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是怎么死的?

一杯清茶读历史


“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这个著名的“七杀诀”,正是出自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军领袖、大西国开国(唯一)皇帝张献忠之口。

这话的言外之意是:天底下的人,没有我张献忠不敢、不能杀的。

正在这种畸形思想的作用下,张献忠与他的大西政权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寸草难生。最后,他甚至还将自己妻儿也全部杀死了。如此,称他为“杀人狂魔”当真一点也不为过。

张献忠除了喜欢杀人外,还爱好敛财,为了掠夺财富,他甚至将文开头的“七杀诀”作为圣谕碑立在了四川各地,后来,人们还将这些个碑文统称为“七杀碑”。

嗜杀成性的张献忠,在四川自然没有积累下好的名声,相反,他的所为激起了反抗。此时的张献忠似乎忘了“崇祯年间自己率领农民起义军在米脂地区发动起义”的目的了。

忘了来时路的张献忠称帝之后,很快成了百姓集火的对象。说来,也难怪张献忠会忘,他称帝时,距离起义已经过去了数十年。经过这十数年的发展,他的起义军早已成长成了规模庞大的正规军,1644年他攻克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自号“大西王”以后,他早已由农民起义领袖成长成了一代帝王。

如此,他还何须管顾天下?!但此时的他显然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得不到民心的政权,注定不会长久。

果不其然:1646年,北方新建立的大清政权挥师南下,在荡清了一系列障碍之后,目标直指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是年,清朝以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领吴三桂等满汉大军向四川扑来;位于成都南部的明朝参将杨展,也帅兵北上,如此一来,张献忠的军队便陷入了南北夹击之中,情况大为不妙。

为了日后东山再起,张献忠不得不做出妥协:将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向南转移。

然而,在将财物转移到江口地区时,因为受到杨展的伏击,张献忠的大顺军队大败。不得已,张献忠只能下令将所有的财物,悉数沉于江底。


张献忠“江口沉银”这段历史,直到2017年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被正式发掘时,才得以重见天日。该遗址被发掘时,距离张献忠“沉银”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

伴随着这些银子被一同发掘的,还有众多的西王赏功金币。

话说,张献忠江口沉银之后,自知气数已尽的他决定放弃成都,北上迎击清军。为了表达自己的抗清决心,张献忠将妻子老小全都杀死,然后分兵四路,向陕西进发。

北上途中的张献忠十分关心前方军情,一日,前方飞马来报,说清军已经迫近,请立即做好战斗准备。戎马出身的张献忠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他们竟能跑得如此快!于是,张献忠便便衣而行,携带几个随从,一起出门准备去查看下敌情。

就在他刚出发不久,突然一道冷箭射出,张献忠应声倒地,当时就坠马而死了。

原来,当张献忠出营查看时,便已经被暗哨盯上。双方隔着一条名叫太阳溪的水沟对峙的时候,张献忠便已被对方弓箭手发现,更不巧的是,发现他的弓箭手还是个神手,素来以“快狠准”著称。于是,他第一时间搭弓射箭,随着一声“啊”的叫喊,张献忠倒地身亡。好家伙,这一箭刚好穿过张献忠心脏......

可叹,纵横天下十六载,在尸山血海摸爬滚打出来的张献忠,就这么死在了敌人的冷箭之下。“江口沉银”发掘现场

张献忠死后,大西政权群龙无首,各营军队各自为政,最后在清军的联合绞杀下,惨遭灭亡。

关于张献忠的死,还有另外多种说法——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张献忠以病死于蜀中。《明季北略》记载:可望密鸩张献忠而总其兵权。《清史稿豪格传》记载:张献忠是在与清军的战斗中,被肃亲王豪格亲手射杀的。

甚至有一种说法,张献忠是在与鳌拜的战斗中,被鳌拜斩杀马下。

不管张献忠到底是死于何种原因,都成了清军将领邀功的筹码。

三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战争已经化作烟尘,唯有江口之沉银,在诉说着历史的悲欢离合。


