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小偷家族》這樣的電影?

團團1084


看第一遍的時候,我也有點懵,所以才去看第二遍,散場的時候在廁所門口聽到兩個女生討論,這電影你看懂了沒?可能還是要去網上看看解析才行。我當時心想,趕緊回去網上寫一篇評論【帶魚先生:《小偷家族》:這些小細節幫你更瞭解電影到底在講什麼】,說不定她們可以看得到。

是枝裕和電影的風格大體如此,他並不想讓你看個電影像是在進行什麼道德教育,也不想強行給你普及什麼人生大道理,那樣的話,就太糟糕了。但並不是說他的電影不需要思考,恰好相反,看完他的電影后,你會自動進入思考,回味箇中細節,就像你會來這裡提問為什麼自己看不懂這部電影。

影片結尾他多數都是採用開放式結局,沒有讓角色走到某個固定的地點,而是讓角色走到十字路口,讓角色自己選擇,也讓觀眾選擇走哪個方向,哪條路。

比如《海街日記》四個女孩各自的生活選擇,又比如《比海更深》颱風過後,落魄文藝青年阿部寬對生活的重新選擇,再或者是《第三度嫌疑人》裡走在十字路口的警官。而《小偷家族》自然就是6個角色的選擇,他們都有了新的選擇,但你不知道他們以後會如何。比如亞紀是否誤會了奶奶,她會成為下一個奶奶嗎?或玲玲在陽臺上突然眼睛一亮,她看到了誰?

而這些都是需要你自己仔細去看,思考的。

是枝裕和喜歡拍家庭題材,大主題下看似一樣,仔細看則大相徑庭。比如《比海更深》是個人夢想和家庭幸福之間的取捨平衡,《如父如子》是生育和養育關係的平衡,而《小偷家族》是血緣和陪伴的平衡。他會對固有傳統觀念進行挑戰,並重新定義,刷新你刻板印象。

他的鏡頭看似固定,變化不多,但卻像是一把手術刀,慢慢地切開你的肌膚,深入你的骨肉之間,把隱藏在血液裡的雜質用顯微鏡放大給你看。當然,我說了,他並沒有想要醫治你,選擇權依然在你手上。

所以,面對是枝裕和這樣追求細節的導演,我們在看他的電影,自然是要“以牙還牙”,用同樣的方式去解析他的電影,用細節去拽住他的思維。

如果你沒有看懂《小偷家族》,那麼再看一遍,或者可以先去看看他電影作品中你所感興趣的,再回過頭來看看,因為他的電影是連通的。那如果你覺得現在這個時間段看不下去,可以選擇晚上一個人靜靜地看,或是某個無聊的下午。最後實在覺得不感興趣的話,可以等哪天想看再看,不用勉強,或者可以選擇看看其他人的影評或觀後感,我也寫了,哈哈哈。


帶魚先生


像《小偷家族》這樣的好電影,最簡單粗暴的看懂方式就是同類電影橫向比較著看。那麼它是優點就會像鑽石折射出光芒一樣。

《我不是藥神》前半部小人物眾生相刻畫的相當到位,也是最容易讓觀者共情的地方。然,後半部就脫離了小人物的無奈和無力,開始散發英雄的光芒。事件的真實我不否認,然而作為一部電影,少了幾許昇華!

蓋其在嘗試解決問題,那故事只能是這樣一個結局,方可慰藉小人物渴望掌控生活的訴求。或再添一把煽情火,十里長街送英雄,感情更是昇華。說實話,這時候不禁的就眼眶溼潤,但太迎合觀眾期待,這樣的故事讓人情感圓滿,但不能讓人思考。

