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秦晉之好”,那麼歷史上的秦國與晉國究竟有多好?

IQ大於QQ


秦晉之好從一開始就僅僅是政治聯姻,然而晉國不傻,秦國在多次無法通過結親來獲取利益後選擇戰爭,結果幾仗下來,最終讓秦國明白了現實,秦晉之好也隨之落幕。

秦穆公娶妻

秦德公要在雍城建立都城,算命的說是在此地建城,以後秦國能夠飲馬黃河,自此秦國有了向東窺伺中原的心思。

秦穆公即位後,招攬人才,大力發展秦國。經過發展之後,秦穆公想要結好東邊的諸侯國,以便能夠進入中原,他最終選擇了當時正強大的晉國。秦穆公向晉國當時的國君晉獻公求親,晉獻公將自己的大女兒嫁給了秦穆公,兩家結成姻親,揭開了秦晉之好的序幕。然而晉獻公雖然答應了秦穆公的求婚,但晉國一直對秦國保持警惕,並沒有讓秦穆公得到多少實實在在的利益。

秦晉之好的第二階段

晉獻公為了避免“曲沃代晉”的重現,剷除晉國公室,後來受到寵愛的姬妾挑撥,太子申生自殺,公子夷吾和重耳外出逃難。晉獻公死後,晉國大臣裡克發動叛亂,想要迎回之前逃難的公子,重耳沒同意,夷吾同意了。但夷吾為了避免被裡克挾持選擇向秦穆公尋求支持,秦穆公為了能夠日後掌控晉國,答應支持夷吾回國,夷吾則答應即位之後割讓五城給秦國,誰知夷吾即位後反悔,派人給秦穆公道歉,並殺了裡克。

隨著秦晉兩國之間關係的緊張,夷吾率兵攻打秦國,結果兵敗被擒。夷吾為了回國,選擇和秦穆公修好,並把自己的太子送到秦國做人質,秦穆公為了拉攏晉國太子就下了重本,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晉國太子,他還是想著在太子即位後能夠拉攏晉國。夷吾回國後沒幾年就病重了,太子為了回國即位,選擇不告而別,偷偷返回晉國,秦穆公再次落了空。

最後一次秦晉之好

回國即位後的太子沒有搭理秦國,他擔心自己的叔叔重耳威脅自己的權力,就想著削弱重耳的勢力,結果反而得罪了晉國的公室大臣。另一邊雞飛蛋打的秦穆公一怒之下找來重耳,要支持他回國即位,並在臨行之前將自己的女兒改嫁給重耳,並索要夷吾答應給的五座城池,重耳答應了,就這樣娶了自己的侄媳婦回國即位。

重耳給了五座城池,但重耳的才能出乎秦穆公預料。即位後的晉文公沒花多長的時間就將晉國的國力進一步提升,並在城濮之戰中擊敗楚國。國力再上一個臺階的晉國同時也並沒有放鬆對秦國的警惕,秦穆公一直沒有得到機會向東發展。

秦晉之好的終結

重耳即位沒幾年就死了,此時的秦穆公年齡已經大了,為了能夠東出,秦穆公再也等不及了,他沒有去參加自己女婿重耳的葬禮,反而派兵越過晉國去偷襲鄭國,結果秦軍主帥被鄭國一個販牛商人欺詐,以為秦軍偷襲的計劃已經被鄭國得知,不得已秦軍只能回師,可秦軍主帥本著劍已出鞘就要見血的原則滅掉了路過的一個晉國邊陲小城滑邑,這下可捅了簍子。

這邊正在給自己父親治喪的晉國新君主十分憤怒,秦國不來奔喪也就罷了,反而在這種時候偷襲晉國,就派兵在餚山這個地方擊敗秦軍並抓住秦軍主帥,最後還是在自己的母親也就是秦穆公女兒的要求下才將秦國主帥放歸。秦國不甘心,第二次又向晉軍挑戰還是被擊敗,此次之後,秦軍經過幾年苦練蟄伏,最終擊敗了一小股晉軍,找回了面子,可在此時的秦穆公也徹底明白了秦國實力不足東出時機不到,只能選擇一路向西發展,成為西戎霸主。後來的近兩百年時間,秦國總是趁著晉國虛弱之際偷襲晉國,晉國也經常以予回擊,兩國之間再也沒有之前的秦晉之好。

秦晉之好的初衷是秦穆公為了想要向東發展勢力,但礙於秦國實力不夠,就選擇了這種取巧的辦法,但利益才是國家之間交往的根本準則,秦穆公在被接連幾任晉國君主啪啪打臉後,最終在找回場子之後選擇安心向西發展,為後世的秦國繼續打基礎了,秦晉之好再也沒有了下文。

每天一篇故史,天天一段歷史,歡迎關注!


