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西醫師如何正確「解鎖」中成藥處方?

中藥在我國曆史悠久、應用廣泛,患者普遍對其存有親切感。加之大眾媒體的宣傳與廣告效應,多數患者並不反對、甚至主動要求醫生開具一些常用的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中成藥。當前,西醫師開具中成藥已成為普遍現象,但由於西醫師對中成藥的藥理藥性、辨證選藥等理論不甚瞭解,以及中成藥說明書相關信息不完善等問題,西醫師在開具中成藥過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甚至可能不良事件。

本期用藥安全專欄,邀請西醫師、中醫師、藥師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梳理常見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希望不同角色、不同部門能各自發揮所長,促進中成藥的合理使用,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西醫師如何正確“解鎖”中成藥處方?

■西醫合理處方中成藥小測驗——微信調研結果發佈

注:本問卷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藥事部 李軼凡、袁偲偲 設計,共回收有效問卷791份。

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西醫師如何正確“解鎖”中成藥處方?

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西醫師如何正確“解鎖”中成藥處方?

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西醫師如何正確“解鎖”中成藥處方?

■西醫合理處方中成藥大討論

問題1:中成藥說明書中諸多信息“不詳”

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西醫師如何正確“解鎖”中成藥處方?

內科使用較多的是清熱解表藥物,如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金蕎麥片、複方鮮竹瀝液、柴銀口服液等,主要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緩解症狀,臨床效果不錯,但是目前沒有高質量研究數據支持。

在以上中成藥中,只有複方鮮竹瀝液的說明書中寫明瞭妊娠婦女和哺乳期婦女慎用,其他幾種中成藥的說明書中不良反應、禁忌證、相互作用等均顯示“尚未收集到相關資料”或“尚不明確”,只是主要成分中沒有孕婦禁用的藥物。這種模糊概念不能完全排除安全問題。目前亟需制定合理可行的標準來指導孕婦合理使用中成藥,並注意在藥品說明書上標註關於孕期用藥的信息。

同樣,其他大多數中成藥對於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孕產婦用藥禁忌等信息的提示也是“不詳”,使臨床應用較為尷尬,醫生只能根據經驗用藥;有些中成藥不把成分標註完全,用“等”這樣的字做概括。這些都存在安全隱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藥事部 袁偲偲 主管藥師:

中成藥說明書中對於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的描述極為含糊,多為“尚不明確”。對於中成藥及中西藥聯合應用的安全性研究也是極少,對於合理配伍及聯用均停留在通過藥物作用機理推斷其相互作用的階段。

有調查顯示,64%的受訪醫師認為中成藥藥品說明書不能滿足其臨床工作需要。說明書中部分內容不夠完善,尤其是適應證、劑量、療程的相關信息不明確、藥物聯用資料缺乏,給臨床用藥帶來困擾,導致部分臨床醫師僅憑藥品的字面意思或媒體誇大的療效宣傳,誤用或濫用中成藥。

作為藥師,應加強對中成藥不良反應、毒副作用的收集與整理,為中成藥藥品說明書的不斷完善提供數據支撐。國家有關部門也應加強中成藥上市後的臨床再評價工作,進一步完善中成藥藥品說明書。

問題2:“辨病”西醫不能準確“辨證”施治

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西醫師如何正確“解鎖”中成藥處方?

從藥品角度來說,中成藥的質量是有保障的,但中成藥的一些安全性問題仍不容忽視。當務之急是在發現問題後去解決問題,要用科學研究的數據來進行驗證。

西醫在開中成藥時,存在的主要困惑是適應證是否相符。中成藥說明書多基於中醫理論,使用中醫語言,但是中西醫對其中很多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西醫在開具中成藥時,更多時候是依據藥品名稱,但對中成藥說明書、特別是適應證或禁忌證理解不到位,這從辨證施治的角度來說是很不精準的。因此,西醫在開具中成藥時,如何能更好地將辨病和辨證相結合是一個重要問題。

