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導讀

近日,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方分局局長、黨委書記湯才坤博士在清華大學大禮堂作了題為《智慧建造與高效建造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項目實踐》報告,湯博士的分享讓論壇來賓們切實瞭解到雄安建設的方方面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深入瞭解下。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項目基本概況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位於原容城縣小白塔村東、馬莊村北。南鄰榮烏高速,處於新老城區交匯之處,是後續建設的啟動基地。

工程總佔地24.2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02萬平方米,由7棟2-5層鋼結構和1棟3層集成化模塊房屋構成。該項目是雄安新區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窗口,承擔著雄安新區政務服務、規劃展示、會議舉辦、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是雄安新區功能定位與發展理念的率先呈現。

2017年11 月 22 日,經過嚴格的招投標及公示程序,由中國建築旗下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中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中建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中標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項目採用投資、建設、運營、基金管理一體化模式,為國內首例聯合投資人(UIP)模式,由中國雄安建設投資集團與聯合投資人共同設立基金並負責基金的管理,打破了“投資人不管建設、建設者不去使用”的傳統模式。

基金既用於項目建設,也考慮通過支持未來入駐園區的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服務,獲取運營收入。項目公司除負責項目建設階段全過程的統籌管理外,還設置招商及運營部門,通過招商引資、自運營等方式,使項目收益達到最大化。

項目於2017年12月7日開工,2018年3月28日完工,歷時112天。2018年4月17日,項目整體移交物業運營管理。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貫徹新發展理念

規劃建設未來之城

1、知名大師聯袂設計

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要求,項目由孟建民、崔愷兩位院士、莊惟敏、周愷兩位大師聯合組成集群設計團隊開展了總體方案設計工作。

2、古今交融的園區風貌

園區不僅擁有三縱三橫的庭院式建築佈局和古樸典雅的建築風格,還有現代工業風的氣息。貫徹了“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指導思想。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清華大學雄安論壇來賓參觀雄安市民服務中心

園區整體規劃設計充分體現創新、共享、生態,展現了建築全生命週期的能源高效循環利用、模塊式可生長、人和建築環境有機協調、公共配套服務開放共享、面向公眾的智慧展示、綠色裝配式快速建造等先進理念。

國內外優秀專項方案設計團隊全方位還開展了園區海綿城市、綜合管廊、園林景觀、BIM 應用、智慧園區、能源供給等專項設計方案研究。

3、裝配式建築應用

本著經濟、適用、快速、低成本以及新區生態優先理念,項目大量採用裝配式設計,在整個項目中裝配化率超過70%。除了鋼框架結構形式之外,園區北側的企業臨時辦公區共7棟房屋,面積3.3萬平方米,全部採用模塊化集成房屋建造。

4、被動式建築應用

項目政務中心和會議中心為被動式房屋設計,充分利用被動式自然能源和內部熱源,在保證建築內較高生活舒適度的條件下,實現建築低能耗運行,與執行現有節能標準建築相比可節能50%以上。

5、運用複合能源系統

園區在能源系統的選用方面,考慮容城當地充分的地熱能源,因地制宜採用“淺層地溫能+再生水源+冷熱雙蓄技術”,利用電能和土壤、生活汙水提取能量,作為園區冬季供暖、夏季供冷和生活熱水的能源來源。夏季最大供冷負荷 8684 千瓦,冬季最大供熱負荷 7723 千瓦,日最大提供生活熱水100噸。每年節約標煤約 608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1516 噸。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6、引入“海綿城市”理念

園區景觀工程面積約 21 萬平米,引入“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設置北高南低微地形,在人行道設置透水磚、車行道設置透水瀝青,營造“雨水花園”,利用下凹式綠地,匯聚並吸收來自地面的雨水,增加近 8000 立方米的雨水滯蓄容積,涵養地下水源,加上雨水管涵,可調蓄收集20000立方米的雨水,並在旱時回灌再利用。可保證場地經歷30年一遇暴雨時不內澇、不積水。

7、集約示範性綜合管廊

重視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打造新區智慧集約的示範性綜合管廊系統。考慮管線直埋平面佈置和高程交叉的問題,保證既能方便管線維護、也可實現雨水資源利用,園區採用雨水調蓄設施與綜合管廊合建形式,總長度3.3千米。採用全覆蓋的幹線、支線和纜線三級耦合體系,入廊管線主要有:給水管、再生水管、消防管、空調冷熱水管、熱水管、電力、通信,共7種。