天天故史匯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出兵護送晉國公子重耳即位,是為晉文公。

吸取此前的教訓,秦穆公令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領,率甲士兩千,保護新即位的晉文公。十多年前秦穆公出兵護送晉惠公回國,並未留下軍隊保護,晉惠公即位之後,立即翻臉不認秦穆公。

名為保護,另一個更重要目的是節制,秦穆公吸取教訓,留一支軍隊在晉國,威脅晉文公不能忘恩負義。

晉文公即位伊始,就向秦穆公發出共同出兵的邀請,出兵的目的地竟然是東周洛邑!當然晉文公並不是要滅東周,這次出兵的故事要從十幾年前說起。

公元前653年,周惠王駕崩,太子姬鄭與他的同母弟姬帶爭奪王位,當時春秋第一個霸主齊桓公扶持太子姬鄭為周天子,是為周襄王。

只是王子姬帶並不甘心當個公子,他於公元前649年聯合戎人造反,那一次晉惠公與秦穆公共同出兵,戎人遠去,秦晉也退兵。

但秦晉兩軍並未徹底解決問題,而是留下一個大大的尾巴,東周的危機並未就此解除。東周實際上分裂成兩個部分,黃河以南的洛陽盆地仍然在周襄王控制下,黃河以北的河內郡是王子姬帶的勢力範圍。

公元前636年,王子姬帶再次發難,這次他顯然準備更為充分,聯合戎人反叛,一舉攻克東周都城洛邑。

王子姬帶選擇叛亂的時機很好,與東周接壤的大國晉國,剛剛發生晉文公殺晉懷公即位的事件,理論上晉國要亂上一陣子無暇顧及東周的事情,而其他幾個大國齊、秦、楚都與東周不接壤,距離比較遠。

王子姬帶認為,晉文公即位前是個享樂主義者,走到哪國都要娶幾個夫人,這樣一個人絕不可能出兵干涉東周內部事務。

晉文公即位前確實如此,但他如今已經六十二歲,對美女的需求已經不大,大權在握的他立即聯絡秦穆公,一起發兵東周。

秦穆公這邊,早已枕戈待旦,這麼多年在晉國面前委曲求全的,不就是為了東出挺進中原嗎!於是秦晉再次組成聯軍,兵分兩路,浩浩蕩蕩殺向東周洛邑。

春秋時代,秦、晉、楚、齊這四強,無論是哪兩強聯手,對手基本都無還手之力,這次秦晉兩個大國聯手,東周的叛軍哪裡是對手。

公元前635年,秦、晉聯軍趕跑戎人,攻佔洛邑,王子姬帶向北逃竄,越過黃河逃亡到他的自留地盤。

圖-晉國取東周河內

隨後,秦穆公和晉文公親自到鄭國,將逃亡的天子周襄王接回洛邑。如果秦晉聯軍就此退兵,東周將恢復過往的秩序,即周襄王和他的弟弟姬帶隔著黃河對峙。

擔驚受怕十多年的周襄王這次可不願放棄徹底攻滅對手的機會,他懇求秦晉聯軍攻滅姬帶,作為回報,周襄王將姬帶的領土全部封給晉國。

這件事情說明,周王室對姬姓諸侯晉國更為信任,秦晉同時出兵,卻將大片土地封給晉國,視秦國而不見。雖然晉軍強於秦軍,但秦軍在戰爭中也不至於尺寸之功都沒有。

接著晉文公委婉地辭謝了秦穆公,他準備獨自攻打河內郡。還記得秦穆公留下的兩千甲士嗎,晉文公倒是人人都有犒賞,表面風光地歡送他們跟隨秦穆公歸國。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領,跪在秦穆公大帳內,一齊請求秦穆公發兵攻打晉國,秦穆公咬咬牙忍了。

秦穆公首次到達中原,就這樣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經過大半年的鏖戰,晉軍攻克河內郡所有領土,並將這裡據為己有,秦軍雖然曾協助晉國作戰,最後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秦晉之好的背後,晉國的貪婪不仗義,為這個聯盟蒙上了一層陰影。

悶悶不樂的秦穆公回到雍都,馬上又有緊急軍情傳來。在秦國南部秦嶺之上,有個叫商密的地方,那裡是丹水的發源地,楚國正沿著丹水而上,在商密築城。

商密處於秦嶺之中,當地夾雜著農耕民和戎人,是一塊無諸侯控制的區域。但是商密距離關中很近,貼切地說從商密下山就進了關中腹地。(戰國時期楚國正是通過這裡,攻入關中腹地,打響藍田之戰)

楚國在商密築城,對關中形成居高臨下之勢,那還了得!

