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秦晋之好”,那么历史上的秦国与晋国究竟有多好?

IQ大于QQ


秦晋之好从一开始就仅仅是政治联姻,然而晋国不傻,秦国在多次无法通过结亲来获取利益后选择战争,结果几仗下来,最终让秦国明白了现实,秦晋之好也随之落幕。

秦穆公娶妻

秦德公要在雍城建立都城,算命的说是在此地建城,以后秦国能够饮马黄河,自此秦国有了向东窥伺中原的心思。

秦穆公即位后,招揽人才,大力发展秦国。经过发展之后,秦穆公想要结好东边的诸侯国,以便能够进入中原,他最终选择了当时正强大的晋国。秦穆公向晋国当时的国君晋献公求亲,晋献公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秦穆公,两家结成姻亲,揭开了秦晋之好的序幕。然而晋献公虽然答应了秦穆公的求婚,但晋国一直对秦国保持警惕,并没有让秦穆公得到多少实实在在的利益。

秦晋之好的第二阶段

晋献公为了避免“曲沃代晋”的重现,铲除晋国公室,后来受到宠爱的姬妾挑拨,太子申生自杀,公子夷吾和重耳外出逃难。晋献公死后,晋国大臣里克发动叛乱,想要迎回之前逃难的公子,重耳没同意,夷吾同意了。但夷吾为了避免被里克挟持选择向秦穆公寻求支持,秦穆公为了能够日后掌控晋国,答应支持夷吾回国,夷吾则答应即位之后割让五城给秦国,谁知夷吾即位后反悔,派人给秦穆公道歉,并杀了里克。

随着秦晋两国之间关系的紧张,夷吾率兵攻打秦国,结果兵败被擒。夷吾为了回国,选择和秦穆公修好,并把自己的太子送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为了拉拢晋国太子就下了重本,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晋国太子,他还是想着在太子即位后能够拉拢晋国。夷吾回国后没几年就病重了,太子为了回国即位,选择不告而别,偷偷返回晋国,秦穆公再次落了空。

最后一次秦晋之好

回国即位后的太子没有搭理秦国,他担心自己的叔叔重耳威胁自己的权力,就想着削弱重耳的势力,结果反而得罪了晋国的公室大臣。另一边鸡飞蛋打的秦穆公一怒之下找来重耳,要支持他回国即位,并在临行之前将自己的女儿改嫁给重耳,并索要夷吾答应给的五座城池,重耳答应了,就这样娶了自己的侄媳妇回国即位。

重耳给了五座城池,但重耳的才能出乎秦穆公预料。即位后的晋文公没花多长的时间就将晋国的国力进一步提升,并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国。国力再上一个台阶的晋国同时也并没有放松对秦国的警惕,秦穆公一直没有得到机会向东发展。

秦晋之好的终结

重耳即位没几年就死了,此时的秦穆公年龄已经大了,为了能够东出,秦穆公再也等不及了,他没有去参加自己女婿重耳的葬礼,反而派兵越过晋国去偷袭郑国,结果秦军主帅被郑国一个贩牛商人欺诈,以为秦军偷袭的计划已经被郑国得知,不得已秦军只能回师,可秦军主帅本着剑已出鞘就要见血的原则灭掉了路过的一个晋国边陲小城滑邑,这下可捅了篓子。

这边正在给自己父亲治丧的晋国新君主十分愤怒,秦国不来奔丧也就罢了,反而在这种时候偷袭晋国,就派兵在肴山这个地方击败秦军并抓住秦军主帅,最后还是在自己的母亲也就是秦穆公女儿的要求下才将秦国主帅放归。秦国不甘心,第二次又向晋军挑战还是被击败,此次之后,秦军经过几年苦练蛰伏,最终击败了一小股晋军,找回了面子,可在此时的秦穆公也彻底明白了秦国实力不足东出时机不到,只能选择一路向西发展,成为西戎霸主。后来的近两百年时间,秦国总是趁着晋国虚弱之际偷袭晋国,晋国也经常以予回击,两国之间再也没有之前的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的初衷是秦穆公为了想要向东发展势力,但碍于秦国实力不够,就选择了这种取巧的办法,但利益才是国家之间交往的根本准则,秦穆公在被接连几任晋国君主啪啪打脸后,最终在找回场子之后选择安心向西发展,为后世的秦国继续打基础了,秦晋之好再也没有了下文。

每天一篇故史,天天一段历史,欢迎关注!


