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提到西漢王朝總有些東西想說,今天看了一篇文章,獲得了一些靈感和啟發,就來說一說西漢的大一統之路,也可以說是皇帝皇權的登頂之路。

集權:劉邦的認識和對策。

最早的故事,還要從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說起,從政治體制上來講,從秦到西漢是一種倒退,秦始皇在國家政治體制上有很多的變革都很超前,劉邦的“漢承秦制”只是繼承了部分秦的改革措施而沒有通盤接受。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秦會迅速滅亡和他過於激進的改革措施有著莫大的關係,對於這一點劉邦是有所認識的。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漢高祖劉邦能在秦末群雄中脫穎而出,靠的是他非凡的組織管理能力,他聯合天下各方勢力共同消滅了西楚霸王項羽而登頂,但這時候他並不是說一不二的獨裁者,只不過是合夥創業的發起人。

權力並沒有完全集中在他這個皇帝手中,而是有異姓諸侯、功臣集團、謀臣集團,外戚等諸多勢力。為了穩固劉氏的大漢天下,劉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他已經年紀太大,無法完成所有的目標,只能寄希望於後人。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因此,很多人問劉邦為什麼在臨終前不誅殺呂雉,我的答案是如果劉邦誅殺呂雉,恐怕同時會親手葬送大漢天下,因為呂雉是劉邦最合適的接班人,也是他唯一的選擇,只有呂雉才能保證自己制定的基本國策的執行,以及劉氏天下的穩固。孝惠帝劉盈可以安穩的站在朝堂之上,那是因為他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勢力作為支撐,這個人就是劉呂之盟的繼任者呂雉。

朝堂上的三方勢力:異姓諸侯、功臣集團、謀臣集團。

很多人認為劉邦在得天下之後所說的“漢初三傑”,是他的真情流露,但在我看來劉邦所說的“漢初三傑”,實際上是和自己合作得到天下的三派勢力代表人物。

高祖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記·高祖本紀》

其中蕭何是豐沛功臣集團的老大;韓信則是異姓諸侯王的代表是;而張良則是謀臣集團的領袖。劉邦言談話語之中高度褒揚“漢初三傑”,實際上是安撫三派勢力,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會忘了舊情,不會忘了舊恩,儘管做了皇帝也不會翻臉無情,有酒有肉大家共享,我劉邦雖然是天子,但會與天下有功之人共利。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在國家制度上“漢承秦制”,其他方面要做的就是平衡各方勢力,劉邦要想實現皇權的鞏固,就要一步步把影響自己集權的勢力削弱,從哪裡下手呢?他決定從威脅最大的異姓諸侯下手,這些人有能力、有兵權,他們是最有可能效仿自己,搞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異姓諸侯裡對自己威脅最大的人就是韓信,儘管自己一直在削弱韓信的兵權,讓他從王變成了侯,但是韓信的能力實在是太突出了,不解決韓信,恐怕自己百年之後,無人可以制約他。

春,淮陰侯韓信謀反關中,夷三族。——《史記·高祖本紀》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劉邦去平定陳豨叛亂,臨行之前讓呂雉和蕭何留守,就在這個階段,剛毅能斷的呂雉和蕭何聯手,除掉了韓信。對於韓信被殺這件事,劉邦聽到稟報後,臉上的反應是“既喜且憐”,他高興的是除掉了心腹之患,惋惜的是韓信的將帥之才。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同樣作為豐沛功臣集團首領的蕭何,也要捶打捶打,不然這些人一旦驕縱任性起來,也是要搞出事情來的。蕭何和呂雉一起幹掉韓信,不是因為忠誠而是為了自保,更是代表豐沛功臣集團的立場,我們跟著您混,為您馬首是瞻。劉邦囚禁蕭何,並不是真的要殺蕭何,只是要豐沛功臣集團知道自己的態度,蕭何我也可以殺,你們這些人最好都不要妄動,老老實實做我的忠順之臣。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對於謀臣集團,劉邦是較為放心的,因為謀臣無法單獨成勢,他們必須依附於實權派才行,因此他們屬於隨風倒,張良也好,陳平也罷,只要皇權穩固,就不用擔心他們會有什麼異心。

這裡插一句關於劉盈的問題,劉盈繼位的確定不是因為“商山四皓”的出現,而是因為劉邦意識到除了自己之外,所有勢力都站在了劉盈一邊,立劉如意的前提是不存在的。因此最後他選擇了放棄,只求能保住劉如意的性命,讓他做個諸侯。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劉邦選擇把江山託付給呂雉,但為了防止外戚專權,他又搞了個“非劉氏不能為王”的把戲,這麼做就叫做即用且防,在皇權沒有徹底鞏固前,讓各方權力制衡,才是最為穩妥的做法。

