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扒一扒萬惡的房地產預售制度!取消將會是對開發商的核打擊!

之前小編扒了一下萬惡的公攤面積對於買房人的赤裸剝削,現在咱們再來扒一扒更加可惡的商品房預售制度(雖然小編就是房地產行業的工程師,但是還是忍不住吐槽一下)

首先咱們先來看一下百度百科對預售制度的解釋:商品房預售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正在建設中的房屋預先出售給承購人,由承購人預先支付定金或房款的行為。具體來說,習慣上把在建的、尚未完成建設的、不能交付使用的、沒取得房屋產權證房屋稱為期房。

這裡我來吐槽一下,總結來說就是“先把錢給老子,老子好用你的錢給你蓋房子,剩下的錢老子再去拿地”。在房價上行的時候這筆首付款及銀行下批的貸款用來繼續建設剩下的工程是綽綽有餘的,開發商將餘下的錢繼續投到下一個項目的前期開發中去,達到預售條件,繼續割韭菜,依次循環,,,,赤裸裸的剝削有沒有!

再來扒一扒萬惡的房地產預售制度!取消將會是對開發商的核打擊!

商品房預售制度還存在以下幾點弊端:

一、預售制度下,成品要等到兩年之後才能交付,開發商賣給你的,很可能是個過度包裝的預期。

樣板間展示華麗,交付時一地雞毛,這樣的案例,在百度搜索裡,是百萬量級的存在。

二、因為是期房銷售,樓盤落成前,買家只花數量很少的訂金,就能定下一套或多套房源,之後轉手買賣賺取差價。

這樣資金就能以小博大,最典型的就是當年的溫州炒房團,而這一度成為房價上漲的幫兇。

三、爛尾風險無法規避。預售制度下,購房者先交錢,兩年之後才能收房,但資金鍊緊張的小開發商,卻很難做到專款專用。

如果資金鍊斷裂項目爛尾,購房者不僅拿不到房產,還要繼續還貸。

簡直就是一個字:慘。

再來扒一扒萬惡的房地產預售制度!取消將會是對開發商的核打擊!

四、預售監管缺乏,購房者成弱勢群體。網購之所以能被大家接受,最關鍵的環節在於平臺監管保護消費者。

而房地產就不一樣,你交出錢的那一刻,就成為了弱勢群體,當「交房意味著維權的開始」變得見怪不怪,市場是病態的。

既然預售制度存在這麼多的弊端,為什麼還能大行其道的存在這麼多年且沒有被取消的跡象呢?前面的吐槽都是站在買房人,準確的說是剛需買房人的角度來看待預售制度的,那麼站在政府和開發商的角度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不能否認的是,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中,商品房預售制度,曾經對房地產的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

一、地產繁榮,預售當先。預售制度是商業地產的鼻祖,港商霍英東憑藉著「炒樓花」的預售模式開啟了香港地產的新紀元。

1994年大陸首次認可地產的預售制度,為改革開放的地產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預售制度是一個伶牙利嘴的推銷員。樓市的預售期一般在1到2年左右,這讓很多前瞻性的非剛需購房者,看重預售房的價格優勢,潛在需求被激活。

因此創造的地產增量,是我們的GDP的增速巨大的重要原因。

三、預售制度讓你八折買房。必須承認的是,預售制度為開發商節約的資金成本的同時,也利好下游的購房者。

對比起現房銷售的價格,預售價格至少會便宜10%甚至20%。

四、增量的市場,預售是渦輪。預售制度出現的25年,伴隨著的是國家城市化火箭般的25年。而地產帶動著上下游行業,默默充當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動機。

從地產一直保持著增量市場的形態存在可以看出,保持增量的秘訣就是滾動開發和新區神話,而這樣唯快不破的打法背後需要鉅額的資金量的支持,預售為此提供了保障。

五、預售才是供給主力。地產一直是不完全自由市場,但是供需關係仍然在樓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地產數據機構一直非常糾結的是:存量房的統計是不是要把預售的住宅算進存量。

從此,我們看出預售對於市場上流通房源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因此,預售制度一旦取消,市場上短暫的供給斷層,對於價格和居住需求的影響引人深思。

雖然取消預售制度對於房地產行業相當於核打擊,一旦取消地產從業人員將面臨大面積裁員失業,作為行業內的從業人員小編應該站在不取消的立場上,但是我真的希望預售制度能早日取消。大家把房子認認真真的做出來,比一比誰的好誰的差,而不是在沙盤上比較、在宣傳手冊上比較!也不會出現大面積的交付即維權的事件發生。

再來扒一扒萬惡的房地產預售制度!取消將會是對開發商的核打擊!

我相信到預售制度取消的那一天,才是品質為王,消費者買房人為大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