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中的永辉超市:手握三张金融牌照,曾想做资金输出


风波中的永辉超市:手握三张金融牌照,曾想做资金输出


临近年底,永辉超市发布了一系列公告,董事会结构变更、新增经营范围、剥离永辉云创、解除创始人张轩松和张轩宁一致行动人,以及收购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毫无疑问,这一系列的变动将会在永辉体系内产生不小的变化,也使得业界猜测纷纷,永辉超市业务布局是否会有新的调整,将备受重视的新零售品牌“永辉云创”剥离出体系,是否会跟金融业务产生更深的联动?

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通过金融走上变现之路时,永辉超市这样的零售企业,也试图通过金融的链接,加深与上下游商户,以及C端消费者的关系,促进生态繁荣。


卖生鲜的也想做金融


烟硝弥漫的“生鲜大战”似乎已经过去,在经历了2014-2015各生鲜平台和资方的混战之后,这两年的生鲜行业进入了稳定发展期,没有什么值得注目的进展,也没有再一次爆发的迹象。

在流量已经到顶,获客越来越难的时候,将发展方向转向金融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当新流财经试图梳理各大生鲜平台的金融业务布局时,却发现在生鲜领域,各玩家都显得比较保守:盒马鲜生的消费金融业务全部体现在花呗,本来生活与几家商业银行发行了联名信用卡,京东的7fresh及美团的小象生鲜均还在铺点过程中,真正正儿八经做金融的,似乎只有永辉超市。

根据永辉金融官方显示的信息,目前永辉金融提供四款金融产品:好借、惠商超、惠小微及企业贷。

“好借”是永辉金融针对C端的在线小额信贷产品,借款金额在1000-40000元,借款期限在1-9个月,这也是永辉金融完全走出永辉超市体系的一款金融产品。

“惠商超”是供应链金融产品,主要服务流通小微企业,据永辉方面介绍,该产品不仅支持永辉超市的供应商,也支持天猫、京东体系的供应商。

目前小微流通企业平均单笔融资在40万左右,平均融资周期在60天左右,小微企业年融资次数约3-4次。

“惠小微”是针对小微企业主的在线信贷产品,申请人必须是商户或者是做小微企业的,目前开放最高可申请额度是200000,使用周期是12个月,旨在解决他们在新开店或扩大经营时的短期资金需求,资金主要用于缴交租金或保证金、店铺装修、日常运营等。

根据永辉金融官网的介绍,虽然永辉金融在2016年4月就上线了第一个金融产品惠商超,但是两年多来发展并不迅速,截至目前,注册用户数仅为7809(单位未知),完成融资金额为42亿。

2018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永辉金融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0%,初步实现盈亏平衡。


早有金融布局,曾作资金输出


永辉超市布局金融的时间,就算跟许多上游互联网公司相比都不算晚。

早在2015年6月,永辉超市就试图通过控股的方式获得支付牌照,疑似失败;2015年8月,永辉超市正式成立金融服务事业部(简称永辉金融);2016年3月,获得商业保理牌照;2017年3月,获得互联网小贷牌照;2016年11月,永辉超市与阳光控股、福建永荣控股共同发起设立的福建华通银行获批。

至此,永辉超市已经手握保理、小贷、银行等三块牌照。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最开始获得支付牌照受挫之后,永辉迅速将目标调整为商业保理牌照,为其供应链上的供应商提供资金服务。

然而受限于商业保理牌照不得吸收存款、发放或受托发放贷款的规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永辉继续追求具放贷资质的银行及小贷牌照显得顺理成章。

手握资金之后,永辉金融做了许多努力丰富金融板块的业务布局,包括与“纳爱斯”、“宝洁”、“中粮”等知名品牌合作,对合作企业授信,助力合作企业的供应链金融。

新流财经还了解到,永辉金融曾试图对接省呗、还呗、卡卡贷这样的消费金融公司,做资金输出业务。

虽然动作频频之余,永辉金融在消费金融业内并没有掀起多大水花,但是作为一家生鲜超市,永辉的金融布局足以在生鲜领域领先一步。

业内人士点评,永辉做金融,目的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扩大获客渠道,一个是对现有客群的深度挖掘。

在现有经济下行的趋势之下,永辉超市借助金融业务,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也能替生鲜领域的消费金融试试水。

至于永辉近日将云创剥离的举动,新流财经认为这并非永辉超市不再看重永辉生活店、超级物种、永辉生活 app 等创新型业务,目前此类新零售业务仍热度不减,也代表了消费升级的方向。

在剥离之余,其业务布局并未放缓,此举或是为了让这一板块更好的发展。

而其金融业务云金,按照业内流行趋势,如果发展不错,剥离永辉体系也不无可能,相信届时永辉的新零售板块将与金融板块各自发展,相互支持。


线上+线下,生鲜与金融能形成联动吗?


今年十月,永辉全国首家金融超市试运行,被业内看做永辉金融业务从供应链延伸到个人业务的标志性事件。

从金融超市提供的服务来看,明显针对的是个人用户。

比如与中信银行联合推出为超市顾客定制的信用卡,可享受附属权益,如机场贵宾休息室;与安诚保险等企业合作,提供车险、意外险、财户险、旅游险等保险服务;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水电、煤气费等生活费用代缴服务;与中国福利彩票中心合作,提供双色球、刮刮乐等产品。

但是在整个消费金融行业从线下转为线上的趋势下看来,永辉金融开设实体网点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让消费金融业内的人不太看好,认为其“实际客源有限”、“代售产品并无特色优势”。

但在金融业务落地实体化的同时,永辉超市的生鲜零售业务正在努力实现线上化。比如与京东到家合作,让顾客在线上下单,一小时之内商品就能送到家;推出永辉生活app,参与生鲜电商的竞争。

新流财经认为,永辉超市开设金融实体店并不算“逆流”,因为永辉本来就有网点优势,金融业务实体化的成本比一般消费金融公司要低很多。

超市的人流哪怕只是转化极小的部分,对于金融业务来讲也非常宝贵,况且对于永辉超市的固有客户而言,金融业务更是一项较好的附加服务。

至于金融业务的线上部分,也可以嵌入到永辉超市的线上零售app当中,毕竟相较别的金融服务app,永辉的金融业务有场景优势,也有获客优势。

这样一来,无论是永辉的新零售业务,还是金融业务,都形成了“线上+线下”的布局,如果做得好的话,生鲜零售与金融业务形成较好的联动优势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