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之戰:飛不停的「子彈」

社交之戰:飛不停的“子彈”

文|朱曉培

1

2013年9月,陸兆禧擔任阿里CEO的第四個月,阿里正式推出來往,做熟人社交,口號是:“朋友就是要來往”。

那一年“無招”(陳航)調任負責來往業務,與別人的開場白也都是:“裝來往了嗎?要多用來往啊。”

10月的一天,馬雲在阿里內部論壇寫道:“我們家領導和我已經把家裡所有有手機的人,包括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全強迫安裝上來往。目前只要有人聯繫我們,不安上來往,絕對不再聯繫下一次。來家裡送快遞的人全部裝上來往。柳傳志、史玉柱、郭廣昌……知道只有用來往和我聯繫我才回答的更快。李連杰、文章、黃曉明、趙薇、陳坤……猶如來往產品推廣員。”

他建議每個阿里員工在11月底前都要拉100個好友入駐來往,拉不到,春節就沒有紅包。馬雲不但動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為來往拉人氣,在資源方面也要求整個集團向來往事業部傾斜,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政策給政策。

按照規劃,如果每一位阿里員工能夠發展100位好友,那麼到一個月後來往至少有200多萬用戶。因此,馬雲信心十足。他甚至在眾安保險的開業儀式上公開表示,互聯網的每一個細分行業都不應該只存在一個巨頭,而需要其他的對手去與它競爭。來往正是在充當這樣的挑戰角色,“就算最後成不了氣候,也能促進微信的創新和發展嘛。”

但就在眾安保險開業一週後,11月16日,網易丁磊在一封內部信中評價了時下幾個社交產品:“微信5分,陌陌4分,我們(易信)0分,來往負分。”

比來往早一個月,2013年8月19日,網易宣佈聯合中國電信推出易信,首日註冊用戶達70萬,在AppStore的下載排行榜上位列第三。

易信的發佈會上,丁磊也拉來了一群小夥伴站臺,包括張朝陽、齊向東、藍燁等。

“其實你們想想,我把免費流量拿出來,把免費短信拿出來,騰訊肯定是猴急,猴急最後的結果就是會開放很多特權,最後得好處的還是你們嘛!所以你們要給我們鼓掌啊!”丁磊說。

易信採用免費短信、免費語音留言的策略去拉微信的用戶,鋪天蓋地的宣傳似乎志在必得。前兩個月用戶增長超過2000萬,本以為年底將突破1億的用戶規模,卻在10月用戶增長開始停滯,並且有近7成用戶活躍度為零。

到了2014年,雖然易信宣佈註冊用戶過億,但易信大股東中國電信全面退出易信日常運營,易信原CEO張政、副總經理高智敏先後離職。有報道說易信的活躍用戶只有1成。

而來往也狼狽不堪,2015年5月7日,張勇接替陸兆禧擔任阿里集團CEO。再半年後,來往更名為“點點蟲”,當時外界的反應是:原來來往還沒死呀。

社交之戰:飛不停的“子彈”

2

來往主打安全、私密的熟人社交,先後推出了閱後即焚、扎堆等特色功能。他們試圖告訴用戶,來往的某項功能比微信的好,但卻並沒有吸引和留住用戶。

馬雲不惜為往來拉攏用戶而花費10億重金,試圖利用營銷手段拿下30%的市場份額。裡面雖然吸引了一淘寶大批的商家,但並沒有人想在菜市場裡談戀愛。滿屏的淘寶鏈接,看得馬雲都頭疼。

一次接受採訪時,他稱,“我並不覺得高清的圖片和降噪的聲音會佔很多流量。不是很多錢。我可以坦白告訴你,就是他(微信)不願意做。我不是批評他們,當一個市場上沒有競爭對手的時候,他的惰性馬上就出來了。”

相比之下,易信擁有高清語音、免費短信、免費電話留言、三網流量贈送、海量貼圖表情等特色功能。 易信曾想出很多辦法尋找與微信的差異化抗爭之路,除了免費策略,還最早開放群聊不受40人規則限制。但依舊沒有擺脫失敗的命運。

“比微信多一點”走不通,那麼比微信少一點呢?