记者李满


1644年,也就是崇祯17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当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不过作为北京的新主人,李自成并没有在北京待多久。由于入城之后军纪腐化,北京官民对闯军失望至极。

而此时坐镇山海关的吴三桂虽然早有降李之心,但眼见李自成在北京纵兵勒索前明官员,吴三桂对李自成也是十分失望,加之自己全家都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抄没,吴三桂更是愤而攻击了前来接应他的李自成军队,然后返回山海关。

闻听吴三桂降而复反之后,李自成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亲自领兵八万前往山海关迎击吴三桂。迫于李自成的军事压力,吴三桂被迫降清,并联合清军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李自成兵败撤回北京后决定放弃北京,退回西安,依靠关中要地固守。在临走之前,李自成在北京称帝,建号“大顺”,年号“永昌”。

李自成撤出北京之后,清军进入北京,原本已经登基的顺治皇帝为了显示自己是中国之主,又在北京登了一次基。

至此在这一年中国已经出现三个年号了,分别是:崇祯、永昌、顺治。而就在同年年底,中国又出现了第四个年号,那就是张献忠的“大顺”。这个大顺可不是李自成的国号,而是张献忠的年号。

1644年11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1644年年底局势图)

张献忠在夺取四川后,准备北上拿下汉中,进而为四川建立屏障。但是张献忠的军事行动并不顺利,张献忠先是派孙可望进攻汉中,结果被李自成部下贺珍击败,随后他亲自攻打汉中,可仍旧未能得手。

1645年清军攻下南京,清军在关内已经站稳了脚跟,多尔衮隧招降张献忠。然而张献忠虽为流寇,但还是通晓民族大义的,断然拒绝了多尔衮的招降。

1645年年底清军攻占陕西,为张献忠挡枪的李自成败退湖北,清廷开始准备入川。1646年年初,清朝任命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八旗大军,全力向大西军扑来。(豪格剧照)

而此时的张献忠正在四川东部和南部地区与南明军队军队交战,面对明军的进攻,张献忠接连遭遇失败,战局十分不妙。

五月,豪格攻占汉中,大西政权的北大门洞开。为了北上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在离开成都之前,张献忠“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 他对孙可望说:“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张献忠虽然多年与明军作战,但是面对清军来犯之时,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要求部下在自己死后便投降南明。

随后张献忠离开成都,倾兵北上。但此时他的手下大将刘进忠因不满张献忠滥杀而投降清军,张献忠虚实尽被清军所知。在张进忠的导引下,清军由汉中攻入四川。

1646年11月26日,豪格派鳌拜对张献忠发起突然袭击。27日早上,清军隔太阳溪与张献忠的大西军发生遭遇,张献忠急忙迎战。此时豪格也率大军感到,双方爆发激战,互有损失。

面对清军的突然出现,张献忠最初非常惊讶,他万万没有想到清军的速度如此之快。为了视察敌情,他带着牙将在河畔瞭望。这时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 清将急发暗箭射之,张献忠不幸中箭而亡,一代枭雄就此猝然陨落。

张献忠的爆亡令大西军军心大乱,他的部众“以锦褥裹尸,埋于僻处,而遁”。但是清军很快便找到了张献忠的尸首,并将其枭首示众。

张献忠死后,他的四个义子:孙可望、艾能奇、李定国、刘文秀全部投降南明。其中李定国更是被南明政府封为晋王,相继在湖南和贵州击杀清朝敬亲王尼堪以及定南王孔有德,迫使清廷想要放弃西南三省。(李定国剧照)

但就在此关键时刻,孙可望因与李定国爆发内讧而降清,李定国在西南的布防策略尽被清廷所知。清军随后攻入四川和贵州,李定国不敌,退往云南,最后在云南勐腊病逝。


千佛山车神


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将领,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据说张献忠在死之前早有预感,在放弃成都决定抗击清军时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将妻妾全部杀死,连自己的幼子都杀了,以后便交代义子孙可望,说:“我英雄一世,不能让别人杀了我家人,但是你是义子,明朝还未衰亡,毕竟是正统,如果天要亡我,你定要归附大明,没有人会说你不义的。”