天天故史汇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出兵护送晋国公子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

吸取此前的教训,秦穆公令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将领,率甲士两千,保护新即位的晋文公。十多年前秦穆公出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并未留下军队保护,晋惠公即位之后,立即翻脸不认秦穆公。

名为保护,另一个更重要目的是节制,秦穆公吸取教训,留一支军队在晋国,威胁晋文公不能忘恩负义。

晋文公即位伊始,就向秦穆公发出共同出兵的邀请,出兵的目的地竟然是东周洛邑!当然晋文公并不是要灭东周,这次出兵的故事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公元前653年,周惠王驾崩,太子姬郑与他的同母弟姬带争夺王位,当时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扶持太子姬郑为周天子,是为周襄王。

只是王子姬带并不甘心当个公子,他于公元前649年联合戎人造反,那一次晋惠公与秦穆公共同出兵,戎人远去,秦晋也退兵。

但秦晋两军并未彻底解决问题,而是留下一个大大的尾巴,东周的危机并未就此解除。东周实际上分裂成两个部分,黄河以南的洛阳盆地仍然在周襄王控制下,黄河以北的河内郡是王子姬带的势力范围。

公元前636年,王子姬带再次发难,这次他显然准备更为充分,联合戎人反叛,一举攻克东周都城洛邑。

王子姬带选择叛乱的时机很好,与东周接壤的大国晋国,刚刚发生晋文公杀晋怀公即位的事件,理论上晋国要乱上一阵子无暇顾及东周的事情,而其他几个大国齐、秦、楚都与东周不接壤,距离比较远。

王子姬带认为,晋文公即位前是个享乐主义者,走到哪国都要娶几个夫人,这样一个人绝不可能出兵干涉东周内部事务。

晋文公即位前确实如此,但他如今已经六十二岁,对美女的需求已经不大,大权在握的他立即联络秦穆公,一起发兵东周。

秦穆公这边,早已枕戈待旦,这么多年在晋国面前委曲求全的,不就是为了东出挺进中原吗!于是秦晋再次组成联军,兵分两路,浩浩荡荡杀向东周洛邑。

春秋时代,秦、晋、楚、齐这四强,无论是哪两强联手,对手基本都无还手之力,这次秦晋两个大国联手,东周的叛军哪里是对手。

公元前635年,秦、晋联军赶跑戎人,攻占洛邑,王子姬带向北逃窜,越过黄河逃亡到他的自留地盘。

图-晋国取东周河内

随后,秦穆公和晋文公亲自到郑国,将逃亡的天子周襄王接回洛邑。如果秦晋联军就此退兵,东周将恢复过往的秩序,即周襄王和他的弟弟姬带隔着黄河对峙。

担惊受怕十多年的周襄王这次可不愿放弃彻底攻灭对手的机会,他恳求秦晋联军攻灭姬带,作为回报,周襄王将姬带的领土全部封给晋国。

这件事情说明,周王室对姬姓诸侯晋国更为信任,秦晋同时出兵,却将大片土地封给晋国,视秦国而不见。虽然晋军强于秦军,但秦军在战争中也不至于尺寸之功都没有。

接着晋文公委婉地辞谢了秦穆公,他准备独自攻打河内郡。还记得秦穆公留下的两千甲士吗,晋文公倒是人人都有犒赏,表面风光地欢送他们跟随秦穆公归国。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将领,跪在秦穆公大帐内,一齐请求秦穆公发兵攻打晋国,秦穆公咬咬牙忍了。

秦穆公首次到达中原,就这样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经过大半年的鏖战,晋军攻克河内郡所有领土,并将这里据为己有,秦军虽然曾协助晋国作战,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秦晋之好的背后,晋国的贪婪不仗义,为这个联盟蒙上了一层阴影。

闷闷不乐的秦穆公回到雍都,马上又有紧急军情传来。在秦国南部秦岭之上,有个叫商密的地方,那里是丹水的发源地,楚国正沿着丹水而上,在商密筑城。

商密处于秦岭之中,当地夹杂着农耕民和戎人,是一块无诸侯控制的区域。但是商密距离关中很近,贴切地说从商密下山就进了关中腹地。(战国时期楚国正是通过这里,攻入关中腹地,打响蓝田之战)

楚国在商密筑城,对关中形成居高临下之势,那还了得!

