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为什么屠四川?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一德格天1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领袖人物,还是一位具有出色领导能力的军事家,是一位敢于战斗,而且擅于战斗的人。

他领导的队伍骁勇善战,雄霸一方,是当时推翻以崇祯帝为首的朱明王朝统治的重要军队之一,也是李自成大败后重整旗鼓的重要借助和支持力量。

但是在民间的传说和后世的记载中,他是一个嗜杀成性、残暴不仁、坏事做尽的一个身心变态的杀人狂魔,他最大的劣迹便是“屠川”。


关于张献忠屠四川的事件,一直以来非常有争议,有没有屠四川,屠到什么程度,也是众说纷纭,很多学者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

鲁迅认为他屠四川是因为李自成先进城当皇帝,当皇帝最需要的是百姓和民心所向,所以张献忠为了不让李自成当皇帝而杀百姓,显然这是鲁迅先生故意讽刺的,对“张献忠为了不让李自成做皇帝而杀百姓”这种说法进行讽刺来说明产生的怀疑。

有很多资料证明,张献忠并没有大规模屠四川,以下几点就能证明张献忠并没有实施大规模屠四川行为。


第一点就是时间上的差异,满清宣布张献忠已经战死是在1646年,也就是满清入关的第三年,与此同时,满清还声称四川已经被平定了。

可是清军真正平定四川是在1659年,那时的张献忠已经死了十三年了。

如果四川被张献忠所屠杀的话,那四川将人烟稀少,怎么可能还有与满清进行抵抗作战的能力呢。

所以,能够与清军殊死搏斗十三年的应该是四川的兵民,没有这些百姓的话,四川根本没有能力与清军对抗这么多年。

四川人口发生大量的减少的时间段是在清军进入四川的那段时期,并不是张献忠造成。


第二点就是清廷制造的污蔑张献忠的伪证。

满清统治者在平定四川后,还建立了一个七杀碑,碑上写了:“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以此来做张献忠嗜杀成性的伪证,并且把清军屠杀四川的责任推卸给了张献忠。

他们所写的这句话与张献忠的一块“圣谕碑”的碑文相似。

但张献忠的“圣谕碑”中没有一个上面有“杀”的碑文,在广汉公园展示的这块“圣谕碑”的碑文正是在史料中记载的张献忠“六言圣谕”: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这句碑文的意思是上天赐予人类万物,而人类却没有一物来报答,人类只能自己反省。而满清统治者为了借此来污蔑张献忠,为了显示出张献忠的残暴不仁和满清的“正义凛然”就把碑文的最后一句给改成了七个“杀”。

这种做法的污蔑之意,不用明说也能体会出来。


第三点就是,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所写,作为胜利者,一般都不会把自己所做的坏事写在历史当中。

所以在官修《明史》中就记载了张献忠屠杀了四川六万万人(相当于今天的六亿人),从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这对张献忠污蔑至极,因为当时全国人口加起来也绝不可能达到六亿人口,更何况只是一个四川。

并且《明史.张献忠》都是根据《绥寇纪略》和《蜀碧》等野史而写出来的。其中的内容真实性很难查证,满清统治了两百多年,作为失败者的一方留下来的记录早就被毁灭和篡改了,保留下的只是对胜利者有利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代代相传,最后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有人相信了。

第四点就是梓潼人为其塑像,在梓潼七曲山大庙内,就有一座张献忠家庙。这座庙是在张献忠死后,人们为了寄托对他的怀念之情而建造的,给他塑造了一个绿袍金脸的塑像,此形象非常威武,而且三百年来香火一直不断。

后来,几次遭到地方官的毁像,但都被人们重新塑造了,经过几次反复的重塑拉锯,今天的塑像也是后来塑造的。据说,清代两百多年中,川北农民起义不断,原因之一竟然是因为受到张献忠形象的影响。

由此可见,人们对张献忠的英雄崇拜非同一般。假如张献忠确实屠过四川人,当地百姓怎肯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给他立塑像?


