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職業瓶頸,我們為何總是焦慮?

20歲之前我們做快樂的事、20後做喜歡做的事、30歲後做想做的事、40歲要做擅長的事、50歲做能做的事,60歲別管兒女的事、70歲想想有沒有沒做的事、80歲想想20歲的快樂的事。

工作幾年,或許都會遇到事業停滯不前的瓶頸期,日復一日地上班下班,漸漸地只感受到移動的軀體,少了激情燃燒的靈魂,手頭上的工作似乎成了簡單重複的機械勞動,工作技能也懶得更新,總覺得自己老了,學不動也沒動力學。

中年危機、職業瓶頸,我們為何總是焦慮?


但其實工作中感覺到遇到瓶頸,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當你突破這個瓶頸後,你會發現自己會出現質的上升,無論視野,思維還是理念。所以未來的我在職場上會是什麼樣呢?如今這個問題再也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理想終究是美好的,但彼岸與現實之間,總缺少一個落腳點。尤其當工作多年,在自己的領域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和title後,該如何突破職場瓶頸,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呢?在此給大家幾個建議。

1. 要和別人拉開差距

任何職業人在任何階段都會身處一個競爭平臺之上,平臺上有很多競爭者。有人不斷在往更高的平臺走,有人逐步歸於平凡,有人在進步的慾望和懶惰的誘惑下痛苦糾結。

所以,如果想要不斷變好,先請你成為現在平臺上的最優秀,永遠不斷的問自己是否和同平臺的人拉開了差距。

從小處著手,形成習慣,不斷激勵自己付諸正確的努力.

比如在執行工作時能不能不要和其他人一樣只是完成老闆的授命,是不是可以每次都多做一點點,超出老闆預期的一點點;老闆讓我做一個商品錄入的工作,是不是可以錄入過程中思考如何可以提升商品錄入的效率,給老闆提點建議提升工作效率,不要害怕提建議,因為大多數改革都是從基層開始的。

從小處著手考慮不斷和別人拉開差距,從小處著手,形成習慣,不斷激勵自己付諸正確的努力,舉一反三。

2. 關注自己的影響圈

職場裡面分兩種人:winner和loser。對應著兩個圈:影響圈,關注圈。

影響圈是自己可控的事物形成的集合:你應對一件事情的態度,你可控的資源,你可以影響的人。

關注圈是自己不可控事物形成的集合:你的領導好壞,你的業務好壞,你無法影響的人和事情。

Winner聚焦影響圈,loser聚焦關注圈。

Winner說雖然老闆對我很嚴厲,不給我自由發揮的空間,但是他要求我做事情更加規矩能夠幫助我培養很多好的方法論,養成更好的職業素養。

Loser說我老闆一點支持都不給,還每天要求我做這做那,其他組的領導對下屬就很放任,好羨慕他們。

Winner說我負責的項目不受重視,沒有資源支持,所以我只有自己想辦法去影響合作伙伴或者不斷曝光自己的價值去自我爭取更多資源支持,能夠啃下現在這個項目以後沒有什麼是克服不了的。況且老闆對這個項目預期本來也不高,做失敗了符合預期,做成功了就是極大的超出預期。

Loser說我怎麼這麼倒黴初入職場就進入一個邊緣項目,沒有資源支持,沒有人關注,什麼都推不動,算了隨便搞搞就好期待下一個項目能運氣好點。

中年危機、職業瓶頸,我們為何總是焦慮?


就這樣,聚焦影響圈的人會不斷提升,擴大自己的影響能力,最終對自己的環境更可控。

聚焦關注圈的人,會永遠停滯在現有狀態,因為他們的腦子在‘我運氣不好‘這一步就停止了思考,影響圈會越來越小

你要知道的是,任何人都身處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客觀是有運氣好壞之分,條件也有差異。但是你相對你自己在你無法影響的因素之下並沒有其他選擇,所以,永遠保持積極的視角,關注自己手上可控可影響的條件,在既定因素下讓自己更好即可,這是最好的方式。

不是要你們一定要陽光積極小太陽,你可以是一個喪B,但是內心自己要清楚,什麼是對的態度。

3. 學會“暫停”與“清零”

當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回首望去,停下來,我們才有精力探索行業的深度和廣度。而當我們停下來,清空過去給我們帶來收益的各種“經驗”,看似是有所捨棄,其實是為了更好的積累與轉化。

還記得狗年春晚,黃渤搭檔張藝興,陳偉霆的歌舞演出《最好的舞臺》燃爆全場。而有所不知的是,黃渤在過去一年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選擇暫停所有片約,休整一年,也就說整整一年,黃渤沒有任何影視作品面世。

