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何時見底?(深度分析)

從五月份開始,就看到諸多機構及"專家"叫囂股市的"估值"底部和"技術"底部,我那時是很著急的,建議身邊的親戚朋友不要著急抄底,靜觀其變,投資機會有很多,不要在股市一條路上走死。作為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研究者,在研究股市時,永遠不會只看技術面,更不會把估值單純地跟歷史大盤比,這樣無異於刻舟求劍、盲人摸象。

先看看中國股市的特點:暴漲暴跌

中國股市何時見底?(深度分析)

世界上有兩種股市:一種是股市,一種是中國股市。我國股市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主導類型。自A股市場誕生以來,投資者的目光總是盯著政策的指揮棒,倘若利好政策頻出,投資者往往排隊買入,把公司基本面拋在腦後,即使是連年虧損很嚴重的公司,股價也有可能一飛沖天;另一方面,倘若利空政策出臺,為奪路而逃,投資者大多不惜競相踩踏,業績再好的上市公司,股價也可能被錯殺。作為A股市場的弱勢群體,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飽受"A股暴漲暴跌"邏輯侵害。每次股市大漲都體現了國家意願,監管層希望以資本市場保持財富效應,借力恢復實體經濟;但同時,監管層又憂慮瘋牛難控,因此寄希望通過政策調控來左右市場走勢,造成管理層期盼的"健康牛",不過目前一直沒有達成這樣的願望。

中國A股暴漲暴跌,與中國主流媒體的過多參與有關。現在中國A股最大的風險是,國家太多媒體總是對股市的漲跌過多的評頭論足,嚴重的是,太多非專業人士總是"隨大流",沒有給散戶投資者一種客觀的分析。股市一漲了幾天,就說"牛市"要來了,一跌就說,估值底,不用擔心,慢牛沒有結束等等。主流媒體言論頻繁與缺少客觀與專業性,自然會打斷股市投資者自主判斷,對市場的影響當然會很大,而且會很負面。對於財經媒體而言,談論股市漲跌很是自然,但是國家主流媒體對股市摻和太多,則可能是當前股市暴漲暴跌的最大風險。而作為投資者自己,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明確哪些觀點是值得信任的,哪些觀點是應該視而不見的,做好自己的判斷,也需要投資者自己不斷學習,畢竟理財是一生的事。

近期股市暴跌的真相

中國股市何時見底?(深度分析)

2018年1月以來的這波下跌,和2011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直接原因是房地產市場下滑和去槓桿,根本原因是對經濟增速預期的降低,而中美貿易戰則充當了重要的催化因素,這和11年的情況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中國股市何時見底?(深度分析)

本圖由九七財經整理

2011——2012年的這波長期下跌,直接原因是房地產調控引起的投資增速下滑,但是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模式的改變。隨著中國經濟依靠投資拉動增長模式的終結,投資者對於企業長期利潤增速也大幅下跌,從而引發了股市估值的大幅下跌。在此期間,中國CPI高漲導致的流動性緊縮、全球再通脹的失敗,對股市的下跌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在2012年9月以後,上證綜指跌倒了2050點左右,全部A股剔除金融石油石化的市盈率為17左右,A股終於迎來了長期大底。原因也非常簡單:中國經濟見底回升。但是這時中國經濟的見底並不是因為市場完全出清,而是因為隨著美國QE3(第三輪量化寬鬆)推出,中國又進入新一輪的加槓桿週期,可能主要是通過影子銀行來實現信用擴張的。在信用擴張的影響下,房地產和基建也迅速回暖,給經濟增速形成了支撐。

A股長期見底,需要客服三大難關:

但現在的情況遠比12年複雜,12年可以通過新一輪的加槓桿來解決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問題,現在卻不行了,主要因為:第一、地方政府、居民和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已經較高,再進一步加槓桿的空間有限,而且還有可能進一步加大資產泡沫,從而使得未來的問題更加嚴重。第二、美聯儲的加息效果已經越來越明顯,再加槓桿只能使得人民幣匯率的壓力加大。

所以A股未來要見到長期大底,必須要做到以下3點:

首先是寬貨幣、緊信用,穩槓桿防止經濟失速。

其次是人民幣匯改釋放更大的政策空間,是乘著現在經濟仍然比較穩定,未雨綢繆的通過爬行浮動的改革來釋放人民幣的調整壓力,以給未來更多的政策空間。

最後是培養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以上三點做好了,才有可能迎來A股的長期大底。

所以對於股市的投資者朋友們:短期請耐心等待政策見效信號, 由於現在經濟下行的風險仍然較大,所以我們推薦投資者還是需要保持耐心,等待宏觀、基建和信貸數據明顯好轉,釋放出政策見效的信號後,再大規模建倉。以避免政策效果不達預期、經濟繼續下滑所引起的股市大幅下跌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