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張良為保韓信誘漢高祖寫下赦書稱:“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最後呂后殺韓信是否抗旨了,你怎麼看?

嘉瑞728


總有這些把小說故事當歷史來問,下面就來普及普及歷史一些冷知識。

何來抗旨和赦書之說

漢承秦制,在漢朝建立之初其政治制度基本上照搬的秦朝的政治制度。《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的清清楚楚,命為“制”,令為“詔”。這個時候的“旨”字就壓根沒有和皇帝的命令掛上鉤。劉邦稱帝之後還是繼承了秦制,所以當時劉邦的命令稱為制詔。

什麼時候皇帝的命令開始稱旨的呢?目前看到的最早的記載是《漢書·孔光傳》裡面才有旨作為皇帝命令的意思。所以這呂后何來的抗旨之說呢?最多隻是抗詔而已。

赦免之意雖然先秦就有,但是赦書則是魏晉時期才有的文書了,這些都穿越了安插到了劉邦手上,是件多麼神奇的事情。


西漢的皇帝可以隨意下命令嗎?

現在的人看多了電視劇,就誤以為皇帝金口一開一切就可以了。西漢皇帝的正式命令得怎麼下達呢?當時有一個官叫做御史中丞住在皇宮裡面,皇帝有事情就交代給御史中丞,然後御史中丞再報告給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再報告給宰相。宰相有什麼事報告給皇帝則是反著這樣的流程最終報告給皇帝。宰相在這個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真的要有這種“三不殺”的正式命令,那時候的丞相是蕭何,張良真的要保韓信的話,起碼得知會一聲蕭何吧?從後來蕭何聯合呂后幹掉韓信就可以看出蕭何不會給自己設立這麼大的障礙,他們都是聰明人。所以真的要有這件事,蕭何是張良得說服的關鍵人物。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這個問題,都知道這是一件虛構的細節之事。正因為走正式的命令很麻煩,有洩露秘密的風險。所以蕭何才和呂后誘殺韓信於宮中,而不是派兵去抓了韓信再來殺。

更別說張良這麼聰明的人了,他早就看透了西漢初期的形勢,早已不問政事,退居到不知道多少線,隱掉了自己的存在感,這樣怎麼會沒事去做這種惹麻煩上身的事情。


淡看天上月


儘管劉邦對韓信允諾了三不殺,也就是“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但是呂雉何許人也,她自然有辦法在不違背三不殺的原則下殺韓信!呂雉逼迫蕭何寫信邀請韓信到宮中述事,然後汙衊韓信造反,命令宮女將韓信眼睛蒙上,裝入麻袋,吊在空中,用木棍亂棒打死。韓信雙眼被蒙,又吊在空中,因此是不見天,不見地,用木棍打死也滿足見鐵不死的原則。劉邦在出征途中聽聞呂后處死了韓信,他的心態是“且喜且憐之”!

韓信的一生可用一句話概括“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作為我國曆史上的一代兵仙,韓信可謂千年難得一遇!韓信從小就志存遠大,他不是讀書練劍,就是談兵論道,家道中落之後飯都吃不起!韓信作為貴族,不願意去當農民,也不願意去當商賈,更不願意去當乞丐,最終一個洗衣服的阿姨見他可憐,每天給他一點食物充飢,以此維持生計。可以說沒有漂母的存在,韓信早就餓死了,存活韓信的那個婦人就是漂母。

呂雉是秦末漢初的重要政治家,她做事果敢,行事毒辣,是一個十分厲害的狠角色!天下大亂之後,呂雉到處說劉邦是天帝之子,斬的那條小白蛇是妖怪,以此鼓勵劉邦起兵反秦,謀一個帝王將相當當。呂雉權謀高超,擊敗了情敵兼政敵戚夫人,又籠絡了朝中實權大臣;漢朝建立後,劉邦忙著平定各地叛亂,消滅各地異姓王,漢朝的內政實際上是呂后在主持。呂后為了保證大漢將山永固,替劉邦誅殺了不少功臣,處死戰神韓信就是呂后一手操持的!

