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率军进攻武昌时,巡抚跪求楚王朱华奎犒军,后者为何打死不肯出钱?

文史砖家


明朝对待官吏待遇极差,唯独把朱姓藩王供奉起来,举全国之力像圈养牲畜一般养着,尤其靖难之役之后,朱棣主导削藩,藩王失去了带兵护卫之权,但名下的土地和赏赐的财物只多不少,即便到了明朝末年国家财政困窘,这些藩王仍然富得流油,如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万历皇帝一次性送给了福王2万顷农田(30万亩土地)。



而拥有“宫殿楼阁近千间,壮丽近于皇宫”的楚王朱华奎同样富可敌国,然而在张献忠大兵压境,这位明朝的王爷却完全没有为国解难的觉悟,丝毫不肯将府中财富拿出来资助军需,还称“要接济饿兵,孤一概无有!”还以祖传的镀金椅子做样子:“此可佐军,他无有。”

楚王之所以会这么做,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明朝军队后勤保障由地方负责



明朝卫所制以军屯自给,一旦长途行军,军队不自备粮草,而是每到一地,由当地政府酬粮饷保障后勤,至多不能超过三天口粮,这样军权便牢牢限制在文官掌控的行政体系中。只不过各地官员能力素质不一,到了明朝末年,年年兵荒马乱,地方已无力承担军队供养,军官纵兵抢掠的事情也常有发生,吴桥兵变就是典型的地方与军队的矛盾爆发体现。

2.藩王没有助军义务



朱元璋分封儿子到各地就藩,拥有兵权,然而靖难之役后朱棣自己也知道藩王掌兵容易导致叛乱,于是主导削藩,形成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的格局,宣宗平定朱高熙叛乱,进一步规定藩王“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的严厉措施,也就是说藩王沦为了养尊处优的国宝大熊猫,连出行自由都没有,出生便在荣华富贵中醉生梦死,说什么与国同难,简直痴人说梦。



崇祯十年(1637年)清兵入关劫掠,热血青年唐王朱聿键起兵勤王,结果被崇祯皇帝以“藩王不掌兵”的祖制被废为庶人,圈禁在凤阳祖陵。崇祯十四年(1641年)开封保卫战,周王朱恭枵做到了捐资助军,用五十二万两银子“买米麦,日夜造饭屑面,饷守陴者”,还“悬赏格,殪一贼予五十金”,激发城内军民击退李自成。然而李自成三次进攻开封,引黄河水淹开封,最终同样没有守住。

也就是说,出了钱不一定能守得住,还可以被朝廷下罪,何况正值乱世,有多少溃兵、市井无赖拿钱就跑路呢?真不好说。

3.宗室缺乏团结共助的同理心



明朝灭亡,引人深思亡国与亡天下之辩。实际上,北京城破之日,自杀殉国的官员还不如靖难时期的多,士大夫的集体沉沦甘心头顶一条拙劣的辫子高呼万岁。

同样,藩王平日里无恶不作,仗着宗室身份欺压地方,但触碰朝廷底线动辄圈禁或者废除身份,朱家子孙互不相见,仅剩血统维系,如何能让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呢?

明朝宗室疯狂繁衍,到了末年竟有30万之众,可是人多不意味着力量大,国家承平之时他们是国家的蛀虫,崇祯帝自缢之后他们争权夺利,把半壁江山折腾得不成样子,仅仅28年便彻底亡国灭种,还不如我们眼中的弱宋。


春秋正义


在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纵横南北的明末农民战争年间,“楚王朱华奎一毛不拔”事件,是桩既荒唐可笑,却又发人深思的活剧。

事件的主人公楚王朱华奎,早在晚明党争一地鸡毛的万历年间,就是个出名的话题人物:

