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神話:兩歲赴美IPO,VC圈有人驚羨…

“瑞幸幹啥了,一年多時間就能上市?”

對於突如其來的上市消息,一位咖啡消費者驚歎。今年1月,曾有消息稱瑞幸咖啡準備赴港上市,不過由於瑞幸開業僅1年多,未符合主板上市至少3年經營紀錄要求,赴港上市折戟。

於是,瑞幸另謀上市出路。美國時間4月2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佈了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Inc.)招股書,瑞幸尋求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融資至多1億美元。

快,是瑞幸咖啡誕生以來發展的主要基調。快速開店、快速融資,再到如今快速申請上市,揹負著鉅額虧損,這隻迅速壯大的獨角獸一路奔向美國資本市場。

雖然存在著巨大爭議,但你不得不承認,這家公司已經創造了中國創投圈又一個神話不到兩年成為明星公司,赴美上市。

事實上,這種運作手段也令VC圈驚羨。“瑞幸無論從資本運作還是商業模式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未來存在複製的可能性,但必須團隊強,能力強,融資強。”一位來自上海知名VC機構的投資人直言。

VC驚訝地發現:

瑞幸做的是數據生意

2017年10月,Luckin Coffee第一家門店在銀河soho開業。頂著“互聯網咖啡”的標籤,號稱要用10億元教育市場,氣勢洶洶的瑞幸開啟了迅速擴張的道路。

用了1年時間,瑞幸成為了一家估值22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

招股書顯示,瑞幸成立以來擴張速度驚人。截至3月末,在18個月內,瑞幸旗下門店從在北京的一家試點店擴大到2370家100%持有店,遍佈中國28個城市,這期間累計交易客戶超過1680萬。去年全年客戶復購率超過54%。2018年銷售咖啡及其它產品合計9000萬杯。

要知道,星巴克在進軍中國市場19年之後才開設了3400家門店。根據利沙文(Frost & Sullivan)報告,截至2018年年底,從門店數量和銷售咖啡的杯數這兩個維度,瑞幸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二。

瑞幸今年一季度淨虧約5.52億元,是上季度的四倍多。根據招股書,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總淨營收為4.785億元人民幣(7130萬美元),淨虧損5.518億元人民幣(約8221.8萬美元)。2018全年,瑞幸咖啡總淨營收為8.407億元人民幣(1.253億美元),淨虧損16.19億元人民幣(2.413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的獲客成本也一直在下降。從2018年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的獲客成本從103.5元人民幣降低到了16.9元人民幣。

瑞幸背後的資本運作故事存在各種猜測,在其投資人看來,投瑞幸投的不只是咖啡。

早在去年底,瑞幸咖啡董事、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夥劉二海就曾公開表示:“瑞幸是時代的產物,線上獲客,線下服務,實現了線上線下的融合。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和體系與傳統業態是完全不同的,這個體系不是簡單的會員體系提升,而是理念的提升。”

他將瑞幸咖啡稱之為數據咖啡。據劉二海介紹,瑞幸咖啡有幾百人的數據團隊做研發,能夠做到千人千面的研發產品、佈局門店,從而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顧客看到的瑞幸App、進入的每一個店面、喝到的每一杯咖啡,都是基於海量數據計算的結果呈現。

對於中國咖啡行業的未來格局,劉二海堅信數據咖啡會成為主流,而星巴克等線下咖啡業態會成為補充。

經過調研,一些VC驚訝地發現,瑞幸的對手可能不是星巴克,而是“711”。咖啡只是瑞幸收集數據和切入市場的一個主打產品。通過咖啡這一個相對高頻的產品,瑞幸收集了大量數據:哪裡開店、消費喜好、消費人群畫像....同時完善了供應鏈和配送體系,那以後瑞幸幾乎可以賣所有711等便利店的東西了。

4天前剛拿到新融資:

三輪累計5.5億美金,星巴克二股東入場

瑞幸一直在馬不停蹄地進行資本運作。短短18個月,瑞幸已經進行了3次融資,融資總規模5.5億美元,估值一路看漲。

瑞幸神话:两岁赴美IPO,VC圈有人惊羡…

就在IPO前4天(4月18日),瑞幸剛剛拿到了1.5億美元的B+輪融資,其中,星巴克股東貝萊德(BlackRock)作為領投投資財團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資1.25億美元,瑞幸咖啡投後估值29億美元。

貝萊德是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管理6萬億美元資產。貝萊德通過多家子基金合共持有星巴克8180萬股,佔比6.58%,是星巴克的最大主動投資者及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股東。業內分析認為,融資是其次,貝萊德的加入,是幫助瑞幸獲得美國主流投資者背書,意味著瑞幸赴美上市更進一步。

這是瑞幸迄今為止獲得的第三筆融資。2018年7月,瑞幸完成A輪2億美元融資,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君聯資本參與融資,投後估值10億美元;這筆投資使得瑞幸成為國內成長最快的“獨角獸”。

2018年年底瑞幸又完成2億美元B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22億美元,領投方主要為A輪融資的大股東,並增加中金公司等國資的相繼入局。

招股書顯示,上市前,瑞幸超過半數股份掌握在兩大高管手中,其中董事長陸正耀持股30.53%,為公司最大股東,瑞幸創始人兼CEO錢治亞持股19.68%。

瑞幸的上市,意味著這場資本故事即將迎來高潮,其能否獲得美國主流投資者的認可以及在資本市場能否收穫良好表現,也決定了投資人能否如願拿到回報。

瑞幸現象

2019創投圈最神奇的故事?

圍繞瑞幸的爭議聲一直存在,業內最大的困惑之一是,大規模建店,持續發放補貼,瑞幸咖啡這種模式究竟還能持續多久?

今年1月初,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稱公司2019年的擴張任務是年內新建2500家門店,並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2019年中國咖啡市場發展數據報告》對瑞幸咖啡的預測顯示,瑞幸咖啡2019年可能仍將是虧損狀態,但年咖啡銷量如果能達到4.4億杯,已經可以和目前星巴克(中國)4億杯左右的年咖啡銷量一較高下;2020年如果年咖啡銷量能達到5.7億杯、單店年銷量達到10.4萬杯,則已追趕上目前星巴克(中國)的年咖啡銷量和11.3萬杯的單店年銷量。

瑞幸在招股書中也強調,其分裂式擴張的模式滿足了中國咖啡市場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新零售模式將解決質量不穩定、價格高、購買不便等咖啡行業的痛點。

然而,瑞幸的開店速度正在放緩,平均月銷量也出現下滑趨勢。依照“中國第一”的目標,瑞幸在2019年計劃新開設2500家門店,比上一年還要多開500家,但一季度開店數量僅為297家,不及全年目標的八分之一。

充裕的現金流曾是瑞幸咖啡最大的底氣。在去年拿到B輪融資時,錢治亞表示,瑞幸會長期堅持補貼,持續大約三年到五年。“我們和投資人在補貼戰略上態度高度一致,他們還擔心我們保守了。剛完成B輪融資,手裡有足夠的現金,主要用於開店、新產品研發、數據技術加強,補貼用戶和擴大市場。”她說。

不過,事實上,瑞幸補貼的力度似乎正在減弱。近日,一位長期喝瑞幸咖啡的消費者在朋友圈感慨道,之前如果長時間不喝瑞幸咖啡,它就會發打折券,一般5天不喝最低送1.8折券,但最近已經有一週沒喝,只收到一張5折券。

好在瑞幸決定上市了,折扣券正在飛奔而來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