楚国此次在商密筑城,派遣的是申县和息县的军队。申县就是原来的申国,息县就是原来的息国,这两个地方是楚国的超级大县。

统帅这两支军队的,正是这两个县的县令,斗克和屈御寇。斗氏和屈氏都是从熊氏中分裂出来的,与景氏并称楚国三氏,他们都是楚国宗亲,可见楚国对这次筑城的重视程度。

楚国是南天霸,此前在长江和淮河流域搞的风起云涌,就连郑国这样的春秋初年大国,也不得不俯首称臣,原来的申国和息国,本来是西周用来封锁楚国北进的,如今都成了楚国的县。

楚国在秦国家门口筑城,怎么办!怎么办?

秦穆公想起了丕郑,此时丕郑已经弃官不做,秦穆公招来两位老臣百里奚和蹇叔,以及三位大将百里视、蹇术、蹇丙,其实就是招来了父子五个人,百里奚是百里视的父亲,蹇叔是蹇术、蹇丙的父亲。

在打与不打的问题上,百里奚很明确:“主公,以德服人,方能安定关中,楚人乃南蛮,不宜结仇,最好是与之结盟,方为长久之策。”

蹇叔附和:“主公,楚军势大,不可硬拼。”

秦穆公早知道两位老臣是这副态度,论起治国之道这两人还可以,但是说到作战,这两人从来都反对出兵。

秦穆公目光一扫,落到了那三位大将身上:“尔等有何看法?”

作为大将,天职就是作战,三位大将当然不会像他们的父亲的看法一样,只是蹇术和蹇丙碍于父亲的颜面不敢说话,只有百里视道:“楚人欺人太甚,此番正好教训他们!”

“善!”秦穆公大喝一声,终于听到积极的言语了。

“然则如何应战?”秦穆公又问。

百里视的笑容凝结了,他没想到秦穆公会这样问,如何破敌这个事情他从未想明白过。

还是秦穆公打破了尴尬:“总会有办法的,立即集结军队,准备开拔。”

这次动兵秦穆公御驾亲征,秦军三员大将虽然挂名将军,实际拿主意的还是秦穆公本人。

秦军很快到达商密的山林中,只见崇山峻岭中,一个个楚军利用山崖陡壁修建的壁垒,若要强攻恐怕损失惨重也未必能攻克。

秦穆公正思量如何破敌,老臣百里奚步履蹒跚地捧着与楚国结盟的竹简,献给秦穆公。秦穆公看着竹简上的结盟书,逐渐喜开颜笑,哈哈大笑。

百里奚以为秦穆公接受了结盟的意见,也跟着一起陪笑,殊不知秦穆公已经心生一计,要利用这结盟书,来打赢这一战。

楚国人在修筑壁垒的时候,征集了大量当地人,壁垒修好后,又征用当地人帮助一起戍守。

当地的百姓,戎人比较多,他们不满楚国的征调,满腹牢骚。而这些戎人,习性与同样戎人很多的秦军颇为相似,交流起来也不是问题。秦穆公注意到这一点,他打算利用秦人与戎人的这种亲密性,瓦解楚人的壁垒。

秦穆公令一部分秦人假扮楚人俘虏,被秦人押送着,然后派几个语言相通的戎人,前去壁垒上游说守壁垒的当地人。

守壁垒的人一看,秦人已经俘虏了楚人,而且秦人还把结盟书放在壁垒之下,看来秦人不但打败过楚人,而且还要跟楚人结盟,人家是以理服人。

守壁垒的戎人本就不想干楚人的差事,巴不得没有战争,于是放下绳索投降秦国,其他楚人虽然奋起与爬上壁垒的秦人作战,无奈对方里应外合,楚人抵抗无效,在丧失十几个兄弟后,剩下的楚人只得投降。

拿下几座垒城,俘虏对方数十人之后,秦穆公从降将口中逼得一个消息:申公和息公将到此处垒城巡视。

好家伙,看来可以网到两条大鱼,秦穆公立即布置伏兵,就等大鱼落网。

黑夜,远处隐约间可见点点火把的光亮,深山密林之中,除了楚军,还能是什么人呢?