韓信最開始投軍時跟著霸王項羽,獲得了將軍鍾離眛的賞識,被推薦給項羽做持戟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出謀劃策,都被項羽大聲呵斥,認為他一個小兵不當謀畫軍爭!最終韓信離開項羽進入漢營,意圖扶持漢王奪天下!韓信名不經傳,得不到漢王重用,丞相蕭何看出了韓信的才能,月下追韓信,並用身家性命推薦韓信做漢軍統帥!之後韓信率漢軍出關,擊敗三秦,奪取關中之地;然後劉邦脫住項羽,韓信四處攻城掠地,擴大漢軍實力。漢朝三分之二的天下是韓信打出來的,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大漢朝!最終功高震主的韓信被劉邦忌憚,暗示呂后處決韓信,呂后逼迫蕭何約韓信入宮,最終成功誅殺韓信!


大秦鐵鷹劍士


看了這些回答,沒有一個是事情的真相。

韓信被殺,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三不殺。而是抓住被夷三族的重刑。

這是秦朝的重刑,非常殘酷的刑罰。漢朝初期仍舊用的是秦朝律法,當年劉邦入關中的約法三章只是臨時的權宜之計。夷三族就是把韓信的父族母族妻族全部殺死,按照秦法步驟殺的時候程序是:

第一步先臉上刺字,叫黥。

第二步割鼻子,叫劓。

第三步斬斷手指腳趾,叫斷止。

第四步亂棍打死,叫笞。

第五步砍頭,叫梟首。

第六步把屍體剁碎做成肉醬。

彭越也被夷三族,而且彭越的肉醬還送給其他諸侯去吃,最終導致黥布造反。

經常看到說什麼劉邦說過,對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金不殺之類的。那是民間杜撰的,不是史實。

韓信受到這麼重的刑罰,功成末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說法一點都不為過。


乙丙丁6


呂后殺韓信,顯然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並沒有違反所謂的“三不殺”。

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確實,這三個限定條件排除了很多的死亡環境。

畢竟只要抬頭能看到天,腳下踩著地,你就不能殺我,而且刀兵鋒銳之物,也不能加之我身。

但人實在是太脆弱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方法能夠致人於死地,並非一定要用鐵器。

很顯然,呂后就想到了其中一種方法。

呂后把韓信叫到宮殿之中,把韓信吊了起來,並且用竹籤把韓信刺死了。

抬頭看不見天,看見的宮殿的屋頂。

腳下踩不到地,因為被吊在半空中。

無數尖銳的竹子刺入韓信的身體,足以致命,卻沒有任何的鐵器。

所以韓信雖死,但並沒有違背劉邦任何一條赦書。

所以呂后也並不算抗旨。


盜帥夜留香YE


《西漢演義》記載:“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

其實原本是“五不死”,那麼這個五不死又是怎麼來的?劉邦為什麼會承諾這些?

當年韓信幫助劉邦鞍前馬後,蕩平天下,在與項羽對戰的時候,項羽不敵,韓信一路追趕,未曾想,韓信追到滎陽時就按兵不動,下令所有部隊士兵原地待命,這可把劉邦急壞了,劉邦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候張良和蕭何跟劉邦說“韓信這是故意而為,意思是想讓主公封賞呢!”

劉邦一聽,雖不高興,但是韓信確實身經百戰,戰功赫赫,如今關鍵時期,先答應了韓信再說吧,於是封韓信為“三齊王”,所謂“三齊王”就是指“與地王齊,與天王齊,與君王齊”,韓信似乎還不滿意,劉邦看出韓信心思,就決定賜他“五不死”,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

這下韓信才滿意,便下令追擊項羽,後劉邦滅掉項羽,結束了楚漢之爭,統一天下,然韓信勢力過大,劉邦整日憂心忡忡,但是卻無可奈何,畢竟君無戲言,答應的“五不死”,現在卻成了自己的絆腳石。

劉邦的妻子呂雉,也就是呂后看出劉邦心中所想,於是對劉邦說“陛下,您這件事就交給我處理吧!”

呂后又是如何破解這“五不死”的?