目前看來,子彈短信的思路就是“比微信少一點”。

8月20日,在錘子科技夏季發佈會上正式開放下載的子彈短信,兩天後衝上了APP store社交榜榜首。至今,子彈短信仍然保持著社交軟件免費下載榜第一,微信第四。

8月27日,羅永浩在微博上不無得意地稱:短短6天,51家VC,7家科技巨頭的戰略投資部(接觸過子彈短信)。據傳子彈短信已經完成了A輪1.5億元融資,估值6億元,成為資本和高榕資本領投。

投資方的邏輯是,IM領域:要麼不成,要麼就出一個大的。要賭一個大的。

目前,除了主打熟人社交的微信,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市值約95億美元,社交媒體微博市值170億美元。而年初的時候,陌陌還以6億美元收夠了成立3年的陌生交友平臺探探。

與微信相比,子彈短信少了朋友圈,而且支持實時語音轉文字。用戶發送語音,對方可以同時收到語音和文字,這也被看作是子彈短信最大的亮點。

因為發送者將理解成本轉嫁給了接收者,導致語音一直是微信上很多人都非常厭惡的事情。不過,現在的微信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一個是可以語音輸入,對方長按語音轉換成文字,另一個就是也支持語音輸入法。

因此,單從語音輸入功能來看,子彈短信的功能雖然可以成為一個傳播的亮點,但平心而論,很難撬動微信的社交地位。

社交之戰:飛不停的“子彈”

3

實際上,微信的爆發,不是因為“少”,而是因為“多”。

微信上線後,用戶增長很慢,半年內用戶數都不到100萬。

“搖一搖”功能上線後,馬化騰發了一封郵件給張小龍,說:我們是不是應該仔細考慮一下,如果競爭對手來模仿,會不會在上面疊加一點東西,就說他創新了。

張小龍回覆說,“我們現在的這個功能已經做到極簡化了,競爭對手不可能超過我們了,因為我們是做到了什麼都沒有,你要超過我們總要加東西吧,你一加,就超不過我們了。”

但2011 年 4 月,米聊借鑑香港一款名為 Talkbox 的同類產品,增加了對講機功能,用戶猛增到 100 萬。一個月後,微信新版本也增加了語音聊天功能,用戶同樣出現井噴。

到了5月19日00:49,張小龍在微博上寫道:“辛苦了很久,微信的同學們今晚享受到用戶暴漲的喜悅了。mark一下。”

又過了兩個月,微信的日增用戶數一躍達到10萬以上

這是在沒有導入用戶QQ關係鏈的前提下完成的。

2011年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件的人”功能,自此開始,微信每日新增用戶超10萬。與此同時,騰訊終於拿出了自己的“核武器”QQ,以此為微信導流。

一個ToC的產品,可以靠極簡脫穎而出。但是,隨著用戶量級越來越大,一定要在原有功能上,不斷地進行產品功能的疊加,才能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保持活躍度。

“我們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把我們原來能夠抵擋住的誘惑,現在全部又重新犯了一遍錯誤?”唐巖有時候也琢磨,陌陌一開始力求簡單,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越做越重,功能愈來越多。

2013年,陌陌推出群功能、群組,讓陌陌裡的關係變得更多維度,擺脫了簡單的男女搭訕模式,活躍度大幅增加。因此,陌陌群,也被陌陌內部公認為陌陌最成功的一個功能。2013年,群功能上線後,唐巖建了一個自己的群,起名“惡人谷”。

“惡人谷”一開始很活躍,裡面有一群大學生用戶。唐巖跟這群年輕人聊天,組織一起打部落遊戲。也有一些時候,他像個客服,群裡的成員向他報告哪個賬號騷擾自己了,或者哪個賬號看起來涉黃了。這個時候的陌陌更像一個廣場,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唐巖每天晚上看群,刷周圍人的動態,但慢慢的,他覺得越來越無聊,在群裡說話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沒什麼意思,還是想看東西。”唐巖意識到,視頻應該是一個方向,因為視頻的信息量最大。那段時間,他經常看《我是歌手》,喜歡林志炫和李健。如果陌陌做一個低配版的《我是歌手》呢?他希望陌陌能做的有逼格。

他先是做了陌陌現場。陌陌現場做了大半年,2016年4月1日,陌陌直播(哈你直播)正式上線,走全民直播路線。視頻獲得了所有人的認可。

不行就變唄,是唐巖的策略。陌陌也一直在變化,嘗試一些功能,又撤掉一些功能。

社交之戰:飛不停的“子彈”

4

2014年初,來往開始陷入僵局時,無招連去食堂吃飯都覺得痛苦,因為總會遇到其他部門的同事問他:來往還活著嗎?