一言以蔽之,张献忠屠四川的真相并不是像史书所记载的那样,存有很多疑点待去证实,都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胜利者不会把自己真实的罪行所记录,也不会把失败者的丰功伟绩记录下来。


历来现实



张献忠屠川是真,我们有祖先传下来的故事。

接前面有人所说张献忠衔马粪之继续:

张献忠因受过川人之辱,又被草锥屁股后,愈加愤恨:“川人不但人恶,连草都恶!”,所以决心杀光川人。一路上只见人头滚滚,哭声震天,鸡犬不留。

当杀到广汉城郊北外(今广汉市北外乡)时,只见一年轻妇女,衣服破烂,背上背着一个大男孩,手上牵着一个小男孩,边哭边逃难。张献忠觉得很奇怪,遂使人唤妇人前来问话。

张问曰:“你为何将年龄大的孩子背在背上,反将年龄小的孩子牵在手上行走?此非常理也!”

妇人回曰:“将军有所不知,容我细细道来。背上年龄大的孩子是我丈夫兄长的孩子,丈夫兄嫂因病双亡,之前曾将孩子托我照看,我答应绝不辜负他们的重托。手上牵着走的是我的亲生孩子。虽然孩子的父亲也已亡故,但是还有我这个当母亲的还活着在,他就是受点苦也没什么。我的孩子比较起兄嫂的孩子来说,还是要幸福得多!”

张献忠大惊:“原来四川还是有好人!”立刻回头四面一看,到处一片荒凉,鸡犬无声。

张献忠谓妇人曰:“你虽然看似不合常理,但是节气难能可贵!”遂赠与妇女钱粮,并下令停止杀戮。

故广汉北外部分川人得以保全性命。


国际美容王


说起张献忠,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四个字:杀人魔王。据说,张献忠在攻下四川后,对四川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据明史上记载,在1578年时,四川人口还有三百万人,但等到张献忠死后不久,四川已只剩下不到九万人。很多人说,这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被张献忠所杀。

当然,鉴于明史是清朝时所编写,这个可信度并不是很高,至少四川人口的锐减,和清军更应该脱不了关系。因为,四川是张献忠的大本营,他如果把这里的人口都给屠杀,那他大军的军饷粮草由谁来供给,又靠谁来给他补充兵源?

而且,张献忠是在1646年去世,直到十年后清军才真正平定川蜀,这个时候张献忠已经去世整整十年,如果张献忠已经彻底将四川的人都给杀死,那又是谁来抵挡清军近十年的进攻。从这次意义上来说,张献忠应该是被满清所抹黑掉的,所谓的屠杀四川,更多应该是清军所为。



最开始,张献忠是在1640年开始进攻四川,经过四年的征讨,最终拿下四川全境,随后他便正式称帝,建立大西政权。第二年,清军在武昌击败李自成后,便开始对张献忠动手。当时,多尔衮一方面派人劝降张献忠,并许诺以高官厚禄;另一方面,多尔衮又命令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打算用武力逼迫张献忠投降。

张献忠对多尔衮的劝降给予明确拒绝,随后他便调集军队迎战清军,但关键时刻,张献忠手下的大将刘进忠率领部队投降豪格,在他的带领下,豪格的军队很快平定汉中,接着又闯入四川。这这种背景下,张献忠只好带领大军从成都撤离到西充凤凰山驻守。

据说,在仓皇撤离成都时,张献忠为防止自己的妻儿老小落入清军手里,就将他们全部杀死。同时他还对部下孙可唯说,等我死后,你们切不可投降清军,但可以归降明军。随后他率领军队在凤凰山凭险据守,而仅仅不到一个月时间,豪格的大军也杀到凤凰山,双发就此展开大战。

在交战过程中,张献忠恰好被刘进忠瞧见,他便赶紧告诉身边的清兵,那个穿着蟒服露着半边臂膀,腰插三根箭的人就是八大王!随后清军将士便对着张献忠所在的位置一阵狂射,其中一只箭直接射穿了张献忠的喉咙,张献忠当场毙命,享年四十岁。而据说,这个射杀张献忠的将领,正是鳌拜。