秦军个个抖擞精神,准备迎接秦楚第一次大战。

到了三更,已经可以听到马蹄声,只见遍野火把,戈矛闪亮,虽然是黑夜却丝毫不乱,火把有条不紊地漂移过来。

秦人的神经紧张起来,就连秦穆公也惊叹:“楚人势大,若正面与之战,恐怕凶多吉少。”

秦穆公如此感叹,因为出现在他眼前的,只是申公和息公的护卫军,并不是楚军的主力,光是这两个县令的护卫军就有如此磅礴气势,那楚军主力恐怕是所向披靡的!

“咚!”秦穆公亲自敲响战斗的鼓声,一时间鼓声雷动,箭如骤雨,楚军那一个个火把成了活靶子。

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伏击战,秦军俘虏了申公和息公。

在楚军修筑的壁垒之内,秦军举行了一场庆功宴。

宴会上,大将百里视喝的满脸通红,油光焕发道:“主公,此番必能攻入南阳,生擒令尹子玉,再南下扫平楚国!”

其他将领纷纷附和:“扫平楚国!扫平楚国!”

宴会的气氛达到高潮,不过秦穆公很冷静,他打算宴会结束,第二天便开拔回国。此前有消息传来,楚国令尹子玉,已经统领楚军主力,从南阳(申国旧地)出发,前来救援商密。见到过申公和息公的护卫军那种气场,秦穆公心中有谱,秦国要与楚军主力正面较量,实力还差得远。

第二日,在百里视们不可置信的目光下,秦穆公下令退兵。秦楚之间第一场大战,就以秦军的胜利而告终。

秦楚这场战争,表面上秦国获胜,但是长远来看,楚国获益良多,占据商密这块地方,对秦人形成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

不久之后,晋文公针锋相对地在伊洛之戎的地盘上,也开始修筑关塞,对抗楚国的势力。晋文公此举主要是对付楚国,虽然关塞对秦国也有威胁,但秦穆公并未反对。

秦穆公感到楚国的威胁很大,他很想夺取商密,痛快地打败楚军一次。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想什么,很快就会迎来机会。

公元前632年,晋国与楚国在中原对峙,晋国派人邀请秦国出兵,共同对付楚国。

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秦国虽然派兵参与了这场战争,但并没有直接上战场。(关于这场战争的详细描述,请参阅本系列作品晋国的章节)

城濮之战打完,晋国称霸中原,秦国却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只能说秦军总算出了一次远门,刷新了向东进兵的最远距离。

秦国到底要为晋国做嫁衣,到什么时候呢,秦晋之好,有点像秦国娶媳妇,晋国入洞房的意味。

公元前630年,晋国再次邀请秦国出兵,这次目标是郑国。

晋文公当年流亡的时候,卫国、曹国、郑国三个诸侯对他不敬,现在卫国和曹国已经在城濮之战遭到惩罚,晋文公的下一个目标是郑国。

除此之外,晋郑之间,隔着一条黄河,地缘上的冲突也很明显。郑国在此前几十年间被楚国夺取大片领土,被迫成为楚国的盟国,几年前的城濮之战,郑国还派军队支援楚国。

晋文公攻打郑国,理由相当充分。秦穆公虽然不乐意继续为晋国做嫁衣,可是进军中原,始终是秦人的愿望所在。

秦穆公再次亲征,秦军隆隆开动,路过东周,兵发郑国都城新郑。秦晋两军在郑国会合,攻破郊关,直逼新郑城下。

图-晋国袭郑

秦晋各负责两面城墙,驾云梯,投石机,日夜猛攻不止,新郑城摇摇欲坠,危在旦夕。

一夜,秦军大营迎来一位不速之客,他是郑国来游说乞降的使臣烛武。烛武还没入中军大帐,众将就听到他的号哭,秦穆公也打起了精神。

烛武入大帐,但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年龄约在七十上下。烛武号哭声略微小了,同时在打量帐中的人物,他一眼就认出立于中间,侧身对着帐门的秦穆公。

秦穆公虽然背有点驼,但其身姿雄伟,侧面看有如一座傲然挺立的山峰,气魄份外慑人。

秦穆公侧脸问道:“郑国要亡了,先生为何跑到秦营来哭?”