他在万历八年(1580)登上楚王位,曾经因为身份问题,闹出万历三十一年(1603)震撼朝野的“楚宗案”。以学者张建民《明代两湖地区的宗藩与地方社会》一文考证,此案不但导致楚宗室冲击楚王府,还被当时首辅沈一贯,当做了排斥异己的由头。借题发挥掀起了党争。明末王爷里,这位,算是个“招事”的人物。

而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已经做了六十三年楚王的朱华奎,又摊上了大事:张献忠的农民军重兵迫近武昌,武昌城眼看到兵穷粮尽的地步。《绥寇纪略》记载下的朱华奎,却上演了极度荒唐无耻的一幕:当急红了眼的官员们齐集楚王府,磨破嘴皮子求着朱华奎掏些军费时,
朱华奎却只是淡定的拿出了楚王府那把裹金椅子(洪武皇帝所赐),外加轻飘飘一句“此可佐军,他无有”——我这没钱,就一把裹金椅子,要就拿去。

他是真没钱?当然不是,在朱华奎这类藩王看来,钱是大明皇家赐给他的,打仗剿贼则是官员军队的事,我只是负责享受的,打张献忠与我何干?但现实却是紧接着打脸:弹尽粮绝的武昌城失陷后,捂着钱包蹦子不掏的朱华奎,也就成了张献忠案板上的弱肉。他号称“没钱”的楚王宫里,被张献忠前后搂走了“金银各百万”,以至于“辇载数百车不尽”,简直一通大补血。朱华奎呢?也被张献忠扔进长江溺死。这打脸,命都“打没”了。

做完这一切的张献忠,还来了一句生动补刀:“有如此赀财而不设守,朱胡子真庸儿!”有这么多钱,你都没守住武昌城,不宰你宰谁?

而这一句话,何尝不是明朝灭亡,另一个叫人心痛的原因:
晚明为什么穷得叮当响,还不就是因为这些如蛀虫一样的藩王?

明朝藩王制度的槽点,许多学者早已大书特书,而发展到明末时,这积弊了近三个世纪的制度,更变成了大累赘: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里做出统计,单是嘉靖四十一年(1561)这一年,明王朝“恩养”宗室藩王禄米的支出,就多达853万石。这是什么概念,就以当时的河南省为例,河南全省的存粮只有84万石,而养活河南一省的宗室藩王,却需要粮食192万石,属于严重的入不敷出。

距离明朝灭亡七十七年前尚且如此,再参考明朝宗室们狂飙突进的繁衍速度。到了内忧外患的明末崇祯年间,藩王消耗的国家开支,那是只重不轻。宗室兼并土地,与国家争夺田赋税收,还是以河南省来说,当时有“中州地半入藩府”之说。也就是一半的土地,都掌握在宗室藩王手里。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朱华奎被俘后,能给张献忠如此巨大的补血。他的生活水平,放在明末藩王里,就是个缩影。

一边是国库空虚,一边是内外交困,八旗与农民军来回折腾。但还有一边,是藩王们家家花天酒地,依然年年消耗国家巨额财富,过着骄奢淫逸生活。如此大明,怎还有救?

而到了明王朝大厦将倾,农民起义如烈火燃遍时,占有巨额财富的藩王们,作为大明王朝的重要既得利益者,却纷纷上演了“神补刀”表现。诸如朱华奎这样,大兵压境还一毛不拔者,更是好些位。

比如身在洛阳的福王,表现就与朱华奎半斤八两。以顾城《明末农民战争史》记载:当李自成农民军迫近洛阳城时,洛阳城里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就给福王朱常洵写了一封振聋发聩的书信,信中描述了河南“三载奇荒,亘古未闻”的惨状,那“城头垛夫又皆鬼形鸠面而垂毙者”的惨状,叫几百年后的后人都忍不住叹息。但家中金山银山的福王呢?却是置若罔闻,一分钱也不掏。

于是,当李自成农民军即将攻城时,那些饿着肚子作战的明军们,也是纷纷倒戈。活捉了福王的李自成,也面对这个大腹便便的王爷,发出一声响彻晚明乱世的怒斥:

