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趙匡胤的兩大戰略構想能實現,宋朝就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了

眾所周知,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從秦始皇建立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國家起,一直到清朝,一共大大小小不同的王朝,然而能稱得上大一統王朝的卻只有寥寥幾個,比如秦漢、西晉、隋唐、宋明清等幾個王朝。而這其中,宋朝是版圖比較小的一個王朝,宋朝沒有河西走廊、西域、幽雲十六州以及西南地區,實際上也稱不上真正的大一統王朝。


如果趙匡胤的兩大戰略構想能實現,宋朝就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了


其實,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也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物,建國之初也是東征西討不斷擴大疆域,針對落入契丹手中的幽雲十六州更是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方針,如果趙匡胤的兩大戰略得到後代的良好執行,宋朝也不至於疆域這麼小,也不會沒有實現領土上的大一統。


如果趙匡胤的兩大戰略構想能實現,宋朝就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了


那麼趙匡胤的兩大略究竟是什麼呢?

第一個是針對幽雲十六州的戰略。


如果趙匡胤的兩大戰略構想能實現,宋朝就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了


宋朝建國之初,趙匡胤滅南唐滅吳越各個割據政權都滅了,卻不向遼國爭幽雲十六州。幽雲十六州是中原政權的固有領土,沒了幽雲十六州宋朝的門戶大開,後來被遊牧民族虐的那麼慘就是因為統一了全國卻不敢征討幽雲十六州!


如果趙匡胤的兩大戰略構想能實現,宋朝就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了


如果趙匡胤即位後先去收復幽雲十六州,畢竟當時遼國是遼穆宗在位,政局動盪,國力較弱,等到趙光義去北伐的時候,遼國已經換了遼景宗遼聖宗在位,國力得到了恢復,加上趙光義的軍事才能不及乃兄,最終功敗垂成。

其實對於幽雲十六州,趙匡胤是有主張和戰略的,世人誤會趙匡胤上千年。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專門設立了一個小金庫,叫做封樁庫,他對近臣說:“設立這個金庫的目的是為了應對緊急情況下的花銷,有了這個庫房,就可以避免緊急情況下向百姓收稅。當年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我想要將他們收回。等到這個庫房積累的錢財數量達到三五十萬的時候,我就派遣人去與遼國商量,如果他們能夠將領土還給我,那麼這個庫房之內的所有錢財都可以給他們,如果他們拒絕,我就用這筆錢招募軍隊,等待機會,武力收復失地”。


如果趙匡胤的兩大戰略構想能實現,宋朝就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了


可是,封樁庫還沒有積累足夠的錢財,宋太祖就去世了。趙匡胤去世之後,他的弟弟即位,他改變了宋太祖趙匡胤希望贖回幽雲十六州的戰略,更希望通過武力收回。宋太宗發動了兩次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戰爭,可是都被遼國擊敗,武力收復這條路走不通了。宋太宗去世之後,宋朝與遼國在澶淵議和,宋朝的皇帝再一不想用封樁庫的錢財去贖回失地,也不再想用封樁庫之內的錢財去訓練軍隊,武力收復失地。


如果趙匡胤的兩大戰略構想能實現,宋朝就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了


第二個戰略是關於遷都戰略。

大宋開寶九年,宋太祖帶領重臣出都城開封,西遊洛陽,並提出遷都洛陽的事。此事遭到群臣的反對,滿心不悅的宋太祖也犯了犟脾氣,索性在洛陽住了兩個月,拒絕返回開封,再遷長安。最後,由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勸解,太祖雖然心有不甘,但總算起駕回京了。這就是宋初的所謂“遷都之議”。


如果趙匡胤的兩大戰略構想能實現,宋朝就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了


趙匡胤提出遷都絕不是心血來潮,而他這一個想法沒能付諸實踐,是整個國家的遺憾。如果當時遷都到洛陽,或許兩宋綿延三百年受困於北方邊患並兩次亡於外族的悲慘命運就可以避免。從地形來看,洛陽坐擁山川之險,而開封處於黃河南岸的平原之上,是無險可守的四戰之地。


如果趙匡胤的兩大戰略構想能實現,宋朝就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了


宋太祖清醒的認識到,軍隊龐大對國力的巨大消耗,他提出遷都洛陽,就是為了“據山河之險去傭兵”,只可惜,大臣們不理解他。最後的結局現在已經知道了正如趙匡胤所料,開封在靖康二年被北金攻陷,北宋滅亡。


如果趙匡胤的兩大戰略構想能實現,宋朝就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了


如果趙匡胤的這兩大戰略能夠按照趙匡胤自己的意思落實下來,宋朝的歷史可能改變,宋以後的歷史更可能改變。宋朝也不至於延續三百年也不能實現領土的真正大一統。


如果趙匡胤的兩大戰略構想能實現,宋朝就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了


惜哉,趙匡胤! 惜哉,大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