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須明白:家庭教育,是要做學校教育做不了的事

十分鐘,成為自己家庭的教育顧問

《三字經》裡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在優秀的孩子身上,幾乎都能找到他們父母的烙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身上出現的很多問題都能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必須明白:家庭教育,是要做學校教育做不了的事

在當代社會,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孩子的成績和功勞不會全歸到學校,但孩子一出現問題,便會將矛盾指向學校,但這其實是有失偏頗的。對於一個孩子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學校和家庭都同時負有重大責任,其中學校教育重視孩子的知識與能力,在一定期限內為孩子成才創造足夠的空間和條件,而家庭教育則是貫穿整個人生,一個孩子其性格、品德的塑造和培養都是由家庭教育所決定的。

對於孩子的成長,家庭的作用遠遠比學校重要得多,校教育永遠沒辦法代替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整個教育鏈條中,需要夯實的基礎,需要重視的關鍵。

父母必須明白:家庭教育,是要做學校教育做不了的事

1、家庭教育缺失了,學校能如何

日前,郟縣西街小學一名8歲的學生慶慶(化名)由於上課時和同學交頭接耳,被教數學的張建峰老師罰站牆角,慶慶出口罵了老師一句。張老師盛怒之下,拿著棍掐著慶慶的脖子,將慶慶摁倒在地,左右扇耳光,之後拉著慶慶的腳,掂著孩子頭朝下往教室前面走……

事發後,打孩子的張老師被派出所拘留了12天,教育部門的具體處罰決定還沒有下來。而孩子一直不肯去上學,這也成了全家人的心病。

這位張老師體罰打罵學生的行為令人髮指,但他作為一名教齡近30年的老教師,能夠被年僅8歲的學生激怒到理智盡失,由此也可以看出辱罵師長的學生在尊師重道的素養上,也是有缺失的。

近年來,師生矛盾頻發,學生辱罵師長的事時有發生,這正是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體現。出現問題時,大多數老師會選擇口頭教育,見效甚微,如何為孩子營造好的文明環境,遠離語言暴力,學會尊敬師長,才是問題解決的根本辦法。

如今好多家長拼勁全力買學區房、讀重點班、找名師,以為把孩子送到好學校、好老師的手中就萬事大吉。殊不知對於學校和教師而言,最重要的目標莫過於完成教學任務,取得好成績,而且在偌大一個學校裡,面對一個班級裡幾十名學生,老師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根本做不到面面俱到,更談不上素質、心理的長期培養形成。

所以,離開了正確的家庭教育,再優質的學校教育也會無力。能夠影響孩子一生素質的家庭培養教育,是具有個性化和獨特性的,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而不能拋給學校和老師來完成。

父母必須明白:家庭教育,是要做學校教育做不了的事

2、家長是孩子終生的老師

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面對同樣的學校教育環境,為什麼孩子的表現良莠不齊、各不相同?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家庭,是一個人出生以後的第一個生活環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是最長的,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往往也是在家庭之中,因此,孩子身心成長的狀態都是由家庭所引導的,孩子性格的塑造,很大程度上都是父母薰陶的結果。

《論語》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庭教育是個體社會化的搖籃,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家長作為孩子的模仿對象、參照榜樣,其素質與教養將會自然而直接地映射到孩子身上。這也就是俗話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兒會打洞”。

西方心理學曾有趣的發現,一個孩子的詞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彙直接相關。當父母和孩子在家裡吃飯、說話、玩耍時,教育無時不刻不在進行。

父母的修養決定孩子的教養,父母喜歡閱讀,那麼孩子也會受到一定的閱讀影響;父母常常吵架抱怨,那麼孩子的情緒也會被無形融入;父母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善於嘗新,那麼孩子挑戰的方面也會有所表現……父母在孩子面前所說的每句話,所作出的每個舉動,都對孩子有著或深或淺的影響。

家庭中,應該建立一種孩子自出生起終其一生都要持久學習的氛圍,父母要各自充當不同的角色,言傳身教,當好孩子的終生教師。如果想讓孩子勤勉刻苦,那麼父母就應該上進多思,希望孩子擁有良好的性格和心理,那麼就要讓家庭氛圍溫馨和睦,在日常中不斷用自身行為影響孩子、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在家務勞動,青春期的教育,個性意志的形成,生活習慣,道德行為的養成等方面都有特別重要的作用,這些貫穿一生的能力素養,都不是靠學校教育短期培養而成的,而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一點一滴培養而成。

3、讓教育迴歸家庭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作為教育界的“資深元老”,他直言道“從事教育這麼多年,我感覺現在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家庭教育。”

“一個人在18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影響佔比超過60%,學校教育佔30%,還有10%的影響來自社會教育。而現實中,很多家長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

積極的家庭教育會帶給孩子陽光、樂觀、開朗的性格,讓其一生受益,而消極的家庭教育帶給孩子更多的是陰暗的一面,讓其窮其一生也生活在混沌之中。

現在的家長普遍更關心“成才”,即成績好壞,而忽視子女“成人”,即素質高低。其實好的家庭親子關係,溫情的陪伴,是父母給孩子獨一無二的愛,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朱永新在兩會上多次呼籲家庭教育問題,談起了家庭教育的三個關鍵詞,那就是“陪伴、閱讀、習慣”。

一千個家庭,就有一千種不同的教育方式,父母要做的,不是照搬什麼成功模式,而是給自己的孩子提供個性化的、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應該看重孩子的素質品行塑造,在家庭之中可以考察到孩子,思維方式的定位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還能針對孩子的獨特個性,進行相應的性格塑造;還有良好的衛生、健康、和生活習慣,例如科學的體育鍛煉習慣、正確的刷牙方法、有規律的作息、均衡營養、時間觀念、做事的專注力、對他人的尊重、管理自己日常事務的能力、量入為出的經濟意識等等。

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越來越細緻化、多元化,教育只依靠學校的傳統觀念早已被顛覆。家庭教育能夠關注孩子的人際交往、自理能力、性格養成、興趣愛好、情緒情感,建立親密親子關係、營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圍,這是學校教育所替代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