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背景的產品經理如何打造 B 端產品?

繼上篇介紹了 B2B 行業趨勢以及項目調研階段的關注點,本篇將繼續分享產品規劃與開發階段、推廣上線與運維階段的概念與方法,以及對於 B 端產品經理的建議。

UX 背景的产品经理如何打造 B 端产品?

產品規劃與開發階段:設計重點

UX 背景的产品经理如何打造 B 端产品?

在做 C 端產品時,項目上討論最多的就是用戶喜歡什麼、在什麼時候會想到我們的產品、市場是否有潛力……到了 B 端項目,產品規劃階段團隊每天討論最多的就是這個業務場景什麼、為什麼這個用戶需要開啟這個功能的權限,是基於哪個業務場景下?考量點從用戶切入轉為用戶切入。

很多人會說 B 端產品不重視用戶體驗,其實不盡然。B 端產品與 C 端產品最大的區別就是用戶的動機不同,例如用戶使用微信是用戶「自己想使用」;但用戶使用釘釘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大部分都是因為工作上需要,因此使用釘釘,畢竟周遭朋友都不使用釘釘,花錢也不需要家人朋友審批,所以 C 端與 B 端產品的用戶動機一個是自趨力、一個是業務驅動。不是 B 端產品不重視用戶體驗,而是這個用戶體驗要基於業務才有存在的意義。

產品規劃與開發階段:體驗與效率

UX 背景的产品经理如何打造 B 端产品?

C 端產品關注用戶想要什麼,如何通過吸眼球的視覺、讓用戶上癮的產品體驗來實現最大的市場價值。相對於 C 端產品的創造性,B 端產品注重的是邏輯性。一些企業系統例如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OA(Office Automation 辦公自動化)、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戶管理管理系統) 等,這些系統不強調交互流暢或是介面具設計感,因為它們的本質是為了解決企業管理的效率問題,讓企業的業務流動起來,有效的管理企業資源。

B 端產品在產品規劃階段,通常都需要較長的需求疏理時間,明確各個業務場景與業務方之間的交互流程,瞭解不同終端用戶的核心需求,以及數據在系統中的流向。

舉一個實際發生過的例子,我們項目團隊從數據部門接收到一個收集銷量數據的需求。對於銷售業務來說,銷量數據最準確獲取的方法,是從賣場的 POS 機取得。他需要跟賣場建立良好的客情關係,才有辦法高頻率獲取 POS 機的數據;有部分的促銷人員,年紀大多在 40、50 歲以上,對於這群用戶而言,連操作微信都有難度,更何況是收集數據的系統;而對於賣場而言,他們不希望因為品牌商收集數據的動作影響客人的購物體驗,甚至會對促銷人員下達工作期間禁用手機的規定。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只在產品上開了這樣一個數據收集的功能,但沒有考量到這些特殊的業務場景,造成終端用戶的操作負擔、降低工作效率,那麼即使收集到這些數據,你也會懷疑這些數據的真實性。

產品規劃與開發階段:數據架構

UX 背景的产品经理如何打造 B 端产品?

B 端產品還有一個核心關鍵:「數據架構」。C 端產品的數據應用是在產品上線後,例如用戶留存量、轉化率;而 B 端產品則是在產品規劃階段,需要根據業務規則考量各個系統間的數據架構,例如人員、客戶、商品、活動等信息從哪個系統來、收集到的數據又該流向哪些系統、不同的事業體但相同的數據分析需求在數據架構上該如何劃分……

上面這個示意圖是比較理想的情況,但往往在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各個系統的替換、搭建中需要遷移各樣的數據,在沒有好的數據架構規劃下,容易造成各個系統重功或是數據流不明晰的情況。

UX 背景的产品经理如何打造 B 端产品?

我通常在需求疏理階段時,會一併將相關的數據源、數據的分析運用以及上下游系統之間的交互關係與對接人初步釐清之後,連同業務、功能流程以及基本的數據流給到開發人員(如上圖所示)。

而對於一些數據分析的產品來說,例如 BI 系統(Business Intelligence 商業智能分析),這類的產品經理就需要具備數據分析的能力,會使用 SQL, Python 等數據分析軟件,來輔助更好地理解業務數據分析需求。

推廣上線與運維階段:產品提升

UX 背景的产品经理如何打造 B 端产品?

