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當然有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

年輕當然有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

眾所周知,企業的本質是逐利;在利潤的驅使下,每個企業主都在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賺取更多的利潤?

一、企業裡,老闆和員工各有一本賬

如果你能理解這一層面,則不難明白老闆和員工的立場永遠不同,因為他們採用的完全是兩套計算系統:

1、員工是這樣算賬的:

去年企業利潤高達2000萬元,刨去給高管的獎金及業務員的提成(總計約700萬元),還剩餘1300萬元。

基層員工大約200人,則平均每個基層員工的年終獎大約為:1300萬/200人=6.5萬/人。

年輕當然有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

2、老闆是這樣算賬的:

去年企業利潤只有2000萬元,國稅地稅等各項稅金在一起需要繳納600萬元,一年的房租水電大約需要400萬元,年用工成本約500萬元,各項材料費等必要支出約300萬元,則稅後利潤為:

2000-600-400-500-300=800萬元。

為保障公司未來的發展,需要留存10%的盈餘公積金,則可供分配的利潤為720萬元(800-80);

扣除業務員提成及高管獎金等700萬元,則可供普通員工分配的利潤為:

720-700=20萬元

均攤到200名員工頭上,則員工人均年終獎=20萬/200=1000元。

如果你最終拿到了1000元的年終獎,在你看來簡直幹不下去了,在老闆看來其實是仁至義盡了。

年輕當然有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

很多創業公司就喜歡招有闖勁幹活不要命的年輕人,其中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年輕人便宜。

想想看,在一家企業發展初期,人工費越少是不是意味著盈利空間更大呢?是不是就意味著手頭有更多的現金流呢?

因此,對於年輕人而言,只要年齡的紅利在,找一份工作並不難:難的是35歲上下沒有成長沒有進步的中年人,如果能力和資源依然停留在職業初級階段,一旦遭遇職業變動,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境地。

年輕當然有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

二、對普通年輕人而言,便宜是你唯一的優勢

如果我問你們,年輕職場小白的優勢是什麼?答案可能會五花八門,有衝勁,有激情,可塑性強什麼的。

不好意思,其實年輕沒什麼優勢,唯一的優勢就是便宜。

前些天小米成為頭條新聞,人人紛紛起底勞模雷軍的奮鬥史,我們看到:有衝勁、有激情並不是年輕的專利。

年輕當然有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

至於可塑性強呢?在移動互聯時代,多少人從A行業跳到B行業,一樣取得成功,也跟年輕沒什麼關係。像雷軍,從軟件業的金山,到公開信裡提到小米,已經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你可以把公司的招聘看作超市採購,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性價比,如果你創造不了更高的價值,那麼就只能隨行就市,賣個大路貨價錢。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抱怨,每個月的工資交完房租還完信用卡,到手就幾乎所剩無幾了。

這很好解釋呀:如果你並不出眾,那麼薪水剛好給到維持你基本的生活水平,讓你無法離開公司就行。

年輕當然有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

但是,你的便宜,對你也是一種保護。

一個可以完成自己本職工作的年輕人,便宜的價錢會降低公司的預期,當需要“縮減成本”的時候,他們不會打你的主意。

因為你年輕,還因為你便宜,不會像中年人那樣因為“太貴了”而被裁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