而好的文藝作品是敢於探索人內心的未知,提出一個好問題,比做出漂亮的答題更有意義。《小偷家族》就是這樣的作品。

《小偷家族》結尾一家人分崩離析。各自回到社會為成員們劃定的位置上。該是被父母遺棄的哥哥翔太去了十數年前本就該去的孤兒院;妹妹樹裡繼續回到充滿問題的親生父母身邊,依舊在走道上過冬;妹妹亞紀充滿倦意地回到奶奶的舊居,現在估計過著漂泊的日子,想念著過去的溫暖;為省錢,奶奶被倉促保存,為此夫婦治與信太分隔。中國人愛的大團圓結局,真是一丁點影子也找不到。

回顧一下,以往的觀影經驗,用上半部醞釀的細膩瑣碎的溫情,通過兩個小孩煽情反轉,很容易的事情。樹裡最後待在哪個家庭不好判斷,翔太和夫婦被寫了在一起生活,完全是合情推演。然而這裡導演選擇尊重真實,就是這麼讓一家六口人各自天涯。

目前出來的評論就有指責社會救助制度的不完善,但個人以為導演的目的不在於此。社會救助機構這麼安排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人的複雜性,問題在於藏在小人物身後的殘酷真相。

故事開始轉折之處是翔太為了妹妹不在入行小偷,起了善念,自投羅網,受傷被捕。當然小孩不是自己產生這個善念,是雜貨鋪的爺爺暖心的舉動讓懂事的翔太意識到可以讓妹妹別走這條路。於是人物抗爭,導致影片裡的這個結局。

結局唏噓。好,那我們換一個。一家人一起活著,樹里長大後有怎樣的人生。看看亞紀,信太和奶奶初枝。長得好看,可能如亞紀從事風月行業;而醜了呢?勤勞勇敢善良如信太,但可能因為能幹工資高,被第一個炒掉;再不然,婚後成為家庭婦女,一個不小心就會成為前妻,奶奶初枝就是如此。

所以這樣才是小人物的真實本質,無力渺小,沒有選擇才是你的選擇。試圖改變現狀的掙扎只是會換來另一種失望結局。

這太喪了。是啊,生活本來一直都是這樣,之前的故事就是讓你躲躲現實,喘口氣然後再回去繼續這麼活著。小人物如我,那還讓不讓人活啦?看你想怎麼活呢?一種是掛肥肉於前,看見但夠不夠的著?另說;還有一種是認清現實,然後呢?那每個人交出的答卷應是不同的。但至少我們知道真實是什麼?我們選擇改變命運,要付出什麼代價,將會有怎樣的結果。如果結果不滿意,不會說故事裡都是騙人的,不會感覺人生不幸福。樹裡又回到了可怕的原生家庭,但樹裡已經不是原來的樹裡,她知道喜歡自己的人是不會打她的,而是緊緊的抱著她。即使再次被關在寒冷的走道,她已經會唱著數字歌給自己作伴。

那麼這就是一部好電影該做的事情,提個好問題,讓你思考,至於能得到什麼答案,就各憑修為了。


編劇演繹法


一開始,我覺得這是一個溫暖的故事,一家人貧窮但是相親相愛,尤其是奶奶去世前,對著在海邊跳躍的大人和小孩,說出“謝謝你們”的時候,我差點都以為這個電影就是要表現這樣一種溫情了,但是故事的調子一轉,忽然變得凌厲起來。

首先是那個和奶奶感情特別好的亞紀,原來是奶奶前夫後來娶的妻子的孫女,而奶奶是被出軌的前夫拋棄了的,也就是說,亞紀的奶奶和這個奶奶是情敵。

不知道亞紀是怎麼從父母家裡跑出來的,奶奶有沒有蠱惑她,但無論如何,一對正常的收入尚可的父母,對女兒再不好,為了不在親戚朋友面前丟臉,也能供給她一份有未來的生活。

不要說愛比前途更重要,張愛玲當初從父母家裡出走時,就是認真考慮過,是選擇父親的錢,還是選擇母親,後來想明白父親有錢她也花不著才跟母親走的。

而亞紀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是個援交女郎,這無論如何不能算一個好的生活。奶奶即便沒有蠱惑這姑娘,也沒有勸她回去,故意問亞紀父母這個女孩的現狀,更是透出十足的惡意。時不時去找亞紀的父母要錢,卻又攢起來不花,更見得她是將這些錢當成了自己的勝利果實。