楚國此次在商密築城,派遣的是申縣和息縣的軍隊。申縣就是原來的申國,息縣就是原來的息國,這兩個地方是楚國的超級大縣。

統帥這兩支軍隊的,正是這兩個縣的縣令,鬥克和屈禦寇。鬥氏和屈氏都是從熊氏中分裂出來的,與景氏並稱楚國三氏,他們都是楚國宗親,可見楚國對這次築城的重視程度。

楚國是南天霸,此前在長江和淮河流域搞的風起雲湧,就連鄭國這樣的春秋初年大國,也不得不俯首稱臣,原來的申國和息國,本來是西周用來封鎖楚國北進的,如今都成了楚國的縣。

楚國在秦國家門口築城,怎麼辦!怎麼辦?

秦穆公想起了丕鄭,此時丕鄭已經棄官不做,秦穆公招來兩位老臣百里奚和蹇叔,以及三位大將百里視、蹇術、蹇丙,其實就是招來了父子五個人,百里奚是百里視的父親,蹇叔是蹇術、蹇丙的父親。

在打與不打的問題上,百里奚很明確:“主公,以德服人,方能安定關中,楚人乃南蠻,不宜結仇,最好是與之結盟,方為長久之策。”

蹇叔附和:“主公,楚軍勢大,不可硬拼。”

秦穆公早知道兩位老臣是這副態度,論起治國之道這兩人還可以,但是說到作戰,這兩人從來都反對出兵。

秦穆公目光一掃,落到了那三位大將身上:“爾等有何看法?”

作為大將,天職就是作戰,三位大將當然不會像他們的父親的看法一樣,只是蹇術和蹇丙礙於父親的顏面不敢說話,只有百里視道:“楚人欺人太甚,此番正好教訓他們!”

“善!”秦穆公大喝一聲,終於聽到積極的言語了。

“然則如何應戰?”秦穆公又問。

百里視的笑容凝結了,他沒想到秦穆公會這樣問,如何破敵這個事情他從未想明白過。

還是秦穆公打破了尷尬:“總會有辦法的,立即集結軍隊,準備開拔。”

這次動兵秦穆公御駕親征,秦軍三員大將雖然掛名將軍,實際拿主意的還是秦穆公本人。

秦軍很快到達商密的山林中,只見崇山峻嶺中,一個個楚軍利用山崖陡壁修建的壁壘,若要強攻恐怕損失慘重也未必能攻克。

秦穆公正思量如何破敵,老臣百里奚步履蹣跚地捧著與楚國結盟的竹簡,獻給秦穆公。秦穆公看著竹簡上的結盟書,逐漸喜開顏笑,哈哈大笑。

百里奚以為秦穆公接受了結盟的意見,也跟著一起陪笑,殊不知秦穆公已經心生一計,要利用這結盟書,來打贏這一戰。

楚國人在修築壁壘的時候,徵集了大量當地人,壁壘修好後,又徵用當地人幫助一起戍守。

當地的百姓,戎人比較多,他們不滿楚國的徵調,滿腹牢騷。而這些戎人,習性與同樣戎人很多的秦軍頗為相似,交流起來也不是問題。秦穆公注意到這一點,他打算利用秦人與戎人的這種親密性,瓦解楚人的壁壘。

秦穆公令一部分秦人假扮楚人俘虜,被秦人押送著,然後派幾個語言相通的戎人,前去壁壘上游說守壁壘的當地人。

守壁壘的人一看,秦人已經俘虜了楚人,而且秦人還把結盟書放在壁壘之下,看來秦人不但打敗過楚人,而且還要跟楚人結盟,人家是以理服人。

守壁壘的戎人本就不想幹楚人的差事,巴不得沒有戰爭,於是放下繩索投降秦國,其他楚人雖然奮起與爬上壁壘的秦人作戰,無奈對方里應外合,楚人抵抗無效,在喪失十幾個兄弟後,剩下的楚人只得投降。

拿下幾座壘城,俘虜對方數十人之後,秦穆公從降將口中逼得一個消息:申公和息公將到此處壘城巡視。

好傢伙,看來可以網到兩條大魚,秦穆公立即佈置伏兵,就等大魚落網。

黑夜,遠處隱約間可見點點火把的光亮,深山密林之中,除了楚軍,還能是什麼人呢?