呂雉:與功臣集團之間的妥協,對諸侯勢力的打壓。

劉邦之後的呂雉作為女性政治家,已經做到了她能做到的最好,如果沒有呂雉,朝堂之上的劉盈又能有何作為呢?丞相蕭何去世前,劉盈前去探望,並問誰可以繼任相國之位,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丞相這個位置誰來做不是劉盈說了算,而是要看豐沛功臣集團的老大蕭何怎樣安排,這是個利益集團,蕭何只不過是他們的代言人而已。

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史記·蕭丞相世家》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當劉盈說出曹參的名字的時候,蕭何終於長出了一口氣,劉盈的表現代表了呂雉的態度,蕭何知道自己可以安心了,曹參也早有準備,他從齊國出發回到京城做相國,這是呂雉對豐沛功臣集團的妥協和讓步。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劉邦在世時,呂雉配合劉邦除掉了異姓諸侯,劉邦去世以後,呂雉輔助劉盈打擊諸侯的勢力,殺死劉如意、劉友,並不是什麼狹隘的私仇舊恨,而是鞏固皇權的需要,但在很多人眼裡,呂雉卻成了那個毒如蛇蠍、心腸狠毒的女人。豐沛功臣集團也好,實力雄厚的諸侯也罷,呂雉在世時,他們都不敢擅動,那是因為權力一直牢牢的控制在呂后自己手裡,太尉周勃不過是擺設,虛其位削其權,架空這位將軍,陳平縱有妙計,也無處可用只好隱藏行跡,依附於呂雉,做了個大隱隱於朝。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隨著呂雉的去世,蠢蠢欲動的功臣,野心勃勃的諸侯們聯合起來,一場所謂的“諸呂之亂”被鎮壓了,功臣集團和諸侯們奪權成功,老謀深算的功臣集團在謀臣陳平的幫助下,利用年少氣盛的齊王劉襄作為外援,劉章和劉興居居內充當了劊子手。

削藩、弱相:劉恆和劉啟父子二人的不懈努力。

呂氏一族被連根拔起,劉盈莫血脈也被誅殺殆盡,難怪劉恆進京時小心謹慎,因為他生怕功臣們的屠刀會砍到自己的頭上。

乃命宋昌參乘,張武等六人乘傳詣長安。至高陵休止,而使宋昌先馳之長安觀變。——《史記·孝文本紀》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繼位後的劉恆,首先控制了兵權,保障自己的安全,而後對這些功臣們大加封賞。漢文帝劉恆首先和功臣們聯手,解決了劉襄、劉章和劉興居三兄弟的威脅,這是第一步,隨後劉恆要解決功臣們的問題,陳平、周勃先後主動退位,而周勃由於不開竅,差點被仁厚的劉恆要了性命。但是功臣集團人數眾多、盤根錯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徹底解決的,因此,劉恆還得用其中之人擔任丞相之位,申屠嘉能做丞相,就和他功臣出身有很大關係。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劉恆在檢閱部隊時,被周亞夫拒之門外的細柳營故事,出了體現了周亞夫治軍嚴謹之外,還可以看出這些功臣之後又多麼囂張,皇帝也不放在眼裡。因此劉恆臨終時對兒子劉啟所說的話意味深長,他說周亞夫是個帥才,到了國家危難時可以啟用。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不好管控,平時不要輕易使用。

孝文且崩時,誡太子曰:“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有人說漢景帝對周亞夫太無情,誠然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有功,但是他多次反對漢景帝的決策,平定叛亂的時候,還自作主張讓梁王劉武做犧牲品,這種主意自己都能做的了主,還有什麼是周亞夫不敢做的事情呢?因此,漢景帝劉啟才會說周亞夫不是社稷之臣,這樣的功臣能力雖然強,但是不好管控,留下來對於國家統治來說並不是好事。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漢景帝的步子邁的太快,削藩推行的太急而不注重策略,這是決策者的失誤,也是晁錯這個智囊的無能。漢景帝是不過想在登頂之路上再向前多走幾步,這樣一來劉徹的擔子就會輕鬆一點。

劉徹:沒有坐享其成的勝利,只有不斷努力的成功。

漢武帝繼位後,殺了很多丞相,原因各不相同,但根本原因是相權與君權的衝突和對立問題。在採納了主父偃的辦法,推行了推恩令之後,漢武帝才真正走到權力的頂峰,實現了漢高祖“大一統”的願望,當然在此之前,漢武帝還費了一番心思,用來對付外戚勢力的做大,竇嬰、田蚡相繼被剪除。

登頂之路:從高祖誅殺異姓王到漢武帝登頂,看西漢“大一統”之路

從漢高祖開始,經歷了呂后、文帝劉恆、景帝劉啟,直到漢武帝劉徹,先後經歷了五代人的努力,大漢天子才真正走到了帝國權力的頂峰。如果說秦是“奮六世之餘烈而一統天下”的話,那麼漢就是“歷五代之艱辛而成大一統”。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