谁料烛武语出惊人:“我哭的是秦国,不是郑国。”

秦穆公是个直爽人,不喜欢说话绕圈子,斥责道:“妖言惑众,汝解释为何哭秦国,若胡说八道,即刻斩首。”

烛武用衣袖擦拭眼泪,还是哭腔道:“秦国屡次为晋国所用,然晋之所得领土,未分秦一寸,晋之于秦,有虎狼之心,他日晋必反食秦尔。”

说罢烛武再次小声哭泣,他说中了秦穆公的心事,秦穆公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就是一旦攻破新郑,如何与晋文公来瓜分郑国。

秦穆公很清楚,新郑城破之后,晋文公肯定不会与秦国瓜分郑国,晋国离郑国近,秦国到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在这种情况下,烛武适时出现,给了秦穆公一个更好的选择。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烛武许诺,只要秦国派兵驻守新郑,日后秦国到中原,郑国就是秦国的中转站,一概粮食辎重,都从郑国府库拿,秦国可将郑国当做本土的一块飞地!

秦穆公在这种条件面前,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于是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将领,统领当时驻扎晋国的两千甲士,帮助郑国戍守新郑。三人此前受了晋国遣返之辱,这回当然是咬牙切齿,恨不能与晋军拼命。

秦军主力一撤离,新郑的防御压力起码减少了十之二三,随着两千士气高昂的秦军加入,新郑的防御形势大为改观。

春秋时代大型攻城器械尚未普及,两千守城援军的投入,令晋军攻破新郑的难度徒增。

秦穆公自领大军回到雍都,那边晋国得知秦军加入防御的队伍,春秋一代霸主晋文公也无可奈,只好退兵。不过临走前还是从郑国获得一个承诺,就是郑国必须立在晋国为官的郑国公子兰为太子。

秦人在中原的开拓,终于展开一个新的篇章,日后秦军在中原的发展会顺利吗?


地图帝


“秦晋之好”指的是秦国和晋国联姻,两个国家很亲近友好。不过秦晋联姻以后,两国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友好。

秦穆公时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但是秦国一直夹戎狄之间,无法顾忌中原。当时只有一条路通往中原,也就是函谷关。而函谷关的出关口,正好延伸到了晋国。也就是说,秦国称霸中原最大的障碍还是晋国。秦国知道,晋国是称霸中原的最大障碍,但是自己的实力又没有晋国强大。秦穆公本来就是一个野心家,巴结了晋国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当时的晋国内部混乱,谁都知道,晋献公宠爱骊姬,最后害死太子申生。其实,秦穆公知道,晋国必乱。如果,晋国乱了以后,秦国和晋国有联姻关系,武装干涉没人说闲话。所以到时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晋国,秦穆公估计自己都佩服自己。不过局势的发展,就向他预料的一样。

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奚齐继位,继位没有多久还在守丧期间,大臣里克发动政变,将奚齐杀死。另立晋献公的另外一个儿子卓子继位,不到一个月里克又在朝中杀了悼子。想迎接重耳回国继位,重耳当时在翟国,无依无靠害怕被杀不敢回家,于是推辞让里克另立君主。里克又邀请重耳的弟弟夷吾回国。夷吾也势单力薄,知道国内不稳,害怕被杀。所以,请求秦国保护自己回国。回国之前夷吾答应秦国,如果自己做了国君,将晋国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作为报答。

秦国知道这是个好机会,怎么能错过,加上自己与晋国有“秦晋之好”不送夷吾回国没有道理。所以,秦国答应了夷吾,送他回国。然而夷吾并不是省油的灯,他做了国君以后杀了里克,就立刻反悔。秦穆公被严重欺骗,气得直跺脚。当时很想带兵灭了夷吾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不过当时夷吾叫了一个使者邳郑。邳郑本来是到秦国谈判的,他听说里克被杀,很害怕。于是,建议秦穆公贿赂夷吾身边的三个大臣,将其驱逐出去,拥戴逃亡在外的重耳回国继位。结果邳郑回国收买不成,反而被杀。邳郑的儿子邳豹逃往秦国,建议攻打晋国,秦穆公没有听从。

