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中的永輝超市:手握三張金融牌照,曾想做資金輸出


風波中的永輝超市:手握三張金融牌照,曾想做資金輸出


臨近年底,永輝超市發佈了一系列公告,董事會結構變更、新增經營範圍、剝離永輝雲創、解除創始人張軒松和張軒寧一致行動人,以及收購萬達商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毫無疑問,這一系列的變動將會在永輝體系內產生不小的變化,也使得業界猜測紛紛,永輝超市業務佈局是否會有新的調整,將備受重視的新零售品牌“永輝雲創”剝離出體系,是否會跟金融業務產生更深的聯動?

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通過金融走上變現之路時,永輝超市這樣的零售企業,也試圖通過金融的鏈接,加深與上下游商戶,以及C端消費者的關係,促進生態繁榮。


賣生鮮的也想做金融


煙硝瀰漫的“生鮮大戰”似乎已經過去,在經歷了2014-2015各生鮮平臺和資方的混戰之後,這兩年的生鮮行業進入了穩定發展期,沒有什麼值得注目的進展,也沒有再一次爆發的跡象。

在流量已經到頂,獲客越來越難的時候,將發展方向轉向金融似乎順理成章。

然而當新流財經試圖梳理各大生鮮平臺的金融業務佈局時,卻發現在生鮮領域,各玩家都顯得比較保守:盒馬鮮生的消費金融業務全部體現在花唄,本來生活與幾家商業銀行發行了聯名信用卡,京東的7fresh及美團的小象生鮮均還在鋪點過程中,真正正兒八經做金融的,似乎只有永輝超市。

根據永輝金融官方顯示的信息,目前永輝金融提供四款金融產品:好借、惠商超、惠小微及企業貸。

“好借”是永輝金融針對C端的在線小額信貸產品,借款金額在1000-40000元,借款期限在1-9個月,這也是永輝金融完全走出永輝超市體系的一款金融產品。

“惠商超”是供應鏈金融產品,主要服務流通小微企業,據永輝方面介紹,該產品不僅支持永輝超市的供應商,也支持天貓、京東體系的供應商。

目前小微流通企業平均單筆融資在40萬左右,平均融資週期在60天左右,小微企業年融資次數約3-4次。

“惠小微”是針對小微企業主的在線信貸產品,申請人必須是商戶或者是做小微企業的,目前開放最高可申請額度是200000,使用週期是12個月,旨在解決他們在新開店或擴大經營時的短期資金需求,資金主要用於繳交租金或保證金、店鋪裝修、日常運營等。

根據永輝金融官網的介紹,雖然永輝金融在2016年4月就上線了第一個金融產品惠商超,但是兩年多來發展並不迅速,截至目前,註冊用戶數僅為7809(單位未知),完成融資金額為42億。

2018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永輝金融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0%,初步實現盈虧平衡。


早有金融佈局,曾作資金輸出


永輝超市佈局金融的時間,就算跟許多上游互聯網公司相比都不算晚。

早在2015年6月,永輝超市就試圖通過控股的方式獲得支付牌照,疑似失敗;2015年8月,永輝超市正式成立金融服務事業部(簡稱永輝金融);2016年3月,獲得商業保理牌照;2017年3月,獲得互聯網小貸牌照;2016年11月,永輝超市與陽光控股、福建永榮控股共同發起設立的福建華通銀行獲批。

至此,永輝超市已經手握保理、小貸、銀行等三塊牌照。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最開始獲得支付牌照受挫之後,永輝迅速將目標調整為商業保理牌照,為其供應鏈上的供應商提供資金服務。

然而受限於商業保理牌照不得吸收存款、發放或受託發放貸款的規定,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永輝繼續追求具放貸資質的銀行及小貸牌照顯得順理成章。

手握資金之後,永輝金融做了許多努力豐富金融板塊的業務佈局,包括與“納愛斯”、“寶潔”、“中糧”等知名品牌合作,對合作企業授信,助力合作企業的供應鏈金融。

新流財經還了解到,永輝金融曾試圖對接省唄、還唄、卡卡貸這樣的消費金融公司,做資金輸出業務。

雖然動作頻頻之餘,永輝金融在消費金融業內並沒有掀起多大水花,但是作為一家生鮮超市,永輝的金融佈局足以在生鮮領域領先一步。

業內人士點評,永輝做金融,目的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擴大獲客渠道,一個是對現有客群的深度挖掘。

在現有經濟下行的趨勢之下,永輝超市藉助金融業務,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也能替生鮮領域的消費金融試試水。

至於永輝近日將雲創剝離的舉動,新流財經認為這並非永輝超市不再看重永輝生活店、超級物種、永輝生活 app 等創新型業務,目前此類新零售業務仍熱度不減,也代表了消費升級的方向。

在剝離之餘,其業務佈局並未放緩,此舉或是為了讓這一板塊更好的發展。

而其金融業務雲金,按照業內流行趨勢,如果發展不錯,剝離永輝體系也不無可能,相信屆時永輝的新零售板塊將與金融板塊各自發展,相互支持。


線上+線下,生鮮與金融能形成聯動嗎?


今年十月,永輝全國首家金融超市試運行,被業內看做永輝金融業務從供應鏈延伸到個人業務的標誌性事件。

從金融超市提供的服務來看,明顯針對的是個人用戶。

比如與中信銀行聯合推出為超市顧客定製的信用卡,可享受附屬權益,如機場貴賓休息室;與安誠保險等企業合作,提供車險、意外險、財戶險、旅遊險等保險服務;提供包括但不限於水電、煤氣費等生活費用代繳服務;與中國福利彩票中心合作,提供雙色球、刮刮樂等產品。

但是在整個消費金融行業從線下轉為線上的趨勢下看來,永輝金融開設實體網點顯得有些“不合時宜”,讓消費金融業內的人不太看好,認為其“實際客源有限”、“代售產品並無特色優勢”。

但在金融業務落地實體化的同時,永輝超市的生鮮零售業務正在努力實現線上化。比如與京東到家合作,讓顧客在線上下單,一小時之內商品就能送到家;推出永輝生活app,參與生鮮電商的競爭。

新流財經認為,永輝超市開設金融實體店並不算“逆流”,因為永輝本來就有網點優勢,金融業務實體化的成本比一般消費金融公司要低很多。

超市的人流哪怕只是轉化極小的部分,對於金融業務來講也非常寶貴,況且對於永輝超市的固有客戶而言,金融業務更是一項較好的附加服務。

至於金融業務的線上部分,也可以嵌入到永輝超市的線上零售app當中,畢竟相較別的金融服務app,永輝的金融業務有場景優勢,也有獲客優勢。

這樣一來,無論是永輝的新零售業務,還是金融業務,都形成了“線上+線下”的佈局,如果做得好的話,生鮮零售與金融業務形成較好的聯動優勢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