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剛剛,七匹狼控股的百應租賃IPO上市了!

祝贺|刚刚,七匹狼控股的百应租赁IPO上市了!

7月18日,由七匹狼控股為主體組建的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百應租賃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08525.HK 。百應租賃(08525)發佈公告,公司發行6750萬股,發售價釐定為每股1.28港元。

祝贺|刚刚,七匹狼控股的百应租赁IPO上市了!

接力中國青年精英協會會員、七匹狼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啟誠資本聯合創始人、廈門百應租賃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周士淵

百應租賃自2010年3月成立以來,致力於為客戶提供設備融資解決方案。其最大股東為周永偉、周少雄、周少明家族,持股58.75%。而七匹狼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士淵自2016年7月擔任廈門百應租賃的董事,目前任廈門百應的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公司戰略規劃、整體運營及董事會的管理,並對業務及運營提供戰略性意見。

祝贺|刚刚,七匹狼控股的百应租赁IPO上市了!
祝贺|刚刚,七匹狼控股的百应租赁IPO上市了!

截止發稿時百應租賃(08525)的港股實時行情

在過去的2016、2017兩個年度,百應租賃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994萬、6081萬人民幣,稅後淨利分別是1496萬、2069萬人民幣。按營業收入計算,百應租賃在福建省371家融資租賃公司中排名第六位,市場份額為1.1%。百應租賃的客戶主要為中小型企業和個人企業家,主要提供以設備為基礎的融資租賃,租賃期一般在12個月到36個月之間,融資規模一般在30萬到2000萬之間。

祝贺|刚刚,七匹狼控股的百应租赁IPO上市了!

那麼,此次百應租賃在香港上市,出任百應租賃執行董事的周士淵對公司今後的發展戰略有何規劃?身為“繼承者”的他又將如何藉助資本的力量在新興產業闖出一片天地,同時反哺家族企業?這或許能從《接力》雜誌2017年對周士淵的人物專訪中可見一斑。

祝贺|刚刚,七匹狼控股的百应租赁IPO上市了!

周士淵:從“繼承者”到“開拓者”

閩商,中國傳統十大商幫之一,時至今日,依舊是一個響噹噹的名號。它代表了開拓進取,不甘人後的拼搏精神;代表了上個世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一批批實業品牌。當上個世紀的輝煌漸漸散去,企業的接力棒交到守業的一代,“繼承者”們將如何選擇,才能維護父輩的榮光?

“在福建閩南這一帶,都是做傳統行業起家,但是近幾年,傳統行業越來越受到新興經濟的衝擊,我從事投資,不意味著放棄傳統行業,而是尋找一條將新興的商業模式跟傳統行業結合之路,從而能夠破除實體行業發展的瓶頸,反哺家族企業。”周士淵,七匹狼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永偉之子,啟誠(廈門)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核心發起人,對記者如是說。當天的採訪地點選在“恆禾七尚”——位於湖里區五緣灣片區內湖東岸的高端樓盤,也是周士淵親自參與開發的。但對於周士淵,房產開發卻不是他的興趣所在,開朗、樂觀的他認為,在新經濟浪潮中乘風破浪,執著前行,才更符合他的個性和喜好。

投資:

追尋新浪潮中的“化學反應”

2016年3月,啟誠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誠”)在廈門成立,它的獨特之處在於,核心投資人是清一色的福建民營企業二代。周士淵希望以資本為媒介,集結眾多年輕的閩商二代抱團發展。在他看來,好的平臺和資源,是這個時代企業生存的關鍵所在,啟誠所做的事,便是將身邊的優質資源整合在一起。

雖然當時只有28歲,但在投資領域,周士淵已經不是初出茅廬的“菜鳥”。英國留學歸來之後,他從房產項目做起,2014年前後,隨著互聯網項目的興起,他將關注的目光轉向個人更為中意的投資行業。“我也想投入這波新經濟的浪潮中,去感受一下投資行業的運作方式和發展前景。”

