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一種零食,證明你老了?

彬哥野釣


作為我們七零後農村長大的孩子,“珍珠糖”無疑是我們難得的零食了。

這種所謂的“珍珠糖”並不是現在那種圓圓的象珍珠一樣的糖果,而是那種用紙包著的一顆顆的硬硬的糖果,我們方言叫“珍珠糖”,賣一分錢一顆。

那時候不象現在,到處都是小賣部,超市,買東西只能去供銷社。公社的供銷社在我們上學的路上,一進去就有一股好聞的糖果味。家裡經常叫我上學的時候去買煤油,柴油,那時候都要憑票才能買的。小時候哪有什麼零花錢,我沒有一次在供銷社買過“珍珠糖”吃。

姑媽家在縣城,每次來我們家都要給我們帶“珍珠糖”,我們加上叔叔家的小孩,一共有十多個,姑媽會一個不漏地給我們每人分幾顆,整個大家庭在一起聚餐,那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了。

我好久沒回老家了,也好久沒見到姑媽了,姑媽身體還好嗎?難忘姑媽的“珍珠糖”,難忘清貧卻快樂的童年!





滄浪之水197297


出生於70年代的人,許多人小時候的零食,大都來自自然界。在我的記憶中,我的零食包括了各種野果甚至野草。比如下面這種紅紅的蛇泡果。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樣吃過這種果子。在那個年代,小朋友可以吃的東西很少。雖然家裡的長輩說這種果子是蛇流的口水,但是還是忍不住經常去摘來作為零食享用。感覺味道甜甜的,果子外面的小秄嚼在嘴裡嚓嚓作響。在那個沒有零用錢的日子,聊勝於無。後來長大了才知道,這種紅果子的學名叫蛇莓,可全身入藥,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並可治療蛇毒和疔瘡的作用。

還有就是這種田間地頭被稱為酸唧唧草的野草,其實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酸咪草。據說也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味道也和它的名字一樣,酸溜溜的。現在在很多地方看到它們也成為城市綠化植物。


真正好吃的零食是下面這種植物的果實,名字叫做香地瓜。過去在丘陵山坡和田埂上很多。成熟的果實香氣濃郁,糯軟香甜。可惜現在已不多見了。


北路5號


很高興與大家分享小時吃過的這些東西,不知道能否證明我老了呢😄!可能現在00後見都很少見。

高粱杆子,雨米杆子,小時候上學時有同學家裡種的,再拿到學校去賣給同學,我們家鄉話叫甜杆,很甜5分錢倆節。

茅根,放牛的時候拔幾根沒事就爵爵。

刺泡,桑椹,每年四五月的時候熟吃的滿嘴嘿黑黑的連舌頭也是黑的。

野蘋果,我們家叫救命糧。聽老人說戰爭時候沒有吃的都吃這個充飢。馬桑果,紅紅的很誘人,但有毒,吃多了會吐。

八月果,我們家叫八月炸,是一種野生帶藤的植物接的果實,八月成熟,熟了就炸開口所以叫八月炸。








安漯


真是老了嗎?我翻遍全網的有關糖的圖片都沒找到我兒童時期最想吃的零食之一“根根糖”

我們小的時候,因為條件艱苦。一般走親戚送禮大多都是“兩包糖”,不管是看生病的人也好,還是拜新年探望長輩,都是送“兩包糖”。一般情況就是一包“白砂糖”,一包“冰糖”或“根根糖”。而這“根根糖”正是我們小孩子最愛的。

“根根糖”長約十一,二公分,食指粗細,顏色呈乳白色狀,面上稍軟裡面芯堅硬,味甜,用類似於裝白糖樣子的塑料袋包裝,一包一斤

那時候,因為物資條件不好,大人們一但有了糖,就悄悄地把它藏起來,好留到“走人戶”時用。而我爺爺則是這“藏糖人”中的“絕世高手”。只見他趁我“熟睡”之際,躡手躡腳的來到一個裝滿麥子的罈子面前,輕輕地揭開蓋在罈子上面的石塊,然後把麥子挖開一個深坑,再把糖埋在下面,蓋上收工。且不知我等這機會已經好久了,故意裝睡。正所謂“一山還比一山高”,我掏出心儀的“根根糖”,從一個不易察覺的袋口角落,摳開一個小洞,取出一根再把它放好。細細的“品嚐”起來!不知是故意“炫耀”,還是確實是抵抗不了“根根糖”的美味誘惑。一包糖沒到幾天就“癟”了下去。剩下幾根長的充充場面

但這能難得住“聰明”的我嗎?我把另一包白糖撐得鼓鼓的墊在下面,然後把“根根糖”碼放整齊一根一根鋪在上面,雖然有點“平”倒還像是一包呢!接下來幾天靜靜地觀察“動靜”。

這老頭興許是年紀大了吧!居然沒有“發現”,因為我沒有被“罵”!又或許他老得來忘記放了包“根根糖”吧!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連根拔起,毀屍滅跡,(吃完後連袋子都給扔了)。時隔兩月我再次翻開罈子……

想“檢查”到底被發現沒有時,驚喜再次出現!又一包“根根糖”來到了罈子裡,不由分說“照單全收”。嘿嘿!😝!我爺爺真“傻

”,真“傻”!居然一次都沒“發現”,而我也太“聰明”了。古有“大聖偷桃盜丹,今有傻哥偷糖”。而我的童年伴隨著一包包的“根根糖”漸漸地離我遠去……

的確找不到“根根糖”圖片,僅為代替,如果朋友們有,可以發來看看。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219個傻哥


