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買房成本分析,機會成本下的盈虧平衡點

再談買房成本分析,機會成本下的盈虧平衡點

投資|回報率

上週的文章,老鄺已經用了一個實例+表格詳述“盈虧平衡點”的分析方法。沒看過的請先找出上一篇文章,本篇將是一篇補充性文章。前文我已經在文中說明,“盈虧平衡點”是財務絕對值上的成本線,真實的投資世界還要考慮機會成本

首先,還是回顧一下該表格,當時老鄺是模擬A同學購買一套325w的房源,把摩擦成本調到最高,得出五年後賣出該房產,只要上漲11.72%就不虧錢,每年上漲目標為2.34%。

再談買房成本分析,機會成本下的盈虧平衡點

1、首付的機會成本

一般而言,市場上的無風險收益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撰文當日(2018.09.11)的收益率是3.69%,過往五年該數值在2.75%-4.5%之間浮動。

再談買房成本分析,機會成本下的盈虧平衡點

再談買房成本分析,機會成本下的盈虧平衡點

鑑於國人把銀行理財或貨幣基金看成剛性兌付,我們姑且把無風險收益取上限即4.5%,為了方便計算我們不考慮複利,因此首付113.5w*4.5%*5年=25.54w。

2、月供的機會成本

扣除租金和住房公積金的實際月供是6261元,假設A同學不買該房,把每個月的月供拿去買餘額寶,目前餘額寶的年化收益為3.1%,回顧過去五年的變化,2.3%-6.7%的波動範圍比國債更廣,我們姑且把這部分的平均收益取年化4%。

再談買房成本分析,機會成本下的盈虧平衡點

為方便計算,老鄺假設A同學存下一年月供後才拿去買餘額寶,即每年可以結餘現金6261*12個月=7.5w。第一年存下的月供可以做4次,第二年存下的月供可以做3次。。。。以此類推且不考慮複利,月供的機會成本為:7.5w*4%*(4+3+2+1+0)=3w。

3、機會成本盈虧線

通過上面的測算,首付的機會成本是25.54w,月供的機會成本是3w,因此A同學的總體機會成本為25.54+3=28.54w。

鑑於A同學的財務絕對值成本線為363w,加上機會成本28.54w後,其真實機會成本盈虧線為363+28.54≈392w,該成本是房源報價的120.63%,也就是說五年只要上漲20.63%就能覆蓋機會成本,每年遞增4.13%。

再談買房成本分析,機會成本下的盈虧平衡點

4、住房公積金的取捨

原文評論裡面,很多小夥伴跟我探討住房公積金到底算投入還是收益?老鄺覺得這個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情況不一樣:老鄺當年在國企,規定只能買房才可提取住房公積金,因此我2016年11月拿到第一張房產證時才首次提取住房公積金,當時一次性把10w餘額取了出來,然後每半年取一次1.5w(2500元*6個月)。

倘若A同學跟老鄺的情況類似,那麼他的實際投入應該就是113.5-10=103.5w,計算機會成本時也應該以首付103.5w評估。每個月2500元的住房公積金也應該算成收益。因為我的觀念中,10w住房公積金餘額+2500元/月的公積金,要不是買房就會永遠趴在賬上,雖然也是我的,但沒有流動性的錢就不是我的“錢”。只有買入第一套房才能讓你這部分資產流動起來。

再談買房成本分析,機會成本下的盈虧平衡點

同理可得,如果各位是買第二套房,應當不算這部分的收益,因為你的住房公積金已經流動起來。至於有個小夥伴提到的新政——600元以內可以無條件提取,這些屬於政策調整的細節,各位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取捨即可。反正老鄺的觀點,就是此次買房,是否讓你閒置的資金具備流動性,這是判斷住房公積金是否算收益的原則。

5、廣州是漲還是跌?

老鄺相信這個話題是大家每時每刻都在意的,有一條評論引起我的注意,他說“2018年買房的,大部分已浮虧”。這條評論說的是實情,但有兩點我想補充說明。

其一,根據我的實際踩盤和日常諮詢案例,整個2018年廣州的房價大多數業主的報價是平穩的,但請注意這是報價,你能看到的只是報價,真實成交價往往比報價低一點或者低很多。更何況投資有句話“不漲就是跌”。因此我想說的第一個結論就是:如果廣州作為一個班級,今年的考試平均分比去年是稍微跌了一些。

其二,即使整體在下行,依然有很多版塊在上漲。老鄺感觸比較深的,一個是祈福版塊,另一個是棠溪版塊。關於祈福這次上漲的動因,有個粉絲分析得比我精闢,原圖奉上。因此我想說的第二個結論就是:雖然廣州的平均分下降了,但風水輪流轉,依然有個別“後進生”取得很大突破。

再談買房成本分析,機會成本下的盈虧平衡點

結合這兩個情況,老鄺想說未來的投資不再是普漲行情,“分化”將越來越嚴重,這裡的分化除了起漲的時間點不一樣,也有可能演變成你漲我不漲。大家真的要提高自己的專業度,好好思考為啥自己家的房價沒有漲:是金融大環境造成的?樓齡老產品力不行?隔壁一手開盤為何連連降價?版塊內同品質房源是不是太多了?

總結

不動產投資是一件非常微觀的事情,老鄺知道國家貨幣、金融政策對房價的影響是最直觀的,但我也相信下行週期依然能找到房價上漲的樓盤,天上神仙打架我等星斗市民避開就好,因此我不喜歡做“國師”談論太多宏觀,矢志不渝找到區域內逆勢上漲的產品並分析它們上漲的動因,才是更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你是自住剛需,2018年上車依然沒有問題,即使你犧牲了投資效率,但換來住得爽。如果你是投資需求,請根據你的投資能力圈選擇最適合你的投資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