作為一個集結眾多“二代”的高起點投資平臺的負責人,周士淵深切地體會到其中的壓力,公司起步之初,募資和管理都是非常困難的環節,需要面臨很大的風險。強烈的責任意識要求他迎難而上,對每個人負責。用他的說法,早期的資金招募基本通過“刷臉”的方式完成,但要獲得工作能力方面的肯定,還是要依靠切實的業績和持續穩定的利潤。由於在消費傳統產業的背景下,啟誠的投資原則是捨棄重資產燒錢的項目,選擇短期能夠見到收入的。這種務實精神促進了啟誠的成長,時至今日,啟誠投資成功的項目包括柔宇科技、雲萊塢、紙匠、生命銀行、門牙、職行力等。其中最為得意的,當屬柔宇科技。

柔宇科技主打超薄彩色柔性顯示屏、柔性傳感器,以及多種智能終端。這家以“我們不預測世界,我們改變世界”為口號的高科技公司,被國際知名媒體《科學美國人》、《環球科學》等選入“年度新創企業榜”。“這個項目已經被定位為國家科技產品,是繼騰訊、華為、大疆之後,快速增長的一家中國公司。它受到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計劃在龍崗開闢工廠與研發基地,實現量產之後,能有五六百億的產值。”如今的柔宇科技發展勢頭迅猛,剛剛斬獲四項CES 2017創新國際產品大獎,驗證了周士淵前瞻的投資眼光。

祝贺|刚刚,七匹狼控股的百应租赁IPO上市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周士淵不只一次表示,在獲得更多資源的同時,也要打開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格局,要比別人看得更高、更遠。對於自己現在的投資表現,他坦言只能打五分,甚至還算不上合格。對於啟誠,2017年機遇與挑戰並存。如果說,去年的目標是搭建一個整合資源、聚集力量的平臺,今年的任務便是讓公司進一步貼近市場,與政府部門、大型國企開展合作,從而實現公司規模的擴大。“一期基金的規模並不大。因為我們有很多專項基金,即針對單個項目的募資。現在的整體規模有一個多億,二期計劃擴大到1-3個億。”

除了關注創業投資、資產管理、投資顧問等領域,啟誠亦致力於投資創新行業中具有發展前途的優秀企業。對於投資行業的“終極目標”,周士淵認為,最終的投資是自己的項目孵化。通過團隊、戰略方向、資金三大優勢資源的互相整合,孵化出屬於本公司的創業項目。在此指引下,啟誠已經著手發展一家財稅公司和一家體育營銷公司。在未來,他希望兩個公司都能不斷做大,尤其是體育公司,依託福建體育產業發達的優勢,進一步開拓自己的涉及領域,譬如體育經濟等。他坦陳,自己一直想追求一種基於互聯網的時代下與傳統產業的“化學反應”,通過新興模式的探索,為傳統實業的發展注入活力,而實現投資行業的終極目標,將是化學反應中重要的一步。

閩商:

能闖敢拼的“吃番薯人”

作為傳統的十大商幫之一,閩商群體與民風保守的內陸居民有很大的不同:敢冒風險、能闖敢拼、合群團結、豪爽義氣。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國的“愛拼才會贏”,可謂他們開拓精神的最好寫照。憑藉白手起家的勇氣和魄力,90年代初,一批閩商品牌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七匹狼、恆安、利郎、安踏、361°、特步、貴人鳥、雅客、九牧王、富貴鳥、勁霸,成為國貨的“新經典”,成為一個個家喻戶曉的名號。

作為口含金銀匙出生的“二代”,老一輩上不起學、下南洋謀生、吃番薯果腹的經歷,已經成為他們耳中傳奇般的創業故事,但周士淵的成長經歷,恐怕也不是一個“典型”富二代的“標配”:高一時,懷著留學夢遠渡重洋;在英國,為選擇好的學校四處輾轉;父親提供的生活費雖不算拮据,但只能滿足他正常的生活開支,沒有更多的錢用以玩樂。第一年去英國的時候為了去體驗下聖誕節而提早去了英國,卻發現當地的超市幾乎都放假,只能跟表哥從一家很小的華人超市買了許多魚蛋、腐竹涮火鍋,以至於看到魚蛋就有陰影。