秦軍個個抖擻精神,準備迎接秦楚第一次大戰。

到了三更,已經可以聽到馬蹄聲,只見遍野火把,戈矛閃亮,雖然是黑夜卻絲毫不亂,火把有條不紊地漂移過來。

秦人的神經緊張起來,就連秦穆公也驚歎:“楚人勢大,若正面與之戰,恐怕凶多吉少。”

秦穆公如此感嘆,因為出現在他眼前的,只是申公和息公的護衛軍,並不是楚軍的主力,光是這兩個縣令的護衛軍就有如此磅礴氣勢,那楚軍主力恐怕是所向披靡的!

“咚!”秦穆公親自敲響戰鬥的鼓聲,一時間鼓聲雷動,箭如驟雨,楚軍那一個個火把成了活靶子。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伏擊戰,秦軍俘虜了申公和息公。

在楚軍修築的壁壘之內,秦軍舉行了一場慶功宴。

宴會上,大將百里視喝的滿臉通紅,油光煥發道:“主公,此番必能攻入南陽,生擒令尹子玉,再南下掃平楚國!”

其他將領紛紛附和:“掃平楚國!掃平楚國!”

宴會的氣氛達到高潮,不過秦穆公很冷靜,他打算宴會結束,第二天便開拔回國。此前有消息傳來,楚國令尹子玉,已經統領楚軍主力,從南陽(申國舊地)出發,前來救援商密。見到過申公和息公的護衛軍那種氣場,秦穆公心中有譜,秦國要與楚軍主力正面較量,實力還差得遠。

第二日,在百里視們不可置信的目光下,秦穆公下令退兵。秦楚之間第一場大戰,就以秦軍的勝利而告終。

秦楚這場戰爭,表面上秦國獲勝,但是長遠來看,楚國獲益良多,佔據商密這塊地方,對秦人形成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

不久之後,晉文公針鋒相對地在伊洛之戎的地盤上,也開始修築關塞,對抗楚國的勢力。晉文公此舉主要是對付楚國,雖然關塞對秦國也有威脅,但秦穆公並未反對。

秦穆公感到楚國的威脅很大,他很想奪取商密,痛快地打敗楚軍一次。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想什麼,很快就會迎來機會。

公元前632年,晉國與楚國在中原對峙,晉國派人邀請秦國出兵,共同對付楚國。

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戰,秦國雖然派兵參與了這場戰爭,但並沒有直接上戰場。(關於這場戰爭的詳細描述,請參閱本系列作品晉國的章節)

城濮之戰打完,晉國稱霸中原,秦國卻還是什麼都沒有得到。只能說秦軍總算出了一次遠門,刷新了向東進兵的最遠距離。

秦國到底要為晉國做嫁衣,到什麼時候呢,秦晉之好,有點像秦國娶媳婦,晉國入洞房的意味。

公元前630年,晉國再次邀請秦國出兵,這次目標是鄭國。

晉文公當年流亡的時候,衛國、曹國、鄭國三個諸侯對他不敬,現在衛國和曹國已經在城濮之戰遭到懲罰,晉文公的下一個目標是鄭國。

除此之外,晉鄭之間,隔著一條黃河,地緣上的衝突也很明顯。鄭國在此前幾十年間被楚國奪取大片領土,被迫成為楚國的盟國,幾年前的城濮之戰,鄭國還派軍隊支援楚國。

晉文公攻打鄭國,理由相當充分。秦穆公雖然不樂意繼續為晉國做嫁衣,可是進軍中原,始終是秦人的願望所在。

秦穆公再次親征,秦軍隆隆開動,路過東周,兵發鄭國都城新鄭。秦晉兩軍在鄭國會合,攻破郊關,直逼新鄭城下。

圖-晉國襲鄭

秦晉各負責兩面城牆,駕雲梯,投石機,日夜猛攻不止,新鄭城搖搖欲墜,危在旦夕。

一夜,秦軍大營迎來一位不速之客,他是鄭國來遊說乞降的使臣燭武。燭武還沒入中軍大帳,眾將就聽到他的號哭,秦穆公也打起了精神。

燭武入大帳,但見其鬚眉盡白,傴僂其身,蹣跚其步,年齡約在七十上下。燭武號哭聲略微小了,同時在打量帳中的人物,他一眼就認出立於中間,側身對著帳門的秦穆公。

秦穆公雖然背有點駝,但其身姿雄偉,側面看有如一座傲然挺立的山峰,氣魄份外懾人。

秦穆公側臉問道:“鄭國要亡了,先生為何跑到秦營來哭?”