历史上关于张献忠的死因大致就两种

一:被箭射中喉咙致死

张献忠部将刘进忠投靠了清军,为清军带路,公元1646年,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带领部下进攻张献忠,他们轻装上阵,极为迅速,出其不意,很快就与张献忠的农民军正面击杀,张献忠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清兵,临时指挥作战,带手下出去视察敌情,奈何刚出来就被刘进忠发现,刘进忠立马告知豪格,豪格命令手下射箭,张献忠被射中,后被就地掩埋,清兵发现后给将其斩首。


而这个射杀张献忠的人叫雅布兰,官级不算高,但是却和豪格同辈,也拥有一项高超的技能,就是善于射箭,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神射手,经常陪同豪格一起出战。

二:被鳌拜斩杀

护军统领鳌拜连夜赶到西充,张献忠据守不出,鳌拜一怒之下奋力击杀,士兵见之个个以一敌十,冲破张献忠的防守,最后被鳌拜斩杀于阵中。

然而张献忠之所以被出卖,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张献忠进入四川,一开始也想好好管理,无奈不懂治国之道,颁布的政策都互相矛盾,一怒之下就以暴制暴,此时的四川一片白色恐怖,张献忠屠杀川民,民不聊生。不仅如此,连自己的士兵也难逃他的魔爪,官兵们再也看不下去这么恶毒的行径,内讧由此开始,众叛亲离士兵越来越多。而刘进军是第一个叛变的,并愿意为豪格带路,在刘进忠的带领下,一步步避开张献忠布置的防守,最后直击张献忠所在的部队。


毕竟成王败寇,张献忠的种种罪行并不被大多学者看好,都抱有怀疑的态度。


羽评郡主


乱世出枭雄!张献忠便是明末农民起义中的一代枭雄!他在陕北、四川一带与明朝军队抗衡,时而招抚归顺,时而反叛起义,于1640年率军队攻打四川,经过四年征战,拿下四川全境,于1644年自称为帝,建立大西政权。

张献忠在四川作恶多端,杀人如麻,可谓四面树敌。那么一代枭雄张献忠是怎么死的呢?

有书君认为张献忠从占据四川全境的大西皇帝到死于箭下有一个由强变弱,战败身死的过程。

先是明崇祯帝派兵镇压张献忠大西政权,势力大减,然后是李自成派贺珍攻打张献忠,势力范围更弱,最后多尔衮派豪格诛杀张献忠,一箭致命。

一丶明崇祯帝派兵镇压张献忠大西政权,势力大减。

要张献忠人头的人不少,第一个要他人头的明朝崇祯帝,宗祯对他恨之入骨,刁民一个欲杀之而后快,曾派将领曾英、左良玉、杨展等剿灭大西。

特别是杨展在彭山江口一带把张献忠部打得东逃西窜,千船尽沉,所有搜刮来的金银珠宝尽沉江底,只得龟缩一隅,势力大减。

二、李自成派贺珍攻打张献忠,其势力范围越缩越小。

李自成、张献忠都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曾一起攻打过明朝军队,但后来攻陷凤阳后因分赃不均,反目成仇。

后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岂能让他人在卧榻之侧安睡,于是派贺珍部攻打张献忠,张献忠不是李自成的对手,又被打得抱头鼠窜,张献忠的势力范围越缩越小。

三、多尔衮派豪格诛杀张献忠,一箭致命。

时间追朔到1645年,大西政权建立的第二年,也是顺治称帝,多尔衮摄政的第二年,多尔衮一方面派人劝降张献忠,一方面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把铁蹄伸向中原。

张献忠接到清顺治的诏书:“以前你在四川扰乱民生,那都是明朝的旧事,完全和大清无关,只要肯归顺大清,大清就既往不咎。”表示不再理会前朝之事。

同时又以利益诱惑,许以高官厚禄,让他的子孙后代永远享尽荣华富贵。

同时又威胁他不及早投降,一旦清大军一到,那就死无葬身之地!