祥太如何到治和信代的手裡更是耐人尋味,電影裡說,信代他們是在彈子房旁的汽車裡找到的,似乎暗示祥太的父母是貪玩的人,但是且不說這時的正確處理方式是解救孩子,提醒父母,更重要的是,信代他們的作案方式都是隨機性地砸空車,他們如何判斷,孩子的父母不是因為某種緣故比如臨時尿急之類才離開的。電影裡還說信代不能生孩子,讓信代的動機更加可疑。

是枝裕和導演自己說,他對電影裡的人無所謂同情,也無法用簡單的愛與恨評價。的確,這部電影裡的大人都是複雜的,善與惡的轉換如行雲流水,以惡為出發點,也會經過惡,以善為出發點,也會製造惡。相對於我們習慣了的那種“一曲愛與善良的頌歌”,這部電影表達得更加豐富,也更加真實,這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緣故。


閆紅說


刪掉的激情戲和援交戲的《小偷家族》還能看嗎?

輕微劇透,建議看後服用。

首先,就算刪掉了激情戲,《小偷家族》依舊值得你看。安藤櫻的性感不光在於脫掉衣服,還存在於她的眼睛裡。

劇情不復雜:在東京逼仄的一個破舊小屋裡有年邁的母親柴田初枝(樹木希林飾)、治(中川雅也 飾)與信代(安藤櫻 飾)夫婦,以及他們的兒子祥太(城檜吏 飾)和女兒尤里(佐佐木美結 飾),和信代的妹妹亞紀(松岡茉優 飾)。這家人依賴老人的養老金生活,以及在外面“順手牽羊”來補貼家用。

然而,看似清苦又相愛的一家人,彼此之間並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他們都是社會的邊緣人,或被遺棄,或被忽視,或有案底在身。以為是心酸又平靜的一家人,最後還是因為一場意外而分崩離析,藏在內心深處的秘密也被攤在陽光底下。

是枝裕和應該是這幾年裡中國觀眾最熟悉的日本導演之一了,2017年北京電影節是枝裕和套票秒沒,2018年拿了金棕櫚的《小偷家族》在上海電影節一票難求,甚至有玩笑式地說用上海地鐵旁的房來置換一張電影票的。

在上影節看到《小偷家族》的大家,不僅慶幸可以和主創面對面交流之外,還可以看到“完整版”。

8月3日在院線公映的版本和戛納放映的版本被刪掉了5分鐘左右。

對比過兩個版本,刪掉的戲份主要是兩段。一段是安藤櫻和中川雅也的激情戲,一段是松岡茉優在風俗店工作的的戲份。

安藤櫻和中川雅也在吃麵之後的激情戲,這段戲被剪掉之後少了什麼信息呢?

這段戲發生的前情是,安藤櫻被洗衣店辭退,買了性感睡衣和一堆化妝品,在和中川雅也吃著涼麵的過程中,安藤櫻主動求歡。未刪減版中看到了一個非常性感的安藤櫻,你真的會驚歎美這件事有很多種樣態,安藤櫻在這部戲中基本上是沒有化妝的,臉上的斑點瑕疵清晰可見,身材也不是普世審美的瘦削,卻可以看到安藤櫻展現出的魅力。

這段被刪掉的激情戲份是兩人情感的一次釋放,在多口人共同居住的狹小空間中無法盡情撒野,在被炒魷魚之後的燥熱午後終於有了屬於兩個人的獨處時光。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是,在兩人的對話“終於成功了”中,透露了其實中川雅也扮演的柴田治其實也“不太行”,再加上安藤櫻一直不能生小孩,所以這兩人對於當父母有一種渴望,才會“拐走”兩個孩子希望得到心理補償,才會特別希望能聽到孩子叫出“爸爸媽媽”,才會回懟警察“只有生下他們才是母親嗎?”