誰料燭武語出驚人:“我哭的是秦國,不是鄭國。”

秦穆公是個直爽人,不喜歡說話繞圈子,斥責道:“妖言惑眾,汝解釋為何哭秦國,若胡說八道,即刻斬首。”

燭武用衣袖擦拭眼淚,還是哭腔道:“秦國屢次為晉國所用,然晉之所得領土,未分秦一寸,晉之於秦,有虎狼之心,他日晉必反食秦爾。”

說罷燭武再次小聲哭泣,他說中了秦穆公的心事,秦穆公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就是一旦攻破新鄭,如何與晉文公來瓜分鄭國。

秦穆公很清楚,新鄭城破之後,晉文公肯定不會與秦國瓜分鄭國,晉國離鄭國近,秦國到時候根本沒有辦法。在這種情況下,燭武適時出現,給了秦穆公一個更好的選擇。

後面的事情就簡單了,燭武許諾,只要秦國派兵駐守新鄭,日後秦國到中原,鄭國就是秦國的中轉站,一概糧食輜重,都從鄭國府庫拿,秦國可將鄭國當做本土的一塊飛地!

秦穆公在這種條件面前,有什麼理由不同意呢,於是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將領,統領當時駐紮晉國的兩千甲士,幫助鄭國戍守新鄭。三人此前受了晉國遣返之辱,這回當然是咬牙切齒,恨不能與晉軍拼命。

秦軍主力一撤離,新鄭的防禦壓力起碼減少了十之二三,隨著兩千士氣高昂的秦軍加入,新鄭的防禦形勢大為改觀。

春秋時代大型攻城器械尚未普及,兩千守城援軍的投入,令晉軍攻破新鄭的難度徒增。

秦穆公自領大軍回到雍都,那邊晉國得知秦軍加入防禦的隊伍,春秋一代霸主晉文公也無可奈,只好退兵。不過臨走前還是從鄭國獲得一個承諾,就是鄭國必須立在晉國為官的鄭國公子蘭為太子。

秦人在中原的開拓,終於展開一個新的篇章,日後秦軍在中原的發展會順利嗎?


地圖帝


“秦晉之好”指的是秦國和晉國聯姻,兩個國家很親近友好。不過秦晉聯姻以後,兩國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友好。

秦穆公時有稱霸中原的野心,但是秦國一直夾戎狄之間,無法顧忌中原。當時只有一條路通往中原,也就是函谷關。而函谷關的出關口,正好延伸到了晉國。也就是說,秦國稱霸中原最大的障礙還是晉國。秦國知道,晉國是稱霸中原的最大障礙,但是自己的實力又沒有晉國強大。秦穆公本來就是一個野心家,巴結了晉國後面的事就好辦了。

當時的晉國內部混亂,誰都知道,晉獻公寵愛驪姬,最後害死太子申生。其實,秦穆公知道,晉國必亂。如果,晉國亂了以後,秦國和晉國有聯姻關係,武裝干涉沒人說閒話。所以到時可以輕而易舉的控制晉國,秦穆公估計自己都佩服自己。不過局勢的發展,就向他預料的一樣。

晉獻公死後,驪姬的兒子奚齊繼位,繼位沒有多久還在守喪期間,大臣裡克發動政變,將奚齊殺死。另立晉獻公的另外一個兒子卓子繼位,不到一個月裡克又在朝中殺了悼子。想迎接重耳回國繼位,重耳當時在翟國,無依無靠害怕被殺不敢回家,於是推辭讓裡克另立君主。裡克又邀請重耳的弟弟夷吾回國。夷吾也勢單力薄,知道國內不穩,害怕被殺。所以,請求秦國保護自己回國。回國之前夷吾答應秦國,如果自己做了國君,將晉國河西地區割讓給秦國,作為報答。

秦國知道這是個好機會,怎麼能錯過,加上自己與晉國有“秦晉之好”不送夷吾回國沒有道理。所以,秦國答應了夷吾,送他回國。然而夷吾並不是省油的燈,他做了國君以後殺了裡克,就立刻反悔。秦穆公被嚴重欺騙,氣得直跺腳。當時很想帶兵滅了夷吾這個忘恩負義的傢伙,不過當時夷吾叫了一個使者邳鄭。邳鄭本來是到秦國談判的,他聽說裡克被殺,很害怕。於是,建議秦穆公賄賂夷吾身邊的三個大臣,將其驅逐出去,擁戴逃亡在外的重耳回國繼位。結果邳鄭回國收買不成,反而被殺。邳鄭的兒子邳豹逃往秦國,建議攻打晉國,秦穆公沒有聽從。