89年的,作為最小的一批80後,也奔三了。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雖然不缺吃穿,但是也僅限於粗茶淡飯,山野裡的孩子從來也不甘只吃一天三餐,到山上摘野果,到小河撈魚撈蝦,風風火火又一天。童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每年七八月份的時候山上就長滿了一種叫捻子的野果,小小一個胖嘟嘟的,那個時候村裡的孩子都會結伴上山摘捻子,從這個山頭串到另一個山頭,也不知道累越摘越興奮,村裡大人說月牙疤痕的捻子不能摘,是被鬼指甲掐過的,吃了會被鬼附身,又是大人編出來嚇小孩的,不過我們這幫小孩還真信了呢,看到有月牙疤痕的立刻馬上丟一出去,生怕被附身。不知不覺三十個年頭了,人生也算是過了一小半,父母已老去,而自己還在為生活奔波。捻子也已經很多年沒吃過了,即使吃也不是當初的味道了,只能存在記憶裡了。





大銀兒


時光飛逝,歲月匆匆,回首往昔,總是有些美好的事物,讓人難以忘懷……

香甜美味的野山莓在五月初大多都已成熟,紅彤彤的果實藏在綠油油的葉子下面,那夾在空氣裡的香甜味,飄香四溢,讓人忍不住流口水……

總是在放學後,揹著布袋書包,穿著硬膠質涼鞋,穿梭在一片又一片的草林中,尋找著那不用花錢買的美味“零食”,摘一個,便迫不及待的放進嘴裡一個,酸酸甜甜的感覺,那便是人間美味了吧!

無憂無慮的日子,總是那麼美好。春日裡,和玩的最好的小夥伴,躺在青草地上,看著蔚藍的天空,雪白的雲朵,總是會互相問,天上真的會住著神仙嗎?那她們吃沒吃過我們這裡的清草香的茅草針呢?還有那微微甜的白茅根,和漫山遍野的山楊桃……

轉眼間,恍惚已中年,忙碌的生活,早與兒時的快樂漸行漸遠……

如今又到那“香甜的”五月,身在繁華都市的我,已無更多機會暢遊於大自然,接受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一路走來,山變了,水變了,路變了,我也變了……

唯獨對兒時的記憶,對大自然的免費“零食”和無憂無慮的快樂,還依然留在那山,那水,那歡聲笑語裡……







饞樂麼


回想小時候吃過的零食,一串串記憶浮現在腦海中……

小時候拿著一毛錢去小賣店買根辣條,吃在嘴裡感覺整個世界都美美噠,提著袋子到地裡這頭找到那頭尋找酸不溜的情景歷歷在目,如今才知道所謂的酸不溜叫燈籠草和龍葵,那時候田野里長得到處都是,小夥伴爭著搶著,尤其喜歡吃。拔毛根、吃唐僧肉、吃冰棍等成了小時候最美好的回憶,現在想起來感覺自己小時候真幸福,在農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跟大自然親密接觸,體驗城裡人體會不到的農家樂……



相逢笑臉


米梗,一種大米做的零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我農村老家能吃到的一種零食,一般都要逢場趕集才能吃到,川渝地區不少70、80一代人肯定吃過。

在那個水果糖都要放到化了才能吃的年代,甜食是最受歡迎的零食,科學也證明甜食可以讓人有愉悅感。即便當年賣5分錢一根,一毛錢三根,我也很少有機會能吃得上,畢竟最嘴饞的時候是家裡經濟狀況最不好的時候。



我還記得在七八歲的時候吃過兩次,還是父母跟商販砍價後6分錢買的三根,還記得當時吃得特別開心,程度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隨著年紀的增長,讀書工作,也正是中國商品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小吃、零食琳琅滿目。米梗這樣的傳統零食逐步被淘汰,當然還是可以吃到,只是可遇不可求罷了。


去年在重慶一遊樂場門口遇到有商販在賣米梗,柴油機機器轟鳴,也是第一次曉得米梗是這樣做出來的。不過是按斤賣的,二十幾塊錢一斤,買了兩斤,發現沒小時候的味道,可能並不是因為它本身味道變差了,而是現在物質豐富了,沒了童年的那種渴求心理。


飲言食語


說起童年的美食,那真是數不勝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怕就是大刀肉了。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每次上學之前都會找父親要一塊錢,美其名曰長身體要補充營養,但是每次放學後都會歡欣鼓舞的跑到學校門口的小攤邊,擠進嘈雜的人群,一手掏出十個大刀肉,那時候的包裝比現在要簡陋,一摸指定一手油,但是沒關係,什麼都擋不住我對大刀肉的喜愛。

打開包裝,濃濃的辣油味就呼之欲出,它的那種香味區別於其它任何一種,就是讓你一聞到就立馬能猜出來是大刀肉的味道,層層分明的長相,讓你恨不能馬上填嘴裡。第一個單層單層單層吃,第二個雙層雙層吃,第三個...第四個…每天上課都盼著放學之後的大刀肉,現在想來早已成了回憶



多肉計劃


小時候的零食其實五花八門。

不知道怎麼搞到幾毛錢的零錢,馬上奔向令人神往的小賣部,捏著手裡的兩毛錢,看看這看看那,把這兩毛錢發回到極致。

泡泡糖一直流行到現在,可那時候的泡泡糖便宜。一毛錢可以買兩個。

我來說一說下邊兩種零食,估計你會說我老了。

夏天的零食冰袋,何等嚮往,每天放學叼著冰袋子,也不怕拉肚子,現在想想吃了多少色素添加劑啊。

還有就是最下邊的這個零食,小編都忘記叫啥名字,總之你們也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