西醫多為臨床醫學背景,僅在大學本科期間短暫學習過中醫學。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否認中藥的有效成分能緩解疾病症狀並有可能治癒疾病,但其中的無效成分也一同被人體吸收,甚至有些成分可能發揮不良作用,這不免令人擔憂,故我在臨床中仍是儘量少開具中成藥,僅對於足量足療程西藥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才使用。但是如果患者要求中成藥治療,我也並不牴觸,會正常開具處方。

使用中成藥時,如果能夠嚴格遵照說明書且辨證準確,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安全性問題。不良反應的出現大多是由於不能準確辨證、長期服用或多次用藥所造成的。比如麒麟丸是一種補腎填精、益氣養血的中成藥,如果患者沒有氣血及腎精虧虛的症狀,卻仍讓其服用此藥,就會導致患者出現口乾、失眠多夢、便秘等不良反應。

由於中成藥的有效應用要求醫生能夠準確進行中醫辨證。目前,西醫師大多認同中成藥的療效,但在證候辨識上往往存在障礙,致使應用不合理、療效欠佳,想用但不知道如何用好,這是大多數西醫師開具中成藥時最大的困惑。

問題3:現代西醫語言無法“讀懂”中醫術語

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西醫師如何正確“解鎖”中成藥處方?

作為西醫,我在閱讀中成藥說明書時最大的困惑是語言。希望說明書中可以用西醫的語言把中醫的意思表述出來,以便於西醫師能更加準確合理地開具中成藥。

西醫的理論是基於細胞和解剖,而中醫更注重藥物的相生相剋和辨證施治,這本身與西醫的知識構架存在差異,故西醫更希望能通過中成藥說明書瞭解其有效成分對目標疾病的作用,而非籠統的“活血化瘀”或者“扶正固本”之類的描述。如果中成藥能明確說出其中什麼成分能起到什麼作用,我會更加支持。

目前中成藥說明書中較多使用中醫術語,非中醫行業難以讀懂。在不改變中成藥中醫功效主治的前提下,可在說明書中適當增加現代醫學疾病名稱,同時列出中醫證型中最突出的症狀,以便西醫師進行辨識。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強中西醫的溝通,讓更多西醫師瞭解中醫基礎知識,能夠辨證使用中成藥,更好地服務患者。

問題4:中成藥安全性問題不應由中成藥本身“背鍋”

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西醫師如何正確“解鎖”中成藥處方?

當前有很多根據中醫經方研製的中成藥效果很好,且已採用現代醫學研究方法進行了臨床試驗,有循證證據支持,在疾病治療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希望有更多中成藥生產企業積極開展中成藥的臨床試驗,嚴格把控藥品質量,特別是中藥材質量。

其實西藥同樣存在安全性問題。而中藥的安全性問題被廣泛提及,恐怕與其宣傳“副作用小”的自我設定逐漸被科學素養已大大提高的公眾質疑有關。要想成為被公眾接受並被業內人士認可的好藥,就要拿出有說服力的大樣本研究結果。如果結果真實有效、療效明確,就無需糾結是西醫師還是中醫師開具中成藥了吧。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中醫藥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其安全性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專家和媒體關注,看起來好像中藥安全性問題越來越嚴重了。但我們需要認識到,造成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藥物質量及藥物本身的毒性外,使用不當是引發不良反應的首要因素,包括患者自身誤服誤用、長期超量使用、醫生不辨證開具中成藥及西醫撇開中醫理論開具中成藥等。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有客觀全面的認識。

首先,我們要強調“中藥並非絕對安全無毒”。中藥“毒性”本就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具有較強的治療作用和獨特的臨床療效,許多疑難雜病離不開它;另一方面,臨床又很難駕馭、使用,稍不小心就會產生不良反應。

其次,中醫藥經過數千年實踐已找到了有效利用“毒性”治病、同時減輕不良反應的方法,但是需要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應用。因患者個人盲目使用或者是不瞭解必要中醫知識的醫生不合理處方而造成的安全性問題,不應該歸罪於中藥本身。

最後,我們應在中醫藥安全知識宣傳、中醫藥安全基礎研究、中藥標準化及規範中藥臨床應用方面繼續努力,使中醫藥真正安全有效地服務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