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斷案如神,錯判過冤案嗎?還真有一件

頭戴烏紗帽,鐵面無私辨忠奸;身穿袞龍袍,斷案如神斬佞臣; 這便是民間戲曲及影視劇中“包拯”的形象。

包拯斷案如神,錯判過冤案嗎?還真有一件

說起包青天,讓其美名廣流傳的正是鍘美案,鍘美案中陳世美貪圖榮華、殺妻滅子的反面形象讓人恨得咬牙切齒,甚至如今對於一些“負心漢”,我們仍用“陳世美”來痛罵。可惜的是,包公怒鍘陳世美只是一個被後人嫁接的錯誤。

包公怒鍘陳世美

據考證,陳世美的原型實則為清朝一個叫做陳年穀,號熟美的清官。清順治十五年,陳熟美官拜京官,其曾經的同窗好友仇夢麟聽聞後,到京城找他,希望走後門謀個一官半職,陳熟美不願徇私便直接拒絕了。

仇夢麟這人懷恨在心,在京城戲院謀生的時候,便將戲曲《琵琶記》中情節醜化,將劇中忘恩負義的男主角改成了陳熟美,寫了一出新劇《秦香蓮抱琵琶》,沒想到這出戏在京城大火,看得人絡繹不絕。後來,為了掩人耳目,仇才將劇中的陳熟美改頭換面改為陳世美。

有一次,戲院在演完《秦香蓮抱琵琶》後,臺下看戲的不肯走,還叫嚷著“殺了陳世美”,戲院掌班的看到場面無法控制,便躲進了後臺,正巧撞見了剛唱完《陳州放糧》的“包公”,拉著“包公”就讓他上臺。

也正巧的是隻有這鐵面無私的“包黑子”,敢鍘駙馬爺陳世美,等到上臺的“包公”把陳世美一鍘,臺下立刻歡呼起來。從那以後,便有了宋朝“包拯”怒鍘清朝“陳世美”的大戲《包公鍘美案》。

包拯斷案如神,錯判過冤案嗎?還真有一件

歷史上的包拯,的確是斷案清官

雖然很多包公斷案故事都是民間編造,不過包拯的確是真實存在的,此人同樣也是一名清官,不過他判過的案子,有史料記載的就非常少了,只有一件特別著名的“黃牛案”。

包拯斷案如神,錯判過冤案嗎?還真有一件

《宋史·穆衍傳》記載:有農夫到衙門告狀,說自家的黃牛被人割了舌頭,快死了,希望包大人能夠幫著追拿兇手!由於沒有人證,根本無從查起。

包拯聽聞,沉思一番,說道:“牛被割掉舌頭,也活不了了,你回家將牛殺了,賣點錢吧。”農夫非常驚訝,在宋朝私殺耕牛是犯法的,但是既然縣官都說了,他也只好回家照做了。

就在第二天,農夫剛把牛殺了之後,隔壁的鄰居就跑到了縣衙告發,包拯一聽,直接將其拿下,並問道“你這廝為何害人黃牛?還不從實招來,免受刑杖之苦!,那人也是被嚇著了,只好低頭認罪。”

包拯斷案如神,錯判過冤案嗎?還真有一件

包拯也犯糊塗,錯判閻查散

雖然在正史中,包拯明察秋毫的案子不多,但他被人愚弄,誤判錯案的故事還是有那麼一件的。在宋朝沈括寫的《夢溪筆談》中就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在包拯當縣官時期,有一名民女叫做柳金蟬,其人十分貌美,地皮流氓李寶想強娶為妻,結果柳金蟬不從,李寶將其殘害,還私造物證誣陷給了柳金蟬的堂兄顏查散。

包拯斷案如神,錯判過冤案嗎?還真有一件

​柳金蟬其父是賭鬼,在李寶賭坊欠下鉅債,李寶威脅其做人證,最終在人證物證齊全的情況下,包拯斬了顏查散。在行刑結束後的第二個月,李寶酒後吐真言,陷害之事敗露,包拯聽聞氣憤不已,徹查後將李寶繩之以法,還因此引咎辭職。

包拯斷案如神,錯判過冤案嗎?還真有一件

後來民間將這一事蹟進行了神化,改成了顏查散死後屍體屹立不倒,包拯前往地府查其壽命,發現其壽命終年73歲,而此時他才23歲,最終得知誤判,為了懲罰自己,還發出“養兒為賊、養女為奸”的毒誓,後來顏查散冤魂不散,化為五鼠,便有了後來的五鼠鬧東京!

“日判陽間不平事,夜審地獄冤屈案”是民間百姓對包拯的最大稱讚,雖然有點誇張,不過不假的是,歷史上的包拯的確是剛直不阿,不畏權貴的清官。民間多疾苦,百姓需要清官,而世上清官又少,這也是為什麼民間廣頌“包青天”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