共贏則是拼多多在電商零售行業中生存發展的關鍵。“身處互聯網的企業要認識到,自己和傳統企業、平臺和品牌、商戶,大家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社會大體系裡的一個小物種”,達達表示,企業要為體系貢獻能量,要讓自己的合作伙伴獲得價值,讓消費者體會到“多實惠和多樂趣”,才能生存發展下去。

自2018年以來,伴隨著拼多多的高速崛起、成功上市,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平臺把下沉市場作為新的增長方向。對此,達達表示,但達達強調,下沉市場的消費具有特殊性,並非依靠“圈地運動”就能簡單獲取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