因有人說韓信謀反,呂后決定召韓信進宮,可是貿然前往,韓信不一定會來,於是派蕭何去請,韓信見蕭何前來,於是放鬆了戒備,進了宮中,前腳剛邁進宮殿,就有人將大門關閉。

呂后開口便說:“韓信,你可知罪,你忤逆犯上,犯下謀反罪,陛下念與你有恩,特讓我來殺你。”

韓信也懶得解釋謀反一事,直接說道:“你怎麼殺我,當年陛下允諾我五不死,你可以問陛下。”

呂后:“這我自然知道,陛下沒有辦法,我可有,你且看看你在什麼地方!”

韓信四處打量,發現宮殿陰森,抬頭往上看也是不見天日(見天不死),往下看並沒有踩在地上而是厚厚的地毯(見地不死),此時劉邦也不在場(見君不死),這時韓信心裡有些發慌。

韓信假裝鎮定稱:“那又如何,天下沒有捆我韓信的繩,殺我韓信的刀!”

呂后:“殺你自然是用不上這些,沒有十足的把握,我又怎麼會召你進來。”

說完呂后就讓身邊的宮女拿著棒槌,活活將韓信打死,但是這個說法不嚴謹,說韓信一個大將軍豈能被十幾個宮女打死?所以也有另一種說法,呂后在韓信進宮後,早已埋好的陷阱瞬間將韓信吊起,就這樣,韓信被吊在長樂宮的大鐘內,不見天日,腳離地面。

呂后讓宮女拿著早已準備好削尖的竹子,對著韓信一頓擊殺,最後韓信被竹子刺死。

那麼歷史上韓信究竟是如何死的?

楚漢之爭結束之後,韓信很快就被解除了兵權,徙為楚王,韓信就國後,經常有陳兵出入,後被人告發謀反,公元前201年,劉邦採用了陳平的建議,假裝遊雲夢,趁韓信鬆懈,將其一舉拿下,押送至洛陽,赦為淮陰侯。

韓信不滿,隨著陳豨謀反,劉邦親自領兵,前去平叛,韓信與陳豨私底下有接觸,據說原本想要突襲呂后和太子,結果又被人告發,呂后便於蕭何用計將韓信騙入長樂宮中,將其斬殺,並滅了韓信三族。


羽評郡主


題主所問源自《西漢演義》,其實“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源自流傳更廣的說法“三齊王”、“五不殺”。在福垊回答呂后是否抗旨前,我們先來看看神馬是“”三齊王”、五不殺”。

三齊王、五不殺

當年劉邦被項羽打得撇丫子狂奔的時候,韓信卻在齊地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劉邦總算找到有一個落腳的地方時,韓信的使者趕來,劉邦大喜,以為是雪中送炭,誰知道雪上加霜。使者要求漢王劉邦要封韓信“三齊王”,劉邦大罵,張良就跺他的腳。於是劉邦就封韓信“三齊王”,即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國王齊。於是韓信躍馬揚鞭,支援劉邦,最終項羽身亡,漢王為皇。張良敬佩韓信的文韜武略,算出韓信將有一劫。就以匈奴為大患為由,要劉邦愛惜人才,並寫下赦書。劉邦一向聽從張良的,於是就寫下了“五不殺”的赦書,即“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君不殺,見光不殺,見鐵不殺”。

那為什麼呂后要殺韓信呢?

三齊王韓信又得到了“五不殺”的赦書,就更加專橫跋扈,無法無天了。前200年,韓王信在大同叛亂,並引來了匈奴。漢高祖(漢太祖)劉邦命韓信打韓信(韓王信)。三齊王公然反對,要韓信打韓信,這是不可能的,一輩子都不可能的,誰會打跟自己同名同姓的人。韓信心說,你劉邦咋不打劉邦啊?結果劉邦鬧了個白登之圍。此時劉邦動了殺機,然而君無戲言,更何況還是玉帛金字的赦書呢?劉邦就找張良,問為之奈何?張良對韓信惺惺相惜,就裝病而且還是啞巴病,手哆嗦!呂后看到劉邦陪小三玩得開心,就想讓老公回到身邊就對劉邦說:“想不想聽聽婦人之見?”然後如此這般一說,劉邦稱妙,大呼:“最好的女人,還是老婆!”

要命的“婦人之見”!