夷吾差不多做了三年的國軍,晉國發生饑荒,秦穆公想趁機攻打晉國。當時的大臣百里奚等大臣反對,秦穆公改攻打為援助。次年,秦國發生饑荒,請求晉國援助。夷吾趁秦國饑荒,帶兵攻打他們。秦穆公這下真的怒了,於是親自帶兵滅夷吾。兩軍在韓原交戰,開始秦國不佔優勢,秦穆公還被圍困。戰爭接近尾聲,眼看秦穆公快被俘了。突然一群勇士奮力援救秦穆公,最後這群勇士不僅僅把秦穆公救了還捉住了晉惠公夷吾。

由於當時周天子和秦穆公的夫人求情,秦穆公才沒有殺晉惠公,在放夷吾回國的時候。兩國簽訂盟約,晉國答應將河西地區的土地割讓給秦國,並讓夷吾的太子到秦國做人質。這樣,秦國得到了土地,也控制了晉國未來的繼承人。不過秦國的算盤雖然打得好,但是晉國的太子並不受他們控制。

當晉惠公病重的時候,子圉偷偷的跑回了晉國,連老婆也不要了。俗話說,與其父必有其在。子圉這傢伙也是一個背信棄義的人,所以秦穆公下決心要擁戴重耳回國。當時重耳在楚國,秦穆公邀請重耳到秦國,然後護送他回國繼位。重耳答應秦穆公,從出國到了秦國,秦穆公將五個女兒嫁給了重耳,其中還有子圉的妻子。

重耳在秦國住了沒有多久,秦穆公果然護送他回國,然後順利做了國君。重耳就是春秋五霸第二任霸主,晉文公。當時的春秋霸主是齊國齊桓公,齊桓公死後發生內亂。在當時齊國和楚國最強,齊國霸權衰落以後,楚成王想做中原的霸主,於是向中原進軍。結果遇到了晉文公,晉文公是一個非常將信用的人,曾經逃難道楚國,楚王盛情款待了他。離開楚國的時候楚王問重耳,如果回國做了國君如何報答我。重耳回答:如果晉國和楚國,萬不得已兵戎相見,我將退避三舍。所以,當晉國和楚國兩軍相遇的時候,晉國實現了自己的承諾,最後楚國在城濮戰敗,晉文公成為中原的霸主!

成為中原霸主以後,秦國自然不敢對晉國有非分之想。所以,晉文公做君主那幾年,秦國和晉國的關係,比任晉國任何一位國君的關係都好。只是,晉文公在位的時間不久,所以秦國與晉國的關係又陷入了僵局。好在晉國不向齊國那樣亂,晉國國內政局很穩。

晉文公去世那一年,一個掌握著鄭國城門鑰匙的人,向秦穆公通風報信說:我掌握著鄭國的鑰匙,秦國可以來偷襲,我作為內應。當時,秦穆公不顧國人反對,立刻派兵進攻鄭國。當秦國到了晉國的屬國滑國的時候,遇到了鄭國的一個商人,此人非常機智,當時他趕著牛到周朝王城去買,結果遇到了秦軍。他知道秦國是來偷襲鄭國的,所以靈機一動,說鄭國知道秦國要來進攻,現在已經做好了防禦的準備。國君派我,將12頭牛犒勞秦軍。秦軍將領以為鄭國有防備,知道滅不成鄭國了,為了不空手而歸,順便把滑國滅了,卻得罪了晉國。

在秦國經過崤山的時候,新繼位的晉國國君叫人到崤山設伏。當秦軍路過崤山的時候,遭到伏擊,最後只有三位將軍活了下來。晉襄公將三人放回去,以此來羞辱秦國。此後,秦國和晉國成為了仇人,“秦晉之好”遭到了破壞。因為晉國的存在,秦穆公始終無法稱霸中原,只好稱霸西戎。


謀士說


“秦晉之好”這個成語,多用於結婚嫁娶的場合,表達兩人從此互相扶助,永結秦國和晉國那樣的好關係。那我們不禁要問了,這個秦國和晉國關係究竟有多好,竟能甜蜜到用來形容將要結婚的兩個人呢?
秦、晉都是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兩國的第一次聯姻,是秦穆公娶了晉獻公的女兒伯姬。於是秦晉兩國數百年相愛相殺的恩仇大戲也從此拉開了序幕。
春秋各主要諸侯國示意圖


