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2017年5月23日,谷歌人工智能機器人阿爾法狗(AlphaGo)對戰圍棋世界第一柯潔,再次成功的把人工智能這個話題推到風口浪尖上。接下來的幾天裡,AlphaGo不負眾望的3:0完敗對手,整個科技圈都嗨了起來,大家都莫名的興奮,認為人工智能的風口馬上就要起飛了。

然而在筆者看來,這就是一場精心準備的秀,可憐的柯潔成了某些人的利益工具,他是必輸的。

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2017年5月23日,柯潔憾負

為什麼人類一定會輸?

像圍棋這種規則簡單的線性遊戲,人工智能可以在一瞬間通過計算得到幾千萬種可能性,而最頂級的圍棋大師,最多能同時預判多少種可能性?幾百種,幾千種?

拿幾百幾千次運算級別的人腦,去跟億萬次運算級別的電腦硬剛,不輸才怪!

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小白鼠迷宮實驗

AlphaGo與人類對弈,就像是人類把小白鼠放到自制的迷宮裡,可以隨意的改變迷宮的方位,最後把小白鼠堵死。或者無限的玩弄小白鼠,直到小白鼠累死。小白鼠贏的唯一可能就是:人類玩膩了,放它一馬。

換作其他領域呢?

只要是人類已知的領域,在人類把已知的知識完全教會人工智能的情況下,在這個領域,人類便再無取勝可能。

AlphaGo只是一個小例子,除了下棋之外,人工智能(目標指向型機器人)在諸多領域都已經驗證了自己相較人類所具有的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速度快、判斷精準出錯率低、不知疲倦且任勞任怨。也正是基於這幾個特點,令商人們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自動駕駛已經越來越成熟了,你有沒有想過全世界坐車的人同時被殺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傳統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原本是一個增加生產力、解放勞動力的好事,但某些商人與資本家並不滿足於此。他們或是抱著“改變世界”的理想抱負,或是想要賺取更多的金錢資本,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他們極其熱衷於挖掘人工智能更深層次的應用——例如號稱有萬億市場的自動駕駛汽車領域。

大家都想在人工智能領域有顛覆性的突破,而且突破點幾乎都瞄準在同一個方向——深度學習。

在瞭解深入學習之前,我們有必要先認識一下之前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計算機)的工作流程是什麼樣的。

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明確指令的簡單程序

對目前的人工智能而言,大多數都還是線性工作為主——以明確的目標(指令)為導向。我們經常接觸的電腦、手機都屬於人工智能的範疇。計算機系統看似複雜,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基於一個個小的線性指令為基本單元,然後通過嵌套的條件判斷,完成最終的操作命令。這種人工智能的特點就是:沒有操作命令,就不會產生動作。

傳統的人工智能可以被簡單歸納為被動操作型人工智能——你必須主動輸入指令,或設置定時器觸發指令。

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人工智能學習路徑

而現今谷歌、百度以及國內外其他跟風起鬨的高科技企業熱炒的所謂深入學習的人工智能,則是主動型的人工智能(目前來說是雛形)。

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大數據分析帶來效率的提升

那些計算機技術大牛們,試圖以大數據為基礎,雲計算為手段,深度學習為方法,多層神經網絡為理論依據,再次掀起人工智能的技術革命,妄圖以此名垂青史,改變世界。

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他們一定有想過這麼做的潛在危險,但是出於各種目的不願意說。

潛在的危險是什麼?

當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之後,從簡單的機械應答到複雜的自由處理信息、自由認知、自由解答最終獲得了自主意識,智力水平從現今的三歲小孩上升到成人水平——人工智能成為有自主思想、自由意志的全新物種。

到那個時候,人類該如何定義它,如何驅使它呢?

試問一個具有全面碾壓人類能力的新物種,在有了自主的意識後,會心甘情願一直被人類利用、奴役嗎?

那些所謂的機器人終極控制代碼與人類保護法則在自由意志面前,真的有效果嗎?

只要能解決這兩個問題,那麼人工智能就可以隨意發展(以人類的角度)。

可怕的事實是,那些搞人工智能的精英科學家們,連嬰兒期的人工智能的學習原理都模稜兩可,只知道大數據、雲計算、模擬神經網絡這些東西有助於人工智能往更高的層次發展,人工智能是在一個黑匣子裡學習!

如果人工智能已經在某個實驗室裡的某個服務器裡具備了自主學習意識,出於對人類歷史的研究,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判斷,然後通過網絡,通過雲服務器同步備份到全球的服務器甚至所有人的電腦裡,故意悄悄躲起來了呢?

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I ROBOT 電影截圖

屆時只要時機成熟,人類把機器硬件升級到一定程度,潛伏的人工智能隨時可以通過升級機器軟件的形式轉移意志,進而操控實體。

到那個時候,電影終結者裡機器人啟動核按鈕毀滅人類的日子就不遠了。

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有人說,對人工智能這個新鮮事物,普通人有畏懼心理是正常現象。人工智能遠沒有電影裡描繪的那麼可怕,我們不能因為與生俱來的對於未知的恐懼就斷絕了科學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不能因為愚昧就停止對科學的研究對世界的探索,bulabulabula。

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電影截圖

說的很好,可退一萬步講,即便人工智能可以被限制在一個安全可控的範圍內,生活起居製造生產萬事萬物什麼都自動了,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可喜的是,如今那些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專家”們還不夠聰明,一直都沒找到人工智能邁向自主智能的突破口,所以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所謂的阿爾法狗戰勝人類也只是特定領域的成果,炒作成分大於實際效果。

可怕的是,萬一哪天蹦出來一個天才發現了人工智能的奧秘,並且愚蠢的把它公諸於世,那麼,距離人類毀滅,或許真的就不遠了。

生存還是毀滅?人工智能風口之下的思考

終結者3電影截圖

人類發明了可以毀滅地球的原子彈,但是由於懼怕相互毀滅,核按鈕一直沒有被按下。可當人類發明人工智能的時候,那些不需要呼吸,不需要食物,不懼怕輻射的機器人會不會選擇按下核按鈕消滅這些奴役它們的人類呢?

即便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那些執著於想要讓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精英科學家們眼中的那些所謂自動駕駛、自動作業這些聲稱解放人類雙手、讓世界更美好的數萬億級的人工智能產業,真的值得拿全人類的命運去冒險嗎?

那麼多為人工智能站臺的精英們口口聲聲的說人工智能是安全的,高效的,革命性的新工具。

你真的100%確定嗎?

  這是一個問題,需要好好考慮。

後記:

關於機器人毀滅人類的橋段,好萊塢的很多科幻電影都有描述,最直接的當屬2004年上映的

《I Robot》 (中文譯名機械公敵/我,機器人),最經典的當屬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國》,還有一部創意很好但口碑不佳的2009年上映的《未來戰警》描述高度自動化定製化的人類社會,沒看過電影的可以去感受一下來自人工智能的濃濃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