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兵力510萬,手握3萬枚核彈,軍費高達國民收入的五分之一

俄羅斯人一向以“北極熊”自居,經常被人稱做“戰鬥民族”。從這個國家的歷史而言,的確也沒錯,因為這個國家似乎只有兩個時代:打仗的時代和準備打仗的時代。西歐兩大陸軍強國——法國和德國,都曾是其手下敗將,英國名將蒙哥馬利更是稱“世界軍事上的一條鐵律是不要進攻莫斯科”。


總兵力510萬,手握3萬枚核彈,軍費高達國民收入的五分之一


俄國(前蘇聯)的利爪在冷戰期間達到了巔峰。在掌握並大發展核武器和導彈武器時,其常規力量更是急劇擴充。那麼鼎盛時期的俄國(前蘇聯)到底有多強大呢?

二戰後的前蘇聯曾經擁有1100萬的作戰部隊,即便是在1988年,前蘇聯的總兵力也超過了510萬,其中陸軍人數接近200萬人,空軍和海軍各有 45萬人,此外還有防空軍、戰略火箭軍等等約200多萬人,裝備的坦克數量接近6萬輛,步兵戰車6萬輛,裝甲輸送戰車3萬輛,總數量超過15萬輛,是名符其實的鋼鐵洪流,當時的北約面對這些裝甲力量時也要瑟瑟發抖。


總兵力510萬,手握3萬枚核彈,軍費高達國民收入的五分之一


此外,前蘇聯的空軍擁有各種戰機的數量超過10000架,海軍擁有潛艇超過340艘,中型航母4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超過200艘,其手握的導彈數量達到了驚人的3萬枚,除去各種中近程導彈以外,還有各種射程超過1萬公里的遠程導彈,發射基地就有近30個,戰略轟炸機基地超過25個,擁有轟炸機超過700架,遠程打擊力量十分龐大。

但這一切卻在90年代初畫上了句號,整軍備戰巨大的經濟壓力壓垮了這頭巨熊。美國國防部的內部報告認為,儘管蘇聯人宣稱其軍費支出一般為整個國民收入的8%——10%,但其實際的軍費支出可能佔了國民收入的五分之一!國力不如美國,揹負的軍備負擔卻更重,最終也只能輸掉這場競賽。


總兵力510萬,手握3萬枚核彈,軍費高達國民收入的五分之一


蘇聯解體之後的俄羅斯經濟發展陷入低谷,瀕臨崩潰邊緣,軍費支出大幅減少,2015年度軍費僅為518億美元,不及美國的十分之一。總兵力也銳減四分之三,僅為100餘萬人。在戰略核打擊能力上,更是嚴重縮水,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的數量不及之前的20%,因為缺乏維修的軍費,許多先進武器只能扔在野外,甚至連拆掉的錢都拿不出來。

雖然軍事實力大不如前,但山姆大叔對北極熊仍感到害怕。首先,在軍費有限的情況下,俄國人大力發展洲際導彈的質量,並始終維持著一定數量的戰略核潛艇,對美國本土同樣構成著巨大的威脅。


總兵力510萬,手握3萬枚核彈,軍費高達國民收入的五分之一


其次,俄國人敢於動手,數次敲打了頂在俄羅斯門口的美國夥伴,對於美軍親自上手的干涉活動也敢於進行對抗,而且軍隊裝備雖比較落後,但卻很有實戰經驗。再次,其地面力量雖然難以席捲歐洲,但對歐洲國家的威脅卻仍然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