晉獻公寵幸小老婆驪姬,逼死太子,逼走了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等他死後,晉國的大臣發動政變,殺了驪姬的兒子。此時的夷吾覺得時機來了,於是向姐夫秦穆公請求幫忙,並答應割讓河西地區給秦國。秦穆公一看很高興,就幫了夷吾即位,即晉惠公。萬萬沒想到,這夷吾是個白眼狼,當上國君後就不履行割地的事兒了。秦穆公悔的腸子都青了。

秦穆公像


沒幾年,晉國發生饑荒,晉惠公又厚著臉皮找秦國借糧食。大度的秦穆公不計前嫌,借了大量糧食給晉國。沒想到第二年秦國饑荒時,惠公居然拒絕借糧食給秦國!把秦穆公氣的直拿腦袋撞牆。

等秦國上下勒緊褲腰帶度過饑荒後,秦穆公一聲令下,打狗日的晉國去!把晉惠公給活捉了。這下秦穆公可得意了:小子,今日你落到我手裡,我可要好好收拾收拾你。沒成想有人來報告:夫人聽說你要拿她弟弟開刀,穿著喪服哭著說這日子不過了。秦穆公心想,得,犯不上為了一個賴皮臉搞得自己家庭不和。於是便放了晉惠公,順便把欠下的河西之地和晉惠公的太子圉一起收了回來。
要說秦穆公對太子圉還不錯,把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也是秦晉之間的第二次聯姻。沒想到這個太子圉跟他爹一個德性。聽說他爹死了,招呼都不打就一個人悄悄溜回國了。秦穆公鬱悶的不行:怎麼晉國就沒個人品好點的嗎?這時,在外流亡十幾年的公子重耳進入了秦穆公的眼裡。他從楚國迎來重耳,精心考察了一番,覺得重耳是個有才有德的好人,於是決定扶植他做晉國國君。當然,他也順便把懷贏又塞給了重耳,這是秦晉之間的第三次聯姻(不過女方人可沒變)。
重耳流亡路線


重耳就是鼎鼎大名的晉文公。晉文公稱霸的過程中,秦國可是出力不少。不過眼看著重耳出盡風頭,秦穆公心裡開始有點酸酸的了。等到晉文公去世,秦穆公覺得自己出風頭的機會終於來了。於是派兵跨越晉國去偷襲鄭國,不料被人發現沒成功,只滅了個小國。晉文公之子晉襄公聽說這件事兒,大怒,你個幾十年的老好人今兒怎麼不能有始有終呢,竟也學我們做起壞事兒來了!於是穿著喪服來到崤山,全殲了打道回府的秦軍。穆公聽到這個消息,當場暈了過去。這是秦國從未有過的慘敗!過兩年,秦穆公派軍再戰晉國,卻再次被打敗。穆公抑鬱之極,從此秦晉兩國反目成仇,攻伐不斷。

不過,在別的諸侯看來,秦晉兩國之間你嫁我女兒、我送你閨女,還不停的幫你立國君,看似親密的不得了,所以叫他們“秦晉之好”。不過箇中辛酸,相信只有秦穆公心裡最清楚。秦晉兩國之間,一方不停地付出,一方不停地索取,最後一方終於煩了另一方,於是雙方反目成仇,互相厭倦。細思之下,古人用“秦晉之好”這個詞來形容婚姻,似乎還是頗有深意的~


參考文獻:

1. 司馬遷著,史記·秦本紀,中華書局出版社,2014.
2. 左丘明著,郭丹等譯註,左傳,中華書局出版社,2016.

歷史研習社


秦晉之好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兩國關係良好,親密無間。但是歷史上的秦晉之好只有那麼十多年時間,兩國的關係也不是親密無間,而是充滿了爭鬥與殺伐。相比較而言,在春秋時期要形容兩國關係良好,更應該用“秦楚之好”來形容,更加接近歷史事實。

秦晉之好主要是指秦穆公在位的那段時間,秦與晉兩國相互通婚,又相互攻伐的那段時間。秦穆公娶了晉獻公的女兒,這是秦晉之好的開端,但同時秦穆公也惹上了妻子孃家的很多麻煩事,他管了這些麻煩事就有了秦晉之好。大體而言,晉獻公早年雄才大略,把晉國發展得好;晚年晉獻公昏聵好色廢長立幼引發了晉國內亂。

晉獻公死後,大女婿秦穆公先把小舅子姬夷吾扶上君上,打打和和地取得晉國河西之地;夷吾死後,嫁秦國公主給侄兒姬圉,姬圉不聽話又把公主嫁給大舅子重耳,扶大舅子上位。姬重耳在位期間,卻實是秦晉之好;姬重耳死後,秦穆公派兵東出攻鄭國,結果被侄兒晉襄公重兵埋伏,秦國東征大軍全部陣亡在餚函大山。秦國三個將軍因秦國公主是晉國太后的原因才得已倖免!

