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家庭“焦慮”的兩大根源

和朋友坐著閒聊,談起生活,他抽了口煙,嘆口氣說道:有些無奈。

他和他的家庭是這樣的情況:70後,月收入1.5萬,老婆月收入8000。孩子剛上高中,父母年輕時打零工養活他,也沒有什麼退休收入。總的來說:收入不多,但家庭一年也有30萬的收入,也算是“中產”。但是,“上有老下有小”,每月開支也不小,壓力很大。

人到中年,總會焦慮!

中產家庭“焦慮”的兩大根源

中年焦慮

他也算是個努力、上進的人,除了工資之外,也想掙點“額外收入”。股票,是他主要的投資方向,也是讓他最傷心的地方。買了20年,虧了20年,前前後後搭進去小20萬。繼續投資還是割肉離場,正糾結中。

他的經歷不復雜,但我卻發現了大多數中產家庭的兩個共同特徵。

投資盈利沒有超過通貨膨脹,甚至本金還出現虧損

很多人都明白“人不理財,財不理你”的道理,卻沒弄明白自己適合什麼類型的投資方式。簡單粗暴的認為銀行存款收益低,盲目進入需要一定投資技能和方法”股市、基市,最後卻折損了本金。連盈利都做不到,怎麼能跑贏通貨膨脹?

投資要謹慎,要收益穩定,至少能大概率保證收益穩定。即使是收益低,也比沒有收益強。而且隨著時間的增長,本金和收益也會呈指數級發展。就像我上面的朋友,如果能把投資股市裡的錢,拿來投資年化8%的定期理財產品,20年之後,也會變成46萬。也比買股票虧了20萬強。

中產家庭“焦慮”的兩大根源

投資失利

投資,是“理財”馬拉松,比的不是一時的快慢,而是誰能堅持到達目的地。同樣的時間誰賺的更多,誰才是真正的王者。

另外,股票、基金等屬於風險較高的投資方式,這類投資方式往往有著複雜的投資邏輯,要求投資人必須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專業知識,投資門檻較高。至少能根據市場信息、企業經營現狀,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判斷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如果沒有理性的分析,盲目選擇投資標的,投資前景很難保障,十有八九會遭遇虧損。

這也說明,投資方式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只存在“能否”駕馭的問題。選擇投資方式一定要實事求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選擇自己可以駕馭的,才有機會跑贏通貨膨脹。

自己和家人完全是“裸奔”的狀態

此“裸奔”不是真裸奔,而是指自己和家人不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投資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家人要處在“安全島”上。家人的基本生活都不能持續性的保證,怎麼會有閒錢去投資理財?

一個家庭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家人生病了怎麼辦?如果資金不夠充裕,為何不拿出一點有限的錢給家人換一份近乎無限安全保障呢?

中產家庭“焦慮”的兩大根源

風險讓生活岌岌可危

而保險就是“以小換大”,總是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足夠的錢來減少意外帶來的傷害。有時候,我也覺得保險沒用。可是,每當我看到朋友圈裡出現的“籌錢治病”的案例,就會非常心痛。為了減少猝不及防的意外來臨時對家庭的傷害,我按照“家庭支柱”、“父母”、“孩子”的先後順序,給家人配備了意外險和健康險。

這樣,我就可以安心工作了。即使家人健康出現問題,有保險替我兜著,病人只要安心治療就好。幸福生活的獲得,不是毫無道理可言。這樣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產家庭能緩解不少經濟壓力,幸福感也會提升很多。

在幸福感十足的時候,再配上“合情合理”的投資方式,只會讓幸福感再次提升。每天安心工作,不必為未來擔憂,“中年焦慮”也就與你漸行漸遠了,以後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光也就越來越多嘍。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