“汝为亲王,富甲天下,当如此饥荒,不肯发分毫帑藏赈济百姓,汝奴才也”。然后,又是处死王爷,把王爷家的家产“大补血”。这一套操作,是明末农民战争最后几年里,常见的“操作套路”。

财富惊人的藩王们,就以他们鼠目寸光的眼光,守财奴般的脾气,一个接着一个,给农民军当了“运输大队长”,终于“补”得李自成们兵强马壮,朝着风雨飘摇的北京城杀去。

在那个凄风苦雨的晚明末世,这些最享受“幸福生活”的王爷们,这些当年朱元璋给予厚望的“龙子龙孙”们,这些号称拱卫大明社稷的“宗藩”们,他们的荒唐与无情结局,几百年后,依然当得一声叹息,还有叹息后的长思。

参考资料:谈迁《国榷》、吴伟业《绥寇纪略》 、张建民《明代两湖地区的宗藩与地方社会》、顾城《明末农民战争史》、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


我们爱历史


楚王朱华奎在位六十三年,很贪婪,极有钱。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军入关前一年)张献忠攻武昌时,湖广地方大员齐聚王府,跪求其捐资助饷。这位金银保管员指着一把裹金交椅,说道:“此可佐军,他无有!”,令大家失望至极。不久,城陷,张献忠“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楚王及宗亲则被赶入江中溺死。

我们现在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自然觉得此人既贪且蠢,为什么不能拿出家财助军,保住自己及家人的性命呢?其实,当局者迷。一个人在恶习中浸淫久了,他的头脑就坏了,不能正常思维了。换了大家,即使张献忠在楚王的位置,也不能比他好到哪里去。贪婪是一个吃人脑子的老虎!




绕不开的修心


以前只知道南京历史上有数度屠城惨剧。没有想到武昌,三百年前也经历了张献忠军队的屠城。 近日读史书《明季北略》,记载了这段惨剧。笔者身为武汉人,为之震撼。 特将这段往事记下。 张献忠,这个所谓农民起义领袖,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土匪,强盗。 看到他武昌屠城的记载,对于他后来在四川灭绝人尽的记录就不会再有怀疑。 现行的历史书总是说农民起义推动了历史前进。张献忠这种暴民暴动只会毁灭人类,何谈什么推动历史前进 ! --------------------------------------------------------------------------------- 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两大农民军席卷中原。 1643年五月。明朝总兵方国安率兵扼守湖北蕲州。武昌城武备废弛。李自成,张献忠交相窥视江汉平原。 武昌震动,城内守城官员议论,如何募兵守城。 城内政府库存空虚。城内的明朝楚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的后代。楚王府所积多年财富,堪称富可敌国。 武昌城官员想找楚王贷款募兵,楚王不同意。 大学士贺逢圣主动捐钱募兵。此时正巧有承天,德安溃散的明军抵达武昌。于是楚王招募他们,号称楚府兵。 张献忠军队沿江而上,攻破汉阳。临江欲渡,武昌大震。 城内官员商议,要撤退长江上的军队,坚守城墙。参将崔文荣说:“守城不如守江,守江不如守岸边。磨盘、煤炭诸 洲,浅不过马腹。如果敌军从此飞渡,而我们困守孤城,非良策也。”议者均不听从此建议。 张献忠军队果然从煤炭洲过江,直逼城下。 参将崔文荣率兵抵御。少有斩获。张军攻武胜门。崔文荣率军拒之,多有杀伤。 不久,楚府新募的士兵作内应,打开城门迎进张献忠军队。崔文荣战死。 大学士贺逢圣身穿衣冠北拜皇上。用一大船载着全家,开进墩子湖,凿沉船只,全家自杀溺死。 武昌城内多名官员被杀。 张献忠捉到楚王,尽取其宫中金银财宝百余万,装载了数百车。老百姓为之震撼。都说当初楚王不肯出钱守城愚蠢之 至。 张献忠把楚王装进一个竹轿,沉入西湖。湖水涌沸,久久才死。张献忠感到奇怪。 楚王的祖上是朱元璋第六子。洪武三年封楚王。世代相继两百余年,富甲天下。 张献忠军队在武昌城内杀戮军民数万,投尸长江。剩下尚有数十万人。张献忠派出铁骑将他们驱赶出城,逼进长江。 江中浮尸,蔽江而下,武昌江边的鱼群都吃不完这麽多尸体。 武昌城只剩下数百居民。张献忠军队把他们砍断手足,毁伤眼睛,鼻子,没有一个人完整无伤。 有一种说法是,张献忠看到武昌城内居民太多,不能迅速杀光。于是打开城门,把居民驱赶进长江。 张献忠焚香三支,对老百姓说:”如果香烧完了还留在城里者,尽杀。“ 老百姓争相出城,踩死的人数以万计。逃不出城的,都被杀光。 被驱赶出城的人数达三十万,全都淹死在长江。江水变红,浮尸千里。最远的尸体漂到千里之外的镇江。 还有一种说法。张献忠在武昌屠城时,大雨如注,雷声轰烈。张献忠驰马高呼:‘上天怒得紧了,何不快杀!’于是 他的军队狂挥屠刀,杀人如砍西瓜。看到数十万居民不能马上杀光,于是开城将百姓逼进长江。 张献忠总是说:"我是黄巢后一人。”又说:“我比黄巢杀人更多。” 史书对此事称:张献忠凶忍残暴,真乃人间大凶贼也。