秦穆公想打敗小舅子東出中原,但是兩位小舅子及其小舅子的兩個兒子都讓秦國吃了虧。轉而秦國與楚國結盟,由楚國在中原拖住晉國,秦國則開始全力西進,最終秦國成為了西方霸主;而楚國北上中原與晉國相抗,在秦國的秘密支持下,楚國也取得了霸主地位。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秦與楚是親密的盟友,兩國公室通婚頻繁,楚國被吳國攻破都城後,也是秦國出兵幫助收復的。


大秦鐵鷹劍士


秦晉之好,這是老秦人單相思。

永結秦晉之好,聽著挺好。真相是恨他,就把女兒嫁給他,然後一坑坑到底的故事嘛。自從秦穆公取了晉獻公的寶貝女兒,他算是被晉國人訛上了。晉獻公死後,晉國陷入內亂狀態,夷吾和重耳先後跑到秦國來避難。秦穆公先去幫夷吾登上了晉君的寶座,即晉惠公。晉惠公上臺沒多久,趕上了晉國鬧災荒了,只好向秦國人借糧。秦穆公這個姐夫好人做到底,就借糧給了晉國。隔年,秦國缺糧了,問晉國要還糧,晉惠公就裝傻不給了。迫不得已,秦穆公只好自己帶著秦軍去晉國搶糧。他們不僅搶了糧,還俘虜了晉惠公。秦穆公本打算殺了晉惠公這白眼狼的,結果人家姐姐穆姬不樂意,在她再三說情下,秦穆公還是放走了晉惠公。然後,晉惠公死了,他兒子晉懷公又開始來坑秦國。晉懷公坑完了,又輪到了晉文公來坑秦國。說好的,送重耳回去當晉君,他會報答秦穆公。結果,晉文公跟他兄弟侄子什麼差不多,該跟秦人爭利的地方一點兒也不放過。這個階段的秦晉之好,只是建立在婚姻基礎上,秦國大方倒貼的基礎上吧。到了晉文公的兒子晉襄公開始,秦晉就開始正面撕了,父喪沒過完就開始打崤之戰。晉襄公三年(公元前625年),孟明視將兵伐晉,晉先發制人犯秦,戰於彭衙,秦軍大敗。

晉文公和晉懷公都有取秦穆公的女兒,在晉襄公的時候,文嬴也就是秦穆公女兒總把之前晉人佔得便宜要還了一點,因為秦晉之戰開始後,晉人俘虜了三個秦將,在文嬴的再三要求下,晉襄公礙於嫡母的情面放他們回了秦國。

總的來說,秦晉之好,基本上是二世而亡,或者說根本就沒真心好過,只是老秦在那裡倒貼晉國,倒貼完了就被晉國甩了,晉厲公時期大概屬於跌入冰點。晉厲公直接派了呂向去宣佈跟秦絕交,詳細可以《呂向絕秦》一文。


柳氏異聞錄


秦晉之好,只是一種政治上的聯盟而已,是宗法制社會下的一種政治契約形式而已。

秦穆公娶重耳之姐,晉武公之女為妻,其意在結盟中原,向中原示好。後來送重耳回國也是一種政治投資而已。但使他尷尬的是放虎歸山之後反而惡臉相向。成就了一代中原霸主晉文公!

從這點看來秦穆公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好在晉文公死後秦穆公也崛起為一代中原霸主。早期的春秋便由此走向高潮。

由此可見在政治利益面前,千古傳頌的秦晉之好也不過如此!


鐵蛋火車俠4


所謂的秦晉之好,源於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的典故,代表的是一種政治上的聯姻,是國家之間的聯合,但後來漸漸將男女之間的婚姻也稱作結為“秦晉之好”。當時的秦國處於秦穆公時期,國力強盛。春秋五霸之一,秦晉聯姻是各取所需,他們需要相互支持,默許對方吞併其他小國。但在利益發生糾葛時,也是照打不誤。秦國就曾數次出兵晉國。

所以秦國和晉國無論怎麼去說都只是利益使他們結好,並達不到我們認知中的那種兄弟之交。國與國之間永遠都是利益優先,不會有真正的兄弟之邦,當利益發生衝突時,盟友也會在背後使刀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