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容易犯下的錯誤:不靠譜的產品是如何誕生的!

我們知道,做產品要從用戶的實際需求出發。但也有一些產品,沒有想清楚用戶到底需要什麼。結果做出來的產品就顯得有些不靠譜。那這種“不靠譜產品”是怎麼產生的呢?

產品經理容易犯下的錯誤:不靠譜的產品是如何誕生的!

第一點,技術和商業結合的時候太生硬。做技術的人總覺得自己的技術領先別人很多,把技術加入到產品裡,肯定能快速打開市場。其實這些人忽略了兩個事實,一個是大家選產品的時候,都是看產品能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看你技術有多厲害;另一個是如果你的技術不能給用戶帶來極大的價值,用戶也不會選擇你。曾經有個團隊,開發了一種全新的三維引擎粒子特效,他們想把這個特效用在網絡遊戲上,而且做了三種不同的噴血效果,看起來很逼真很刺激。但實際上,玩遊戲的人也就在玩一個遊戲的前十幾分鍾,對遊戲畫面有要求,一旦他成為長期玩家,就只會在乎能爆多少裝備,漲多少經驗,而不會在乎砍一刀下去怎麼“噴血”。而且,為了提高遊戲的流暢度,玩家一般都會關掉特效,沒準連看到“噴血”的機會都沒有。

第二點,把自己的需求當成市場的需求。很多創業者開發產品的時候,都喜歡做自己需要的產品,從理解用戶需求的角度,這是件好事。但這種需求投入市場之後,不一定就能通吃。比如,有人追求高效的生活,喜歡用各種工具,然後創業的時候就做工具類的產品。這種給用戶省時間的想法是好的,但今天人們不一定覺得“省時間”這件事有價值,反而覺得自己要“殺時間”,比如很多人在坐公交的時候會玩遊戲、看小說。所以,其實效率工具不太適合初次創業的人,除非你有合理的增長路徑。比如,有的記賬應用,不用你天天輸入自己花了多少錢,都是關聯你的信用卡,你授權之後,會自動幫你記賬,這才是有效率的應用,而且適合那些不願意記賬的“懶人”。

產品經理容易犯下的錯誤:不靠譜的產品是如何誕生的!

第三點,以感官體驗代替理性決策。很多人覺得產品一定要效果好,而不考慮設計出來的實際情況到底怎麼樣。比如,有人做了個社交產品,用戶名單不想做成微信或者QQ那種列表展示,覺得不好看,最後設計了一個地圖,然後用戶頭像就像星星一樣,散落在地圖上。這樣做的確挺與眾不同的,但產品上線之後,這種效果估計永遠都不會出現,因為你用戶量要足夠大,才能讓地圖上的用戶頭像不那麼分散。比如產品早期階段,肯定用戶不多,附近一個人都沒有,光禿禿的只有自己,這種體驗就很糟糕,但列表展示用戶頭像就能避免這個問題。所以,只看效果挺不錯就去做,很容易踩雷。

產品經理容易犯下的錯誤:不靠譜的產品是如何誕生的!

第四點,盲目抄襲市場熱點,缺乏對事物核心的深度認識。許多創業項目的出發點,不是因為找到了有價值的市場需求,而是跟著投資潮流和炒作熱點走,光靠概念忽悠投資人買單。比如,有個運動社交應用中,產品經理覺得“短視頻”這個熱點很火,就想讓運動的人曬自己“能動”的畫面。開發了半年,結果只有三個活躍用戶。這裡有幾個問題,一個是運動的人,根本騰不出手來拍照;一個是運動的時候沒有WiFi,傳視頻太費流量;更重要的是,你都跑得汗流浹背了,形象也不好,視頻也沒法像修圖那樣修一下,哪個自拍的人會拍這樣的形象傳到網上呢?

你看,這些不靠譜產品,從一開始就失去了增長的可能性,註定是失敗的。這時候不如儘早更換方向,沒準還有成功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