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彎道超車」 特斯拉終於迎來它的對手I-PACE

捷豹“彎道超車” 特斯拉終於迎來它的對手I-PACE

儘管基礎設施尚未完善,電池如何有效回收也成問題,但是在無形的大手(政策)推動之下,明眼人都知道汽車電動化的發展是勢不可擋,而誰能引領電動車行業的發展也存在著很大的變數。倘若誰能掌握最新的技術,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佔領用戶心裡的制高點,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搶佔市場先機。

捷豹“彎道超車” 特斯拉終於迎來它的對手I-PACE

但截止目前,傳統豪華品牌在面對純電動車的領域表現得非常謹慎,即使表現最佳的寶馬,多年來也僅是推出了i3來市場試水,剩下的i8、7系、5系只是適當加入混合動力版本。而其他品牌就更不用多說了,他們大部分的電動化產品還在“PPT”文檔中呢。而這就給了捷豹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在日內瓦車展上公佈了首款純電動車型I-pace,並且即將引入國內,預售價68.8萬元起,遠比特斯拉的價格便宜多了(model 3除外)。

這是一款非典型的捷豹

捷豹“彎道超車” 特斯拉終於迎來它的對手I-PACE

可以說這是一款非典型的捷豹,不僅因為是首款純電動車型,也因為獨特的車身比例。在我們印象中,一輛捷豹的車身比例是修長且協調的,而在I-pace上可以看到A柱的位置非常靠前,車頭很短,引擎蓋很傾斜並且一道腰線沿著門窗往後逐漸上揚,形成的俯衝姿態更加直接,這樣的設計會讓新車顯得不那麼協調,當然這只是相對過去的捷豹車型而言。

而這種不協調在非常短的前後懸與相對修長車身中段對比之下尤為明顯,但得益於此,讓I-pace能在4682mm車身長度下硬生生擠出了2990mm的長軸距,使得車內乘坐空間堪比F-pace。

捷豹“彎道超車” 特斯拉終於迎來它的對手I-PACE

捷豹“彎道超車” 特斯拉終於迎來它的對手I-PACE

造型設計源自於概念車,同時也借鑑了捷豹C-X75的設計靈感,低平的引擎蓋與流線型的車頂搭配,降低風阻的同時也讓其身姿更加優雅,誇張的大輪拱配上22英寸的輪圈以及肌肉式的臀部,極具力量感,儼然就是一名身披西裝的肌肉男。

捷豹“彎道超車” 特斯拉終於迎來它的對手I-PACE

而I-pace的風阻係數僅為0.29,這在SUV上來之不易,為了儘可能降低風阻I-pace與其它原生態的純電動車型有所不同,它們要麼如寶馬i3套上假的進氣格柵,要麼如特斯拉那樣乾脆就把“嘴”閉上,相反I-pace不僅保留的進氣格柵,還在裡面做了一套管道,空氣從格柵進來,從引擎蓋口出去,帶來的風還能給部分電池散熱。

空間表現在捷豹所有車型中可以說是慷慨了

捷豹“彎道超車” 特斯拉終於迎來它的對手I-PACE

捷豹“彎道超車” 特斯拉終於迎來它的對手I-PACE

內飾同樣別出心裁,豪華感與科技感在捷豹的新車上從不缺席。不過說I-pace的中控臺設計非常簡潔一點也不過分,三塊觸摸大屏幾乎橫霸了整個中控臺區域,儘管小編認為這樣的設計有礙於車主駕駛時的專注性,但不可否認大面積觸摸屏的視覺衝擊效果更加,好在I-pace將最常用的溫度調節功能以旋鈕式按鍵保留了下來,給個好評。此外,沒有了傳統變速箱的侵佔,中控臺下方得以騰出了10.5升左右的空間,這回手機、鑰匙,甚至是女生的包包再也不會無處安放了。

捷豹“彎道超車” 特斯拉終於迎來它的對手I-PACE

慷慨的內部空間還提供了890mm的後排腿部空間,對於一般乘客絕對是夠用,也可以讓I-pace進入國內後少了“加長”的程序,儘量保持國外的原汁原味。

拿什麼去對標特斯拉

捷豹“彎道超車” 特斯拉終於迎來它的對手I-PACE

從一開始,I-pace就被捷豹寄望為高性能的電動SUV,它由兩臺電機分別驅動前後軸,隨時能提供了引人入勝的駕駛動力,400匹馬力和695牛米的最大扭矩,在電機驅動的天生優勢下,百公里加速也僅需4.8秒(0-60km/h只需4.5秒),並且其電池由432個電池單元組成,分佈在前後軸中間且儘可能低的位置,這樣就才能有效提供前後50:50的負荷以及讓駕駛重心儘可能低一些。

說到電動車當然不能忘了續航里程。據資料顯示,在國外版本電池一共有90kWh的容量,然而國內公佈的僅有81kWh的容量,其中的容量差去哪裡了就不得而知了,只能怪國外的月亮比較圓。但即便如此,中國方面公佈的純電續航里程高達500公里,這與2016款Model X P100D的續航里程幾乎相差無幾了。充電時間方面,慢充需要10小時才能從0%充至80%,快充則只需要45分鐘。

捷豹“彎道超車” 特斯拉終於迎來它的對手I-PACE

而在I-pace來之前,步步謹慎的傳統豪強讓特斯拉作為造車新勢力在豪華電動車領域一枝獨秀,任何後來者難免會將其視為對手。事實上,捷豹方面就曾拉來了特斯拉Model X 75D和100D進行了一場(0-60kmh加速)較量並勝出,性能方面不輸對手同時價格感人,這給捷豹帶來巨大的信心,但能否實現“彎道超車”,最終還是要看I-pace在市場中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