在张献忠死后,他的两个养子平东将军孙可望和安西将军李定国遵循张献忠生前所托,很快率领军归降南明政权,后两人联手继续在四川抵御清军,并趁势先后攻下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最巅峰时,他们几乎占据整个西南。

尤其是在1652年,李定国亲率八万大军进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其后,李定国占领桂林,并趁势夺取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结果被李定国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主帅爱新觉罗·尼堪(清初理政三王之一)在战场上直接被斩杀,他也由此成为对明朝作战身亡中的级别最高的清军将领。

这两场战役后,清廷朝野震动,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就颤栗不已,甚至打算放弃西南各省与李定国平分天下讲和的打算。但可惜是的,随着李定国军功和声望越来越高,孙可望心里开始失衡,两人开始产生各种矛盾,最后两人直接兵戎相见,随后孙可望干脆直接投降清军,并引清兵入四川、贵州。其后李定国转战云南和缅甸,直到病逝。


我是赵帅锅


张献忠是洗不白的。

1、明末西安人张献忠,屠川作《七杀诗》: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清末入川的,只有张献忠一批人马,和吴三桂所部清军。

吴三桂虽然降清,但却是“复君父之仇”(崇祯死于李自成),誓对南明政权“不忍一矢相加遗”。

张献忠试图“坚壁清野”倒是极有可能。

2、川陕世仇。

关中西南方向群山中有一关隘,地名“故道”,“<”形路线先向西南,再突然折转东南方向,直通汉中。此关隘正是“(大)散关”,用以防御来自巴蜀的兵力。


诸位可能没想到吧? 散关防御的不是别人,正是汉中。

西安关中人可从来没把汉中当成自己人。

汉中讲四川话,不讲陕西话。

汉中是汉水发源地,属于长江流域;西安关中属于渭河黄河流域。

刘邦封汉王,辖地就在巴蜀(包括汉中)。

汉中古属益州;西安关中自古属于中原河南司州。

3、众所周知,黄河几字形绕开陕西,西安没黄河,陕西多叛乱。

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

万历在位48年间(1573-1620年)有灾荒记载的就占25年,崇祯年间几乎连年灾荒。

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其中陕北受灾程度最重。

崇祯三年,灾区扩大到全陕。到崇祯六年,旱蝗霜三灾并至,全省大饥。

4、张献忠大西四将军: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作为张献忠的四个养子,四人分别改名为:长子张可望,次子张定国,三子张文秀,四子张能奇。

张献忠谋士,丞相汪兆麟的唆使下,开始屠川。

期间,南明平蜀侯曾英,明将杨展,忠国公王祥,四川巡抚马乾,驻扎重庆、贵州,举兵对张献忠作战,收复川南。

明将杨展取得“江口沉银”,即是此时战果。





5、从图中不难看出,张献忠在此期间,只占据过川北,未占据过川南。

而且川北汉中,张献忠同样始终未能攻克(汉中讲四川话,不讲陕西话)。

而清军豪格、吴三桂部,在消灭李自成后,始终盘踞在汉中,观望张献忠与南明决战,始终没有出兵!

明将杨展随即入成都后,已发现屠川惨象,所做《万人坟记》,是第一次介绍屠川事件的汉人。

同时不难看出,张献忠屠川区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广元—达州”三角区。

根据各方记录,张献忠屠川时间,在1645年弘光死后的下半年,到1646年12月以前的一年半时间内。


用户67724358697


对于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之前也看了一些关于张献忠屠川的说法,大多数人都说,那是不可能的,都是满清栽赃嫁祸的,满清坏啊。


但我觉得,并不一定就是这样,有两点原因。第一个,在我们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当年张献忠入川之后,在蜀地成都平原烧杀抢掠,而后又进兵川西北,准备继续掠夺,但当他率军走到一个峡谷地带后,问当地人,这个地方叫什么?