對於松岡茉優被刪掉的戲份,主要是她在風俗店工作的場景,刪掉的部分就是她工作的時的情況和與他人的互動。

對於劇情的影響其實不算大,但是連貫後面來看,她和客人之間的互動是兩個孤單的人相互取暖。始終沒有開口的池松壯亮枕在松岡茉優腿上聽她講故事,最後留下的一滴眼淚是導演想要的“骯髒世界中突然美好的瞬間”。

悲觀的看法是松岡茉優對於熟悉的人反而不信任,對於親生父母偏愛妹妹而忽視自己的怨懟,不願意分享給已經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半的臨時家人,卻講給了陌生的客人聽,心裡的苦悶並沒有通過把妹妹的名字作為工作代號而得到疏解,反而在陌生的錢色交易中找到了久違的溫暖。

相愛又清貧的夫妻因為生理原因沒辦法成為父母,解決的辦法是“拐走”別人家的小孩,給予最深的愛。

當然矛盾點也是在於教孩子去偷東西畢竟是不對的,這也就是是枝裕和想要擺在你面前的問題。在上一部作品《第三度嫌疑人》採訪是枝裕和的時候他就表示他想在作品中討論“真相無解”,在下部作品中還想討論關於人與社會的關係和問題。

的確,我們在《小偷家族》裡看到這個家庭是因為利益而聚合起來的,沒有血親的各位因為自己的利益訴求而共同住在簡陋房屋中。

安藤櫻被丈夫暴打,和恩客中川雅也一起殺掉了丈夫,兩人生死聯繫在一起,而後和孤寡老人樹木希林一起生活,有個離家出走的年輕女孩寧願在風俗店工作也不願意回到優渥的原生家庭,還“誘拐”的兩個小孩,聚在一起的每個人都是社會的遺棄者,彼此相連在一起不光是愛還有一種利益的訴求,幾個人的生存之道主要是偷盜和養老金。

因為知曉背後的原因和主角光環,我們好像可以理解違背價值觀的偷盜行為,當然是枝裕和利用雜貨鋪老爺爺對於祥太的啟發觸動了他的是非觀,在帶著妹妹偷東西的時候,故意讓自己被抓住,一方面結束了小偷的生活,讓妹妹沒有成為和自己一樣的人,另一方面也拆散了這個家庭,甚至引出爸媽背後的命案。

中川雅也透露,《小偷家族》在拍攝的時候都還叫《發出聲音喊出來》(大概翻譯了一下),直到拍完快對外公佈電影消息的時候才知道改名字叫《小偷家族》,他在表演的時候,腦子裡一直貫穿著不能說出的感情。導演對於片名的改變也影響了電影內容的刪改。

電影中的父親和父母因為無法擁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一直在誘導祥太和尤里叫出爸爸媽媽,祥太在電影快結束的車上默默低語“爸爸”,是中川雅也沒有聽到也沒有看到的,哪怕在祥太心裡已經認同了他們,卻一直沒有喊出這幾個字。

對了,是枝裕和原本拍的是中川雅也在車站送走兒子之後,一直追車,還追丟了一隻鞋,在確認追不上之後,他回頭去找由裡,在陽臺上的由裡大聲喊出“爸爸”。

看完電影的你應該知道最後電影停在了尤里趴在陽臺上,是枝裕和剪掉了這一段“很好哭”的劇情,他在自己的書裡寫“我想電影也應該儘量不直接言及悲傷和寂寞,而把那份悲傷和寂寞表現出來。”比起直接給答案,是枝裕和希望依靠觀眾的想象力將其補充完整,讓觀眾參與到電影中來,讓電影去往有人懂得的地方,相遇日常生活中的愛與愁。