夷吾差不多做了三年的国军,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想趁机攻打晋国。当时的大臣百里奚等大臣反对,秦穆公改攻打为援助。次年,秦国发生饥荒,请求晋国援助。夷吾趁秦国饥荒,带兵攻打他们。秦穆公这下真的怒了,于是亲自带兵灭夷吾。两军在韩原交战,开始秦国不占优势,秦穆公还被围困。战争接近尾声,眼看秦穆公快被俘了。突然一群勇士奋力援救秦穆公,最后这群勇士不仅仅把秦穆公救了还捉住了晋惠公夷吾。

由于当时周天子和秦穆公的夫人求情,秦穆公才没有杀晋惠公,在放夷吾回国的时候。两国签订盟约,晋国答应将河西地区的土地割让给秦国,并让夷吾的太子到秦国做人质。这样,秦国得到了土地,也控制了晋国未来的继承人。不过秦国的算盘虽然打得好,但是晋国的太子并不受他们控制。

当晋惠公病重的时候,子圉偷偷的跑回了晋国,连老婆也不要了。俗话说,与其父必有其在。子圉这家伙也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所以秦穆公下决心要拥戴重耳回国。当时重耳在楚国,秦穆公邀请重耳到秦国,然后护送他回国继位。重耳答应秦穆公,从出国到了秦国,秦穆公将五个女儿嫁给了重耳,其中还有子圉的妻子。

重耳在秦国住了没有多久,秦穆公果然护送他回国,然后顺利做了国君。重耳就是春秋五霸第二任霸主,晋文公。当时的春秋霸主是齐国齐桓公,齐桓公死后发生内乱。在当时齐国和楚国最强,齐国霸权衰落以后,楚成王想做中原的霸主,于是向中原进军。结果遇到了晋文公,晋文公是一个非常将信用的人,曾经逃难道楚国,楚王盛情款待了他。离开楚国的时候楚王问重耳,如果回国做了国君如何报答我。重耳回答:如果晋国和楚国,万不得已兵戎相见,我将退避三舍。所以,当晋国和楚国两军相遇的时候,晋国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最后楚国在城濮战败,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

成为中原霸主以后,秦国自然不敢对晋国有非分之想。所以,晋文公做君主那几年,秦国和晋国的关系,比任晋国任何一位国君的关系都好。只是,晋文公在位的时间不久,所以秦国与晋国的关系又陷入了僵局。好在晋国不向齐国那样乱,晋国国内政局很稳。

晋文公去世那一年,一个掌握着郑国城门钥匙的人,向秦穆公通风报信说:我掌握着郑国的钥匙,秦国可以来偷袭,我作为内应。当时,秦穆公不顾国人反对,立刻派兵进攻郑国。当秦国到了晋国的属国滑国的时候,遇到了郑国的一个商人,此人非常机智,当时他赶着牛到周朝王城去买,结果遇到了秦军。他知道秦国是来偷袭郑国的,所以灵机一动,说郑国知道秦国要来进攻,现在已经做好了防御的准备。国君派我,将12头牛犒劳秦军。秦军将领以为郑国有防备,知道灭不成郑国了,为了不空手而归,顺便把滑国灭了,却得罪了晋国。

在秦国经过崤山的时候,新继位的晋国国君叫人到崤山设伏。当秦军路过崤山的时候,遭到伏击,最后只有三位将军活了下来。晋襄公将三人放回去,以此来羞辱秦国。此后,秦国和晋国成为了仇人,“秦晋之好”遭到了破坏。因为晋国的存在,秦穆公始终无法称霸中原,只好称霸西戎。