当地人回答,这里是吊钟崖,张献忠一听是吊钟,遂决定不再继续前进而打道回府,原路返回。就跟庞统被称为“凤雏”,而听到当时所在地名为落凤破时,他就知道自己会战死那里是一样的。所以张献忠会害怕吊钟崖,古人都很迷信的。


这是我们当地流传的一个故事。

再一个,就算这些民间故事不可信,但近年来风头不小的张献忠沉银地被找到,证实民间传说的张献忠宝藏并不是空穴来风。

试想一下,张献忠如果不是靠烧杀抢掠,他怎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拥有如此众多的财宝?老百姓心甘情愿给他的?我不信。所以说,这批财宝得来的背后,肯定是沾了不少血的。

可能张献忠屠川,并没有民间说法中的那么严重,屠杀那么多人,但肯定是发生过的。只是杀人多少的问题,我想,死的人应该也不会少。

至于是不是清朝杀人后栽赃陷害,这不清楚,但我觉得,民间传说还是有一定的可靠信的,毕竟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家觉得呢?


Mr农村大姚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这是张献忠屠杀四川所立的七杀碑碑文 道尽了张献忠屠杀四川的理由

一、人无一物以报天(或作:人无一善以报天、无一德可报天),在张献忠眼里没有道德和感恩之心的世人,留在世上根本就没有用,不如全杀了,还世界一个干净。

结合张献忠和曾经的盟友李自成、明朝(南明)、大清三方混战,张献忠肯定是对于四川人没有坚定坚持他而感到背叛,因此才有七杀碑的碑文:

人无一物以报天

我对你们四川人这么好,你们就是用背叛来回报我?与其让你们背叛我,不如把你们都杀光了。

这是我个人对张献忠屠杀四川的看法。

二、鲁迅则有不同的看法:

“他(张献忠)开初并不很杀人,他何尝不想做皇帝,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自己只剩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手杀,杀......他分明感到天下已没有自己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了,这和有些末代的风雅皇帝,在死前烧掉了祖宗或自己所搜集的书籍古董宝贝之类的心情,完全一样。他还有兵,而没有古董之类,所以就杀,杀,杀人,杀......李自成已经入北京做皇帝了,做皇帝是要有百姓的,他要杀之他的百姓,使他无皇帝可做。”

因为失去了抢夺天下的资格,不能做成皇帝,管他是李自成还是大清做皇帝,我张献忠只管杀人,让他们做光杆皇帝吧。这是鲁迅的看法。


三、明朝遗民顾山贞在《蜀记》中记录了汪兆龄劝张献忠屠杀四川的话:

“兆龄曰:‘皇上此言差矣。四川山水最险,人性刁恶;皇上入川未满二年,恩信未结。今舍之而去,彼必啸聚为乱,北拒剑阁、东扼瞿塘,川兵素称慓悍,那时恢复必费手矣。依臣愚见,莫若将城内百姓,无分良贱老幼,尽行剿杀。过此残腊,命内四路、外四路将军都督各统兵马分东西南北,凡府州县城百姓俱杀绝,房屋烧了;复发兵各山各乡,不分日夜,分头剿杀。立定赏格:凡剁男子手二百余双者,兵加把总,官进一级。剁女子手四百余双者,亦照前列升赏;幼小子女不算功。不如数者,以背叛、怀二心之罪加之。如房屋、榖米烧毁不尽者,其罚如前。如此,将全川成一赤地,土著不能啸聚。即别有觊觎此地者,目击荒烟蔓草,不能久驻。皇上舍之而去,臣等各将兵俱无留恋矣’”

汪兆龄认为屠杀四川的理由有:

1、四川人刁恶又作战彪悍,一旦抛弃四川后想要重回四川必定难上加难。屠杀四川是为了日后能够轻松重返四川。

2、屠杀四川让四川成为废墟,让虎视眈眈四川、意图占据四川的南明、李自成、大清等不能占据一片废墟的四川,能攻不能守。

3、屠杀四川,让四川成为废墟,断绝张献忠部下贪恋四川天府之国的物质诱惑。


当时天主教传教士编著的《圣教入川记》给出的原因

《圣教入川记》是根据当时在张献忠大西政权中担任职务的传教士所留资料所编著的:

“献贼之心,禽兽不如,闻如是哀求之言,不独无哀怜之意,反而厉声痛骂百姓私通敌人。随即纵马跃入人中,任马乱跳乱蹄〔踢〕,并高声狂吼:‘该杀该死之反叛。’随令军士急速动刑。冤乎痛哉!无罪百姓齐遭惨杀,息静无声。真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尸,河为之塞,不能行船。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惨象,非笔舌所能形容。”

以杀反叛之民为由进行屠杀四川:该杀该死之反叛。和本人在开头所说的原因一致。

《圣教入川记》还记录了张献忠自己给出屠杀四川的理由:

张献忠在听到传教士解说天主教戒律后称赞天主教:

“大为奇异,称赞其法律如此精详,管理人良心,诚为不二法门,认为欧洲各国风俗纯美,实由此圣律而来”

之后继续说道:

“然此等法律为川人无益,伊等固执于恶,不从此圣教圣令,宁愿从我刀剑之下,不服圣律。故吾奉天地大主之命,殄灭此种僧党及世上恶人。凡仇尔等者,吾亦仇之。”

故吾奉天地大主之命,殄灭此种僧党及世上恶人——不就是七杀碑内容的翻版吗?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两句话说的是一样的道理。

突然有种张献忠屠杀四川有种十字军东征消灭一切异教徒的感觉!


入川前后张献忠的乐观和绝望

在入川前,张献忠曾如此调侃围剿他的巡抚邵捷春、参军廖大亨、阁部杨嗣昌:

“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一个乐天的张献忠跃然纸上。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

充分表达了张献忠背叛时所感受到的绝望!


综述

大概来说张献忠屠杀四川的原因如下:

1、流寇式思想。能占则占,不能占就一把火烧光,一点也不能便宜给对手。明末的农民军都是这样流寇式思想占主导——没有能力击败明军,只能到处跑、到处烧杀,以转移空间获取生存。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占据某个地方,施行统治。在能力上不能和明军正面对抗,在意愿上割据并治理某地需要大量繁琐而无聊的行政管理,治理成本高于劫掠成本。

2、张献忠入四川差不多2年,占据的是成都一带富庶的平原,但没有得到四川人的支持。原因很简单,张献忠本身就不懂如何治理和施政,更不懂笼络人心。于是就出现四川人支持南明,或李自成,或大清等。

感觉到背叛的张献忠于是以屠杀回报四川人。《圣教入川记》中记录了张献忠军队屠杀成都时的话语“该杀该死之反叛”,便是证据。

李自成幸运的遇到了懂得治理和收买人心的李岩,才有夺取陕西割据的想法和想法,更因此攻下北京城灭了明朝;在李岩死后,李自成重新回到了流寇状态,对于大清的进攻丝毫没有表现出灭大明的那种气象。

3、张献忠无法切实占领四川,不得不抛弃四川,但不想留下一个富庶的四川给敌手,也断了自己部下贪恋四川富庶生活的念头。这是汪兆龄给出的理由。

4、以行善杀恶为由屠杀张献忠眼中的四川恶人。七杀碑的“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圣教入川记》中的“故吾奉天地大主之命,殄灭此种僧党及世上恶人”,都是表达行善杀恶的目的。

5、我得不到的,宁可毁了,也不能让别人得到。张献忠入川,并没有占据整个四川,只是占据了成都一带富庶的平原,南部山区是被大明所占,北部山区是李自成所占,李自成失败后背大清所占。