江左V九


不要低估古代人的政治智慧。对于古人来说,家族的传承远高于个人的生死。

你一个藩王出钱劳军想干什么?想收买军心?从燕王靖难开始,藩王碰兵权就是明代皇室的大忌。再加上后面的宁王之乱,上到皇帝,下到文官集团,恨不得把藩王圈起来当猪养。而且崇祯皇帝更是出了名的心胸狭窄,刻薄寡恩。作为老牌子藩王,宁愿赌张献忠打不进来,打进来反正自己也就是一死,儿孙还能承袭家族的爵位封地。如果是被皇帝猜忌,再被没事找事干的东林御史盯上,被剥夺了爵位和封地,下场比落入农民军手中更惨。


秦岭161707473


典型的无知“贪财不要命”的主儿。

张献忠的起义军打到武昌了,身为最高一级的军政长官却还“一毛不拔”。手下的巡抚、将军都苦苦哀求楚王朱华奎犒赏三军提升士气。朱华奎指着洪武时期御赐的裹金交椅说:只有这一个椅子,卖了吧!御赐的椅子谁敢卖?谁又敢收?这表明了就是一句话:没钱,爱咋咋地。

如果换成任何一个有眼光的人,值此危机时刻,肯定会选择毫不犹豫的“犒赏”。再不济也要稍微意思意思吧。可是在无知的守财奴朱华奎面前行不通。

“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最后,张献忠攻入了武昌。朱华奎难逃一死:被装进猪笼,沉入长江,所有亲族无一例外全部被杀。而张献忠在楚王府中搜出的财物以百万计:“金银珠宝以百万计,财物装辇百车而不尽。”张献忠笑道:朱华奎有钱不知道怎么花,到最后成给我老张打工的,真是傻到家了。


小刘解读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障江山永固,便把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并拨给他们大量军队,期望他们能起到捍卫皇室、消除内忧外患的效果。从明成祖朱棣开始,藩王们虽然被解除兵权,但却换得朝廷对他们的厚养政策,由此积累起惊人的财富。然而,这些“不差钱”的王爷们往往吝啬至极,甚至在大难临头之际都舍不得花钱“消灾”,实在是愚蠢至极。其中,楚定王朱华奎便是典型代表。



