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拼多多——三年做到上市的電商企業

社交+電商拼多多——三年做到上市的電商企業

成立時間不長,但是通過渠道下層以及抓住了長尾流量這個巨大的人群,瞬間變成了一款全民應用。比如在朋友圈火爆的抖音,比如拼多多。大家還記得被羅志祥洗腦的《拼多多之歌》嗎?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下拼多多。

拼多多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創新的模式和優質低價的商品:拼單意味著用戶和訂單大量且迅速地湧入,而豐厚的訂單使拼多多可以直接與供貨廠商(或國外廠商的國內總代理)合作對話,省掉諸多中間環節,實現C2B模式,價格優勢由此體現。

社交+電商拼多多——三年做到上市的電商企業

盈利模式

平臺收入主要來自在線廣告和交易佣金,平臺收入主要來自在線廣告和交易佣金,與目前其他電商平臺在商業模式上具有一致性。在平臺治理方面,拼多多則採取了與比傳統電商更嚴格的政策,如假一賠十,按批次賠付等

模式邏輯:通過“團長”組團,分享鏈接,吸引參團用戶,擴充流量。以此吸引商家入駐,收取保證金,產生利息等其他隱形收入。 拼多多的商業模式是將溝通分享與社交的理念,融於電商的拼團銷售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新的社交電商模式。

生鮮引入種子用戶:拼多多的創始人團隊,大多曾是天貓、淘寶的代運營,深知賣家引流成本高的痛點,拼團低價是另一種可行的補貼形式,而物廉價美的生鮮水果無疑是最能吸引客戶眼球的商品。拼多多最早就是以水果生鮮為業務核心吸引的第一批用戶流量。儘管如此,生鮮水果易損壞、保險難的特性,使得水果生鮮生意本身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雖然平臺採取保證金機制,但是很多問題無法避免。基於這樣的情況,拼多多很早就利用自己平臺優勢和運營模式,實現了基礎的用戶積累。並通過龐大的用戶基數,把最早覆蓋的水果生鮮業務,逐漸擴展到各類海淘產品,銷售產品幾乎覆蓋全品類。

社交拼團模式:而在銷售傳播方式上,拼多多采用的是裂變式的“社交拼團模式”。依靠互聯網社交傳播的力量,把參與拼團的每個人作為發起點,利用他們的社交工具實現用戶數量的乘級增長。在拼多多的商城裡,團購的商品一般要比單獨購買的便宜一些,用戶可以選擇作為團購的發起者還是參與者進行消費。不過,無論你以哪一種身份參與拼多多的拼團遊戲,你都得最大限度地調用起自己的社交工具,通過自己的朋友圈實現你的拼團成功。除了最基礎的拼團模式,拼多多還有很多的玩法,比如限時秒殺、隨機抽獎等活動,在線下甚至有用戶專門組織為了獲得獎勵機會的拼單群。這個模式最大的賣點,就在於抓住了人們對物美價廉產品的追求。因為貨物流通成本來就高,平臺把大量的需求訂單聚集起來,相當於能夠減少中間的流通環節,基於社交關係的拼團行為,更是讓營銷成本幾乎為零,這就容易形成價格上的優勢,對顧客產生更大的吸引力。拼多多就是靠這樣的玩法,完成了吸粉+團購的目的。

商家免費入駐:作為一個電商平臺,拼多多與淘寶、京東等不同,它並沒有自己的自營項目,也沒有物流和倉儲,採用的是C2C+B2C模式。平臺上入駐的商家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個人賣家。把招商標準設定為有發貨能力,商品價格當季有優勢,質量有保障的商家,有天貓、淘寶麵店的作為優先選擇。但實際上,拼多多的平臺門檻並不算很高,只要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即可入駐。除個人賣家和商家外,目前網易考拉、麥樂購、飛牛網、辣媽幫等平臺的先後入駐,也給拼多多帶來了更多的用戶引流。

融資情況

2016年3月,由IDG資本、光速中國投資的未透露金額的A輪融資;

2016年7月,由高榕資本、新天域資本、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凱輝基金投資的1.1億美元的B輪融資;

2016年9月,與拼好貨的未透露金額的戰略合併融資;

2018年4月,由騰訊產業共贏基金、紅杉資本中國投資的約30億美元C輪融資。

關於上市

拼多多近期的招股書顯示,拼多多擬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募集最多10億美元資金,並將用於:1.擴大業務運營;2.研發;3.用於一般企業用途和營運資本,包括潛在的戰略投資和收購。由瑞銀、高盛和中金聯合承銷此次IPO,而發行價、發行量預計掛牌交易所都暫未確定

拼多多創業三年多,累計虧損(含期權支出)13.12億元人民幣。招股書顯示,截止到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商品交易總額達到1987億元,擁有2.95億活躍買家,以及100萬活躍商家,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唯品會,成為僅次於淘寶和京東的第三名。

在首次公開募股之前,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崢持有的普通股,佔總股本的50.7%。而拼多多董事和高管合計持有的普通股,佔總股本的55.5%。騰訊相關的實體持有股份,佔總股本的18.5%;高榕資本持有公司持有股份,佔總股本的10.1%;紅杉資本持有股份,佔總股本的7.4%

(注:以上信息來自互聯網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