谋士说


“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多用于结婚嫁娶的场合,表达两人从此互相扶助,永结秦国和晋国那样的好关系。那我们不禁要问了,这个秦国和晋国关系究竟有多好,竟能甜蜜到用来形容将要结婚的两个人呢?
秦、晋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两国的第一次联姻,是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伯姬。于是秦晋两国数百年相爱相杀的恩仇大戏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春秋各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晋献公宠幸小老婆骊姬,逼死太子,逼走了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等他死后,晋国的大臣发动政变,杀了骊姬的儿子。此时的夷吾觉得时机来了,于是向姐夫秦穆公请求帮忙,并答应割让河西地区给秦国。秦穆公一看很高兴,就帮了夷吾即位,即晋惠公。万万没想到,这夷吾是个白眼狼,当上国君后就不履行割地的事儿了。秦穆公悔的肠子都青了。

秦穆公像


没几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又厚着脸皮找秦国借粮食。大度的秦穆公不计前嫌,借了大量粮食给晋国。没想到第二年秦国饥荒时,惠公居然拒绝借粮食给秦国!把秦穆公气的直拿脑袋撞墙。

等秦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度过饥荒后,秦穆公一声令下,打狗日的晋国去!把晋惠公给活捉了。这下秦穆公可得意了:小子,今日你落到我手里,我可要好好收拾收拾你。没成想有人来报告:夫人听说你要拿她弟弟开刀,穿着丧服哭着说这日子不过了。秦穆公心想,得,犯不上为了一个赖皮脸搞得自己家庭不和。于是便放了晋惠公,顺便把欠下的河西之地和晋惠公的太子圉一起收了回来。
要说秦穆公对太子圉还不错,把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也是秦晋之间的第二次联姻。没想到这个太子圉跟他爹一个德性。听说他爹死了,招呼都不打就一个人悄悄溜回国了。秦穆公郁闷的不行:怎么晋国就没个人品好点的吗?这时,在外流亡十几年的公子重耳进入了秦穆公的眼里。他从楚国迎来重耳,精心考察了一番,觉得重耳是个有才有德的好人,于是决定扶植他做晋国国君。当然,他也顺便把怀赢又塞给了重耳,这是秦晋之间的第三次联姻(不过女方人可没变)。
重耳流亡路线


重耳就是鼎鼎大名的晋文公。晋文公称霸的过程中,秦国可是出力不少。不过眼看着重耳出尽风头,秦穆公心里开始有点酸酸的了。等到晋文公去世,秦穆公觉得自己出风头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派兵跨越晋国去偷袭郑国,不料被人发现没成功,只灭了个小国。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听说这件事儿,大怒,你个几十年的老好人今儿怎么不能有始有终呢,竟也学我们做起坏事儿来了!于是穿着丧服来到崤山,全歼了打道回府的秦军。穆公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晕了过去。这是秦国从未有过的惨败!过两年,秦穆公派军再战晋国,却再次被打败。穆公抑郁之极,从此秦晋两国反目成仇,攻伐不断。

不过,在别的诸侯看来,秦晋两国之间你嫁我女儿、我送你闺女,还不停的帮你立国君,看似亲密的不得了,所以叫他们“秦晋之好”。不过个中辛酸,相信只有秦穆公心里最清楚。秦晋两国之间,一方不停地付出,一方不停地索取,最后一方终于烦了另一方,于是双方反目成仇,互相厌倦。细思之下,古人用“秦晋之好”这个词来形容婚姻,似乎还是颇有深意的~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著,史记·秦本纪,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
2. 左丘明著,郭丹等译注,左传,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

历史研习社


秦晋之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两国关系良好,亲密无间。但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只有那么十多年时间,两国的关系也不是亲密无间,而是充满了争斗与杀伐。相比较而言,在春秋时期要形容两国关系良好,更应该用“秦楚之好”来形容,更加接近历史事实。

秦晋之好主要是指秦穆公在位的那段时间,秦与晋两国相互通婚,又相互攻伐的那段时间。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这是秦晋之好的开端,但同时秦穆公也惹上了妻子娘家的很多麻烦事,他管了这些麻烦事就有了秦晋之好。大体而言,晋献公早年雄才大略,把晋国发展得好;晚年晋献公昏聩好色废长立幼引发了晋国内乱。

晋献公死后,大女婿秦穆公先把小舅子姬夷吾扶上君上,打打和和地取得晋国河西之地;夷吾死后,嫁秦国公主给侄儿姬圉,姬圉不听话又把公主嫁给大舅子重耳,扶大舅子上位。姬重耳在位期间,却实是秦晋之好;姬重耳死后,秦穆公派兵东出攻郑国,结果被侄儿晋襄公重兵埋伏,秦国东征大军全部阵亡在肴函大山。秦国三个将军因秦国公主是晋国太后的原因才得已幸免!