呂后以劉邦打敗韓王信還有匈奴為由,邀請韓信慶賀。昔日韓信拒絕劉邦後,當時後悔了,尤其是他聽說劉邦得勝歸來。就奉命慶賀,一番酒宴過後,韓信走路就搖晃了。呂后表示對韓信另有賞賜,感謝韓信為他老公打下了天下,表示要賞賜金錢,尤其是美女。不過賞賜美女是玩一個非常有趣的遊戲。遊戲規則是在半個時辰內,喝醉酒又蒙上眼韓信在鋪有地毯的宮中摸到多少美女就給他多少美女,而且美女的髮簪都是金子做的。為了避免偷看,雙臂向前伸直,加以捆綁。矇眼捆綁後,呂后就宣佈韓信的罪狀。韓信一下清醒了,立即說出了五不殺。呂后大笑,蒙上眼你啥都不見了,再說你腳下還有地毯!而且要殺人你的不是鐵就是你喜愛的金子!韓信就這樣被50個宮女,用金簪所刺殺。

福垊的看法是:很顯然呂后抗旨了,呂后通過一些小把戲就把韓信玩死了。然而這是演義以及福垊杜撰的情節。福垊認為韓信三齊王的傳說,應該源自項羽封的十八個王。其中齊國故地細封為臨淄王(齊王)、濟北王、膠東王,而不是演義所說的三齊王。正史中的韓信的確為呂后所殺,不過根本就沒有什麼三不殺五不殺,而是殺韓信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謀反。那麼韓信謀反了嗎?真謀反了,他試圖趁劉邦攻打陳郗放出囚犯,攻入宮廷。結果被呂后發現,蕭何就假傳劉邦得勝歸來,讓他來慶賀。然後被呂后所殺,而且夷三族。


福垊


問題的焦點不是呂雉是否違抗劉邦的聖旨,而是韓信該不該殺。

經過千辛萬苦拼殺出來的大漢江山,接下來江山的鞏固和管理是個更大的考驗。

韓信作為一代兵神,以其超凡的軍事才能幫助劉邦一統天下,功勞不可謂不大。然而功高震主一直是為臣為將的大忌。

劉邦忌憚他,呂雉要殺他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皇權的千秋萬代,更多的是為了國家的穩定、老百姓的安居樂業。戰國時期各國相互攻伐、秦國暴政,有太多的殺戮和生靈塗炭。

韓信是個傑出的軍事家,也是個成功者。然而面對權利名利,沒有張良的那份淡泊,他的結局註定是封建王朝的悲劇。

既然韓信的死上天註定,那麼呂雉想殺他就有千百種方法。




不醉繁華不醉君


關鍵韓信太年輕了,軍事能力超群,所有戰例均是以少勝多之戰,以三萬人擊破二十萬不是一次,徹底征服齊地(秦始皇項羽等不能完全擺平齊地),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開始所有軍事戰略俱出自於韓信之手,天下有大半是他打下來的。死時只有三十五歲,而過了兩年六十多歲的劉邦也死了,劉邦是真正的不放心這個人的。什麼性格問題,都是扯淡!


削鐵如泥779


這麼文藝範的赦免書肯定不可能是正史。

這是個沒有正史出處的故事,史記裡沒有,其他史料也沒有,它出自《西漢演義》,沒錯,這是個小說裡的段子,所以先聲明一下,以免大家當正史看,事實上,正史是不可能有這麼文藝範的赦免書的。

演義裡是這麼寫的:“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意思是說,在天光下不得殺韓信,君王即劉備本人,其實還有男人的意思,不能殺韓信,各種鐵器刀兵不能殺韓信。

也就是說,這三點基本上能讓韓信高枕無憂了。

公元前197年,劉邦親征陳豨和王黃,韓信稱病未能同往,而其家中的一個叫樂說的人,與韓信結仇,就跑到呂后那裡告韓信有謀反之意。

呂后早就有除掉韓信的意思,現在劉邦不在,正是大好時機,更何況有樂說這個告發之人,不殺韓信,正待何時?