8、職住平衡的共享空間

按照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的“職住平衡”的理念,市民服務中心建設了企業辦公區和生活服務區。未來雄安新區投資、創業的企業可以入駐園區合理辦公。企業辦公區引入了隨用隨租的共享辦公理念,使辦公空間的資源利用更加高效,園區的“OZ辦公區”是專為初創階段的小公司量身打造的共享辦公平臺,為創業公司提供拎包入住,直接辦公的便捷服務,有助於中小型企業快速地成長和發展。此外,園區在生活服務配套方面引進了超市、酒店、餐飲、幼兒園等生活服務設施,足不出戶即可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9、數字運營的智慧園區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整個園區大量使用智慧化應用設計。園區推廣新區1+2+N的個人信用賬戶體驗,在無人酒店、會議服務、規劃展示等多個應用場景設計了人臉識別認證,只需刷臉即可自由通行。在生活服務區,規劃了無人超市、無人汽車駕駛、菜鳥驛站等新型設施,減少了人工投入,服務更加智能化。園區推廣新能源交通方式,共設置有200多個充電樁,並在所有1000多個停車位預留有拓展接口,可補充安裝,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個禁止傳統能源汽車進入的園區

10、虛實共生 從BIM走向CIM

響應新區數字鏡像城市的要求,項目執行全生命期BIM應用,通過物聯網、GIS、雲服務等技術,實時採集大量的信息數據,儘可能的實現過程中產生的數字信息與現實建築信息的同步生長,並在竣工之後將數據上傳至新區的CIM平臺,為後期城市的數字運維提供最基礎的數據支持。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清華大學雄安論壇嘉賓在大禮堂聽講

建造雄安質量

呈現高標準建設樣板

市民中心的整體施工建造異常緊張複雜,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項目建設歷程。

  • 5天 完成施工現場臨建佈置;
  • 7天 完成 12萬m³ 土方開挖;
  • 10天 完成 52000m² 基礎結構施工;
  • 12天 建成 1.9萬m² 辦公生活區;
  • 24天 完成 1.12萬噸主要鋼結構安裝;
  • 30天 園區7萬m²建築全面封頂;
  • 24天 完成3.3公里綜合管廊結構施工。

建設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工期短,施工時段特殊。從2017年12月7日開工到2018年3月28日基本交付,施工週期僅112天,並且全部處於冬季和跨越春節;

二是業態多,任務重。市民中心作為包含8個單體的群體建築,不但單體間功能各異,而且作為未來新區向全國和世界展示的窗口,在建造過程中我們還探索性地增加了不少未來新區城市發展所需的功能設施。比如海綿城市、雨水花園、綜合管廊、大數據下的智慧園區等。因此3個多月時間建造的不單是一個園區,更是一個濃縮版城市,同時還是一個開放的旅遊城市(僅今年五一期間,建成後的園區迎來全國各地參觀遊客超過5萬人,現在每天平均要接受10多批次來自國家部委、省市政府、機關團體和事業單位考察觀摩)。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三是交通不便,短時間內需要組織大量資源聚集現場。項目僅南側有一條6米多寬的鄉村主幹道奧威東路通達現場,白天車水馬龍,交通阻塞嚴重,冬季夜間冰凍打滑,安全隱患大。按照總控計劃和施工部署,8個單體同步推進,開工後的96小時內3000噸鋼筋要運至現場、168小時內12萬方土要外運,同時後續還有大量資源也要快速跟進,幾乎沒有喘息時間。

四是建設標準高,要求嚴。雄安質量要求我們在快速建造的同時,還要追求更高更嚴的精益建造質量、安全發展質量、綠色環保管控質量、智慧建造管理質量,全面實現項目又好又快、又快又好的建設。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在雄安新區管委會、雄安集團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設計院以及相關單位的大力協助與配合下,中建聯合體發揮中建智慧,提供中建方案,多措並舉,踐行了設計理念,優質快速地完成了項目建設,為新區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主要有以下體會:

1、創新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中建三局作為施工總承包單位,創新傳統項目管理模式,建立了“總包管總、工區主戰、專業主建”的三級管理模式。該模式效仿兵團快速實施大殲滅戰方式,並結合扁平化矩陣管理架構,在項目實現三局內部不同公司之間的強強合作,項目與系統內、外專業單位的共享合作。

由建設北京最高樓中國尊項目的三局大項目公司管理團隊牽頭,聯手中建三局最強的號碼公司三局一公司和最強的直營公司三局總承包公司組成聯合總包部。總包部下設兩個工區,分別由一公司和總承包公司承擔。在各單位進場前即進行界面劃分,明確施工主體,為雄安項目的高效建造提供保障。總包部負責與雄安集團、SPV公司和設計院等外部單位的溝通協調、各種專業資源引進、建造總進度管控和各種標準制定下達;工區負責具體實操和對總包部引進至其轄區內各類資源的管控。保證項目在最短時間內高效組織資源、高效管控資源、高效信息溝通,最終高質量快速完成園區建設任務。