朱华奎是明朝第九任楚王,楚恭王朱英烍的遗腹子,生母为宫人胡氏,与朱华壁是孪生兄弟。隆庆五年(1571年),朱英烍薨逝后不久,朱华奎兄弟才呱呱坠地。由于朱华奎年纪太小,按规定不能即刻继承王位,所以王府事务便交由叔父武冈王朱显槐代为管理(后因其荒淫无道而改为东安王朱显梡),直到万历八年(1580年)才正式袭爵。


但楚王府内外对朱华奎兄弟的真实身份充满了质疑声。在朱华奎正式袭爵之前,府内仪宾汪若泉便向朝廷上奏,宣称朱华奎乃是朱英烍妻兄王如言的侍妾尤金梅所生,朱华壁则是王如言族人王玉之子。两人都是出生数月后被抱入楚王府的,究其原因在于朱英烍不能生育,但他又不想死后由兄弟袭爵,所以才出此下策。



不过汪若泉的奏表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朱华奎依旧还是如愿以偿地当上楚王。不过因为他行事过于残暴苛刻,所以在20多年后,不甘遭受其迫害凌辱的亲属们,便以宗人朱华趆为首,联合向朝廷告御状,再度揭发了朱华奎兄弟的真实身份,轰动一时的“伪楚王案”就此爆发。


案件前后审理了很长时间,不仅将楚王府很多宗人牵连进去,而且还造成朝廷内部激烈的党争,首辅沈一贯与次辅沈鲤因此事互相诬陷、排挤,关系势若水火。在这种情况下,万历帝便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以“诬陷诽谤”的罪名,将朱华趆等人或革爵幽禁,或充军流放,并保留了朱华奎的王位。至此,“伪楚王案”以一种“虎头蛇尾”的方式收场。



“伪楚王案”结案三个月后,对结果不满的宗人们在朱蕴钤的率领下,利用朱华奎以“助工”为由向朝廷贡献两万两白银的机会,在汉阳实施抢劫(“劫杠案”),直到万历帝再次出面干预,事件才得以平息。此后40年间,侥幸保住王位的朱华奎对朝廷感恩戴德,经常大肆贿赂皇帝和朝廷重臣,由此使得王位更加巩固。


在大肆贿赂皇帝和重臣的同时,朱华奎为了弥补损失,再加上满足自己享乐的需要,在担任楚王的63年时间里,凭借着朝廷的恩赏和各种强取豪夺,由此积聚起数量惊人的财富,跟福王朱常洵(万历帝最疼爱的儿子)一起,被视为最富有的两位藩王。然而朱常洵、朱华奎都是“铁公鸡”,极度贪婪吝啬、为富不仁,并都因此而遭遇厄运。



且说崇祯十六年(1643年),流寇首领张献忠利用左良玉躲避李自成、尽撤湖广兵东下的机会,率领数万大军猛扑武昌,并在当年五月将其包围得水泄不通。湖广巡抚见情势危急,便率领军政要员悉数汇集到楚王府,跪求朱华奎捐资助饷,以犒劳数月未领到军饷的将士们。为了说服朱华奎,巡抚还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声称若王爷不肯出钱,将士们恐怕难以守城。


没想到朱华奎根本就不吃这一套,就算是巡抚说破大天,他就是不肯松口助饷。最后被逼急了,朱华奎便大耍无赖,指着朝廷赏赐的裹金交椅,气咻咻地说道:“本王家人甚多但俸禄微薄,连吃饭都是大问题,实在是拿不出钱来犒军,如果大人非要讨取的话,那么请把这把椅子卖掉换钱,然后去犒军吧!”众人听完失望至极,全都哀声连连(“此可佐军,他无有!”见《绥寇纪略·卷一》)。