但是她想到了劉邦的這三句囑咐,不敢輕易帶人殺掉韓信,這就有點戲文兒的味道了,說實在的,想殺你,誰還在乎給你的赦免書,丹書鐵券都能給你一刀,這明顯是文人們的文筆杜撰。

於是就叫蕭何去忽悠韓信來宮裡見呂后,蕭何大家都知道,是韓信的老鐵,韓信很信任他,於是就跟著進了宮。

韓信一進宮門,就被呂后命人五花大綁,然後被投入一個大鐵籠子,罩上黑布,然後讓一群宮女用竹槍拼命往裡捅,把韓信活活捅死了。

這不就把劉邦的三個基本點給全破了麼,還把韓信弄死了。

但是這樣的說法真真是演義的手法,在封建社會,想讓你死,別說什麼君王許諾,哪怕你有丹書鐵券,也能判你個滿門抄斬。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這是一段民間故事,和《史記》無關,和《資治通鑑》也沒有關係,它就是一個膾炙人口的傳說。

韓信的死,可以預見,功高蓋主,能力太強,一旦有反心,可能就會顛覆一個王朝。當然,這事劉邦預見到了,呂雉也預見到了。

但是,劉邦下不了手,因為對“功臣”下手,整不好就涼了兄弟們的心。另外,劉邦曾承諾“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所以少了很多的藉口和理由。

而呂雉,和韓信的交集少,又不是一個戰壕的兄弟,感情分很少。看到韓信的威脅,呂雉想到的是如何殺掉韓信。沒有失手,呂雉做到了。

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精彩的故事。

劉邦的“三不殺”承諾

劉邦的成功,和三個人關係非常大,他們是張良、韓信、蕭何,但要說誰的功勞最大,可能要數韓信了,因為韓信的啟用,扭轉了頹勢,使劉邦重新崛起了。

可是勝利後,劉邦每每想到韓信得厲害,常常一陣陣的冷汗,如果韓信要造反,自己這邊基本是沒有可以一戰的人,那是兵仙啊!

怎麼辦?去兵權,降職位。

於是,韓信被去了兵權,從齊王調成了楚王,然後又從楚王貶到了淮陰侯。這還不算,直接把韓信“調”到了長安,讓韓信做個閒人,不給任何兵權,整天上朝下朝。

韓信心裡頭很毛,去兵權,降職,這是要玩“鳥盡弓藏”的意思啊!說不上哪天就要向自己開刀了,怎麼辦?

此時,在張良的幫助下,韓信讓漢高祖寫下了赦書: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有了這個“三不殺”就像有了免死鐵卷,韓信很開心。

呂雉打破“三不殺”,用計殺了韓信

劉邦老了,可是國家還不安定,不是平定內亂,就是和匈奴開戰。無奈,劉邦只能親自前去征討。劉邦不在家,於是呂雉把持朝政。

有一天,呂雉聽說“韓信有反心,計劃和陳豨裡應外合。”聽到這個消息,呂雉很憤怒,同時也很高興,因為終於找到一個可以殺韓信的理由了。

公元前196年的某一天,在呂雉的安排下,蕭何的配合下,韓信被騙到了長樂宮裡。看到呂雉和其刀斧手,韓信笑了:“這是要殺我嗎?難道你不知道陛下給過我三不殺的赦書?”

呂雉也幸災樂禍地笑了:“知道,不就是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嗎?”

“知道,為什麼你還要動手?難道你就不怕陛下回來收拾你?”韓信說道。

“我怕!可是,我有辦法啊!旁邊的鐘室,沒有光,看不到天。我們這裡有一個麻袋,可以讓你看不到地,並且把麻袋掛起來,讓你腳也不著地。至於見鐵不殺,我只要不用鐵質刀劍殺你,不就符合要求了嗎?”

韓信氣的臉色通紅:“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真是最毒婦人心。”

“說對了,我就是那個毒婦。”呂雉說完手一揮,韓信就被抓了起來。於是,在鍾室裡,韓信被裝到麻袋裡,吊在了空中。接著,呂雉讓人拿著竹劍刺死了韓信。

一代兵仙,韓信就這樣糊里糊塗地死了,非常可惜,死時僅僅35歲。

這就是:“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少”的赦書下,呂雉用計殺了韓信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