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轉型、規範、衝刺 ——2019前4月汽車金融市場小結


原創 | 降本、轉型、規範、衝刺 ——2019前4月汽車金融市場小結


不知不覺間,2019年已經走過1/3的時間,回顧過去的4個月時間,受汽車市場整體下行的大環境影響,汽車金融行業也出現了很多新變化。

一、債權融資創新高

金融債、資產支持證券(ABS)是汽車金融公司常用的債權市場融資工具。今年前4個月,汽車金融公司的債權融資在規模和利率方面均創新高。


原創 | 降本、轉型、規範、衝刺 ——2019前4月汽車金融市場小結


今年前4個月,共有10家汽車金融機構發行普通金融債及資產支持證券共計753.2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18倍,甚至超過了2016年全年相關融資額。


原創 | 降本、轉型、規範、衝刺 ——2019前4月汽車金融市場小結


在明確票面利率的資產支持證券中,2017年的8個產品票面利率均在4%-5%之內,2018年的12個產品票面利率均在5%-6%之內,而2019年則有17個產品票面利率低於4%,甚至出現了由上汽財務發行的票面利率僅為2.98%的46億元“19上和2A1”。

2017年,汽車金融公司當年發行普通金融債170億元、資產支持證券(ABS)940.34億元,歷史上首次發行規模突破千億元大關。2019年,絕大部分資產支持證券將面臨到期兌付,因此,儘管車市當前低迷不振,汽車金融公司的資金需求依然強烈,其資金成本較前兩年反而有大幅下降。

二、助貸模式受追捧

易鑫在其年報上披露,“透過貸款促成服務促成的交易分別佔2018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汽車融資交易總數的8%、19%、24%及60%,合共佔2018年汽車融資交易總數的30%”,助貸模式業務貢獻在四季度成為其主流業務;燦谷在其年報上披露,2018年三季度,其與工商銀行完成系統對接,並將與國內主機廠尋求貼息業務合作……尋求低成本資金,成為大銀行的助貸機構,已經成為諸多融資租賃公司的選擇。


原創 | 降本、轉型、規範、衝刺 ——2019前4月汽車金融市場小結


從易鑫發行的資產支持票據(ABN)來看,融資租賃公司的資金成本要明顯高於汽車金融公司,而其通過工商銀行以助貸等形式實現的資金成本,年化利率在4.44%-5.03%左右(三年費率7%-8%),與發行資產支持票據的成本比起來更有優勢!

除了商業銀行之外,金融租賃公司乃至汽車金融公司也已經成為融資租賃公司重要的資金提供方,比如先鋒太盟與江南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的合作、建元資本與一汽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的合作。


原創 | 降本、轉型、規範、衝刺 ——2019前4月汽車金融市場小結


三、二手車模式變局

眾所周知,當前二手車領域的商業模式,往往是車商依賴於金融返點支撐利潤,而二手車銷售本身毛利貢獻不大,很多地區的二手車的金融返點要求達到了驚人的10%-12%,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二手車金融機構通過“高融”來實現“高返”。


原創 | 降本、轉型、規範、衝刺 ——2019前4月汽車金融市場小結


根據南方週末的報道,優信將車商返點納入貸款金額,被指為“套路貸”。消息一經曝出,很多地區開始組織對二手車市場進行專項檢查,二手車經銷商甚至對“金融服務費”也是諱莫如深,很多汽車金融機構前往相關機構“接受調查”。

四、多機構衝刺上市

2019年4月3日,東正金融正式在港股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年上市的汽車金融公司。儘管東正金融上市開盤價僅為2.65港元/股,較此前披露的3.06港元最低發行價低13.4%,但是依然無法抑制汽車金融機構上市的熱情。

繼2017年12月27日終止IPO審核之後,奇瑞徽銀今年似乎又將重啟上市工作,在其官方網站已經赫然出現了“投資者關係”欄目,而這一欄目,明顯是上市公司的標配!


原創 | 降本、轉型、規範、衝刺 ——2019前4月汽車金融市場小結


2019年,奇瑞徽銀的代理商產品線覆蓋度進一步擴大,從傳統的乘用車、LCV擴大到18噸內全部車型(重卡、油罐車、冷藏車、危險品運輸車、灑水車、消防車、公路清潔車、攪拌車、垃圾車、泵車),做大規模的意圖十分明顯。

無獨有偶,作為汽車金融機構的一支重要力量——海通恆信,已於2018年9月24日在香港聯交所更新了上市申請資料,最近一次更新上市申請資料則是2019年3月27日。

根據其披露的信息,海通恆信的收入總額由2016年的人民幣31.64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人民幣53.32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達29.8%;其中來自交通物流業務的收入,由2016年的人民幣5.36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人民幣19.36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達90.1%。

有消息稱,海通恆信也在積極追求做大規模,其策略與奇瑞徽銀擴充產品線不相同的是:降價,將產品定價進一步下調,並有可能將SP領域的萬元係數普遍拉低至“31X”!

上述的變化,折射出汽車金融行業的市場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價格戰似乎在所難免,而之前比較熟悉的“欺詐”、“騙貸”事件也有抬頭跡象,將會對汽車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帶來嚴峻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