秦穆公想打败小舅子东出中原,但是两位小舅子及其小舅子的两个儿子都让秦国吃了亏。转而秦国与楚国结盟,由楚国在中原拖住晋国,秦国则开始全力西进,最终秦国成为了西方霸主;而楚国北上中原与晋国相抗,在秦国的秘密支持下,楚国也取得了霸主地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秦与楚是亲密的盟友,两国公室通婚频繁,楚国被吴国攻破都城后,也是秦国出兵帮助收复的。


大秦铁鹰剑士


秦晋之好,这是老秦人单相思。

永结秦晋之好,听着挺好。真相是恨他,就把女儿嫁给他,然后一坑坑到底的故事嘛。自从秦穆公取了晋献公的宝贝女儿,他算是被晋国人讹上了。晋献公死后,晋国陷入内乱状态,夷吾和重耳先后跑到秦国来避难。秦穆公先去帮夷吾登上了晋君的宝座,即晋惠公。晋惠公上台没多久,赶上了晋国闹灾荒了,只好向秦国人借粮。秦穆公这个姐夫好人做到底,就借粮给了晋国。隔年,秦国缺粮了,问晋国要还粮,晋惠公就装傻不给了。迫不得已,秦穆公只好自己带着秦军去晋国抢粮。他们不仅抢了粮,还俘虏了晋惠公。秦穆公本打算杀了晋惠公这白眼狼的,结果人家姐姐穆姬不乐意,在她再三说情下,秦穆公还是放走了晋惠公。然后,晋惠公死了,他儿子晋怀公又开始来坑秦国。晋怀公坑完了,又轮到了晋文公来坑秦国。说好的,送重耳回去当晋君,他会报答秦穆公。结果,晋文公跟他兄弟侄子什么差不多,该跟秦人争利的地方一点儿也不放过。这个阶段的秦晋之好,只是建立在婚姻基础上,秦国大方倒贴的基础上吧。到了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开始,秦晋就开始正面撕了,父丧没过完就开始打崤之战。晋襄公三年(公元前625年),孟明视将兵伐晋,晋先发制人犯秦,战于彭衙,秦军大败。

晋文公和晋怀公都有取秦穆公的女儿,在晋襄公的时候,文嬴也就是秦穆公女儿总把之前晋人占得便宜要还了一点,因为秦晋之战开始后,晋人俘虏了三个秦将,在文嬴的再三要求下,晋襄公碍于嫡母的情面放他们回了秦国。

总的来说,秦晋之好,基本上是二世而亡,或者说根本就没真心好过,只是老秦在那里倒贴晋国,倒贴完了就被晋国甩了,晋厉公时期大概属于跌入冰点。晋厉公直接派了吕向去宣布跟秦绝交,详细可以《吕向绝秦》一文。


柳氏异闻录


秦晋之好,只是一种政治上的联盟而已,是宗法制社会下的一种政治契约形式而已。

秦穆公娶重耳之姐,晋武公之女为妻,其意在结盟中原,向中原示好。后来送重耳回国也是一种政治投资而已。但使他尴尬的是放虎归山之后反而恶脸相向。成就了一代中原霸主晋文公!

从这点看来秦穆公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好在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也崛起为一代中原霸主。早期的春秋便由此走向高潮。

由此可见在政治利益面前,千古传颂的秦晋之好也不过如此!


铁蛋火车侠4


所谓的秦晋之好,源于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的典故,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当时的秦国处于秦穆公时期,国力强盛。春秋五霸之一,秦晋联姻是各取所需,他们需要相互支持,默许对方吞并其他小国。但在利益发生纠葛时,也是照打不误。秦国就曾数次出兵晋国。

所以秦国和晋国无论怎么去说都只是利益使他们结好,并达不到我们认知中的那种兄弟之交。国与国之间永远都是利益优先,不会有真正的兄弟之邦,当利益发生冲突时,盟友也会在背后使刀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