就像樹木希林在海灘上默默自語的那句“謝謝”,發自內心的情感卻沒能大聲地表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也有隱藏的情緒。

《小偷家族》的6個人雖然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互利與契約,這樣的關係有羈絆的同時也是容易破碎的。

是枝裕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小偷家族》真正想探索的是日本社會的問題,擅長溫情家庭題材的是枝裕和或許不是我們想象的只是描述人和人之間的溫暖,可能在這溫柔的外表之下,他想讓我們去思考這些社會的“棄子”如何在生活的棋盤上行走,電影剋制有留白,有足夠多的空間和細節值得我們去玩味。

回味一會兒,原本感受到溫暖的你或許會感到殘忍,在瞭解電影和影人之後,又能感覺到導演在殘忍背後對於社會邊緣個體的情感關照。

《小偷家族》的好是在於電影不去審判任何一個角色,這種不以善惡來區分的人物的做法太可貴了。


淘票票


首先感覺整部電影的色調是灰暗為主的!

她的笑看似可愛又溫馨,但邪惡的人也經常有可愛的一面!

這個家庭的建立是沒有法律基礎的!整個家庭關係都是畸形的!不要說亮點有家庭的溫馨和所謂的愛,因為那些都是虛偽甚至是邪惡的內在外面的一層看似靚麗的偽裝!

一、成年男人和成年女人並不是正常的夫妻關係,兩個人因為各自的原因無法正常工作而選擇偷,看似無奈實則習慣使然,小偷職業在影片裡對成人來說貌似平常,但是對於兩個孩子來說,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小女孩最後離開這個小偷家庭回到原生家庭,儘管仍然缺少關愛,但是親生父母不會教育他成為小偷,也許你會對孩子的親生父母有質疑,但這是影片要展示的另外一個社會問題,不代表小偷家庭是正確的。

恰恰有一點我想說的,如果父母給予孩子應有的關愛,會給小偷機會嗎?第一個是偷孩子的機會,第二個是想要冒充孩子親生父母而享受做父母的快樂的機會。孩子的原生家庭有錯,但是小偷家庭更加有錯,因為小偷家庭既剝奪了孩子享受親生父母照顧的權利,也剝奪了親生父母照顧孩子的權利,導致親生骨肉分離!

二、三個孩子中,兩個年紀小的開始偷,年紀大點的做應召女,在這個家庭成長的孩子註定是沒有前途的,甚至是可悲的,他們的假父母帶給孩子的就是這種生活,為什麼?因為這對小偷夫妻沒有能力養育他們,但是為了滿足自己擁有孩子的慾望而不顧孩子們的前途!

利用自己僅能給予的一些虛偽的愛去勉強維繫這個畸形的家庭關係,說明小偷夫妻是無比的自私,殘忍的霸佔!

三、便利店主的一句話就足以喚醒一個孩子真實的內心!孩子的勇敢最後成功解救了自己也解救了小女孩!為了擺脫這個家庭,小男孩摔斷腿也是值得的,選擇也是正確的!

小男孩乘公交車離開時,成年男人開始情緒還算平穩,但隨著公交車的移動,成年男人無法控制情緒開始追著公交車跑,其實他追的不是小男孩,而是小男孩離去他做不上父親了!小男孩說了聲“爸爸”,但是他沒有停留,說明他知道了這不是屬於他該有的生活!這也是這部影片中正能量的唯一表現!

四、女主被關進監獄後說出男孩的失蹤地點,只能說是迫於無奈的一點良心發現,自己無法做母親了才給男孩機會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其實這個男孩就是她偷來的,而那個小女孩就是拐騙的!雖然老太太的死交待的並不很清楚(也許是我沒有注意到),很有可能是被她害死的!

這個女人利用自己所擁有的一點能力組建了這個畸形的家庭,所有人都是因她需要而存在的。

這部電影有文藝、寫實的手法,有溫情、愛的表現,但是我們要看到光鮮表面掩藏下的陰暗面才是電影最終要展示的東西!