不僅如此,大學期間的每個假期回國後,父親總要安排周士淵到公司實習,基本每個部門都走遍了,這些實習經驗讓他深刻領悟到企業運營的艱難。學成畢業之後,周士淵依然保持高度投入的工作狀態。為了一個投資項目,他不介意一個個去考察。“啟誠投資的12個項目,是從多少箇中脫穎而出的?”對於這個問題,他坦言“已經算不清楚了”。為了充分感知市場熱點,周士淵一年要乘坐240多次航班前往各個城市考察。

這種愛拼敢贏,艱苦奮鬥的精神,可謂閩商傳統的最好傳承,而在他自己看來,投入和忘我只是閩商精神的一個方面。“閩商之間從來不會只講個人奮鬥,忽略群體感情。大家很好奇,晉江一代那麼多的男裝品牌,會不會有惡性競爭?其實是不會的。老一代創業時,公司總部離得很近,他們經常在一起交流,彼此之間相互促進,平等競爭。”老一輩閩商重感情,時至今日,周士淵依然願意選擇與朋友一起奮鬥。“現在的我同樣喜歡結交朋友。我認可的是走心的摯友,大家可以共事,可以互相批評,直言不諱。”

祝贺|刚刚,七匹狼控股的百应租赁IPO上市了!

重視與人的交往,誠實、厚道待人,是閩商精神的一大特徵。啟誠選擇項目的標準,也跟“人”有關。同時他謙虛地表示,投資的過程也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其中最大的收益,莫過於認識很多朋友,學習對方的優點、長處。“有些項目也許我們不會投資,但是在接觸過程中可以從他的商業模式或者思維邏輯上學習到他們的優點或者創新的部分,這也是學習別人公司好的經驗,然後思考它們對公司發展的作用。”

開放:

新青年的個性標籤

吃苦、拼搏、誠信、團結、緊跟時代腳步、不乏危機意識,是周士淵眼中的閩商精神傳統。而隨著時代的進步,新一代閩商也有屬於他們的獨特氣質,以及對時代的新思考。相比於上一代,周士淵認為自己更開放,思維更活躍,更樂意涉足前輩沒有基礎的領域。同時,他們更愛學習,更注重理論基礎和文化底蘊。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周士淵曾參加過廈門大學管理學院EDP培訓項目(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商業診斷實踐”)、長江商學院“接力長江”項目等,在實戰中,他更快地學習到如何發現、處理企業面臨的問題。同時,他是廈門總商會青委會副主任、福建青年閩商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通過在這些組織裡與其他成員的交往,他不僅獲得了許多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更體會到自己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更快地走向成熟。

其實,周士淵不同於老一代商人的開放氣質,體現在採訪的每個細節中:他可以一本正經地談自己的生意和項目,也可以用一個笑話瞬間將現場氣氛活躍起來;他可以對投資過的項目滔滔不絕,如數家珍,當我們問到他最為看好的柔宇科技時,他會喊出“把世界掰彎”的口號;他可以西裝革履,平時也喜歡休閒裝和Yeezy Boost;面對鉅額的投資,他獨立冷靜殺伐果斷,採訪時看到一旁等待的太太卻滿眼柔情和體恤。

周士淵與太太一同前來,似乎一直提醒我們注意他的家庭角色:丈夫,以及兩個孩子的父親。採訪中,他不無遺憾地表示,自己幼年時,父母忙著創業,將自己送到外地的學校上學,很少見面,交流也不多,所以在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儘量做到不缺席,多花時間陪伴家人,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雙方的愛,無憂無慮地健康快樂成長。在適當的時候,他也會帶孩子出去“看一看”,讓他們感受到世界之大,從小便有開闊的視野。這種長遠的戰略眼光,恐怕也是典型閩商精神的表現。

對於未來,周士淵有他自己獨到的思考: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個人的知識層面不會差距太大。真正決定高度的,是平臺資源,是個人定位。“以前,父母讓我們出國留學,是想開拓我們的國際視野,因為西方技術引領我們的生活,比中國先進50-100年。但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網絡改變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國際視野其實已經沒有太大優勢了。現在條件下,想要成功,重要的是平臺資源和對自己的定位,你擅長什麼,你有什麼,再來說我能幹什麼。”他希望用年輕一代的眼光,藉助資本的力量,在新興產業闖出一片天地,同時反哺家族企業,接過前輩身上那份沉重的責任,繼續弘揚那種開拓進取、誠信厚道的閩商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