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一封感謝信背後的故事 西湖區有個“解憂”服務中心

2018-06-17 10: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李鵬 通訊員 鄭鋼

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西湖区有个“解忧”服务中心

感謝信

“大家要我寫這封感謝信,對你們中心工作人員熱情耐心接訪以及區領導雷厲風行點贊!”6月13日上午,一封由青石橋24號居民代表王吉林寫的感謝信發到了杭州市西湖區社會治理服務管理中心的微信工作群。

原來,6月7日上午,王吉林受鄰居委託,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來到該區社會治理服務管理中心,反映“美麗家園”整治工程即將完工,可還有些遺留問題沒能解決。可他沒想到,當天上午十點半,西湖區委、街道、社區相關領導集體接待了他,耐心聽取陳述,並規定時限迅速對問題進行處理。大家看了以後讚不絕口,專門又委託他寫了這封感謝信。

“像這樣的感謝信,我們中心經常能收到。”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繆建峰告訴記者,為創新社會治理工作,該區按照“社會治理大腦、信訪維穩中樞、法律服務窗口”的功能定位,建成集服務、管理和指揮三位一體的社會治理服務管理中心。中心整合3個部門、7個平臺、14套系統,成為整個西湖區社會治理的“最強大腦”。

為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該中心的不少服務事項還實現了網上辦理。家住翠苑街道的謝先生和韓國籍妻子金女士,長期分居生活,兩人感情發生了變化,離婚已是兩人此刻心裡最好的選擇。然而,在了結這段感情的時候,如何面對面地做最後交流,是雙方碰到的一個難題,一次偶然的機會,謝先生也解到西湖區有個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

“我的這個事情確實比較麻煩,無論是時間方面還是地域方面,我們都很難湊到一塊兒去,剛好咱們西湖區在試點推廣一個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我嘗試了一下,沒想到我們兩個在各自的國家,通過線上開庭就把事情解決了,特別的方便。”說起這件事,謝先生還顯得有點激動。

社會的快速變革帶來紛繁多樣的矛盾糾紛,如何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化解,也是當今社會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2016年,根據中央綜治辦和省委政法委賦予的任務,西湖區組織開展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體化網絡平臺”創新項目試點工作。通過課題調研、專家論證,整合解紛資源,構建集諮詢、評估、調解、仲裁、訴訟於一體的“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 據統計,自中心投入使用以來已完成深度人工諮詢1186件、在線調解1819件、在線評估517件、在線仲裁125件、在線訴訟321件,實現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決的“一次也不用跑”。

“因為樓上噪音問題,對方不配合,社區也沒調解好,想通過平臺問問看,我向法院起訴的話,是否能得到支持。” 西湖區三墩鎮居民張先生因為樓上噪音問題,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將相關情況在區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上進行提交後,得到了一份評估報告,建議他們選擇在線調解。於是,他在線選擇了一個調解員。調解員瞭解具體情況後,經過與樓上住多次溝通後,決定三方通過視頻進行調解。他們透過手機鏡頭看到了彼此沒有袒露的難處。當初恨不得離得越遠越好的心理距離也通過這次調解拉近了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