要想割据四川,必须要占据入川的关隘,但张献忠没有占据关隘,在坚持2年后,决定放弃四川,临走时屠杀四川,把自己不能得到的富庶四川,变成废墟,留给对手。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张献忠屠四川的事,可以称得上历史上最大的“罗生门”之一。清朝的史料中,有大量的关于张献忠屠川的记载。民间也有不少关于张献忠曾屠杀川人的传说,这种传说,在一代又一代百姓中,广为流传。

(鲁迅像)

但是,从清代开始至今,就有不少学者对张献忠屠杀川人一事,表示怀疑。连鲁迅先生也用他一贯的讽刺手法说,我知道为什么张献忠要屠杀川人了,因为李自成已经先张献忠攻进北京城当皇帝了。既然李自成已经当皇帝,张献忠所杀的就是李自成的老百姓,他当然要杀一个少一个了。

鲁迅先生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说,所谓张献忠屠川,是一个非常荒唐的说法。如果承认这种说法是对的,就会得出“张献忠杀的是李自成的百姓”这样一个荒唐的结论。

不仅鲁迅先生,还有不少学者也认为,明末清初四川之所以大减员,有其它一些原因。

比如,清军入关的时候,对反抗的四川人进行了大屠杀。毕竟清军入关的时候,四川还存在多股反清力量,有南明势力,有张献忠残余势力,还有地主武装。对于打进来的清军,是比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更可怕的敌人,因为他们是异族。所以,四川人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反抗。而清军也对川人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大屠杀。这些大屠杀,才是四川人大量减员最重要的原因。

再比如,明末清初的时候,四川有太多的自然灾害,气候干旱等等。而气候干旱,也因此造成粮食欠收。而粮食欠收,也造成百姓大量饿死。百姓因为大量饿死,很多来不及掩埋,同时又造成瘟疫的流行。瘟疫的流行,正是那期间人口急剧减少最主要的原因。

(张献忠剧照)

在不少专家学者为张献忠辩解的同时,也有不少专家学者为张献忠屠川一事找证据。他们认为,张献忠确实有过屠川的行为。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张献忠性情残暴,而且以杀人为快乐。比如《明史》就曾记载:“献忠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二是张献忠为了搜刮金银,因此对四川的富户进行了大量的抢劫。因为他抢劫,所以四川那些富户不满,要组织反抗。而因为反抗,因此张献忠要大肆屠杀。目前已经在开始发掘打捞的“四川江口沉银”,就证明了张献忠当年确实搜刮了不少钱财。而这些搜刮的钱财则证明,张献忠当年确实曾经干过非常多的“劫富不济贫”的事,确实杀过不少反抗的人。

但是这两种说法,却又都遭到了怀疑和反驳。

《明史》中的说法,问题是明显的。比如说张献忠一天不杀人,就感到不快乐。这完全是“妖魔化”张献忠的表现,这还是人吗?还有说,张献忠杀了“六万万”人。其实,明朝最高峰的时候,人口才最多六千万。清朝最鼎盛的时候,人口才达到4亿。所谓“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这话实在夸张离奇不靠谱。

还有清代笔记《研堂见闻杂录》中所说的,“张献忠之破蜀也,赤地千里,杀戮无遗……积尸至与峨眉齐。流血川江,数百里不绝”这样的话,显然也属于一种文学描写,不能作为史料根据。

(江口沉银文物)

至于张献忠搜刮了大量金银,究竟有多少,这其实只是个传说。通过目前对“江口沉银”的发掘打捞,也只是证明张献忠确实曾把金银沉入江中,并不能证明有多少。再说了,作为一级政府,有点钱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抢劫富户而杀人,也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张献忠有必要对川人进行普遍的屠杀吗?