漂泊白雲外9


《小偷家族》是日本名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你可以大概認為這個傢伙拍的電影都是高級電影。

是枝裕和電影中的表達方式是平靜的、委婉的,而帶給觀眾的情緒是含蓄的,疊加的。就是說是枝裕和的電影裡不會有特別強烈的戲劇衝突、大反轉、爆點之類的東西,他的電影像一條緩緩的小溪,讓你的情緒像是從溪流源頭開始,慢慢的向下方走,慢慢的慢慢的,等你醒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是大江奔流了,情緒醞釀到最後比較洶湧,不知不覺間已經淚目了,而且是內流滿面那種。

對了,是枝裕和最擅長描述的就是“家庭”,《小偷家族》也不例外,也是在描述“家”。

剛開始的時候,“一家人”用被人唾棄的方式維持日常生活,為了生活不惜偷竊、行騙,但是“一家人”卻有外人看不到的溫馨,有著普通家庭沒有的心靈羈絆,互助互愛。讓人慢慢的不自覺的接受了這另類的“一家人”,並且覺得很暖,期待這麼“一家人”平靜幸福的維持下去,此時作為觀眾的我們心中已經為“一家人”的溫馨幸福所打動,不自覺的已經從情感上站到了“一家人”身邊。

但是隨著影片的發展,我們發現所謂的“一家人”竟然沒有血緣關係,而是一群無依無靠的人相互利用,相互依存在一起組成的特殊團體,這個顛覆了我們常識中對於“家庭”這個概念的認知。隨著影片中“一家人”的團體成員一個個剝離,一個個的顯出原形,這種常識的衝突愈加強烈。

可是在《小偷家族》前半段的情感積澱,讓我們內心非常矛盾,既對這種畸形關係感到驚異,又害怕他們被拆散,重回孤苦無依的境地,影片就在這樣的節奏裡一步步引導觀眾的感情,引導觀眾的情感衝突,引導觀眾叩問良知,知道最後到積澱的情感無處釋放,只能在心中奔流湧動。

覆盤來看,是枝裕和是在用這種畸形的人際關係,偽裝的家庭結構來向社會,向觀眾呈現“家”的另外一種含義,除了血緣關係和法律關係,還有一種情感上的羈絆,這也是家庭的本質之一,他讓人看完之後不自覺的對社會養老問題、家庭問題就行自省自查,總的來說是一部非常成功,非常高級的影片。


夜半聊閒


一群來自東西南北、五湖四海的影迷,在這個小天地相遇,每週相約看影史佳片、評影壇軼事,為了留下一點回憶,於是有了“捕風捉影”。這是一個固定的欄目,每週推送2-3次。

第一期 《小偷家族》 8.8分

1.紅氣球吊著貓 9.5分

小偷家族的組合是非常態的,在社會秩序面前,建立在互生共利基礎上的這種愛其實也是脆弱的,後半段就展示了這個家庭無奈的瓦解。

愛並非純粹的,也不能戰勝一切。

儘管如此,一家人深厚的羈絆與溫情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是枝裕和總是細膩地捕捉生活的美好與溫情,而又不憚於展露人心的幽暗,所以他鏡頭下的人物一直是讓我信服的,是活生生而又複雜矛盾的人。他始終以平和的眼光看待生與死,將人與家庭描摹得如此通透,以至於無限接近生活的本真。

不得不說,在是枝裕和影像中找到共鳴,觀照出生活的影子,實在太容易了!那麼多人熱愛他的電影,膜拜他,因為他值得!