2、全產業鏈集成保證資源快速到位

根據專業性質、工程量大小和工期要求,市民服務中心項目設計、土建、鋼構、機電、裝飾、泛光照明、標識、室外市政園林等分部分項工程所需主要專業單位超過30家,挖掘機和汽車吊等主要機械設備超過150臺,主要物資供應商超過100多家,總包和各專業分包主要管理人員多達近1000人,高峰期單日施工人員接近7000人,短時間內各種優質資源能快速組織到位並能立即投入戰鬥是工程成敗的關鍵因素。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在中建集團的高度重視下,除中建三局、中海地產、中建設計和中建基金4家聯合體外,系統內中建鋼構、中建裝飾、中建安裝、中建集成、中建電商、西部建設等中建系能參與建設的優勢專業單位都齊聚雄安。系統外的清華院、中國院、深圳院、天津華匯院等多家國內優秀設計院以及中國節能、國家電網、達實智能等業界知名專業公司也積極投身項目建設。中建招採平臺庫中錄入的數百家優秀物資供應商也紛紛請纓,根據項目進度積極備料。中建全產業鏈的支撐以及國內高端專業單位的參建保證了項目優質高效履約。

春節期間是項目建設最為複雜和關鍵的階段,勞動力和資源供應市場極度緊缺。為此項目精心籌劃,提前完成工程款支付,保障工人春節期間工資補貼足額髮放,促使20餘家參建單位均在春節前完成資源準備工作,並相繼投入最優勢資源圓滿完成了春節期間既定目標。

3、標準化+信息化提升綜合管控水平

雄安無小事,特別是在施工過程中,每天有大量人群聚集在奧威東路,手持照相機和手機對現場進行拍照。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代,質量和安全稍有閃失,很有可能被上傳,成為政治事件。開工伊始,項目就實施

標準化管理。建立了完備的質量和安全管控體系,制定了嚴密的質量和安全管理制度,編寫了冬季施工的質量和安全保障方案及創優方案,配置了專職的質量和安全管理團隊對現場晝夜巡視,對重要部位旁站監督。

雄安新區作為面向世界的窗口,而我們作為雄安的第一標,為積極響應國家數字城市的規劃目標,展示我國建築行業的科技創新力量,我們快速定向研發了透明雄安智慧建造管理平臺。在項目開工建設的10天后,即2017年12月18正式上線,成為新區基建項目中首個啟用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統。該系統把傳統的智慧工地、BIM、施工信息化管理融合到了一起,其集成度達到了新的高度。該平臺作為數據集成樞紐,將虛擬的BIM模型、無人機航拍圖像、監控影像、施工管理的記錄、大量環境監測、水電能耗監測等物聯網設備的數據全部囊括,實現建築施工全過程的數據自動採集、分析並預警。

項目還藉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現場佈設的24個監控點,通過智慧建造管理平臺對現場實施全天候不間斷監控。利用BIM技術建模,提早發現問題,避免出現質量問題和返工。利用

RFID+二維碼技術,實現主要構件質量的追溯。利用三維掃描技術核查結構機電偏差。利用VR技術展示精裝效果,獲得沉浸式體驗。利用情緒識別系統,保證工人以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從事施工生產。利用人臉識別系統,杜絕無關人員的進入,保障項目的安全平穩。從第一剷土開挖到最後一棵樹苗入坑,項目實現質量一次驗收合格率100%,安全生產零傷亡。

智慧建造平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運行良好,項目管理者用網頁或者手機就可以清楚的查看,並依此高效準確地下達指令,實現項目精細化管理的同時,為工程在時空限定的條件下順利履約提供了技術支撐。除了輔助我們施工以外,也為監管提供了快速通道,得到了各方的肯定,未來新區建設工地的進度、質量、安全、物料、勞務、能源消耗和環境等管理將會更加透明,可以說智慧建造代表了新區未來建造的趨勢。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4、精細化+工業化技術實現高效施工

項目大量推廣新技術應用,累計使用《建築業10項新技術》中10個大項、28個子項。其中,通過鋼結構技術、集成模塊建造技術、機電設備安裝數字化預製加工技術、裝配式牆體技術、一體化衛浴等技術,實現工程全專業裝配化建造,提升施工效率,提高建造質量。

利用基於BIM 信息化建造技術,對解決工程建造中的信息孤島、推動參建各方高效協同運作,實現實時、精確、高效地交換和共享工程建造過程中的大量信息,進而實現工程項目的高效建造。