还有,张献忠的军队,主要是川人。张献忠如果大量屠杀川人,所杀的必然是张献忠军队的亲属。张献忠的军队杀自己的亲属,这显然是十分荒唐的。除非张献忠已经对他的军队进行了“洗脑”,那些军队已经“不是人”了。

总之,张献忠是否屠川这件事,已经成了“罗生门”。大家各执一词,显然谁也说不服谁。同时,也不可能找到跟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争论,却也说明一个现象,作为没有什么先进思想理念支撑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虽然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确实也存在太过依赖暴力,太过炫耀暴力的现象。而有这种现象的政权,显然是不长久的。张献忠最终走上了覆国的悲剧,也是必然的。

(参考资料:《明史》《研堂见闻杂录》)


张生全精彩历史


湖广填四川,是清朝初年重要的移民事件,而造成这场大范围长距离移民的主要动因便是由于四川人口的极度空虚乃至荒芜。而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普遍认为是张献忠大西军在四川的军事行动。

图/张献忠沉银


大西国建立

崇祯17年(1644年),张献忠率领义军由楚入川,迅速进入今天重庆万县。当年六月,张献忠攻克重庆,再次将从陕西南下进入重庆躲避战乱的明瑞王朱常浩及大批随从一锅端,全部杀光。随后,张献忠一路逼向成都,凯歌高奏,于七月份占领该城,随后于当年全面收服四川各地。与此同时,李自成率军杀入北京,灭亡明朝,建立了大顺政权,随后西撤陕西老家。张献忠在击败了李自成部将之后立即建立大西政权,于成都立国,称大西王。

守成不易

张献忠在成都称帝之后,才发现蜀地的局势并不像刚入川之时一般稳定。四川内外局势在当年年末发生了剧变。


首先,南明小朝廷在遵义组建了专门的幕府,专门对抗大西政权。同时,明军残部在四川境内各地尚有少数人马:川东的马乾、曾英等部于一六四四年八月占领了重庆,并以重庆为据点陆续控制涪州(今涪陵)、忠州(今忠县)、合州(今合川)、泸州等地;川南的杨展一直在嘉定(今乐山)、叙府等地活动,永宁卫(今叙永)是其据点;川西的曹勋、范文光等部攻占了雅州(今雅安),一直在雅州、洪雅、荥经等地活动。


除此之外,四川各地不时有地主武装的活动,据说“合计诸要隘兵马。为数不下二十余万”。

在这样的内外局势下,张献忠为了巩固自己政权,建立对抗北方清军的稳定基地,因而采取了坚决的镇压与军事对抗政策。就这样,在张献忠统治下的蜀地三年(1644-1646)间征战不断,几无宁日,人口大量死亡,因而有张献忠“屠川”之说。实际上,四川地区人口在明末大量减少是旷日持久战争导致的必然结果,张献忠“屠川”实际上是张献忠为了镇压反叛者所采取的铁血手段。


参考文献:1. 袁永,张献忠和大西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历史研习社


说张献忠“屠”四川的这个说法,其实有些过于夸张了。

倘若真的屠尽了四川,那他又是哪里来的兵源呢?那时四川人民更多的是死于满清之手,四川地区还有张献忠的祠堂并以香火供奉,真若是屠戮的凶手,百姓岂不是自相矛盾。

大家都知道明朝末年之时宦官专政,朝野上下爆发出了许多的问题,最后明朝覆灭,但若是讨论根本的覆灭原因,还是在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身上,他们的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可可是却便宜了入关的满清。

四川山水富饶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张献忠也不例外,在他刚到四川的时候是想将这里作为自己觉得大本营,可是再到了这里后却遭到许多抵抗,让他的兵马遭到了不少损失,于是他就决定以暴制暴,既然安抚不成那就杀吧,于是他如愿的做了大西国的皇帝。

不过明朝残余的反抗势力依旧很多,他这个性格残暴而且疑心病比较重,他时常怀疑手下的官员有造反的心思于是也杀不少人,后来反抗的势力越发的多了起来,此时还有满清的虎视眈眈,他当时所占据的范围也就是四川的四分之一,于是他也就破罐子破摔打算逃走。

然而大家知道,在清军打到四川的时候,一直是遭到当地百姓们的顽强抵抗,而这场抵抗更是长达十数年之久,假如张献忠真的将四川给屠了,难不成这些百姓再死后还能爬起来作战不成?