5月,無招帶著六個人搬進了湖畔花園,一門心思做起“工作圈”。有 8 個多月時間裡,阿里員工都不知道無招在幹嘛,直到2015年1月,釘釘誕生。

偶然的一次機會,馬雲去復星參觀,對方說,“你們阿里旗下有一款產品,幫復星解決了不少管理問題。”

至此釘釘,算是幫助馬雲挽回了顏面。畢竟,他曾經拉郭廣昌來站臺的來往,落敗的慘不忍睹。

張勇打趣說:原本想生一隻雞,沒想到孵出一隻鴨,也挺好的。

2016年4月後,釘釘的廣告投放在了騰訊總部的地鐵站和深圳晚報頭版。

內容極具“挑釁”意味,譬如:“發X信給老闆,總是分不清他是沒看到,還是假裝沒看見,所以你一直在加班。”“工作時用X信,總是被瑣事八卦分神,所以你一直在加班。”

而且,廣告中的背景圖案正是微信APP。就連馬雲都批評廣告,“實在太low了,像JD做的。”

面對釘釘的挑釁,騰訊也坐不住了,當月正式上線企業版微信,馬化騰在內部宣稱要,“像幹掉來往一樣,幹掉釘釘。”

騰訊拋出了 “3+1”開放產品策略,並準備好“自己打自己”,但是RXT、企業QQ以及微信企業號三個產品一直都是不溫不火。而釘釘的企業和機構用戶則在2017年突破了500 萬。

釘釘找到了辦公場景社交,陌陌找到了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場景。

“我們第一天做,外界就說’你們得被微信秒殺’,現在也有人這麼認為。在陌陌第一版上線前一天,微信就推出了‘附近的人’。事實證明,它對我們沒威脅。主要是我們方向沒選錯:建立一種新的社交關係。”唐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微信的第一屬性是熟人關係,比如朋友、同學、行業圈子,而陌陌則是附近的人。

唐巖的這句話,點出了一個關鍵點,錯位競爭,不是某一個功能上的好或者壞,而是要有完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場景。

子彈短信開發團隊快如科技聯合創始人郝浠傑說:以前在錘子科技做產品經理的時候,其實在工作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痛點,我們用過釘釘,但釘釘在溝通這件事上還沒有好到讓我放棄微信去用它,所以後來又遷移回了微信,但微信對工作更是完全沒有做任何優化,而且生活和工作混在一體感覺一團亂麻。所以我們就想,有沒有一個產品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時我們的想法就是做一個 Slack 這樣專注於辦公溝通的本地化產品,雖然最後產品的形態跟 Slack 不太一樣吧。

從郝浠傑這句話來看,與其說子彈短信挑戰的是微信,倒不如說是釘釘。但是,子彈短信中又自帶今日頭條等新聞客戶端,這與其號稱的,工作溝通環境下的高效溝通又是衝突的。

而一些報道顯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子彈短信並沒有吸引到工作用戶,倒是成了區塊鏈、傳銷等微信上被屏蔽的話題的聚集地。這些話題雖然能讓子彈短信在短時間內保持高活躍度,但長期來看,卻是一個大隱患。

社交之戰:飛不停的“子彈”

5

人們迷戀社交,一方面,要佔用用戶時間,社交是更好的方式。另一方面是,社交需求完整契合了在當下移動互聯網的各種場景,做成了不但可以形成形規模聚集效應、成本遞減效應,還可以成為一個流量入口。

《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說:“這些高牆還真是有點意思。一開始你恨它,然後你對它就習慣了。等相當長的時間過去後,你還會依賴它。”

而社交平臺,恰恰能夠構建一個讓用戶體制化的封閉圍城,用戶使用它並依賴它。程苓峰曾表示,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微信成為了一張“皮”,幾乎所有網站都感受到了微信的威脅,微信要顛覆遊戲、社區、電商等等,大家都感受到了它的顛覆力量。因此,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者,都想從社交入口切出一道口子,成就一個社交帝國夢。

而且,社交平臺裡一旦形成了生態,就可以在圍城內對其他應用實行封殺戰。2015年春節,微信屏蔽了支付寶的紅包鏈接,支付寶不得已開發了口令紅包。也因此,支付寶一度想要自己做社交,因此弄出了圈子風波。

但社交創業並不是一門容易的生意。有媒體曾統計過,100個倒閉的創業App中,社交產品佔了35%。而刨除未上線、被收購、關閉與轉型的創業項目後,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公司如願拿到融資,B輪及以上的項目則只剩了2.8%。