但是,私以為爸爸追車那一舉動有點落入俗套,也許是枝導演的剋制一直將觀眾壓抑著,需要這樣一個爆發點將情緒釋放出來。

不過祥太沒有叫出聲的“爸爸” ,和樹木希林奶奶沒有說出口的“謝謝你們”實在太動人了。



2.安琪拉大寶貝 9.5分

第一次遇到讓整個影院都這麼安靜的電影,很是枝裕和的劇本,剋制不刻意。“謝謝你們選擇了我”,一部電影其實是細節決定成敗。

3.Lannister 9分

也許這不是最好的一部是枝裕和,但這是多年來是枝裕和對家庭與社會討論最深刻的一部。

抽離出了血緣的家庭靠什麼維繫?是錢?是心?還是羈絆?

在影片的前七十分鐘,是枝裕和似乎用他那再令人熟悉不過的手法塑造了一個由愛與羈絆連繫起來的“大家庭”。

而導演厲害之處就在於細節的鋪陳與精妙的伏筆,“母女”之間相似的疤痕,看不見的煙花,說不出口的爸爸,逐漸啟蒙的性。而在一片溫情之下,導演也讓我們注意到了這家人潛在的悲劇性:明明有能力自給自足,卻偷竊上癮,懶惰成性,甘做底層。



隨著奶奶的去世,這個家庭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在我們眼前崩潰。此時熒幕前的我們才發現整個家庭是建立在一大堆謊言與秘密之上的,連繫他們的似乎只是錢。

但事實真是如此嘛?奶奶從孫女家拿錢卻從來沒花過,夫妻倆雖然垂涎養老金卻也給奶奶帶來了關愛,偷東西撿來的祥太他們視為親生,誘拐的妹妹與信代相互舔舐傷口。

是整個社會責任的缺失以及真正血緣的冷漠與忽視才“滋生”了這個特殊家庭,他們之間的善意化解了冷漠,相互依偎取暖。這種對社會的批判和質疑在安藤櫻的喃喃自問下達到了頂點,“是啊,應該叫我什麼呢?”

通過血緣構成的家庭,由不得自己做選擇;由羈絆組成的家庭,得不到社會的承認。這個無解矛盾擊潰了安藤櫻和這個家庭也拋向了我們所有人。

這時我們才發現那個導演了《步履不停》《海街日記》《比海更深》的是枝裕和還是那樣的尖銳和凌厲,那個拍出《無人知曉》的導演又回來了。

前半段的溫情滿滿和後半段的尖刻批判在他的筆下完美的融合。

他的信筆拈來,他的遊刃有餘證明了這座來之不易的金棕櫚,也證明了他確實是一位偉大的編劇,偉大的導演,更是偉大的電影大師。

最後說一句:戛納欠安藤櫻一個影后。

4.二十二 9分

看到這個電影,讓我想起來《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的一句話,人生而不平等,所以對善惡的衡量也不一樣。他們的對錯,不是我們說了算的,也不是法律說的算。是天,是道,是人心。

5.在北方的南方姑娘 9.5分

這是一個偷來的家庭,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彼此慰藉的偷來的時光。最喜歡裡面的一段對話,二刷越看越喜歡。

信代:我們是被她選中的吧

奶奶:我沒聽說過能選擇父母的

信代:可是,還是自己選擇的更牢固吧

奶奶:什麼牢固,你說是什麼牢固

信代:羈絆啊,是羈絆

奶奶:就像我選擇了你,你心甘情願被我拖累

這一家人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羈絆又讓他們緊緊聯繫在一起。或者說,相比“血緣”,彼此選擇的家人之間擁有更牢固的“羈絆”。

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陪你成長給予你關愛的人,比起給予你生命的人反倒更像"親人"。

6.小暴 8分

看似仍是是枝那一套家庭的東西,卻又不同,把脫離血緣的家庭刻畫的入木三分,抽絲剝繭般道出他那一套本質的東西。最後安藤櫻和自己和解般的那場戲真是演的太好。走出電影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買可樂餅。