张献忠不为威逼利诱所动,对清的诏书置若罔闻,说要以民族大义为重,下定决心抗击清军。

然而张献忠的美好愿望被手下将领刘进忠毁于一旦。

刘进忠本是张献忠手下一员大将,为张出生入死打拼天下,抗击清兵,可是吃了败仗,张在圣旨中把刘进忠骂了个狗血喷头,两人已生嫌隙。

1646年,张献忠在金山铺想要杀掉那些态度不坚决的依附者,刘进忠进言劝张不要滥杀无辜,杀人太多将无兵可用。

张献忠一意孤行,不但要杀了新附之人,还强烈要求刘进忠回金山铺来一起剿灭这些不坚强的人,刘进忠怀疑张献忠是想诱杀自己,于是一气之下向清军投降。

刘进忠投降清军便成了豪格的向导,带着清兵铁骑浩浩荡荡闯入四川。

张献忠以汉人为正统,决定绝不做不义之人,他在放弃成都时杀了妻儿老小,不让他们落在清兵手中,还向他的下属叮嘱千万别降清。

11月,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驻扎下来。11月26日,肃亲王豪格和护军统领鳌拜如天兵神降,来到太阳溪边,绕到张献忠农民军的后面,突袭成功。

当观察兵向张献忠报告:清兵来了!张献忠一脸懵逼,还以为是明朝的军队,完全不相信清兵来得这么快。

张献忠急忙上阵指挥战斗,让农民军兵分两路迎敌,豪格命令格布库攻打右边的农民军,都统准塔攻打左边的农民军,左右夹击,战斗很快进入白热化。

张献忠刚一抬头,被刘进忠瞧见了,他赶紧报告清兵:“那个穿着蟒服露着半边臂膀,腰插三根箭的人就是八大王!”

话音刚落,一支箭“嗖嗖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声而出,那箭已射中了张献忠的喉咙,张献忠从马上坠落下来,当场毙命,张献忠死后,部下赶紧用锦衾包裹他的尸体,埋在僻静的地方,然后逃跑了。

鳌拜派清军打扫战场,找到张献忠尸首,把他的头斩下来交给豪格,挂在成都城头示众。

就这样,年仅40岁的一代枭雄张献忠第一次与清军遭遇,便身首异处,死无全尸。

张献忠因势单力薄,且有勇无谋,到处树敌,单打独斗,无人助力,团队中一无谋士,二无战将,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根本不具备称帝雄霸天下的实力,所以他必死无疑,这是早晚的事,他被清军铁骑箭杀,只是死法不同而己。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张献忠的死亡,目前来说有四种说法,都是避开张献忠和清军的战斗。同时。又着重讲大西军将领自相残杀或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矛盾冲突,大讲张献忠悲观自杀或者精神异常。通过这些记述,不难看出清朝是为了回避和掩盖自己的失利,宣扬清朝得天下顺应人心,因而必定对真实的历史做了修改。

1.被孙可望等杀害。

清初陕甘巡按魏琯在顺治三年(1646)向朝廷奏报说:

“为紧急军情事,二月十三日辰时,据临洮知府朱受佑塘报:本月十二日申时,蒙临巩总镇范苏镇票,二月初八日,据四川赵总兵传牌内云:张献忠恶焰已盈,贼数已终,同类相残,被账下王进、张可望(即孙可望、因系张献忠义子,该姓张)、张安邦将献忠于本月初七杀死。”

虽然这种说法来源于档案史料,有根有据,但是这封奏报并不靠谱。同年的七月,张献忠还带着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率领几十万大军北上抗清。张献忠先后歼灭了驻守在中江的明朝残余势力贾登联部,接着攻下顺庆,然后转移到西充。直到刘进忠引清兵前来对垒,张献忠战死为止。如果张献忠早在顺治三年二月就被孙可望等人杀害,哪里会有这一系列重大活动?