朱华奎拒绝出钱犒军的消息传至前线,士兵们悲愤至极,再不肯拼死守城。很快,张献忠在内应的配合下入城,并大肆捕杀宗室和官吏。朱华奎被捕后向张献忠叩头求生,但最终还是被装在大猪笼里,扔到长江中淹死(“陷武昌,执楚王华奎,笼而沈诸江,尽杀楚宗室。”见《明史·卷三百十九》)。至于他府中数以百万计的金银,则全被张献忠“笑纳”,成了他招兵买马、攻城略地的资本。



文史砖家


吴伟业,崇祯年的进士当了满清的奴才。

现在所谓的“历史领域创作者,文史达人”就选择这样前朝的叛徒描述前朝的文献,还当成正史?好比拿汪精卫的语录当民国历史去研究。

这要多没有历史基本观的人才能做的出来。

不论会不会封号,我都想送提问者一个中指FK


八月鼠1


明朝后期的地方王侯,往往竞逐皇位失败,或根本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会到自己的封地享受奢靡的生活,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享受底下人的侍候吹捧,无所忌惮。中央也乐于他们这样,所以也不会严管。几十年下来,听到的尽是吹捧之言,往往会在地方养成各种各样的恶习,自私自利,不顾大只顾小,别人不能沾自己一点便宜,对别人说的都不信。估计起义军打到城门口时,这帮王爷们听到身旁亲信的话也是,天下一片太平,都是小毛贼,小打小闹,守城将领小题大做,想坑您钱财之类等等。只有最后起义军打进王府,刀架到脖子上时,这帮王爷才明白过来了


关尔思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夏,明朝江汉重镇武昌已是岌岌可危。西面是李自成的大军压境,东面是张献忠的步步紧逼。此时的明王朝,已被农民军打的毫无招架之力,不仅兵员短缺,粮饷更是捉襟见肘。分封在这里的楚王朱华奎,靠着累世聚敛的大批财物,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城破在即,武昌城内文武官员希望朱华奎能拿出银子犒赏众军,提升士气。于是,湖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的官员们齐集王府,跪在朱华奎面前请他借给几十万两银子充作军饷。家居在家的大学士贺逢圣也面见朱华奎,希望他出银救城。无论官员们如何恳求,朱华奎就是不肯借银。实在推辞不过,就命人搬出洪武年间分封诸子时赐给楚王的一张裹金交椅,说道:“

此可佐军,他无有!”贺逢圣失望至极,哭着走出王府。后来,直到情况紧急时,朱华奎才极不情愿的拿出部分银两,收募从承天(令钟祥)、德安(今安陆)逃窜而来的散兵游勇,组织起一支新兵,由楚府长史徐学颜统领。实际上,朱华奎只是想利用这支队伍保护他的身家性命而已。然而,这些散兵游勇全是被李自成打的如惊弓之鸟,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五月初王,张献忠的先头部队从团凤洲渡江,攻克武昌县。二十三日,张献忠全军自鸭蛋洲南渡。二十九日向武昌城发起进攻。明军道臣王扬基和武昌府推官傅上瑞见形势不妙,立即弃城逃跑。朱华奎招募来的楚府新兵随即打开保安、文昌二门将起义军迎进城内。起义军进城后活捉了朱华奎,发现他府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张献忠见后不禁感叹道:“有如此金钱不能设守,朱胡子真庸儿!”下令把朱华奎扔到河中淹死(还有一种说法是城破后,朱华奎自缢而死)。贺逢圣被俘后,张献忠认为他是个好官,以先生相称,放他回家。贺逢圣却说:“我大臣,不可苟活

。”随后投水自尽。

张献忠占领武昌后,开始正式建立大西政权,将武昌定为京城,铸西王之宝,改武昌府为天授府,江夏县为上江县。随后设立六政府(跟明朝六部相同)、五府,京城设五城兵马司,任命了二十一个州县的官员,并授以官印,赏白银百两左右。

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标志着农民军的统一战线走向分裂。由于他一直奉李自成为农民军领袖,因此,他的自立为王极大触怒了李自成,从此以后,李自成与张献忠由合作转为斗争,极大消耗了起义军的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