7.關照 8.5分

看是枝裕和的電影,讓我更多想起賈樟柯的電影,溫情是生活的溫度,也是有溫度的生活必需品,慢慢流淌的劇情裡藏著刀子,絕望也是真的絕望。

8.小胖 7.5分

在《小偷家族》裡是枝裕和依舊描繪著有關於家庭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曾經是枝裕和的影子,這次是枝裕和向觀眾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家庭是憑著什麼成為一個家庭的。

9.阿徐 8.5分

好。


喜歡這篇文章的可以隨手轉發、點贊,也希望您能關注迷影生活,我們只推薦好看的電影,讓您在電影中體味別樣的人生。


迷影生活


《小偷家族》裡有一種我特別熟悉的東西,沉溺,對一種昏庸但溫暖的生活的沉溺。

住在很老很破的房子裡,屋裡堆滿東西,把所有的空間都填滿,燈得是昏黃的,電視機經常開著。還得有老人,還要有小娃娃。所有這一切都給人一種滿足感和安全感。

一家人動不動聚在一起,以說話為生,絮絮叨叨,沒完沒了,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事,生活裡的細枝末節,反覆咀嚼。說話的中間偶然停一下,望一望窗外的夜色,或者是遠處的山。

他們並不明確地知道未來是什麼。就只是在彼此的感情裡尋找依傍。就像電影裡的小姐姐,靠在奶奶的大腿上說,好暖和呀,然後擠呀擠呀蹭啊蹭啊。就是那種。

這種家庭里長大的人,對人情的感受力超級發達,但是,他們的感受力也就停滯在人情上,那種毛茸茸的、凌亂的、下墜的、讓人沉溺的溫暖裡。人情像一個避難所。

我就在一個這種溫暖的昏黃的大家族裡長大,對一家人聚在一起的那種絮絮叨叨,那種沉溺的往下墜的感覺,特別熟悉,也特別迷戀。離開之後,我複製過這種環境,但是後來,我還是掙脫了。

有時候走過市中心的那幾個老街,只要看看他們窗戶裡的燈光,我就知道哪些人家是這樣的。他們的統一標誌,就是那種昏黃的燈光。也不是用不起更亮的燈,就是那種燈光讓他們覺得安全。

還有種在陽臺上,或者是樓下的花。破花盆裡種著八瓣梅金盞菊一串紅雞冠花(有可能是乘著國慶時市政用花盆擺字的時候順回來的),有時候還有幾根蔥和一棵西紅柿。

到了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伴著電視聲,說個沒完。有時候還吵架。但是他們心裡肯定很踏實。他們就在一種毛茸茸的感受裡過命。

我常常在那些破街破巷裡,仰頭看那種昏黃的光,看他們窗戶上腫大的身影,還有那種本地方言的語聲。但是我肯定沉溺不了。我家的燈光雪亮。


韓松落


只有日本導演才能守得住這樣的雲淡風輕,像是手握一把手術刀,特別緩慢的不經意的把日本社會最無望的階層剝了出來。

就是有那樣的一群人,遊走在被社會遺忘的邊緣,他們也在竭盡全力躲開對他們不公的社會。生在壓抑中,即便死也只敢悄悄的舉行。寥寥無幾的歡樂時光就像是躲在屋簷下,遙望遠方的煙花。這差不多是極端的喪文化,遠遠的觀看繁華,並不會去參與這繁華,也是一種都市演化的病。

特別沉悶,特別不易覺察的深入思考。戛納電影節居然給了它大獎。如果沒做好辛苦觀看的準備,千萬別進影院。



一般明月


怎麼理解這部電影呢?

1:生了孩子並不定就是父母了。孩子有選擇的話,可能不會選擇自己親生父母為父母;

2:他們愛你的話,是不會打你的。真正愛你的話,是會像我這樣緊緊抱著你的。

看這部電影,感覺很平淡,但又猝不及防的戳中你的心。

小偷家族,每個人之間都沒有血緣關係,但卻有著比血緣關係更為親密的關係。彼此分享快樂,慰藉彼此。很溫情的一部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