在一次採訪中,他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我覺得自己正在脫離生活。之前得益於此的,對社會的瞭解和對普通老百姓的零距離的認知度,逐漸被機場,酒店,床上睡覺和片場工作所取代。”

他認為事業發展進入了瓶頸期。過去20多年底層社會的摸爬滾打經歷,讓他對小老百姓的普通生活有著更清晰的瞭解。

而當工作將時間塞得連一張A4紙都裝不下的時候,他無法從生活的角度切入去完善所塑造的角色。於是他選擇停下來。

休整之後的黃渤,選擇減少片約,將重心轉移到另一個領域,導演

但他在採訪中說“演員的職業還是自己的本分。”導演對他來說只是一次嘗試和學習,因為對於作品本身,導演的範圍跟深度都是更大的。同時,導演會對職業包括表演有更加不同的理解和認知。

黃渤是一個優秀的演員。他的優秀不僅在於演技,更在於他不斷地尋求突破,多維度精進演技的精神。而不是重複走同樣的路,固步自封。也正是由於他對不斷開拓,勇於尋找新的自己的精神,才能創造一個又一個事業的新高度。

中年危機、職業瓶頸,我們為何總是焦慮?


不管你是在山腳下,半山腰,還是在山頂上,只要目標是對的,就踏踏實實,堅定地走下去。而一旦發現自己停滯不前,就要及時調整方向,不去重複已有的成績,而去追尋新的進步,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使自己達到事業的新高度。

4.大膽“跨界”

隨著不同行業協作的不斷加深,行業間的壁壘被漸漸打破,跨界變得越來越常見。 比如小米從手機周邊做起,拓展到電飯煲、空氣淨化器等家電,如今又涉足了互聯網金融開始賣保險;門戶網站起家的網易不僅電商做得風生水起,還頭也不回地走在了養豬餵雞的康莊大道;地產界的翹楚萬科集團,則饒有興趣地開起了學校……

而你也會發現身邊有的朋友在工作之餘,讀書寫書評,賺取稿費;有的在事業以外,開店做起了國外代購;有的朋友利用工作所學技能,開設了線上的付費課程;碼農可以去做產品經理,電視臺編導可以轉型自媒體人,HR高管可能同時也是知乎某大V,商務拓展的同事有著潛水教練的資質……

沒錯,或許這就是我們平時聽到的“斜槓青年”,這個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的《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單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所以,如果不能改變世界,為何不嘗試改變自己?如果在做好現有工作的同時,打造多種職業和專業能力。不停給自己設限,不停的自我學習,獲取最新的信息與能力。利用愛好和特長獲得新舞臺或額外收入,甚至掌握更多主動性和自由,以多選代替單選,開展放射性的平行人生,何嘗不失為一種更好的方式?所以,你要在普通的日子外,不放棄求知與實踐的腳步;你要從不滿足,不斷撕下現有的標籤,探索更多可能性。歲月靜好時,可順風起飛;命運多舛時,能絕地反擊。要努力讓自己的人生活得熱烈,去體驗第二種人生。

5.保持自己的個性

工作時間長了之後,不知不覺中,我們大多數人已經成為為工作而生的提線木偶,停滯不前,無法感受工作帶來的激情和衝動,提不起精神;按部就班,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體會到成就感帶來的快樂。

你,有過類似的症狀嗎?如果有,那麼應該提醒自己為自己注入一些鮮活的能量了。

中年危機、職業瓶頸,我們為何總是焦慮?


喜歡蹦迪,就用力的蹦迪。因為蹦迪是美好的體驗,可以在放肆嗨起來發洩工作不快;喜歡旅遊,就放肆的四處晃盪,因為旅遊讓你見識不一樣的世界,認識不一樣的人,產生不一樣的想法。永遠保持自己的個性,保持自己的愛好,保持你們的年輕,激情,活力四射。

千萬不要放棄自己的個性變成泯然眾生,千萬不要以為年紀到了就該變成普通人,千萬不要刪掉公眾號裡面的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千萬不要每天加班卻忘了抬頭看看那個有趣的自己。

這樣你才能夠去創造,去思考。未來行業才會有你的一席之地。

說了這麼多,總之,希望你們都可以比別人更優秀一點,雖然遇到瓶頸時我們不一定能意識到我們遇到的瓶頸究竟是什麼,但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可以甩開當下的焦慮,想做的現在就去做,沒做的抓緊時間做,畢竟成功就是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永遠不要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