在1946年的时候清朝就宣布张献忠战死,平定了四川,在1949年的时候,清朝贴出过这样的一个公告:“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这就是他们所采用的镇压手段。所以说四川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源于与清军的作战。

另一方面,明末清初之时四川地区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再加上长时间作战到处浮尸,疫病也是很多,这也是一方面原因。

所以说,张献忠的“屠”时真的,不过目的是镇压反抗,但不是屠戮百姓,四川人数的锐减也是多方面原因。


四十五度历史


张献忠,1606年出生于陕西定边县,是在明末和李自成一起造反的农民军领袖,1644年11月16日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

关于张献忠为什么要屠四川?无论是传说还是明史记载都很多,我罗列几个大家看看是否可信。


1.张献忠10岁时跟随父亲到四川资中卖红枣,他们把驮运的驴拴在一户财主家的石碑上,等卖完红枣牵驴时,发现财主家的家丁在抽驴,原因是驴屙的屎把石碑弄脏了,父子俩赶忙赔礼道歉,家丁不依,非要让两个跪着把屎舔干净,不然要杀驴、罚款、两人无奈,只好忍气吞生地照办,事后,张献忠立志发誓“杀尽四川人,报舔屎之耻”。

2.张献忠带兵杀进四川,军队驻扎在眉山海珠的长丘山上,张献忠到乱草中大便,屁股被藿麻草猛扎了几下,气的他抽出宝剑对着乱草狂砍,还狠狠地发誓“四川人可恶,连草都欺负人,我今后一定要杀尽四川人”。

3.清人编纂的《明史》记载,张献忠杀人如割草,还特立碑明志,上写道“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就是有名的“七杀碑。”

4.出自《明史》,张献忠称帝后也搞开科取士,来考试的全部被杀。《蜀乱》,《后鉴录》,《圣教入川记》等都有记载张献忠大量杀人的事情,所有记载的为毛奇龄编著的《后鉴录》最为离奇,里面有所谓的“四面屠蜀”的情节,如果把杀的人数加在一起,竟然高达7亿。

上述的几点我认为不太可信,10的孩子发誓是没有用的,也没人会听到,屁股被草扎了一下,就要杀全四川人,这也不可能,一听就是民间人士编出来的,还有杀了7亿人更是天方夜潭,明万历6年也就是1578年,官方的四川登记人口是317万人,就算当时的瞒报、隐报的人口加在一起,也不过600多万,大清人口最多时是4亿,全中国达到7亿,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所以对这种记录可信度几乎当零。

那么张献忠在四川到底杀没杀人?答案是肯定杀了的,否则不会有那么多记载和传说,至于杀了多少人?谁也不知道,当时就算600人口吧,至顺治18年统计,四川人口只有8万了,基本上600万全没了,但这600万不可能全是张献忠杀的,张献忠在1447年1月就中箭死了,清军到1459年才打下四川,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等率农民军出四川向贵州转移了,那么清军还打了12年在跟谁打仗?说明四川还大有人在,这些人后来应该是全被清军杀了,为什么要杀呢?肯定是清军在四川遇到了最坚强的抵抗,12年的抗清啊!抗日战争才打了8年,想想12年是一场怎样艰难的斗争?,有可能清军攻下后大开了杀戒,不然四川不会只有区区8万人了。



说到张献忠在四川杀人有什么好处?我想就用刚才推断出的,清军杀四川人有什么好处一样,因为遇到了激烈的抵抗,当时张献忠率农民军进四川时,同样遇到了激烈的抵抗,张献忠在成都称帝时,所占的地盘是极其有限的,四川许多地方还是掌握在南明的守军手里,如果张献忠真的要把四川人全杀了,那还做什么皇帝?谁来养活朝廷?谁来养活军队?,按常理来推断,张献忠的杀人,应该是在攻城时遇到了百姓和守军的激烈抵抗才杀的,好处是,攻其它城镇时,警告城里的百姓,不要帮助守军,否则攻下的话也是要屠杀的。不知我的推断是否合理,请您提宝贵的意见。



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