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全球金融市場脆弱性堪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1日公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提出,儘管金融條件寬鬆,全球金融市場脆弱性仍在繼續積累。由於2018年四季度的金融條件收緊持續時間過短,未能有效地延緩脆弱性的積累。目前,幾個系統性國家的主權、企業和非銀行金融部門金融脆弱性均在加劇。隨著信貸週期的成熟,約70%系統重要性國家的企業部門脆弱性較為嚴重,可能放大經濟下行風險。

報告指出,需要全面評估金融和非金融部門資產負債表的脆弱性,尤其要重點關注發達經濟體企業部門債務。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償債能力已經改善,資產負債表似乎足夠強勁,能夠承受經濟溫和放緩或金融條件漸進式收緊。然而,總體債務水平和金融冒險行為增加,部分借款者信用惡化。因此,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和歐元區評級較低的投資級債券存量已增加3倍,投機級信貸存量增加了一倍。嚴重的經濟下行或金融條件急劇收緊可能導致顯著的信用風險重新定價,抑制負債企業的償債能力。若貨幣和金融條件保持寬鬆,且政策行動缺失,債務將進一步膨脹,引發關於未來經濟更深度下行的恐慌。

報告指出,歐元區主權金融部門關聯性存在隱憂。IMF認為,意大利麵臨的財政挑戰再度引發了關於主權金融部門關聯性的擔憂。目前,歐元區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然而,不良貸款潛在損失和政府債券盯市價值下跌,可能給部分銀行的資本造成沉重打擊,保險公司也有可能陷入困境。金融部門承壓可能再次傳導至企業和家庭,從而損害經濟增長。

報告認為,中國對其他新興市場的重要性將繼續增加。因為中國金融資產納入全球債券指數,預計流入中國的證券投資於2020年將增加至1500億美元。報告說,新興市場的證券投資流入波動性較大,正日益受到基準指數驅動型投資者的影響。過去10年中,以新興市場債券指數為基準的基金規模擴大了3倍,達到8000億美元。投資基金70%的國別配置受基準指數影響。考慮到基準指數驅動型投資者比其他投資者對全球金融條件變化的敏感性更強,一些國家作為2019年4月份《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數成員的益處可能被其金融穩定風險抵消。隨著這些投資者在證券投資流動中佔據更大比重,外部衝擊可能以更快速度傳導至中等規模的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經濟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