2.兵败自刎。

王夫之在《永历实录》卷十四《李定国列传》记载:

“献忠孤立成都,清兵趁虚来攻,献忠兵溃,自刎死。”

不过该记载其实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清兵入川的时候,张献忠早已经撤离成都,正在远离成都的顺庆府所属的西充凤凰山大西军营。张献忠牺牲的时候,身后尚有几十万大军,哪里谈得上“兵溃”!没有兵溃,更谈不上自刎!

3.病死蜀中。

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六十三《盗贼列传》载:“李自成败,益发兵攻汉中,陷之。献忠逡巡自守,不敢出。未几,献忠以病死于蜀中。”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七也有相同的记载。不过这种说法在康熙年间就有人质疑。因为张岱等人写这些书的时候已经在清朝了,为了避讳,不得不避开与清军大战的事实,难免有歪曲史实的记载。

4.未接战而意外中箭死亡

这种说法最有力的记载是古洛东的《圣教入川记》。当时在大西军营中的外国传教士回忆说,张献忠的大将刘进忠投降了清军,带着清军偷袭大西军老营。张献忠当时毫无戒备,以为只是一些探子。他随即骑马出营,未穿盔甲,带着七八个人到营外看看情况。突然意外中箭身亡,张献忠痛苦死亡。

不过从这两个传教士的经历来看,似乎并不可能观察到这些事情。因为这两个人一直在农民军中传教,吸引士兵加入他的教会,最后被张献忠抓了起来,判了死刑。作为囚徒的他们,是很难亲眼见证的。

另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事情太过于匪夷所思了。张献忠是久经沙场,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身为大将,在自己的营帐之前去观察敌情而被射杀,怎么看都不大可能。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张献忠号称杀人魔王,时至今日四川人提起张献忠也是咬牙切齿。尽管这些四川人都是后面湖广填四川的时候填进来的,但是张献忠的死与他屠蜀却是脱不了关系的。



张献忠是从湖北一带打进四川来的,他占领的地盘只有川东,川北和川中一小部分。张献忠进成都的时候,当时的明朝参将杨展却逃脱了。于是,杨展在今天四川的乐山到宜宾一带大肆招兵买马,准备和张献忠对抗到底。

顺治三年五月,大清肃亲王豪格拿下西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彻底灭亡,李自成逃往湖北被农民陈九伯杀死。张献忠得到消息,在成都城里大肆烧杀掳掠,最后毁掉了一座繁华的成都城。张献忠和他的几个干儿子准备乘船南下,放弃川北,占领川南及云贵。



可惜张献忠时运不佳,几百艘船装载着张献忠数年抢来的金银财宝行至眉山的江口镇时,遭遇了杨展的进攻。杨展一把大火把张献忠的船队烧了个精光,今天的江口沉银就是当年杨展所为。

几乎全军覆没的张献忠带着一些残兵败将回到一片焦土的成都,可成都已经没法住了。于是他们辗转于川东北一带。是年五月初五,豪格大军从汉中出发经川东大巴山一带进入四川。张献忠此时和他的残兵败将正在南充一带徘徊,进退维谷。而南充城早在他进入四川的时候就惨遭屠戮,如今只剩下空城一座。



豪格大军一路从大巴山进来没有遭遇丝毫抵抗,很快就进入巴中一带。张献忠听说清兵已经赶到,想要带领人马逃跑,结果走到西充时被清兵追赶上,张献忠喉部中箭,后又被鳌拜砍下头颅献与豪格。


傅斯鸿


我是风中的舞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张二混怎么死的,有四种四法,历史不能重现,可惜当时没有采访:

张二混死《明史纪事本末》中的说法最简单,最独特,也最离奇,认为张二混张是“病死于蜀中”。

第二种说法来自《明季南略》,认为张二混喉部中箭而死,过程是这样的:顺治三年七月,张献忠毁掉成都之后,进入西充的山间。部将刘进忠叛变,长途突袭张二混忠大营。张二混接到消息,根本不相信。反应慢了一些,清军杀到,张二混匆匆提枪上马,刘进忠向清军指示张,清军于是齐放箭,二混喉中一箭,二混立即死去,呜呼。

第三种说法来自绥寇纪略,在战斗中一箭射中张二混的额头,张二混大败,带着箭伤逃走,藏身到一处柴堆之下。清军抓到他的卫士,得知了他的藏身之处,把他拉出来杀死。《明史》中基本也是这样的说法。

第四种说法来自清军的统帅豪格,靖远大将军、肃亲王豪格率领清军,得到情报说,张二混驻扎在西充县。豪格派鳌拜率领部队抵达,张献忠率军仓促迎战,大败而归,这其中,张二混死亡的细节没有详细记录。集中了一批射术精良的射手,以保证一击毙命。所以很难具体说明是哪个人射中的。你说会将这份荣耀安到谁的头上。

死因比较离奇,二混为什么人称二混呢,李自成人家是大混,人家才是混社会的老大,人家是大混蛋,所以你二混只好屈居亚军。


大风起兮偶飞扬


以多尔衮为首,清廷的志存高远者,认为如要“以图进取”,必须迁都燕京。顺治元年八月二十日,清廷迁都。九月,顺治幼帝抵京祭拜天地,十月十日,顺冶皇帝于太和门颁布登基诏书。定都燕京(北京)。

既已迁都,清庭自不会徐图中原。兵锋遂直指李闯流寇,至顺治三年,李闯流寇基本上被剿灭。盘踞在蜀地的张献忠,就成为了下一剿灭的对象。


清廷拜和硕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等拨旗西征,令鳌拜为先锋军。大军先行肃清陕西全境之敌后,十一月,顺手南下四川,剑指西充。

张献忠所领之大西军,虽明面上仍骄横不缀,但双方都明白,失去李闯义军的策应,以清廷八旗之风行电击、摧枯拉朽之势,张献忠的大西军被灭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了。



果不其然,汹汹八旗铁骑一到,大西军虽拼力厮杀,终难力挽狂澜。接战中,张献忠被豪格所部一箭射落马下,身死人手。大西军便崩溃逃散、各自为战。很快四川被八骑占领。至于残部辗转云南,那是后话了。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关于张献忠的死,相关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

《明史纪事本末》中的说法最简单,最独特,也最不可信,认为张献忠是“病死于蜀中”。

第二种说法来自《明季南略》,认为张献忠喉部中箭而死,过程是这样的:

顺治三年七月,张献忠毁掉成都之后,进入西充的山间。年底,他的部将刘进忠叛变,引领马科率领的清军,长途突袭张献忠大营。

张献忠接到消息,根本不相信,连杀了两位信使,认为他们谎报军情。最后清军杀到,张献忠匆匆提枪上马,出营察看。刘进忠向清军指示张献忠,清军“于是齐放箭射之,献忠喉中一箭,坠马死。”

《绥寇纪略》中的记载不太一样,可以算是第三种说法。

张献忠发现成都的秀才颜天汉暗中联络李自成,所以在成都屠儒,并且想杀尽部下中的四川人。守卫朝天关的大将刘进忠手下的川兵最多,得到消息之后逃向汉中,投降清军,把朝天关拱手献给了清军,还向清军透露了张献忠的具体位置,就是在西充和盐亭的交界处。