C 端產品可能更多是聚焦在體驗上,通過體驗的創新,吸引更多用戶關注,提升轉化率;然而對 B 端的產品經理來說,我們關注的視角不只是自己產品的業務梳理或者邏輯層面,企業中的產品是與整個企業甚至行業生態圈環環相扣的,B 端產品經理需要站在一個相對高的維度,來考量商業層面資源整合的問題。

上週聽 ThoughtWorks分享搭建中臺,ThoughtWorks 在幫助這麼多公司推動企業轉型之下,他們發現

以 IT 來推動企業轉型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當企業的業務流程都在 IT 架構下有一定的規範後,無論資源整合、人事異動、政策發佈實施等,都可以通過 IT 系統交互串起企業裡的每一個業務。

當然,我們項目在實際運行的過程當中,時常遇到系統已搭建完畢,但人事運作跟不上,部門同事還是保有舊有的繁瑣流程、線下工作以及部門間信息斷鏈的情況發生,這時候產品開發團隊就需要協同運維團隊,不僅針對產品使用作推廣,也需要一併推動新的、高效的業務流程。

與團隊一同搭建產品至今,我們已經完成了全國銷售業務全面使用新系統的里程碑,但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挑戰才正開始:如何通過 IT 產品的創新,來為企業帶來銷售的增長。

我們正在嘗試新的技術、新的可能,希望很快有成果與大家分享。與此同時,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議,為即將入 B 端這個坑、或是已經在坑裡的你,提供一些思考點:

瞭解自己的長處與興趣

成為 B 端產品經理之前,我也參與過幾個 C 端產品的搭建。相比於 C 端產品與市場運營強關連(例如我在美國工作的時候,設計部門就在市場部門隔壁),我更喜歡業務邏輯強關連的 B 端產品,瞭解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後,產品經理站在 IT 專業上,有更多的話語權來建議業務部門產品應該如何搭建。

而 C 端產品時常會遇到與產品價值相矛盾的情況,例如視頻產品最核心的用戶體驗就是讓用戶不間斷地看視頻,但往往礙於公司生存壓力,不得不在視頻播放時插入廣告金主的廣告內容。但 B 端產品則不然,Facebook AI 團隊設計總監 Amanda Linden 曾經提到:

為企業和其他付費應用設計的美好恰恰在於,最終用戶的利益與業務利益是一致的。只有當用戶成功使用了這個應用,你的公司才真正獲益。設計企業產品,你是在組織並幫助員工實現他們的目標,幫助所有的企業更好地運轉。

找到自己的興趣,深入行業

上個月我大約參與了 10 多場產品經理的面試,有一位相當資深的候選人令我印象深刻,他做過通訊、金融、外賣平臺,也自己嘗試做過生鮮電商。令我深刻的原因不是他過去的經驗行業跨度大,而是惋惜他並不瞭解行業知識的深度,是產品經理不可取代的能力之一,以致於他在過去十幾年的工作經驗,都只是淺淺的走過這些行業,失去了深入瞭解、建構這個行業產品知識的機會。

即使是 B 端產品,也必須要深入行業的知識體系來規劃整個產品,因為你必須要知道行業的變化可能會對產品帶來哪些影響、數據出自於什麼原因需要收集、正在執行工作的用戶需要 IT 人員給到哪些支持。

做產品,保有初衷與熱情

去年 11 月我在經歷了 2-3 次產品大規模產品推廣後,我發現有一段時間對於工作失去熱情。我是個典型工作狂,個人成就感與滿足感大多來自於工作,因此這件事對我來說非同小可。

有一天突然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看到一位 B 端產品前輩,分享產品經理在企業裡除了產品設計本職工作外,不同部門很容易找到你來處理產品相關的大小事情,從產品使用、數據系統架構,甚至到業務流程、人事異動等包羅萬象的問題,這時候產品經理的精力容易被耗盡。

縱使我們有運維和客服團隊,但其他部門的同事也坦承直接找到我最快最清楚,不僅可以得到大概的業務全貌,甚至能提供策略方案給他們。

後來我的解決方法是:當這個問題是產品手冊、運維和客服團隊也能回答的問題時,我選擇延遲迴答。如何讓所有員工都跟上轉型的速度,也是企業在數字轉型時的挑戰之一。

當然,也有業務方不瞭解系統特性,而有不合理的需求提出時,產品經理需要清楚企業裡每個系統的定位與界線,站在 IT 專業的角度來與業務方理性溝通。

覆盤、覆盤、再覆盤

對產品經理而言,沒有什麼比覆盤再重要不過的工作了。產品經理每天會議滿檔,跟進產品開發的同時,又容易被團隊的問題而打斷工作節奏,以至於能有一段完整思考產品的時間不多。

雖然忙碌的工作節奏看似充實,但實際對於產品的學習幫助不大,而通過覆盤來沈澱自己,便是產品經理學習的一個最好機會。

我個人的覆盤相當簡單也很有效:找一個不被打擾的時間(往往是下班後),寫下一整天的行程並標註時間段,通過整理一天所發生的事情,將可以改進的地方找出來,羅列待學習的部份,包括工作內容、產品學習、溝通技巧、情緒管理等,進行一個全方位檢視。

整個覆盤過程大約 5-10 分鐘就可完成,堅持個一個月、三個月、半年再回頭看每一天記錄的情況,會發現自己的成長是很驚人的。「21 天培養一個習慣」,從今天起就開始自我的覆盤吧!

作者:Yvonne Wu,微信號:yvonneyvonnewu 領英:Yvonne Wu

本文由 @YvonneWu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轉載請標明原作者與出處。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