做社交,尤其是熟人社交,首先繞不過騰訊。

2010年12月,小米發佈米聊後,在一次聚餐中,雷軍談到騰訊,說:“如果騰訊介入這個領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會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們成功的難度越大。據內部消息,騰訊給了我們3個月的時間。”

當時,雷軍所獲悉的情報來自騰訊深圳總部,但他不知道廣州還有一個張小龍。微信立項於11月20日,2011 年 1 月21日上線,只比米聊晚了1個月。

4個月後,雷軍公開承認米聊被微信打敗了。“當初做米聊就是與騰訊賭時間差。做米聊曾有設想,如果騰訊一年後才有所反應,米聊勝率是50%,如果騰訊兩三個月就有反應,米聊應該100%會死掉。有一點我很遺憾,我最初判斷騰訊需要6個月的時間,但騰訊2個月就推出這個產品,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而當時的微信,定位還是隻對手機QQ的補充,QQ還沒有對其進行導流。

對於市場中的先行者和追隨者,馬化騰曾感慨,“一模一樣的東西很難,我們電子商務原來團隊是照淘寶做,做來做去,越做越沒希望,我們的微博活躍量跟新浪微博差不多,但是始終沒辦法突破,最後發現讓新浪微博絕望的不是微博,是微信,特別是加了朋友圈之後。”

他總結說:打敗微信的肯定不會是微信,肯定是另外更好玩的,就是它用掉了你的所有時間,所以就打敗你。

社交的風從來就沒有靜止過。

2017年3月,風頭正勁的金沙江朱嘯虎趁機參與了語音社交手遊項目“狼人殺”的A輪融資。當時,金沙江相信,從語音著手,或許可以在社交中殺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但是一年多過去,不論是基於語音的,還是基於視頻的狼人殺項目,都沒有再在市場上掀起波瀾。

到了2018年2月,主打職場社交的應用脈脈完成 D 輪融資 2 億美元。6月,小米悄悄的更新了米聊的版本,在小米集團港交所上市當天的晚宴上,小米創始人雷軍宣佈,曾經掌舵米聊的黃江吉(KK)將回歸小米,“負責一項重要的工作”。

8月,中國聯通大數據發佈沃指數移動應用APP排行榜,釘釘超過QQ郵箱,以5251萬日活衝上了商務辦公軟件的第一。華為、OPPO、vivo也都在自家手機上推出社交產品。

但這些動作,都不足以對微信在熟人社交中的地位構成威脅。

“挑戰微信的邏輯應當回到微信當年怎麼挑掉短信和郵件的邏輯上來,不然都是小打小鬧,不解決本質問題。” 視頻社交平臺TIKI創始人吳永輝認為,目前的硬件水平不夠,不足以支撐一款顛覆微信的新社交產品,時機尚未成熟。

微信推出的2011年春節期間,中國大陸手機用戶互發短信,總量達幾百億條,為電信運營商帶來了幾十億元的收入。

當時,中國的手機市場正處在一個轉折點,塞班系統(諾基亞)份額開始下滑,安卓系統份額在上漲。換句話說,當時的中國正處在移動互聯網爆發的前夜。

原本存在的短信溝通需求,電信網絡升級為互聯網,功能機轉變為智能機,最終,促成了微信的成功。

《孫臏兵法·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今天的子彈短信,依舊是智能手機上的一個IM,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對微信造成顛覆。甚至可以說,如果子彈短信成功了,那麼對曾經的來往、易信就是一個巨大的諷刺。那麼,馬雲也可以重新考慮造一個導彈短信,丁磊也可以再搞一個核彈短信。

人們普遍認同,人類未來的交互方式會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下一代‘iPhone’根本就不是手機。”曾開發出蘋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原型機的前Nest公司CEO託尼法德爾認為,如果科技領域有幾個相當於寒武紀大爆發的時刻,iPhone就曾是其中之一,它是硬件和軟件的結合。今天,這種創新可能會出現在傳感器和人工智能上。

但遺憾的是,人們並不能具體知道,下一個科技的變革會在何時,如何發生。而在這期間,針對微信的衝鋒,還會一次又一次的發生。

社交之戰:飛不停的“子彈”

時間回到2010年7月27日。雷軍發佈了一條微博:“騰訊已經成就了一代霸業,但強大如羅馬帝國、強大如大秦王朝,都有衰落的一天,這是自然規律。關鍵點在騰訊會因為什麼原因、會在什麼時候衰落,這值得我們大家琢磨!這就是我們創業的機會。”

這句話,依舊值得大家琢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