然后刘进忠充当向导,引领清军直扑张献忠的大营,事先挑选箭术高超的射手,由刘进忠指示乱军当中哪一个是张献忠。

结果射手一箭射中张献忠的额头,张献忠大败,带着箭伤逃走,藏身到一处柴堆之下。清军抓到他的卫士,得知了他的藏身之处,把他拉出来杀死。

《明史》中基本也是这样的说法。

最后一种说法来自清军的统帅豪格。

顺治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靖远大将军、肃亲王豪格率领清军抵达汉中南部,得到情报说,张献忠驻扎在西充县。

豪格派鳌拜率领先锋部队日夜兼程,抵达西充时正是黎明时分,张献忠率军仓促迎战,“鳌拜等奋击,大破之,斩献忠于阵。”

鳌拜成功斩杀张献忠,斩首数万级,俘获马骡一万二千二百余匹,攻破一百三十多处营地。这其中,张献忠死亡的细节没有提及。

清军应该是提前有所准备,集中了一批射术精良的射手,以保证一击毙命。所以很难具体说明是哪个人射中的。事后,上司想抬举哪个人,会把这份荣耀安到他一个人的头上。


于左


在民间的印象中,张献忠是一个杀人魔王,在各种传说和野史中他屠杀了很多人,但是他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也曾经抗击过清朝。1644年,张献忠在湖南被左良玉击败,张献忠离开湖南转战四川,六月到八月间张献忠相继攻克重庆和程度,杀死明朝瑞王和蜀王等明朝藩王,并且在四川称帝建立了大西政权,“以桐城汪某为宰相”,第二年春天,抢了明朝内阁大学士陈演的女儿做皇后。然而,随着清军击败李自成,清军已经和张献忠发生了正面接触,此后张献忠开启了他抗清的序幕。

张献忠坐像

此后,张献忠多次与清军交战,但是败多胜少,而且很多将士还投降了清军,张献忠的形势越发艰难。1647年初,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县与清军交战,在战斗中“献忠喉中一箭,坠马死”。张献忠战死之后,由谁来率领这支大军,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这关系到整支部队的前途,李自成的大顺军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杀,大顺军群龙无首,最后向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投降,最终整支队伍分崩离析。

李自成像

张献忠生前有四大养子,他们分别是平东将军孙可望、安西将军李定国、定北将军艾能奇和抚南将军刘文秀,这四人或能征善战,或能治理地方,是张献忠的得力助手。张献忠死后,四人拥立张献忠的“皇后”为主,“献忠既亡,可望等乃奉伪皇后陈演女为主,驻遵义桃源洞。可望等诸贼每早必往朝贼后,凡事奏请而行,伪丞相汪某辅之。”陈皇后和汪丞相成了大西军的领导人物,但是此二人并非善类,不得人心。特别是这位汪丞相,“汪性惨刻过于献忠”,凡是张献忠想要杀的人,汪必定从旁相助,因此颇得张献忠的信任,大家都很恨他,但是由于之前畏惧张献忠而不敢有所为。

李定国

然而,现在张献忠已经战死,汪丞相已经失去了靠山,所谓“陈皇后”不过是加入才一年的弱女子,并无根基,此二人在张献忠死后依然作威作福,完全不把张献忠的几个养子放在眼里,“汪犹傲居诸贼上”,而张献忠的这四个养子都是能征善战的虎将,自然不会示弱,“一日,张能奇怒曰:‘汝今日尚敢如是耶!’拔佩剑斩之。”所谓“张能奇”就是前文所说的“艾能奇”,因是张献忠养子,故改姓张。就这样,汪丞相被艾能奇一剑斩杀,而“陈皇后”很快也迎来了她的结局——“二月初,清兵至重庆,诸贼将贼后焚死,拔营渡乌江。”

陈皇后和汪丞相被杀后,张献忠的四大养子掌握了大西军的领导权,最终大西军在四人的共同领导下经贵州转战云南,占据云南休养生息,在孙可望的治理下,云南恢复了生机,供养了大批的大西军,最终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率大西军联合南明永历政权出滇抗清,一度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南明抗清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大西军进入云南后的形势图

参考文献:《明季南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