利用BIM虛擬技術與實際進度相匹配,制定了4247條涵蓋項目所有工作內容的超細顆粒度的工程控制計劃,過程中對各項計劃進行精細化把控與糾偏,推動工程穩步進行。

項目能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完成,並同時踐行新區生態優先理念,得益於設計院大量採用了工業化設計思路以及項目在結構、裝飾、機電、室外市政等各專業採用的裝配式建造方法。整個項目裝配化率測算為75.8%,施工期比傳統模式縮短40%,建築垃圾減少80%以上

項目鋼結構約1.1萬噸,全部在工廠預製加工,運至現場吊裝,建造速度快。項目在24天內實現了7個單體鋼結構全面封頂,相比傳統建築模式工期縮短40%,也創造了新的施工記錄。項目企業臨時辦公區全部採用模塊化建造,這在國內是首次如此大的規模使用,主體結構、水電系統、內部硬裝及內部桌椅、床、電視等軟裝,全部在工廠內流水線生產,節省50%以上的現場施工時間,實現了三、四天蓋一棟樓的“奇蹟”。另外,項目以全裝配式外牆體系為基礎,採用為ALC板+保溫+成品金屬板,全部實現了外牆系統的裝配式安裝,而且牆面一次成型,不需要抹灰等溼作業。大板材安裝提高了功效,取消抹灰也避免了冬季施工容易出現的質量隱患。

為提高施工效率及工程質量,機電專業在現場建立了機電設備安裝數字化預製加工基地,佔地面積3000m²,配置全套加工分解軟件,運用高精度BIM技術建模,實現圖紙自動生成、材料統計、消隱處理等功能。較傳統做法能提高工效45%~50%,材料費用降低 8%~10%。這套工藝採用後安裝作業時間顯著縮短,因為前期預製不受現場作業場地限制,安全性顯著提高,減輕了工人的現場勞動強度。

裝飾裝修也大量使用裝配式技術,比如一體化衛浴、裝配式隔牆板等。全裝修選用標準化、工廠化生產的部品材料,製作安裝、溼作業工序大部分工作於工廠內的標準流水線中完成,保證了質量,具有更高效生產力,有效減少部品現場作業,工程實施進度更為可控。

5、綠色施工建設環境友好型工地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項目在施工過程始終貫徹生態優先的理念,嚴格執行“四節一環保”的基本要求,打造新區施工建造的典範。

園區在建設過程中設置環境監測設備,對工地現場的溫度、溼度、PM2.5、PM10、風力、風向、噪音、汙水等環境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噪聲揚塵自動監測系統依託自動化監測終端,可以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針對不同環境揚塵重點監控區進行連續自動監測,並通過4G網絡傳輸數據。汙染物、噪音超出設定的閾限時進行預警。

為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現場採用了諸多綠色施工做法,比如主要施工道路採用20mm厚鋼板滿鋪鋼板路面,鋼材雖然一次成本高,但材料可週轉回收,降低使用總成本,同時減少土地硬化,十分環保。

6、黨建引領打造政治高地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一項政治工程,項目的順利履約還得益於國有企業黨建優勢。項目黨工委極力增強全體建設者四個意識,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項目的建設優勢。通過文化建設凝聚力量,以“拓展幸福空間”為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藍色力量,推動綠色發展。項目大力弘揚“敢為天下先、永遠爭第一”和“瞄準方向扣扣子,緊盯任務釘釘子”的精神,多次召開了全員誓師動員大會,增強全體參建單位使命感和責任感。春節期間項目黨工委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制定春節專項補貼政策和反探親制度,讓員工及家屬過上別樣的春節,讓奮鬥者有幸福感。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還形成了獨特的雄安精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這個春節過得非常有意義,大家可以想一下5000人在這過節什麼感覺呀?年三十下午在我們的晚會上,領導跟我們一起合唱《真心英雄》。我們很多企業的負責人,當地的老百姓,共好幾百人就跟我們一起聯歡,所以這個春節是非常難忘的春節。這也是在雄安的第一個春節,有的工人跟家裡打電話,說他很自豪,因為我在建雄安。

結語

雄安新區先進的理念,加上優化的設計,加上中建的科技創新,加上科學的組織管理等於112天,這是雄安質量下的雄安速度。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對企業培育並全面塑強包含真正產業導入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全產業鏈融合與全要素資源掌控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步規劃建設的數字城市,智能新區等將對中國未來城市建設有著巨大的示範引領效果。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綠色化、智慧化、工業化的建造模式也將提升中國建築行業的建造水平。

目前,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經正式運營,有關專家表示,從這裡將可以管窺未來雄安新區的綠色建築和低碳運行,一座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智慧新城呼之欲出,它也將繼續為中國及世界貢獻解決大城市病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裝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